楊麗
(遼寧省凌海市農業(yè)農村發(fā)展中心-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121200)
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的非疫苗源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從疫苗保管、免疫注射、免疫動物、免疫程序、注射劑量、嚴格消毒和其他7 個方面進行闡述。這些因素都是我們在日常免疫工作中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是必須掌握和注意的事項。
完善的疫苗冷鏈體系是有效免疫的重要保證,疫苗在運輸和保存過程中如果達不到要求,會造成疫苗抗原失活,從而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
1.1.1 標準
按照凌海市重大動物疫病疫苗冷鏈建設指導標準要求:鄉(xiāng)鎮(zhèn)級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配備冷藏冰柜1臺,冷藏柜的容積滿足10 萬ml 以上滅活苗的儲藏要求;配備冷凍冰柜1 臺,冰柜的容積應滿足至少1 萬頭份活疫苗的貯藏能力。村級獸醫(yī)防疫員至少應具備以下條件:應配備冰箱1臺,保溫箱1 個。
1.1.2 使用要求
(1)必須確保冷庫和冰箱(柜)正常運轉,配備溫度計,指定專人負責,每天定時(保證一日兩看)檢查疫苗冷鏈設備的運轉情況,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2)冷庫和冰箱(柜)內嚴禁存放與重大動物病疫苗無關的一切物品,防止交叉污染。
(3)要充分利用疫苗保溫箱,運送疫苗過程中必須使用保溫箱。
(1)目前我們使用的主要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芻獸疫、布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無論是滅活苗(油苗)和還是弱毒活疫苗(凍干苗),每種疫苗的保存溫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每種疫苗保存前一定要看好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保存;運輸疫苗過程中做到冬季防凍“苗住溫箱”,夏季避光和“苗隨冰行”。
(2)區(qū)域所指定專人負責。根據(jù)當?shù)匦笄蒿曫B(yǎng)情況和冷鏈存儲能力,在保證供應的前提下做到隨用隨取,定期盤點疫苗的庫存數(shù)量,檢查生產(chǎn)日期、有效期限,及時更新儲備的疫苗,避免過期造成損失與浪費。做好疫苗運輸記錄、疫苗購入登記、疫苗供應登記和冷鏈運行記錄(一日兩看)。
免疫過程中的細節(jié)決定免疫成敗,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檢查疫苗外包裝標簽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稱、批準文號、生產(chǎn)日期、失效期、使用方法及生產(chǎn)廠家等內容;瓶蓋是否松動,疫苗瓶是否有裂損;疫苗性狀是否正常:油苗有無破乳、分層,顏色發(fā)黃,凍干苗是否枯縮、蓬松、呈蜂窩狀;超過保存期的疫苗應廢棄。
連續(xù)性注射器應潔凈,并在使用前煮沸消毒至少15min 方可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盡量免疫一頭動物,防止用量不準;保證一畜一針頭,家禽應30~50 只更換一次針頭;注射用針頭一般選用12 號針頭(孔徑粗,疫苗容易溢出,針頭過短疫苗不能直接進入肌層,而是停留在脂肪層或是皮下,不能發(fā)揮抗原效力);一次性器具用過后應按照有關規(guī)定妥善銷毀。
對每戶畜禽應使用同一廠家,同一批號的疫苗,減少疫苗差異;防止藥物和疫苗間的相互干擾,打苗前3d 禁止用藥;兩種弱毒疫苗使用要間隔7d,減少相互干擾;弱毒苗和滅活苗可同時分開使用;使用疫苗夏季最好在早晨,冬季最好在上午或是中午;接種前2d 可在飲水中適當加入多維電解質,以減輕免疫后對動物的應激反應;接種前將疫苗恢復至常溫(室溫內預熱2~3h)并輕搖混合均勻;多余的疫苗液應收集于專用瓶內,集中處理;注射部位剪毛、消毒;瓶塞上應固定一個消毒過的針頭,杜絕二次插入;疫苗在使用過程中應保持低溫、避光;滅活疫苗最好當天開啟當天用完;弱毒活疫苗稀釋后放冷暗處,應在2h 內用完,切不能與任何消毒劑接觸,忌用金屬容器;飲水免疫應至少停水4h;接種部位要準確;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桿、不漏液;進針要穩(wěn),拔針宜速,不得打“飛針”;接種過程中或是接種完畢,及時填寫免疫檔案和免疫卡,佩戴免疫標識;使用后的用具、疫苗瓶、包裝物和未用完的疫苗等應集中消毒,不得亂棄,集中回收,以防止污染環(huán)境。
免疫動物必須保證健康體況,營養(yǎng)良好,否則在營養(yǎng)低下或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下,不能產(chǎn)生很好的免疫應答,易發(fā)生不良反應(建議對免疫動物做小群試驗);免疫前應了解接種動物品種、健康狀況、病史及免疫史:對病、幼、弱、孕的不應免動物要及時做好補免;保定免疫動物,切記動作強硬粗狂,引起動物躁動亂竄,確保人畜安全;注射后的家畜可能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所以在注射后3~5min 要注意觀察免疫動物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處理。
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免疫程序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疫苗性能,免疫程序不合理是造成免疫失敗的又一原因。一次免疫即使免疫劑量足也會因抗體效價較低而持續(xù)時間短,難以產(chǎn)生穩(wěn)定持久的抗體保護;免疫次數(shù)過多,間隔時間過短,造成免疫麻痹,不能產(chǎn)生抗體;間隔時間過長,出現(xiàn)免疫空白期。免疫過的豬群仍然發(fā)病,往往是免疫間隔期過長的原因所致。通過多年的實踐證明,一免間隔一個月再行二次免疫,抗體水平會大大提高,免疫持續(xù)期也較長,免疫保護期可達6 個月以上。我們建議要對動物群體免疫力進行及時監(jiān)測,根據(jù)抗體水平進行及時補免,制定合適的免疫程序。
實際上,只有最佳的免疫劑量才能產(chǎn)生最佳的免疫效果。因此,注射疫苗時應嚴格做到注射前充分混勻,因為每瓶疫苗的病毒量是一定的,如果注射時疫苗不勻質,必將導致動物間接種的病毒量不同,從而影響免疫效果;抽吸疫苗時應在準確劑量的基礎上多吸10%左右;疫苗接種劑量盡量適宜,過多容易造成免疫麻痹或出現(xiàn)較強的應激反應,導致機體免疫應答能力降低,抗體水平低;過少容易造成抗原接種量不足,抗體水平達不到免疫保護要求。
接種時因為消毒滅菌措施不當或使疫苗接觸到相應的理化因素導致疫苗滅活或破壞,也可使免疫接種失敗。如注射器械、針頭消毒不徹底或注射部位消毒不嚴;接種前后對接種部位用2%~3%的碘酊或75%酒精棉球進行擦拭消毒(注意消毒的量不能過多,其對疫苗有破壞作用);飲水免疫所用器具在免疫前要進行徹底清洗、消毒;噴霧免疫前對欄舍周圍或內部環(huán)境要進行消毒等;免疫后對所有用具和廢棄物要進行集中銷毀處理,避免造成環(huán)境的二次污染等。
豬、牛、羊出生后都能從注射過口蹄疫疫苗的母體獲得不同程度的母源抗體,但如果沒有及時進行疫苗免疫,一段時間(如新生仔豬30 日齡左右、新生犢牛80 日齡左右、新生羔羊30 日齡左右)后,抗體水平將無法抵抗強毒的攻擊。
不同年齡的動物免疫口蹄疫疫苗后抗體消長情況不同,青年動物在免疫后抗體維持時間較長,而成年和幼年動物相對較短。不同動物因種類、品種不同,注射疫苗后產(chǎn)生抗體的情況也不同。多年實踐證明,牛羊產(chǎn)生抗體的比例較豬要高。
影響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除了非疫苗源因素還有疫苗生產(chǎn)、保存、運輸、使用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要提高疫苗免疫“真打真管用”的實際效果,除了要排除疫苗源性因素和非疫苗源性因素外,基層獸醫(yī)主管部門、各鄉(xiāng)鎮(zhèn)區(qū)域動監(jiān)所和廣大村級防疫人員務必要高度重視,認真負責,嚴格操作,既保證免疫密度,更要保證疫苗免疫注射質量,以減少轄區(qū)內動物疫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