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實驗學校 楊 宇
小學處在義務教育的最初階段,良好的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在新時代下,小學教師應當將“互聯網+”應用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借助“互聯網+”授課方式來導入新課,把握好教學知識的難度轉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原先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很多教師的素質水平有限,在正式教學之前不會開展深入的研討活動,學生學習到的知識過于老舊,沒有接收到新穎的教學內容,因此,在新時代,教師必須積極提升自我,為學生營造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索知識。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要先明確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區(qū)別鈍角、直角、銳角的有效方式,了解每種角的具體特征,同時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講解相應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在看到“角”的時候準確判斷“角”的類型。又如,在學習《角的量度》時,教師需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掌握量角器的正確使用方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形式來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借助“互聯網+”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完成新課程的學習,以此實現教學目標。
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學習內容。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并不關注學生的思想和需求,不能為學生提供正確的引導,進而導致學生不能有效理解疑難知識。同時,教師缺乏對于教學工作的熱情,只是抱著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來處理教學工作,難以推進教學活動正常開展。為此,教師需要在大數據分析的前提下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并對教學中的不合理之處進行調整。
比如,在教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由于教學難度較高,故而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復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相關內容,并設置相應的練習題,在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向學生講解難度更高的新知識。當教學難度能夠有效過渡時,學生也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理解,這樣既能夠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也能夠更好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教師卻容易忽視學生的感受,將課堂當作個人的展示平臺,在安排教學活動、布置教學任務時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想法。教師需要靈活應用互聯網教學方式來傳授教學內容,尊重小學生的需求和想法。教師要通過“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和大數據來整合學生的數據信息,完善相應的授課問題,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內容時,教師要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性質、概念,掌握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有效方法。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使學生能夠利用聯想方式對學習內容進行驗證和分析,從而鍛煉學生的立體思維。教師需要借助“互聯網+”教學模式給學生傳授相應的教學內容,并利用大數據來整合教學內容,同時利用信息技術來制作教學課件,并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課件。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關于“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教學問題,如:“誰來說一說有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知識?”“怎樣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利用引導性問題來調動學生的記憶,從而促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保證教學活動的高效進行。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來搜集多樣化的教學資源,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接收到更加豐富的信息。
總而言之,在新時代下,教師想要將“互聯網+”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需要通過借助“互聯網+”授課方式來導入新課,把握好教學知識的難度轉換,利用互聯網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熱情,以此改善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