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三國演義》中詩詞的題材、體裁藝術(shù)衍論

2021-12-03 01:54唐運奇
保定學(xué)院學(xué)報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平聲三國演義詩詞

李 新,唐運奇

(1.保定學(xué)院 文學(xué)院,河北 保定 071000;2.保定理工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三國演義》在題材上作為歷史演義小說的代表,在體裁上作為明清長篇章回小說的代表,于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乃至于中國古代文化史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學(xué)界對于該小說的思想內(nèi)容、創(chuàng)作傾向、藝術(shù)價值、風(fēng)格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殆近完備。然而,對于《三國演義》中的詩詞尚缺乏全面、系統(tǒng)之研究。中國古典小說歷來歸屬于通俗敘事文學(xué),小說中之詩詞,本非主體;況《三國演義》源于宋元以來講史類說話之底本,如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中第十四篇《元明傳來之講史(上)》所云:“宋之說話人,于小說及講史皆多高手,……說《三國志》者,在宋已甚盛,……其在小說,乃因有羅貫中本而名益顯?!盵1]132-134無論于讀者、或于批評家,“演史”方是其核心關(guān)注點,不同于《紅樓夢》之人情小說或才子佳人類小說有以詩逞文才之明確創(chuàng)作傾向,故歷史演義小說中之詩詞,本自附庸耳。但《三國演義》中所含大量詩詞作品亦是客觀之創(chuàng)作存在——據(jù)筆者統(tǒng)計,《三國演義》文本中共有詩詞204首,其中詩202首,詞2首①本文所論詩詞皆據(jù)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73年版。。這些詩詞作品之前,多有“后人有詩嘆曰……”“后人有詩贊曰……”之語句,顯然是演義小說脫胎于講史類說話的痕跡,故詩詞作品自演義小說問世之初,即“與之俱來”,這對于《三國演義》文本研究而言,自不可或缺,故本文擬對《三國演義》詩詞之題材類型、體裁藝術(shù)等進行系統(tǒng)、整體評析,以下分而論之。

一、《三國演義》詩詞題材類型之多樣化呈現(xiàn)

《三國演義》全部一百二十回小說文本中,以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草廬”所含詩詞作品最多,共8首,其次為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7首)和第一百十八回“哭祖廟一王死孝,入西川二士爭功”(3首)。此三回分別以“三顧茅廬”劉備請諸葛亮事業(yè)初興、“夷陵之戰(zhàn)”劉備伐吳蜀軍潰敗、劉禪降魏蜀國滅亡為主要內(nèi)容。而有的回目,如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孫伯符大戰(zhàn)嚴白虎”、第十八回“賈文和料敵決勝,夏侯惇拔矢啖睛”,則全回書無詩詞,足以佐證《三國演義》小說以劉備“蜀漢”集團為正統(tǒng)、“揚劉抑曹”的創(chuàng)作傾向?!度龂萘x》所含詩詞作品創(chuàng)作類型多樣,受該小說之創(chuàng)作題材類型——歷史演義小說所限,敘事詩、懷古詩、“代言體”小說人物賦詩是其詩詞題材類型的主體,另外還有詠物詩、即景詩、題壁詩、觀舞詩等多樣化的題材類型呈現(xiàn)。

(一)敘事詩

《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中,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即事賦詩、就事論事之敘事詩最為多見,且詩前常有“后人有詩贊曰”“后人有詩嘆曰”的敘述語言,這也是《三國演義》脫胎于宋元講史類說話,保留講史時以詩“定場”、兼評小說人物故事之傳統(tǒng)最為明顯的痕跡。

如第一回“宴桃園豪杰三結(jié)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中,劉關(guān)張結(jié)義后破黃巾軍,張飛矛刺鄧茂、關(guān)公刀斬程遠志之后:“后人有詩贊二人曰:‘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盵2]6開篇化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典,概括關(guān)張初征斬將之神勇,導(dǎo)出“三分”故事,一舉多得。又如第六十六回“關(guān)云長單刀赴會,伏皇后為國捐生”,描寫關(guān)公單刀赴會:“后人有詩贊關(guān)公曰:‘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盵2]573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趙國大臣藺相如在秦、趙澠池會為趙爭國格之事作對比,烘托出關(guān)公單刀赴會之豪氣,直抒胸臆,氣骨凜然。

但也有些敘事詩只是補充說明小說情節(jié),如第八十四回“陸遜營燒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陣圖”中,劉備夷陵之戰(zhàn)被陸遜火燒連營,蜀軍將領(lǐng)馮習(xí)、張南在亂軍之中戰(zhàn)死:“后人有詩贊曰:‘馮習(xí)忠無二,張南義少雙:沙場甘戰(zhàn)死,史冊共流芳?!盵2]722又如第一百二回“司馬懿占北原渭橋,諸葛亮造木牛流馬”中:“后人有詩贊曰:‘劍關(guān)險峻驅(qū)流馬,斜谷崎嶇駕木牛。后世若能行此法,輸將安得使人愁?’”[2]889雖然首二句對仗精工、富于形象,但也只是小說中諸葛亮造木牛流馬的復(fù)述,難稱佳作。

《三國演義》中敘事詩最長的一篇、同時也是小說詩詞作品中字數(shù)最多的一篇,則為第一百二十回“薦杜預(yù)老將獻新謀,降孫皓三分歸一統(tǒng)”篇末七言古風(fēng)敘事詩:

高祖提劍入咸陽,炎炎紅日升扶桑;光武龍興成大統(tǒng),金烏飛上天中央;哀哉獻帝紹海宇,紅輪西墜咸池傍!何進無謀中貴亂,涼州董卓居朝堂;王允定計誅逆黨,李傕郭汜興刀槍;四方盜賊如蟻聚,六合奸雄皆鷹揚:孫堅孫策起江左,袁紹袁術(shù)興河梁;劉焉父子據(jù)巴蜀,劉表軍旅屯荊襄;張燕張魯霸南鄭,馬騰韓遂守西涼;陶謙張繡公孫瓚,各逞雄才占一方。曹操專權(quán)居相府,牢籠英俊用文武;威挾天子令諸侯,總領(lǐng)貔貅鎮(zhèn)中土。樓桑玄德本皇孫,義結(jié)關(guān)張愿扶主;東西奔走恨無家,將寡兵微作羈旅;南陽三顧情何深,臥龍一見分寰宇;先取荊州后取川,霸業(yè)圖王在天府;嗚呼三載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將天補;何期歷數(shù)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鐘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丕睿芳髦才及奐,司馬又將天下交;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陳留歸命與安樂,王侯公爵從根苗: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2]1038-1039

全篇一共52句,364字,以“賦”之手法歷數(shù)鋪陳漢末獻帝以來何進無能、董卓播亂、軍閥混戰(zhàn),直至三國鼎立、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最終三分歸一的全書主要故事情節(jié),隔數(shù)句平仄一轉(zhuǎn)韻,前二十句押平聲韻,中十八句押仄聲韻,后十四句押平聲韻,“蟻聚”“鷹揚”“總領(lǐng)貔貅”“長星半夜”等意象富于文采、鮮明生動;“受禪臺前云霧起,石頭城下無波濤”“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又充滿著敘述史事之滄桑感慨,堪稱《三國演義》敘事詩中的佼佼者。

(二)懷古詩

《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中,因與創(chuàng)作題材相關(guān),為了推動情節(jié)進展、增強歷史演義之藝術(shù)真實性與烘托氣氛,也出現(xiàn)了很多懷古題材的作品。如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聽密語,劉皇叔躍馬過檀溪”篇末,以七言古風(fēng)一篇詠懷劉備躍馬之檀溪古跡: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斗交相持;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后追兵復(fù)將到;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馬蹄踏碎青玻璃,天風(fēng)響處金鞭揮;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臨流三嘆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2]304

此詩體裁為七言歌行體詩,四句平仄一轉(zhuǎn)韻。開篇點出作者游春偶至檀溪古跡,時間、地點、人物俱備,“停驂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由寥落之眼前場景,遙想至“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的漢末情境,繼而“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馬蹄踏碎青玻璃,天風(fēng)響處金鞭揮”四句,視聽并用、聲色并摹,使讀者如見如聞,由于作者寫詩時為“停驂遙望”,有此想象,自是“想當然耳”,篇末又回到眼前孤寂之場景,頗具藝術(shù)構(gòu)思。小說中此詩前稱“后來蘇學(xué)士有古風(fēng)一篇,單詠躍馬檀溪事”[2]304,然遍查蘇軾詩集,并無此作品,應(yīng)是后人附會、托名蘇軾之作。但其即今懷古、懷古而嘆今之章法結(jié)構(gòu),頗類于蘇軾懷古詞《念奴嬌·赤壁懷古》,為小說增色不少。

還有第九十回“驅(qū)巨獸六破蠻兵,燒藤甲七擒孟獲”中:“后人有詩贊孔明曰:‘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盵2]780在諸葛亮七擒七縱降服孟獲的故事情節(jié)之后,嵌入此一七絕,以今懷古,遙想諸葛丞相“羽扇綸巾擁碧幢”之風(fēng)姿,達到了藝術(shù)真實與歷史真實的契合。

《三國演義》中還有直接引古人詠三國古跡的懷古詩作品入小說文本之中者,如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托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寫道先主托孤:“言畢,駕崩,壽六十三歲。時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也。后杜工部有詩嘆曰:‘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2]729這首詩本為杜甫七律組詩《詠懷古跡五首》其四,小說中所引杜甫詩為“蜀主窺吳向三峽”,一般通行之杜甫此詩,則為“蜀主窺吳幸三峽”[3]267?!对亼压袍E五首》乃大歷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時作,詩借詠古跡以抒己懷,故題曰《詠懷古跡》,并非專詠古跡。五詩各自成篇,每篇各詠一人,第四首詠劉備而兼及諸葛亮,意在表彰其君臣相契、如魚得水。“玉殿”句,杜甫原詩此句下有自注“山有臥龍寺,先主祠在焉”;“武侯”二句,杜甫原詩下有注:“殿今為寺,廟在宮東?!闭鎸嵉脑娙恕霸娛ァ倍鸥?,詠懷真實的三國古跡——白帝城永安宮,增強了演義小說敘事的歷史真實性。

(三)“代言體”人物賦詩

古典小說中的人物賦詩作文以凸顯小說人物形象,也是元明清長篇章回小說常用的手法。如英雄傳奇類小說代表作《水滸傳》中就有宋江潯陽樓題反詩、梁山聚義后填《滿江紅》重陽詞等情節(jié),人情小說《紅樓夢》中更有大觀園兒女多次“結(jié)社”吟詩聯(lián)句的場景,如“白海棠詩社”“菊花詩社”“蘆雪庵聯(lián)句”“中秋聯(lián)句”等?!度龂萘x》小說文本中有大量的漢末三國歷史人物出現(xiàn),故小說作者以“代言體”的手法,為小說中人物形象創(chuàng)作了大量貼合身份的詩作。

如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zhàn)長江孫氏報仇”,劉備三顧茅廬,終于要見到“臥龍先生”諸葛亮了:“又立了一個時辰,孔明才醒,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盵2]331該詩有助于塑造“臥龍先生”諸葛亮“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出師表》)的形象,創(chuàng)作形式為“口占一絕”,體裁為格律嚴謹之五言律絕(首句仄起仄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覺”“足”二字,為混入普通話平聲的中古入聲字。

另如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會蔣干中計”中:“瑜自起舞劍作歌。歌曰:‘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fā)狂吟!’”[2]396-397因系即興所作,此詩口語化,多用“頂針”修辭格——“立功名”“慰平生”句頭接句尾反復(fù)出現(xiàn),昂揚得意,貼合周瑜水軍大都督“志得意滿”的英雄豪氣,也為阻絕“同窗”蔣干游說降曹有所暗示,且主人公周瑜更因醉而歌、因歌而醉,推動了情節(jié)進展,為后文“蔣干中計”做鋪墊,一舉多得。

此外,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中,曹丕稱帝后,欲借故除掉其弟曹植,令“‘……行七步吟詩一首?!瓡r殿上懸一水墨畫,畫著兩只牛,斗于土墻之下,一牛墜井而亡?!残衅卟?,其詩已成。詩曰:‘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欻起相搪突。二敵不懼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茇Ъ叭撼冀泽@。丕又曰:‘七步成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yīng)聲而作詩一首否?’……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2]678。兩首作品皆為五言古詩,然前一首太過通俗,頗類古人“射覆”之文字游戲,當為作者豐富故事情節(jié)之考慮。后一首即物起興,情真意切,初見于《世說新語》,原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50詩的真?zhèn)坞y以判定。該詩因用喻淺顯,意象生動,貼合代表“建安文學(xué)”最高水平的曹植之身份與才華,故能在后世普遍流傳。

《三國演義》詩詞的題材,除以上三類之外,還有多樣化之類型,如詠物詩,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金珠李肅說呂布”中:“后人有詩單道赤兔馬曰:‘奔騰千里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盵2]28該詩體裁為七言律絕(首句平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十灰”韻,以“火龍下九天”喻赤兔馬之驍騰神駿,生動形象、瑯瑯上口。又如即景詩,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謀董賊孟德獻刀”,漢少帝被董卓廢為弘農(nóng)王后:“一日,偶見雙燕飛于中庭,遂吟詩一首。詩曰:‘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云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泄我心中怨!’”[2]33該詩體裁為五言古詩,押仄聲韻,即景詠懷,凄婉沉郁,貼合人物年齡、身份。再如題壁詩,第三十四回中蔡瑁擬劉備口吻,題反詩于壁上,稟報劉表:“表不信,親詣館舍觀之,果有詩四句。詩曰:‘數(shù)年徒守困,空對舊山川。龍豈池中物,乘雷欲上天!’”[2]302“龍豈”二句,典出《周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呼應(yīng)之前劉備“髀肉復(fù)生”之嘆,構(gòu)思巧妙。另有觀舞詩,如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huán)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于簾外……又詩曰:‘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2]67-68。該詩體裁為七言律詩(首句平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七陽”韻,聲韻悠揚動聽,格律嚴謹、對仗精工,末“不知誰是楚襄王”,化用宋玉《神女賦》典,描寫細膩,風(fēng)光旖旎,為充滿“英雄氣”之“三國”嵌入些許“脂粉氣”,暗蘊王允“連環(huán)計”,可謂難得之佳作。

二、《三國演義》詩詞的體裁藝術(shù)之量化考論

《三國演義》所出現(xiàn)的204首(詩歌202首,詞2首)詩詞中,就其作品體裁而言,近體格律詩,共有177首(含“鄰韻通押”者32首,“鄰韻通押”者占全部《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總數(shù)的18.08%),占全部《三國演義》詩詞總數(shù)的86.76%,是《三國演義》詩詞作品的主體體裁形式。這些近體格律詩中,七言律絕共118首(含“鄰韻通押”者26首),七言律詩23首(含“鄰韻通押”者2首),五言律絕9首(含“鄰韻通押”者2首),五言律詩27首(含“鄰韻通押”者2首),由此可見,七言律絕占全部《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總數(shù)的66.67%,并占全部《三國演義》詩詞總數(shù)的57.84%,是《三國演義》詩詞作品的最主要體裁形式。

《三國演義》詩詞作品體裁,除了近體格律詩之外,還有四言古詩、五言古詩、七言古風(fēng)、雜言古風(fēng)、“楚歌”、歌行、樂府和詞等等,亦有多樣化之藝術(shù)呈現(xiàn)。

(一)七言律絕

七言律絕,是《三國演義》中近體格律詩之主體。近體格律詩定型于初唐后期,在聲律上要求符合“粘對”之聲律規(guī)則,在韻律上要求一韻到底。羅貫中《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明之際,毛綸、毛宗崗父子修訂《三國演義》在清朝初年,就文學(xué)發(fā)展角度而言,依照“平水韻”創(chuàng)作格律詩,早已“有章可循”,但《三國演義》的創(chuàng)作積累系從宋元說話而來,難免承襲前代說話人底本內(nèi)容(含詩詞作品),因此其中或有詩詞作品在聲韻上做不到“一韻到底”(即韻腳為“平水韻”同一個韻部之韻字)而使用“鄰韻通押”者,但只要在聲律上符合“粘對”之聲律規(guī)則要求,亦將之視為近體格律詩。并且,《三國演義》177首近體格律詩作品中,“鄰韻通押”者只有32首,僅占全部《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總數(shù)的18.08%,故絕大多數(shù)(80%以上)的《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是能夠達到“一韻到底”之聲韻要求的。

就七言律絕而言,《三國演義》118首七言律絕作品中,“鄰韻通押”者只有26首,而能夠達到“一韻到底”之聲韻要求的七言律絕共92首,占全部《三國演義》七言律絕作品總數(shù)的77.97%,占全部《三國演義》詩詞作品總數(shù)的45.1%,占比近一半。足見,標準的七言律絕作品仍是《三國演義》詩詞作品的主要體裁形式。這也與宋元時代之通俗文藝——說話(其說話人面對聽眾,開講前常有七言四句之“定場詩”)密切相關(guān)。

比如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guān)公賺城斬車胄”中,曹操邀劉備“煮酒論英雄”,以種菜為名韜光養(yǎng)晦的劉備,聽聞曹操“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2]187之語,驚得手中匙筯落地,好在雷聲大作:“玄德曰:‘圣人迅雷風(fēng)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筯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詩贊曰:‘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yīng)變信如神。’”[2]187-188該詩體裁為七言律絕(首句平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韻,概括故事情節(jié)精當,語句流暢,一韻到底。又如第七十八回“治風(fēng)疾神醫(yī)身死,傳遺命奸雄數(shù)終”中:“操病勢轉(zhuǎn)加。忽一夜夢三馬同槽而食,……后人有詩曰:‘三馬同槽事可疑,不知已植晉根基。曹瞞空有奸雄略,豈識朝中司馬師?’”[2]672該詩體裁為七言律絕(首句仄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四支”韻,“三馬同槽”緊扣曹操所夢之情境,暗喻后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人篡奪曹魏政權(quán)、建立晉朝,亦通曉流暢,且為后回故事情節(jié)埋下伏筆。

《三國演義》七言律絕作品中,做不到“一韻到底”而使用“鄰韻通押”者,如第三回中十常侍伏擊斬殺何進:“進慌急,欲尋出路,宮門盡閉,伏甲齊出,將何進砍為兩段。后人有詩嘆之曰:‘漢室傾危天數(shù)終,無謀何進作三公。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2]24該詩體裁為七言律絕(首句仄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四句末字“鋒”為“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為鄰韻通押。三句“聽”為平仄兩讀字,此處為仄聲。另如第五回“發(fā)矯詔諸鎮(zhèn)應(yīng)曹公,破關(guān)兵三英戰(zhàn)呂布”,關(guān)公溫酒斬華雄:“后人有詩贊之曰:‘威鎮(zhèn)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盵2]45此詩體裁為七言律絕(首句仄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一東”韻。二句末字“冬”為“平水韻”上平聲“二冬”韻,為鄰韻通押。再如前文已述第九十回后人贊孔明詩“羽扇綸巾擁碧幢……為選高原立廟堂”為七言律絕(首句仄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七陽”韻。首句末字“幢”為“平水韻”上平聲“三江”韻,為“鄰韻通押”。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演義》詩詞中有一些七言四句的絕句作品,非常類似“七言律絕”,但是聲韻上,不僅做不到“一韻到底”,連“鄰韻通押”也不能做到,所以,只能歸之于七言古風(fēng)絕句體裁,不屬于近體格律詩。這類作品如第九回“除暴兇呂布助司徒,犯長安李傕聽賈詡”,董卓不聽李儒進諫:“后人讀書至此,有詩嘆之曰:‘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戰(zhàn)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盵2]73該詩體裁為七言絕句(首句平起平收式),韻腳字“裙”“兵”“亭”,分屬“平水韻”上平聲“十二文”韻、下平聲“八庚”韻、下平聲“九青”韻,三個韻腳皆“出韻”,不能算作七言律絕。還有一些七言四句的絕句作品在聲律上不符合“粘對”規(guī)則,也只能歸之于七言古風(fēng)絕句體裁,如第五十七回“柴??谂P龍吊喪,耒陽縣鳳雛理事”,諸葛亮柴桑吊孝:“后人有詩嘆曰:‘臥龍南陽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蒼天既已生公瑾,塵世何須出孔明!’”[2]487此詩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然首句“龍”字處,本應(yīng)為仄聲,現(xiàn)與二句“添”字,皆為平聲,首句開篇即“失對”,故只能算作七言古風(fēng)絕句。

(二)七言律詩

《三國演義》詩詞中,共有七言律詩23首(含“鄰韻通押”者2首),占《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總數(shù)的13%,占《三國演義》詩詞總數(shù)的11.27%。

如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guān)斬六將”中:“關(guān)公所歷關(guān)隘五處,斬將六員。后人有詩嘆曰:‘掛印封金辭漢相,尋兄遙望遠途還。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guān)。忠義慨然沖宇宙,英雄從此震江山。獨行斬將應(yīng)無敵,今古留題翰墨間。’”[2]241該詩體裁為七言律詩(首句仄起仄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十五刪”韻,以“掛印封金”開篇,頷聯(lián)順承“馬騎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龍出五關(guān)”,使用了倒裝手法,對仗工整、流利,充滿動感,后半部分以議論入詩,起承轉(zhuǎn)合章法謹嚴。

又如第三十七回劉備三顧茅廬:“后人有詩單道玄德風(fēng)雪訪孔明。詩曰:‘一天風(fēng)雪訪賢良,不遇空回意感傷。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當頭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厥淄1捱b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盵2]328該詩體裁為七言律詩(首句平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七陽”韻,開篇以“一天風(fēng)雪”起興,為全篇籠罩些許凄寒傷感氛圍,中間二聯(lián)寫雪景,“凍合溪橋山石滑,寒侵鞍馬路途長”寫盡了雪里寒山徑上行路之難?!爱旑^片片梨花落,撲面紛紛柳絮狂”富含比喻,充滿動態(tài),反襯出玄德為求賢良、不懼艱難;篇末“回首停鞭遙望處,爛銀堆滿臥龍岡”以瞬間雪景定格,可謂“詩中有畫”。

《三國演義》詩詞中七言律詩“鄰韻通押”者,如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輅知機,討漢賊五臣死節(jié)”中贊管輅之詩:“平原神卜管公明,能算南辰北斗星。八卦幽微通鬼竅,六爻玄奧究天庭。預(yù)知相法應(yīng)無壽,自覺心源極有靈??上М斈昶娈愋g(shù),后人無復(fù)授遺經(jīng)?!盵2]598此詩為七言律詩(首句平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九青”韻。首句末字“明”,為“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系“鄰韻通押”。

(三)五言律絕

《三國演義》詩詞中,共有五言律絕9首(含“鄰韻通押”者2首),僅占《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總數(shù)的5.08%,占《三國演義》詩詞總數(shù)的4.41%。

如第九十三回“姜伯約歸降孔明,武鄉(xiāng)侯罵死王朗”中:“后人有詩贊孔明曰:‘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盵2]806此詩體裁為五言律絕(首句仄起平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上平聲“十一真”韻,敘述簡略,語句直白。又如第一百十六回“鐘會分兵漢中道,武侯顯圣定軍山”,傅僉自刎而死:“后人有詩嘆曰:‘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盵2]1000此詩體裁為五言律絕(首句仄起仄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亦僅以傅僉死節(jié)、蔣舒偷生作對比,辭句質(zhì)樸無文。

《三國演義》詩詞中,五言律絕“鄰韻通押”者,如第一百二回中關(guān)興病亡:“后人有詩嘆曰:‘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樣空。但存忠孝節(jié),何必壽喬松。’”[2]881該詩體裁為五言律絕(首句仄起仄收式),二句末字“空”為上平聲“一東”韻,四句末字“松”為上平聲“二冬”韻,為“鄰韻通押”。

五言律絕因字數(shù)(20字)所限概括敘述“演義”故事情節(jié),故此體裁出現(xiàn)較少,作品質(zhì)量也較為一般。

(四)五言律詩

《三國演義》詩詞中,共有五言律詩27首(含“鄰韻通押”者2首),占全部《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總數(shù)的15.25%,占《三國演義》詩詞總數(shù)的13.24%;為《三國演義》近體格律詩中,所占比重排第二的體裁形式,僅次于七言律絕。

如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lǐng)江東”,孫策臨終托孤決策:“后人有詩贊曰:‘獨戰(zhàn)東南地,人稱小霸王。運籌如虎踞,決策似鷹揚。威鎮(zhèn)三江靖,名聞四海香。臨終遺大事,專意屬周郎?!盵2]258該詩體裁為五言律詩(首句仄起仄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七陽”韻,頷聯(lián)“鷹揚”,即威武奮揚如鷹意思,典出《詩經(jīng)》“維師尚父,時維鷹揚”(《詩經(jīng)·大雅·大明》),謳歌“小霸王”孫策勇武有謀、昂揚豪邁。

又如第六十回“張永年反難楊修,龐士元議取西蜀”,張松過目不忘:“后人有詩贊曰:‘古怪形容異,清高體貌疏。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膽量魁西蜀,文章貫太虛。百家并諸子,一覽更無余?!盵2]514頷聯(lián)“語傾三峽水,目視十行書”,為順承關(guān)系之“流水對”,先以“三峽水”暗示張松來處,繼以“十行書”敘楊修考張松當時之事,偶對巧妙,為小說故事情節(jié)推進增色不少。

《三國演義》詩詞中,五言律詩“鄰韻通押”者,如第五十七回中周瑜:“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shù)聲而亡。壽三十六歲。后人有詩嘆曰:‘赤壁遺雄烈,青年有俊聲。弦歌知雅意,杯酒謝良朋。曾謁三千斛,常驅(qū)十萬兵。巴丘終命處,憑吊欲傷情。’”[2]485-486此詩體裁為五言律詩(首句仄起仄收式),韻部為“平水韻”下平聲“八庚”韻,四句末字“朋”為“平水韻”下平聲“十蒸”韻,為“鄰韻通押”。

由上可以看出,五言律詩因其整飭典重,適宜嘆詠、描摹人物形象,故在歷史人物眾多的《三國演義》中,此體裁使用率僅次于七言律絕。

(五)詞

詞又稱曲子詞,系近體格律詩之外與音樂密切相關(guān)的格律韻文作品,《三國演義》中共有兩首詞。

其一為第一回回前詞:“詞曰: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2]1此詞體裁為雙調(diào)詞,所用詞牌為《臨江仙》,作者為明代文人楊慎。羅貫中《明弘治本三國志通俗演義》原書中,并無此詞。毛本《三國演義》(清初毛綸、毛宗崗父子修訂本)始將此詞置于第一回前,又稱“《三國演義》開篇詞”,該詞開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化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辭句,意境慷慨悲涼,富于歷史滄桑感,“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曲盡人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哲理與妙悟,放在講述“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2]1的歷史演義小說開篇,確有提綱挈領(lǐng)的藝術(shù)價值。

其二為第八回中:“允教放下簾櫳,笙簧繚繞,簇捧貂蟬舞于簾外。有詞贊之曰:‘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zhuǎn)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wěn),好花風(fēng)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盵2]67該詞體裁為雙調(diào)詞,所用詞牌為《浣溪沙》?!绑@鴻宛轉(zhuǎn)掌中身”,化用趙飛燕典,傳說其可在力士掌中起舞。因本回敘王允獻“連環(huán)計”,邀董卓赴宴,以貂蟬歌舞相誘,曲子詞本自源于歌女所謳之曲,繁文縟采、風(fēng)光旖旎、格調(diào)輕綺,正是其體之“當行本色”,雖然漢末三國未有詞產(chǎn)生,但《三國演義》創(chuàng)作的時代曲子詞已盛行,故這首《浣溪沙》詞與小說故事情節(jié)結(jié)合得極為緊密。

(六)古體詩

古體詩與近體詩相對,簡稱“古詩”,又稱“古風(fēng)”,在格律要求上遠不如近體詩嚴謹,就字數(shù)而言,亦有四言古詩、五古、七古、雜言古詩之分,另有樂府、楚聲、歌行之體。因《三國演義》204首詩詞中,共有177首近體格律詩,占全部《三國演義》詩詞總數(shù)的86.76%,故古體詩盡管形式多樣,所占比重僅一成多。

《三國演義》詩詞中,四言古詩有兩首,一首為第三十七回徐庶母自盡后:“后人有《徐母贊》曰:‘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jié)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2]321-322押上聲韻,一韻到底,且篇首二句與篇末二句同,首尾呼應(yīng),回環(huán)往復(fù),其中“斷機”用了西漢劉向《古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中孟母斷機教子典。另一首為第六十八回“甘寧百騎劫魏營,左慈擲杯戲曹操”,曹操將崔琰杖殺獄中:“后人有詩贊曰:‘清河崔琰:天性堅剛;虬髯虎目,鐵石心腸;奸邪辟易,聲節(jié)顯昂;忠于漢主,千古名揚!’”[2]591則押平聲韻,一韻到底??梢?,因四言詩為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之主要體裁形式,古雅典重,《三國演義》以之贊頌賢母、忠臣,文質(zhì)彬彬,內(nèi)容、形式相得益彰。另外,第四十八回“宴長江曹操賦詩,鎖戰(zhàn)船北軍用武”中:

曹操……乃取槊立于船頭上……歌曰:“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盵2]417

此處出現(xiàn)的《短歌行》,亦為四言古詩,同時也是古詩中之樂府體。值得一提的是,小說中曹操所賦詩為“皎皎如月”“無枝可依”,一般通行之曹操詩《短歌行》,則為“明明如月”“何枝可依”[4]5。

《三國演義》詩詞中,五言古詩如第三十七回中劉備等前往隆中:“遙望山畔數(shù)人,荷鋤耕于田間,而作歌曰:‘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來爭榮辱: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陽有隱居,高眠臥不足!’”[2]323押仄聲韻,一韻到底。其中“棋局”當指圍棋對局,圍棋有黑白子,故有下句“世人黑白分”之語,以圍棋爭勝比喻漢末諸侯紛爭,自然恰當,篇末點出“南陽有隱居”——臥龍先生,推進下文,亦給讀者留下期待視野。又如第一百十四回“曹髦驅(qū)車死南闕,姜維棄糧勝魏兵”,魏帝曹髦《潛龍詩》:“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于田。蟠居于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2]984亦為五言古詩,押平聲韻,“躍深淵”“見于田”,反用《周易》“九四,或躍在淵”(《周易·乾卦》)與“九二,見龍在田”(《周易·乾卦》)之語典,自喻為權(quán)臣司馬氏挾制,形象生動。

《三國演義》詩詞中,七言古詩如第三十七回中劉備等遙望臥龍岡:“后人有古風(fēng)一篇,單道臥龍居處。詩曰:‘襄陽城西二十里,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云根,流水潺湲飛石髓;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臥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床頭堆積皆黃卷,座上往來無白??;叩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jīng);囊里名琴藏古錦,壁間寶劍掛七星。廬中先生獨幽雅,閑來親自勤耕稼;專待春雷驚夢回,一聲長嘯安天下。’”[2]323此詩極盡寫景之能事,“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兼用比喻與對仗,“床頭堆積皆黃卷……壁間寶劍掛七星”六句,更以“賦”法排偶,灑脫流麗。又如第四回漢少帝被鴆殺前,作絕命詩云:“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2]33“守藩”即為宗藩,指此前漢少帝被董卓廢為弘農(nóng)王,辭句悲切,直抒胸臆,這首七言古詩多用“兮”字,與項羽《垓下歌》、劉邦《大風(fēng)歌》之體相類,為“楚聲”詩體。

《三國演義》詩詞中的雜言古風(fēng),如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隱淪,單福新野遇英主”,劉備見單福作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廈將崩兮,一木難扶。山谷有賢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賢兮,卻不知吾?!盵2]310“火欲殂”,指漢朝將要滅亡,依“五德終始”說,漢為火德。這是用“五行生克”來講朝代興亡替代的一種宿命論說法。此為徐庶(化名單福)自比賢良可堪救世作之歌,其語句分四章,每章先五言后三言,且各有“兮”字,身份口語化,為雜言古風(fēng)。雜言古風(fēng)中,另有歌行體,如第七十八回中敘曹操之死:“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曹操云:‘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茍爾化為群?橫流筑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無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古人作事無巨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塚中人,塚中笑爾書生氣!’”[2]673這首古體詩以七言句為主,間有雜言,如“嗚呼”,隔數(shù)句平仄一轉(zhuǎn)韻,且題目為《鄴中歌》,自為“歌行體”。

三、《三國演義》詩詞之引詩用語典現(xiàn)象

《三國演義》詩詞作品中,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直接引用前代或近代文人詩詞作品、化用其全篇入小說的創(chuàng)作現(xiàn)象。比如前文所述第一回回前詞,化用明代文人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詞;又如前文所述第四十八回曹操橫槊賦詩,其后便出現(xiàn)了曹操的《短歌行》全篇(盡管有個別字句出入,當為小說創(chuàng)作中引詩及流傳過程中,發(fā)生之訛誤)。羅積勇先生在其《用典研究》一書中指出:“為了一定的修辭目的,在自己的言語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來歷的現(xiàn)成話,這種修辭手法就是用典?!盵5]2羅先生定義中所說的“引古代故事”,就是用事典;而引用“有來歷的現(xiàn)成話”,則為用語典。因此,《三國演義》中引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詩人之作品,也是一種特殊的用語典現(xiàn)象。

除此之外,第四十八回曹操橫槊賦詩前,提及:“‘……吾今新構(gòu)銅雀臺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愿足矣!’言罷大笑。唐人杜牧之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盵2]416-417此處直接全篇引用了晚唐詩人杜牧的七言律絕懷古詩《赤壁》,曹操南征,自有其統(tǒng)一天下之政治目的,然歸之于以圖定江南后置二喬于銅雀臺上,本情節(jié)為小說根據(jù)傳說“演義”而成,然引杜牧懷古詩以佐證,“坐實”了該虛構(gòu)情節(jié)之“藝術(shù)真實”,這也取得生動的藝術(shù)效果。

還有第一百二十回中述及:“晉將王濬,揚帆而行……皓從之,亦輿櫬自縛,率諸文武,詣王濬軍前歸降。濬釋其縛,焚其櫬,以王禮待之。唐人有詩嘆曰:‘西晉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2]1037此處引用了中唐詩人劉禹錫的七言律詩《西塞山懷古》,小說中此詩為“西晉樓船下益州”“一片降旗出石頭”,一般通行之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則為“王濬樓船下益州”“一片降幡出石頭”[6]122。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黃石市,此引唐代真實的詩人之實地懷古之作,佐證王濬破吳降孫皓之故事情節(jié),將歷史真實與藝術(shù)真實合二為一,堪稱歷史演義小說之妙筆。

《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中,引用詩人作品最多者,當為唐代“詩圣”杜甫,共計5處,如第八十四回中出現(xiàn)了杜甫五絕《八陣圖》全文:“后杜工部有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zhuǎn),遺恨失吞吳?!盵2]723第八十五回中出現(xiàn)了杜甫七律《詠懷古跡五首》(其四):“后杜工部有詩嘆曰:‘蜀主窺吳向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外,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屋長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2]729小說中所引杜甫詩為“蜀主窺吳向三峽”,一般通行之杜甫此詩則為“蜀主窺吳幸三峽”[3]267。第一百五回“武侯預(yù)伏錦囊計,魏主拆取承露盤”中,諸葛亮安葬定軍山后:“后杜工部有詩曰:‘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鵬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又杜工部詩曰:‘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jù)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漢祚終難復(fù),志決身殲軍務(wù)勞?!盵2]913則接連出現(xiàn)了杜甫七律《蜀相》和《詠懷古跡五首》(其五)。第一百四回“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寫到五丈原諸葛亮命終:“后杜工部有詩嘆曰:‘長星昨夜墜前營,訃報先生此日傾?;げ宦勈┨柫?,麟臺惟顯著勛名??沼嚅T下三千客,辜負胸中十萬兵。好看綠陰清晝里,于今無復(fù)雅歌聲!’”[2]904此詩不見于杜甫詩集中,應(yīng)是后人附會、托名杜甫之作,一如前文所述第三十四回篇末“后來蘇學(xué)士有古風(fēng)一篇,單詠躍馬檀溪事……”[2]304那首后人附會、托名蘇軾之作。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全部一百二十回小說文本中,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出現(xiàn)204首詩詞作品,題材類型多樣,各類體裁形式紛呈,且大量引用前代文人詠三國時代人物之詩作入小說,這些詩詞作品已經(jīng)成該歷史演義小說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

當今時代,我們倡導(dǎo)“文化自信”,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構(gòu)成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三國演義》等長篇章回小說為代表的“四大名著”既是民族文化經(jīng)典,同樣也是矗立于世界文化經(jīng)典之林的不朽巨著。在改編名著、普及經(jīng)典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中,《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中的詩詞也成為改編劇內(nèi)容、主題曲歌詞的重要創(chuàng)作素材來源,如1985版14集電視連續(xù)劇《諸葛亮》主題曲,為諸葛隆中草堂歌——“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2]326-327,央視1994版84集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更是直接引《三國演義》小說開篇詞《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為片頭曲,且劇中眾多插曲歌詞,皆化用《三國演義》小說中詩詞之詞句、意境,足見其作為古典詩詞的當代價值挖掘與傳播的載體,是富有傳統(tǒng)文化當代傳承意義的。

誠然,《三國演義》小說文本中的詩詞,其創(chuàng)作不能脫離產(chǎn)生的歷史時代背景,因源自早期講史“平話”,或多或少有著“宿命論”的糟粕,也有水平良莠不齊的不足,但其“以小說存詩”的版本價值和“以詩詞論史”的藝術(shù)價值,是難以忽視和不可磨滅的。

猜你喜歡
平聲三國演義詩詞
《三國演義》騙了你多少年
關(guān)注詩詞
關(guān)注詩詞
關(guān)注詩詞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揣一本詞典走天涯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
詩詞之頁
病聯(lián)曝光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