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杜文煥生平事跡考

2021-12-02 13:05瑞,馬
關鍵詞:萬歷榆林

師 瑞,馬 賽

(延安大學 文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杜文煥(1581—1650),字弢武,又字日章,自號函三逸史、元鶴子,是晚明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歷任延綏游擊將軍、參將、副總兵。杜文煥不但兵法嫻熟,而且頗通詩書,好三教之術,與晚明文壇的諸多名士如錢謙益、焦竑、袁宏道、湯顯祖、陳繼儒、董其昌、憨山德清等都有來往。不僅在晚明文壇有著獨特的影響力,對榆林地區(qū)三教思想的發(fā)展也有著重要影響。臺灣學者呂妙芬的《杜文煥會宗三教》(1)參見呂妙芬《杜文煥會宗三教思想研究》,《明代研究》(臺灣),2014年第23期。一文,比較詳細地探討了杜文煥會宗三教的思想,大陸學者李能俍的《文武雙全杜文煥》(2)參見李能俍《文武雙全杜文煥》,《榆林日報》,2017年9月8日第6版。也曾介紹杜文煥的文治武功。然而杜文煥的生平事跡尚有諸多遺漏。本文旨在考察杜文煥的家族譜系、從戎生涯,梳理其在榆林隱居時會通三教的事跡,兼考證杜文煥作品的創(chuàng)作情況,以方便學界的進一步研究。

一、杜文煥的家族譜系

杜文煥出身于榆林武將世家,祖籍江蘇昆山。杜氏一族在榆林衛(wèi)繁衍生息數(shù)代,屬名門望族,許多家族成員都立下赫赫戰(zhàn)功。杜文煥曾自述其家族“榮及五代”“文武十蔭”,曰:

子二人,侄三人,各僉五府,俱階一品。伯爵一人,宮保、總兵各二人,俱授勛左柱國特進光祿大夫。榮及五代,泉臺生色;文武十蔭,閥閱增光。[1]卷6,19

榆林杜氏一族的始祖為杜官興,號昆山君。杜官興于洪武十二年以軍籍遷至延安。杜官興來延安時還帶有兩個兒子,一個叫杜觀如,一個叫杜觀寶。杜觀如在昆山時曾習博士弟子業(yè),好讀書。隨父來延后“躬耕自膳,德及里人”,鄉(xiāng)人稱其為“城東隱君”或“善人”。但是杜觀如無子嗣,由杜觀寶之子杜公器繼承了他的家業(yè)。杜公器受學于杜觀如,成為“增廣生”,后來“投筆從戎寧塞”。(3)關于杜觀如、杜觀寶及杜公器的情況,參見金吳瀾《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一》《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16》,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84頁。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66頁。也就是說,杜氏一族是從杜公器開始,由延安遷至榆林。杜文煥自述其家譜,曰:

先始祖本蘇之昆山人,累世業(yè)儒,于洪武十二載,于役陜之延安衛(wèi)。高祖為衛(wèi)增廣生,文學賴以未墜。曾祖從戎為騎尉,則武功所由始。暨先特進、先少保以及余,共七世于茲矣。[2]卷5,7-8

杜文煥的曾祖父,即騎尉公杜璟,以戰(zhàn)功顯著,是杜氏一族作為武將世家的開端。杜璟有四個兒子:杜漢、杜洋、杜渟、杜溏。杜漢即杜文煥的祖父,以軍功升為百戶侯?!堆咏楁?zhèn)志》曰:“杜漢,字本清,別號平湖?!瓭h以武勇奏功,累官實授百戶?!盵3]443明代著名書法家邢侗曾為杜文煥作《函三逸史傳》,說道:“璟生百戶侯諱漢,以子特進公貴封如公秩,則逸史大父也。”[1]卷9,9“逸史”指杜文煥。杜漢后來父以子貴,被追封為如公秩。明代著名文學家李維楨曾作《杜氏祠記》,說:

杜氏自始遷昆山府君、城東隱君、贈特進金明先生與其子百戶君、孫平湖君。墓有表,人有傳?!髋d募民,實塞下應詔徙居。于今七世,而大將軍桐、松兄弟當五世之會,傳其子文奎、文煥、文燁。[4]

昆山府君即昆山君杜官興,城東隱君即杜觀如,而贈特進金明先生當指杜公器。百戶君指杜璟,其百戶之銜當為追贈。平湖君即杜文煥的祖父杜漢。杜氏一族自杜官興開始,傳至杜漢為五世,而六世杜桐、杜松皆為大將軍,以軍功揚名于天下。于是作者謂杜桐、杜松恰逢“五世之會”,取“五世其昌”之義,意思是五世之后子孫昌盛。傳至杜文煥一代正好七世,故有“于今七世”之說??梢姡芰侄攀弦蛔灏l(fā)展至杜文煥時,其家族譜系為:杜官興—杜觀如—杜公器—杜璟—杜漢—杜桐—杜文煥。

杜文煥家族在《明史·列傳》中有記載的共四人,分別是:父親杜桐、叔父杜松,杜文煥及其子杜弘域。(4)關于杜桐和杜松的生平事跡,參見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6216-6219頁;金吳瀾《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一》《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16》,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83-385頁。關于杜弘域的事跡,參見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6221頁。因為他們都是著名的將帥,杜文煥所謂“三世四開元帥府”。[2]卷13,9杜桐與杜松兩兄弟都是著名的武將。杜桐因軍功獲封為“特進榮祿大夫、右都督”,是杜氏家族第一位靠軍功實力榮獲此殊榮的人物。關于杜桐的生平事跡,《明史》記載曰:

杜桐,字來儀,昆山人,徙延安衛(wèi)。萬歷初,由世蔭累官清水營守備,以謀勇著,遷延綏入衛(wèi)游擊將軍,改古北口參將。用總督梁夢龍薦,擢延綏副總兵。十四年就拜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5]6216

杜桐由先世官爵及自己的軍功升遷為清水營守備,以有勇有謀著稱,后升遷為延綏入衛(wèi)游擊將軍,再升為古北口參將、延綏副總兵。萬歷十四年官拜署都督僉事,充為總兵官。杜桐一生先后鎮(zhèn)守延綏、保定、寧夏等地,戰(zhàn)功顯赫。萬歷三十年后,因朝廷主和,與蒙古恢復朝貢互市,離職居家。杜桐的弟弟杜松也頗有將軍風范,據(jù)《明史》記載:

弟松,字來清。有膽智,勇健絕倫。由舍人從軍,累功為寧夏守備……三十三年擢署都督僉事,代李如樟鎮(zhèn)延綏?!靻⒊?,贈少保、左都督,世蔭千戶,立祠賜祭。[5]6217-6218

杜松以顯貴子弟的身份從軍,因軍功升為寧夏守備,萬歷三十三年擢署都督僉事。杜松十分驍勇善戰(zhàn),先后鎮(zhèn)守過延綏、遼東、山海關等地。于萬歷四十七年在薩爾滸戰(zhàn)役中兵敗戰(zhàn)死。天啟年初追贈為少保、左都督,并賜立祠以祀,后代亦蔭封為千戶。謚號“武莊”,清朝追謚為“忠烈”。

杜氏一族從杜漢發(fā)展到杜桐、杜松時期,已是地位顯赫的武將名門。杜文煥延續(xù)了家族的榮光,且文武兼濟,使杜氏一門更顯光耀。杜文煥的兩個兒子,杜弘域和杜弘壃也都是大將。特別是杜弘域,崇禎七年時擢為總兵官,鎮(zhèn)守寧夏。

二、杜文煥的從戎生涯

杜文煥系榆林杜氏家族第七世,杜桐的獨子。杜文煥出生于1581年。這一點可以從杜文煥的詩作中推算出。如《三教會宗》中有兩首詩,一首為《庚辰元日時年六旬將游江海留題會庵》,一首為《庚辰季春六旬虛度舟中小酌答諸道侶》。《太霞洞集》中也有一首詩,題為《庚辰元日紀興時年六十》。這說明庚辰年杜文煥剛好六十歲。杜文煥活躍于晚明,此處的“庚辰”當指崇禎八年,即1640年。古人一般按虛歲計算,故其出生時間是1581年。

杜文煥“生秉異微,長好奇節(jié)”。其自述母親周氏曾經夢到白鶴飛于庭中,白螭飛入室內,因而有了身孕。即將臨產之時,又夜夢白衣比丘。又說五歲讓李,七歲知悌,九歲日誦千言,且喜歡玩弄排兵布陣之事。(5)關于杜文煥的個人事跡,參見杜文煥《三教會宗》,卷6,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第17-21頁;《太霞洞集》,卷5、卷7、卷8、卷22,國家圖書館藏本,第5-8頁、第9-12頁、第14-15頁、第8-13頁;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98頁;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301、6219-6221頁;吳偉業(yè)《延綏寇略》,商務印書館1937年版,第7、31-32頁;金吳瀾《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一》,《中國地方志集成:江蘇府縣志輯16》,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94頁。這些說法雖然不免帶有神話渲染色彩,然而天賦異稟當可確信。杜文煥十三歲承襲蔭封,十六歲行軍打仗,十九歲任專城,三十歲登將壇。不僅熟習兵法,常以奇兵制勝,屢建軍功。且出征時喜歡穿白獸錦鎧,騎大宛白馬,勇猛果敢,彪悍如虎,人稱“白彪將軍”。其自述曰:

每臨陣,好披白獸錦鎧,跨大宛白驥,左右指麾勇如彪虎。軍中號為白彪,敵人避其素纛。[1]卷6,19

杜文煥一生數(shù)次應詔出征,又屢次請求解甲歸田,其從戎生涯可以分為五個階段。萬歷二十四年至萬歷三十年(1596—1602),是第一個從戎階段。杜文煥當時駐守在榆林安邊,因父母年邁,向明神宗上《陳情表》請求解印歸山。萬歷三十四年至萬歷四十七年(1606—1619),是第二個從戎階段。期間杜文煥屢次以軍功升遷。萬歷四十年六月,杜文煥任陜西榆林衛(wèi)署都指揮使。萬歷四十一年十二月,以大捷加升右軍都督府都督僉事。萬歷四十三年,擢署都督僉事、寧夏總兵官。萬歷四十七年,杜文煥以疾歸隱。天啟元年至天啟二年(1621—1622),是第三個從戎階段。此次出征經歷頗為坎坷。天啟元年三月杜文煥奉命起鎮(zhèn)延綏。因援遼時調兵出河套,導致延安被圍困,遭掠奪十日。杜文煥也被臨時解職候勘。后因四川永寧司宣撫奢崇明反叛。杜文煥奉命馳援。天啟二年五月,杜文煥大破奢崇明于佛圖關,收復重慶。后擢升盡統(tǒng)四川、貴州、湖廣軍隊。同年稱病辭去職務,回榆林調理。這是杜文煥第三次退隱。天啟七年至崇禎五年(1627—1632)是第四個從戎階段。天啟七年三月,杜文煥奉命鎮(zhèn)守寧夏。七年夏,寧遠、錦州告警,文煥奉詔馳援,分鎮(zhèn)寧遠,其子杜弘域擢為總兵官,代鎮(zhèn)寧夏。后杜文煥升右都督,調守關,但杜文煥再次因病辭去。不過這次退隱時間比較短。崇禎元年,朝廷念杜文煥重慶之功,讓其繼承指揮僉事一職。崇禎三年主延綏鎮(zhèn)事,兼督固原軍。由于神一元攻陷寧塞,杜文煥寧塞祖家遇襲,“嬸兄弟侄被害者十余人,親友之死者甚眾”。[2]卷7,9得到消息后,杜文煥西還圍剿。崇禎四年二月,楊鶴接受神一魁投降,杜文煥舉族而行。后因御史吳甡、給事中張成詔先后彈劾濫殺延川難民冒功,杜文煥被罷職。崇禎五年二月,杜文煥下獄。這是杜文煥一生第二次被彈劾解職,第一次入獄。據(jù)吳偉業(yè)考證,杜文煥自稱受忌中傷,而延川殺良一事乃杜文煥部將李崇榮所為,曰:“杜自謂剿撫異同,受忌中傷。而吳興化所勘延川殺良狀,以杜部將李崇榮殺逃難民曹孟孝等一百九十九名口,與李應期所糾相合,杜因此下吏?!盵6]不過杜文煥很快被釋放了。《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記載杜文煥在舉族遷行后,“未幾,被劾歸”。[7]394《太霞洞集》中也收錄有一首詩,題作“乙亥春日早起過訪東山寺”。乙亥即崇禎八年,此時杜文煥應在榆林隱居。

崇禎十三年(1640)仲秋,杜文煥攜半數(shù)家人遷往南方,時年六十歲。彼時長子杜弘域由南直隸(今江淮地區(qū))移鎮(zhèn)浙江。杜文煥攜家人南遷的原因,一是為了躲避北方戰(zhàn)亂,投奔在南方述職的兩個兒子,二是希望去昆山尋根問祖。這之后,杜文煥在江浙一帶遍訪名山勝景,留下了許多詩作。杜文煥后來還有兩次短暫的復出經歷。崇禎十五年(1642),杜文煥官復原職再次出征,卻無功而返,以病辭歸。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逼近京畿要地,杜文煥“加太子太保,統(tǒng)兵入援”。福王弘光在南京立都后,杜文煥“以原官僉書中府,提督京城捕務,進少保、少師,兼太子太師”。[8]明亡之后,杜文煥父子俱回原籍昆山。

回到昆山的杜文煥一直過著隱居生活,閉門不參與外事,“客至,焚香、啜茗、彈碁、鼓琴,口不言功”。[7]394杜文煥的去世時間是1650年。明末清初的文壇大家錢謙益曾給隱居在昆山的杜文煥贈寫一組七言律詩,題為《奉贈太傅崇明侯弢武杜公詩四首》,其中有一句“吳下諸生推杜預”,錢曾箋注本下有注云“公時教授昆山”。(6)參見錢謙益《牧齋有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70-73頁。該詩收于《有學集》第二卷,創(chuàng)作時間在順治六年至順治七年(1650)之間。這就意味著杜文煥晚年至少生活在順治六七年間,此時他已年近七十。而《昆新兩縣續(xù)修合志》記載其“卒年七十”,[7]394可證。

杜文煥戎馬半生,戰(zhàn)功卓著,地位顯赫。他在《函三逸史傳》一文中自述其“前后六征不庭,大小數(shù)十百戰(zhàn);九膺捷敘,計功五萬四千有奇”,曾經“四佩關防”“七佩將軍印”,最高名銜為“少師兼太子太師,實管中軍都督府事左都督”,以軍功獲賜“飛魚坐莽服”。[1]卷6,18-19

三、杜文煥的治學事跡

晚明時期,武官好文一時蔚然成風。杜文煥亦好文雅,且詩文水平極高。清代詩人陳田說:“萬歷中葉以后,專閫將帥以能詩名者,有杜文煥、蕭如薰?!盵8]可見,其在文壇頗有一定影響力。杜文煥自述其仰慕杜預、郭子儀等儒將,于是遍購宇內名書,發(fā)憤披誦。嘗“夜夢太霞垂天,狀如雕繪”,取而餐之,文思大進。杜文煥不僅精通《太公六韜》《孫子兵法》,兼通《春秋內傳》《春秋外傳》;又會通三教,遍覽諸子百家,“雅喜排比綺麗之辭”。

杜文煥文韜武略,兵法精湛,然而內心更喜清靜,厭煩殺戮。行旅之暇常作法空之觀。再加上“幼孺失養(yǎng),致成虛癥”,以至從戎生涯中經常患病。這應是他多次退隱的主要原因。其自述:

身而為將門子,十三承蔭,便浮苦海;十九從軍,更造殺業(yè)。伊昔為安邊之守,未幾有四大之患,乃脫塵勞而歸靜。[1]卷6,11

四大之患當指地水風火失調導致的疾病。這段話是在解釋萬歷三十年時年,杜文煥第一次從安邊之任上請求解甲歸田的原因。之后的每次退隱,幾乎都是“引疾去”“謝病歸”。

杜文煥歸隱之時住在榆林城內的太霞隱居,常邀集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或與僧侶、道士舉辦齋會。太霞隱居是杜文煥的私邸,位于榆溪東側,“地凡百畝,近在城隅”,東有將軍樓閣,西有廷尉之圃,南有都統(tǒng)別業(yè),北有中丞鳥臺。中間則有止戈堂、經武臺、玉舉齋、富文館、投轄亭、瑯嬛樓、廣弢別館、會教逸庵、云幢洞、煙駕軒、五岳小山和八溪別渚。(7)關于太霞隱居的建制情況,參見《太霞洞集》,卷1,國家圖書館藏本,第4-6頁。杜文煥又在太霞隱居的東邊,募資籌建了會教庵。會教庵占地五畝,落成于萬歷三十二年,是杜文煥會宗三教的主要場所。內有講學之所“止善堂”,探玄之所“體真館”,參禪之所“觀空洞”;又設有“函三閣”,以“合四圣之肖像,聚三教之名書”。(8)關于會教庵的建制情況,參見《太霞洞集》,卷1,國家圖書館藏本,第8頁。四圣即釋迦牟尼、老子、孔子、呂尚。杜文煥非常關心三教的發(fā)展和傳播,他曾在榆林籌資重建金光寺。金光寺即今天榆林的金剛寺,萬歷四十五年開始重建,于萬歷四十七年落成。(9)關于金剛寺的重建時間,參見《三教會宗》,卷8,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第15-16頁。杜文煥還在鐘溝籌建玉景觀。玉景觀毗鄰金光寺,內有六景:三清寶閣、四帝洞宮、七真廬、五祖庭、丹砂灶、瑯函館。玉景觀建成后,杜文煥又請《道藏》一部,奉于瑯函館。榆林自此開始有了道觀和《道藏》。(10)關于玉景觀的建制情況,參見《三教會宗》,卷6、卷7,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第12-13頁、第1頁。關于榆林始有道觀和《道藏》一說,參見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79-280頁。

杜文煥不僅喜歡吟詩作賦,也醉心于會通三教。他自稱“函三逸史”,取函三教為一之義。有《函三歌》為證:“函三為一義何如?釋氏談空道說虛,儒書定靜同斯理,函三由來自不殊?!盵1]卷5,19儒家之靜要求止惡歸善,道家之虛主張少私寡欲,佛教之空追求破除我執(zhí)。杜文煥認為三教歸一,而一歸于“無”。“無”即指心性修養(yǎng)上不斷減損的工夫和所到達的無分別的境界。杜文煥的三教思想各有師承,他說:

嘗受《大學》于隆砂先生,得止善修身之旨。繼而受《黃庭》于一炁真人,契存真理命之道。既而受《多心》于烏思大師,悟觀空證性之法。是知止修、存理、觀證無非一源,而善身、真命、空性總是一理。[1]卷6,4

杜文煥稱自己先奉隆砂先生為師學習《大學》止善修身之道,又拜一炁真人為師領悟《黃庭經》存真理命之道,后皈依烏思大師參證《心經》觀空證性之道。隆砂先生即涂宗浚,字鏡源,江西南昌人。萬歷三十四年(1606)涂宗浚任延綏巡撫,在任期間廣修學宮,置學田,修鎮(zhèn)志,政績斐然。(11)參見譚吉璁《延綏鎮(zhèn)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01頁。杜文煥應是在此期間跟隨涂宗浚學習理學思想。一炁真人的生平比較隱晦,《延綏鎮(zhèn)志》說其“字幼朔,號海桐子”,能夠“于指光中見未來事”。[3]476-477《榆林府志》則曰:“姓彭氏?!盵9]但其他關于一炁真人的事跡明顯引自杜文煥的《三教會宗》。據(jù)杜文煥自述,一炁真人應為江右人,鶴發(fā)童顏,能詩善書,常攜家?guī)Э谕鶃碛诖蠼媳?。于萬歷三十六年春(1608)受兵憲陳性學、許汝魁的邀請來到五原。杜文煥拜于一炁真人門下學道,得授《心印》《胎息》及《入藥鏡》。(12)參見《三教會宗》,卷1,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第6頁、第17頁。烏思大師的生平同樣隱晦。據(jù)杜文煥自述,烏思大師來自印度,在西藏受菩薩戒。體長清瘦,常誦經持咒,與隨從的三人去清涼山尋文殊菩薩遺跡時路過榆林,住在榆林城西的西方境寺。烏思大師為杜文煥摩頂授記,傳給持咒觀空之法,又命其每月持守三齋之戒。烏思大師后來去了五臺山。據(jù)說圓寂之日,杜文煥曾夢見烏思大師乘白蓮而歸,告知文煥已證果位。(13)關于杜文煥師從烏思大師之事,參見《三教會宗》,卷1,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第17-18頁;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77頁。杜文煥既會通三教,又融會兵法,其最推崇的經典是儒家的《大學》、道教的《心印經》、佛教的《多心經》和兵家的《六韜經》。(14)參見杜文煥《三教會宗》,卷5,日本內閣文庫藏本,第4-5頁。

杜文煥交友廣泛,著作豐富,在晚明文壇頗有名氣。在榆林時經常與諸多文人雅士、僧侶、道士或晏游或講學或齋會或鴻雁傳書?;氐浇愫蟾橛蚊絼倬?,探訪諸多名宦、僧道。與晚明文壇名家諸如錢謙益、李維楨、邢侗、焦竑、袁宏道、湯顯祖、陳繼儒、董其昌、憨山德清、屠隆、顧起元、王穉登、于慎行、徐渭、申時行、馮從吾等皆有交游,留下大量題詩贈言及文集序跋。杜文煥生前多次將自己的作品整理刊刻。(15)關于杜文煥的作品情況,參見《太霞洞集》中的前后序、雜序以及正文中收錄的《刻太霞六籍序》《刻太霞六乘序》《品題類鐫序》等,國家圖書館藏本;《三教會宗》中的前后序以及正文中的《函三逸史傳》《贈言錄》等,日本內閣文庫藏本;鄭汝璧《延綏鎮(zhèn)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99頁。杜文煥的作品先是按其或從戎或隱居的不同階段編訂,有《左軍草》《右軍草》《臥游草》《壯游草》《征西草》(又名《西征草》)《鎮(zhèn)西草》《北征草》《南征(錄)草》《東征草》《南游草》等。后來編纂的《餐霞十草》(又名《餐霞館十草》或《太霞藏草》),應當是以上諸《草》的重編合集。杜文煥又按題材將其作品編纂為《賦叢鼓吹》《騷圃笙簧》《雅什編》《樂府詩》《杜日章古體詩》《寄武堂近體詩》《投轄館文筆》《玉舉齋雜著》等,后來編入《太霞洞集》。又有《三教會宗樞》《會教庵談俎》,后來編入《三教會宗》。杜文煥還有研究兵法的作品,如《元鶴秘笈》《弢武新書》《孫子武經》《左氏兵傳》。萬歷四十六年,杜文煥正值壯年,當時已有著作集《太霞六籍》(又名《三教六籍》),其中的六籍分別為:《三教會函》《五岳統(tǒng)志》《六朝文范》《初唐詩則》《孫子武經》《左氏兵傳》。杜文煥曾自行刊刻《太霞六乘》,分別是《榆溪家譜》《征鎮(zhèn)集傳》《逸史匯編》《隱居輯錄》《元鶴子書》和《太霞集選》。又將其著述匯編為《品題類鐫》。據(jù)杜文煥晚年的自傳《函三逸史傳》所記,其最終編訂的著作有七部:除《太霞洞集》和《三教會宗》外,尚有《六韜廣義》《釋氏宗緣》《老氏教承》《五岳統(tǒng)志》《四部搜奇》。杜文煥目前傳世的著作有:《太霞洞集》三十二卷及其選集《太霞集選》二十八卷、《三教會宗》十卷。

杜氏一族在陜北發(fā)展的歷史正是大明王朝在延綏屯兵駐軍歷史的縮影。而杜文煥生逢末世,他的一生見證了大明王朝從搖搖欲墜到大廈傾頹的歷史過程。杜文煥半生戎馬,克盡厥職,鎮(zhèn)守邊疆,為維護晚明的區(qū)域穩(wěn)定作出了重要貢獻。但其戰(zhàn)功日趨顯赫的背后,反映出當時陜北動亂愈演愈烈。為了躲避北方的戰(zhàn)亂,杜文煥最終不得不攜家人南遷。作為武官好文的代表,杜文煥在文學和三教會通方面頗有造詣。他不僅擅長詩詞賦頌,為許多文壇大家所贊揚;而且函三教于一理,在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中獨具特色。杜文煥還積極籌建會教庵、金光寺、玉景觀等廟宇,奉請佛道藏經,廣設齋會,為陜北地區(qū)三教思想的傳播和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猜你喜歡
萬歷榆林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 在追趕超越中加快榆林高質量發(fā)展
美好教育三秦行
榆林抿尖
小議明萬歷《銅仁府志》人物志
萬歷援朝之戰(zhàn)時期明廷財政問題
開創(chuàng)新時代榆林發(fā)展新局面
嘉靖、隆慶、萬歷時期景德鎮(zhèn)瓷器胎體與青花發(fā)色特征研究
論萬歷朝播州楊氏土司之覆滅
陜西榆林海關正式通關
天峨县| 巧家县| 新河县| 喀喇| 富宁县| 汨罗市| 德惠市| 玛纳斯县| 浠水县| 固原市| 大足县| 马公市| 墨江| 出国| 阿勒泰市| 龙岩市| 都兰县| 藁城市| 道真| 靖边县| 富锦市| 津南区| 长武县| 慈利县| 大石桥市| 榆树市| 汉源县| 太和县| 晋宁县| 抚顺市| 潜江市| 万荣县| 阿克陶县| 炉霍县| 临西县| 扬州市| 东安县| 泌阳县| 卢湾区| 滨州市|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