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生;高校圖書館;志愿者服務;勤工助學;勞動教育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鼓勵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工作,并逐步實現(xiàn)制度化、常態(tài)化。文章分析了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總結了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三種模式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優(yōu)化策略,以期該項工作制度能夠實現(xiàn)大學生與高校圖書館的共同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10-0063-03
1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意義
1.1對于高校圖書館的意義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教輔單位,人員編制縮緊一直是阻礙其發(fā)展的重要問題之一。為了緩解在編人員不足的問題,很多高校圖書館鼓勵大學生參與圖書館服務。對于高校圖書館來說,大學生參與服務工作的意義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可以緩解在編工作人員短缺的問題,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保障日常業(yè)務的正常運轉。二是大學生屬于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他們了解自身的服務需求,能夠提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和效率。三是大學生精力旺盛、思維活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高校圖書館可組織大學生開展貼近他們學習生活、具有較強互動性的服務,提升讀者滿意度。
1.2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意義
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的第二課堂,是大學生課余時間的主要學習場所。對于大學生來說,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意義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參與服務工作的過程中,能夠熟練掌握查閱資料的技巧,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在深入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擴大知識面。二是通過參與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工作,能夠在校內完成社會實踐,在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三是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有機會獲得一定的薪酬,能夠緩解自身經濟壓力。
2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模式
2.1志愿者服務模式
聯(lián)合國對于“志愿者”的定義為: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而是為了奉獻周圍的人甚至世界的活動者[1]。高校圖書館的志愿者即不以獲得報酬為目的,自愿參與服務工作的人。志愿者大多充滿熱情,在服務工作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樂于幫助他人。但是,志愿者的工作時間不固定,流動性強。
2.2勤工助學模式
2018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印發(fā)了關于《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2018年修訂)》的通知,勤工助學工作成為高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勤工助學模式即高校圖書館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幫助家庭貧困的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服務工作,并給予相應的報酬,以減輕他們在經濟上的負擔,順利完成學業(yè)。相較于志愿者,勤工助學的大學生時間相對固定,能夠長期從事特定的工作,且工作態(tài)度更加認真。但是,部分勤工助學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熱情,得過且過,不利于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
2.3勞動教育模式
勞動教育模式是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提出的,以勞動代替借閱超期罰款的舉措。高校圖書館不收取大學生借閱超期的罰款,而是根據(jù)超期時間規(guī)定義務勞動的時間,此舉能夠提高大學生參與服務工作的積極性,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3]。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的相關實踐證明,在該模式下,所有參與服務工作的大學生雖然都能夠積極認真地完成義務勞動,但工作時間普遍較短。
3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問題分析
3.1體力勞動較多
高校圖書館允許大學生參與服務工作的內容主要有文明引導、衛(wèi)生清潔、圖書整理、座位管理、報刊裝訂等,這些工作雖然能培養(yǎng)大學生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的品質,但技術含量較低,多為體力勞動,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性,長期參與此類工作不利于大學生提升個人能力。
3.2大學生能力參差不齊
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大學生往往年級不同、專業(yè)不同、性格各異,在知識面、動手能力、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較大,因此,很多高校圖書館并不會安排他們參與編目、檢索、情報服務等深層次服務。以筆者實際指導大學生參與的“學生館員帶你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服務為例,有兩名勤工助學的大學生參與此項服務,其中一名是人文類專業(yè)的大二學生,另一名是計算機專業(yè)的大三學生,筆者在培訓指導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計算機專業(yè)的大三學生能夠較快地掌握相關工作技巧和完成任務,實際工作半年后,二者的差距才逐漸消失。
3.3大學生難以持續(xù)開展服務工作
由于種種原因,大學生難以長期在高校圖書館開展服務工作,能夠在固定崗位持續(xù)工作的大學生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圖書館必須抽調專人從事學生管理工作,加之業(yè)務部門較多,管理混亂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不僅使編制更加緊缺,還不利于其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3.4過程監(jiān)管措施及績效考核機制缺失
雖然很多高校圖書館鼓勵大學生參與館內服務工作,但缺乏對具體工作過程的監(jiān)管,沒有建立績效考核機制,導致大學生的工作積極性降低,甚至滋生負面情緒,既不利于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的提升,也不利于大學生工作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4]。
4大學生參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優(yōu)化策略
4.1重視崗位設置
高校是立德樹人、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質[5]。2015年,教育部印發(fā)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規(guī)定,圖書館應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條件,設置學生參與圖書館管理與服務的崗位,支持與圖書館有關的學生社團和志愿者的活動[6]。高校圖書館應重視和規(guī)范崗位設置,完善崗位職責、任職條件等相關規(guī)定;適當增加技術型、創(chuàng)新型崗位,以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如設置數(shù)據(jù)庫維護、網站建設、閱讀推廣、活動策劃等臨時工作崗位。
4.2重視崗前培訓與過程監(jiān)管
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進行崗前培訓,能夠幫助他們快速熟悉業(yè)務流程、掌握工作技巧,減輕各業(yè)務部門的工作壓力。負責崗前培訓的教師或館員應負起相應的過程監(jiān)管職責,持續(xù)鼓勵、指導、監(jiān)督大學生做好高校圖書館交付的工作,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高校圖書館應推動大學生崗前培訓工作的常態(tài)化開展,堅持崗前培訓與過程監(jiān)管相結合的指導理念,持續(xù)強化大學生的業(yè)務工作能力。
4.3重視績效考核機制
高校圖書館應實行績效考核機制,激發(fā)大學生的工作熱情,促使他們不斷進取,更好地開展服務工作。高校圖書館應建立常態(tài)化的績效考核機制,組建考核團隊,明確績效考核指標,以持續(xù)激勵大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服務工作[7]。
4.4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
為了解決大學生數(shù)量多、難以持續(xù)開展工作的問題,高校圖書館應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鼓勵和幫助大學生實現(xiàn)團體自治。筆者認為,可將所有參加服務的大學生按照崗位細分為學生圖書編目館員、學生閱讀推廣館員、學生信息咨詢館員、學生文明引導館員等,并通過自主報名與館員考核的方式選拔學生館長,由學生館長負責管理各崗位的學生館員,高校圖書館僅需與學生館長對接工作、安排任務。這種管理方式既能夠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特長,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又能夠緩解館員的工作壓力,提高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任新蕊,劉燕權.美國城市圖書館志愿者服務機制模式及面臨的挑戰(zhàn)[J].圖書與情報,2019(2):100-106.
[2]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2018年修訂)》的通知[EB/OL].[2021-08-1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5/s7505/201809/t20180903_347076.html.
[3]吳新蘭,秦鵬生.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制度的價值探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11):90-91.
[4]洪麗.“育人”重于“濟人”:應用型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管理之省思[J].河北科技圖苑,2019(6):50-53.
[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21-08-15].http://
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trs=1.
[6]教育部關于印發(fā)《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的通知[EB/OL].[2021-08-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 487.html.
[7]趙俊顏.人力資源管理視角下的高校圖書館勤工助學隊伍建設初探:以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yè)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界,2019(4):53-56.
(編校:馮耕)
作者簡介:秦艷姣(1982—),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