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嗣華,吳迪
1.吉林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吉林長春130021;2.吉林省人民醫(yī)院眼科,吉林長春130021
眼眶骨折多由外力作用引起,如拳擊、鈍器擊打、車禍等,導致受傷部位出現淤血、腫脹、眼球運動障礙、眼眶容積增大、眼球凹陷、視力下降等癥狀,屬于外傷性眼科疾病。臨床數據顯示,眼眶骨折占頜面部骨折總數的40%左右,其中框內壁骨折的占比最高,約有33%,這主要是因為眼眶內側壁厚度較薄,僅有0.2~0.4 mm,因此受損的概率及程度均相對較高[1]。以往治療眶壁骨折主要是依賴CT影像數據,并結合醫(yī)生臨床經驗完成手術,臨床實踐證明該方法過于主觀,難以達到精確復原眼眶損傷的目的,術后效果不盡理想[2]。3D打印技術是一種較為新穎的計算機輔助技術,已經逐漸被各個領域廣泛采用,該次研究選取2019年1—12月期間共計50例研究對象,將其與高分辨CT檢測相結合,應用于修復眶壁骨折,與常規(guī)手術方案相比,療效更為顯著,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
該研究選擇50例該院收治的眶壁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符合入組條件的篩選分為對照組(25例/25眼)和觀察組(25例/25眼)。對照組:男12例(12眼),女13例(13眼);年齡17~54歲,平均年齡(35.17±5.26)歲。觀察組:男14例(14眼),女11例(11眼);年齡18~55歲,平均年齡(35.49±5.31)歲。比較顯示,兩組患者基本情況接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分析。該次臨床研究報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同意配合參加該次臨床研究,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經CT檢測確診為眶壁骨折;②均符合手術指征:眼球內陷>2 mm;出現復視;眼球完整但無法正?;顒樱虎劬鶠閱蝹裙钦?,骨折時間均<7 d。排除標準:①伴有其它面部骨折情況;②既往眶壁骨折史;③伴有眼部炎癥;④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50例患者均接受術前常規(guī)眼科檢查,高分辨CT掃描確定骨折詳情,設置掃描層厚及層間距均為1 mm。對照組(25例)接受常規(guī)眶壁修復術:依次完成手術入路、切開結膜、分離組織及骨膜、暴露骨折區(qū)域、處理疝出組織、結合CT影像及臨床經驗植入適合的人造骨板、固定、確定眼球被動活動靈活度、縫合。觀察組(25例)采用3D打印眶壁修復術:①依據高分辨CT提供數據,建立3D虛擬模型,利用3D打印機(極光爾沃3D打印機:型號z-603s)制作眼眶模型,比例為1:1;②參照健側眼眶重塑患側眼眶形態(tài),模擬置入骨片后打印3D模型;③根據上述模型制作人造骨板,并確定手術入路;其他手術步驟與對照組相同。
①眼眶容積差,即患側與健側眼眶容積差異。②眼球突度差,即患側與健側眼球突度差異。③手術時間及患者滿意度(自制調查問卷,滿分100分,分值與滿意度成正比)。
觀察組(25例/25眼)眼眶容積差為(-0.23±0.39)mL,對照組(25例/25眼)眼眶容積差為(0.45±0.56)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982,P<0.001);觀察組眼球突度差為(-0.09±0.32)mm,對照組眼球突度差為(0.38±0.51)mm;觀察組兩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903,P<0.001),說明觀察組患者患側眼及健側眼之間差異較小,雙眼對稱度較高。
觀察組(25例/25眼)手術時間(49.63±14.27)min、短于對照組(25例/25眼)手術時間(67.87±25.12)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156,P<0.001),觀察組滿意度評分(93.11±2.25)分和高于對照組滿意度評分(88.59±3.3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611,P<0.001)。
眶壁骨折通??煞譃閱渭冃怨钦酆蛷秃闲凸钦郏罢呤侵腹钦蹆H發(fā)生于眶壁,眶緣處于完整狀態(tài),常見情況有眶底骨折、眶內壁骨折,以及眶內下壁骨折;后者是指眶壁骨折的同時眶緣也受到了損傷,此種情況的治療難度要高于前者[4-6]。對于眶壁骨折的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治療方式為外科手術,如該次研究中對照組采用的常規(guī)眶壁修復術,以及觀察組采用的3D打印眼眶修復術等,兩種手術方法均需要借助高分辨CT檢查提供的相關數據。
隨著醫(yī)療水平及國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傳統(tǒng)的眶壁骨折修復術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患者需求,這主要是因為:①受眼部解剖結構復雜及醫(yī)療水平限制,常規(guī)手術方法難以保障眼眶骨折的修復效果,尤其是外觀方面,而現代人對于術后美觀度的要求越來越高;②影響手術效果的兩個重要因素分別為植入技術、植入材料,傳統(tǒng)手術方法可以選擇科學的植入材料,但植入技術則不夠精確,術后患側眼的眼眶容積及眼球突度均與健側眼差異較大,體現于外觀則患者滿意度較低[4-10]。3D打印技術應用于眶壁骨折修復的原理是:利用CT掃描提供的數據,模擬并打印1:1比例的3D模型,并以此設計手術方案。該方法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可以精確塑形植入材料,把握植入物延伸距離,從而縮小術后患側眼和檢測眼在眼眶容積和眼球突度方面的差距,提高雙眼對稱度,美化面部外觀,進而取得較好的患者滿意度[11-13]。此外,3D打印眶壁修復術還具有下列優(yōu)點:①通過CT檢測及3D打印技術提前設計手術計劃、塑形植入材料,可以明顯縮短手術時間,降低術中風險,術后出現感染等并發(fā)癥的概率較低;②有利于植入材料一次性植入,手術成功率較高;③眶壁骨折后極易出現復視現象,主要是因為眼外肌受傷后出現運動障礙,眼外肌發(fā)生斷裂、水腫或黏連,視神經或眼外肌支配神經受損,眼眶內容物出現粘連或嵌頓等;利用3D打印技術修復骨折眶壁可以恢復其連續(xù)性,使眼眶容積回到正常值,復原眼球位置,進而消除復視癥狀。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25例/25眼)眼眶容積差為(-0.23±0.39)mL,對照組(25例/25眼)眼眶容積差為(0.45±0.56)mL;觀察組眼球突度差為(-0.09±0.32)mm,對照組眼球突度差為(0.38±0.51)mm;比較顯示觀察組兩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與趙峰等[14]觀察組(20例/20眼)眼眶容積差為(-0.19±0.45)mL,對照組(20例/20眼)眼眶容積差為(0.51±0.48)mL;觀察組眼球突度差為(-0.10±0.26)mm,對照組眼球突度差為(0.40±0.49)mm,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觀察組患者患側眼及健側眼之間差異較小,雙眼對稱度較高(P<0.05);上述結果不僅體現出觀察組手術方案的優(yōu)勢,還可以驗證高分辨CT聯合3D打印技術應用于眶壁骨折修復手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綜上所述,常規(guī)眶壁骨折修復術和高分辨CT聯合3D技術輔助眶壁修復術均可以用于治療眶壁骨折患者,后者的臨床效果更為理想,患者滿意度更高,具備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