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明
作文是語文的重頭戲,但一直以來,學生怕寫,教師怕教,卻是不爭的事實?;仡櫸业淖魑慕虒W之路,經(jīng)歷了觀摩學習、借鑒模仿、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三個階段,似乎窺到作文教學的堂奧,找到了實踐經(jīng)驗與教學規(guī)律。
第一次觀摩作文公開課
記得2005年夏天,筆者在成都參加“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項目四川省小學語文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班”,有幸觀摩了成都市玉林小學李曉英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教學研究課,印象深刻。李老師帶來了幾只小烏龜,分組發(fā)給學生觀察賞玩,讓學生先玩,再說,再寫,最后點評修改。這節(jié)作文課氣氛很活躍,甚至給人課堂秩序混亂的感覺,但是我看到學生的興致盎然,看到了他們語言表達的生長點。學生在玩、看、想、說、寫、改中習得的不僅僅是作文技能,更重要的是覺得作文好玩,進而喜歡作文。
平時的作文課大多是老師大講特講作文要求與技巧,然后要求學生動筆?!按蚰槨钡氖牵瑢W生還是不想寫,找不到話來說,只好無病呻吟,胡編亂造,出現(xiàn)了很多“假大空”的作文。李老師的課讓我深受啟發(fā),作文課重要的不是講大堆技巧,而是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思考和體驗,有了表達的欲望,動筆就水到渠成了。換言之,就是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
第一次上作文公開課
帶著激動與興奮,我回到鄉(xiāng)村學校,思忖著如何改變作文教學現(xiàn)狀。
我從《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雜志上了解了賈志敏、徐鵠、李白堅等作文教學名家。其中,上海大學教授李白堅的“游戲作文法”吸引了我。李教授的作文課,先組織學生游戲,再指導學生觀察,最后指導學生寫作。學生課堂上玩游戲,不高興才怪。
恰好學校開展教研活動,安排我上一節(jié)公開課。上什么呢?很多公開課都是閱讀教學。我想嘗試一下李白堅教授的“游戲作文法”。拿定主意,我在網(wǎng)上查找課堂教學實錄,發(fā)現(xiàn)《扳手腕》特別有意思。接下來,就是備課,完全照搬了李教授的教學設計,熟記教學流程。
公開課那天,教室里坐滿了全鄉(xiāng)教師,我興奮中夾雜著丁點兒緊張。上課伊始,我從“戲”字入手,讓學生組詞,引出“游戲”,切入“掰手腕”游戲。接著,找了兩個學生在講臺上掰手腕,感受對方手的肥瘦冷熱,下面同學觀察他們的動作、神情。隨后,讓學生找前后同學掰手腕,先感知手感,再觀察表情。最后,指導學生按照游戲環(huán)節(jié)寫下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遺憾的是,學生進入寫作環(huán)節(jié)幾分鐘就下課了。
這節(jié)課引發(fā)了大家爭議,牟老師認為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先活動再寫,有感而發(fā);胡老師指出上課環(huán)節(jié)機械,讓學生一邊掰手腕,一邊觀察對方神態(tài),一心二用,導致觀察不細;鄧主任提出如果分兩節(jié)課上,學生充分地寫后展示作文,再點評修改,會更好?!敖虝鴰资辏覜]有聽過作文公開課。張老師開了作文公開課的先河,這種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值得學習?!币晃焕辖處熑缡钦f。
這節(jié)不完整的作文課,我看到了學生課堂上兩眼放光,小臉通紅,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想要滲透給學生的是,游戲也可以寫進作文,先做、有體驗、再寫。從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這個教學目標達成了。
第一次辦班級作文報
隨著閱讀的增加和網(wǎng)絡的發(fā)達,我接觸到了管建剛、吳勇、何捷、張祖慶等新生代作文教學名師。管建剛老師的班級作文周報;吳勇老師的“童化作文”;張祖慶老師的“創(chuàng)意作文”,成為我關注的重點。
我開始模仿管建剛老師辦班級作文報,指導學生成立班級作文報《筍芽兒》,半個月出一期,每期刊載10篇作文,給小作者發(fā)10元稿酬。每次作文報打印出來,學生爭相傳閱,而上稿的小作者往往成為其他人羨慕的對象。學生從來沒有想過寫作文還有“錢”。我告訴學生別小看這10元,它是老師對同學們寫作的肯定與認可。那些沒有上稿的學生,艷羨極了,每次寫作文很認真努力,巴不得作文在《筍芽兒》出現(xiàn)。
后來,我嘗試把優(yōu)秀作文投《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作文100分》《少年百科知識報》等報刊,不少被錄用了。學生收到樣刊和稿酬,搞個頒獎儀式,拍照發(fā)家長群,每每此時,班上學生歡天喜地,比過年還高興,學生寫作文(日記)的勁頭更大了。
特級教師宋運來說:“各種形式的‘發(fā)表是對學生作文的最高級肯定評價形式?!蔽疑钜詾槿唬瑢W生只有在不斷嘗到作文的“甜頭”和成就感,才會喜歡上作文。
第一次上作文復習課
2011年3月,有位老師給我打電話:“全縣召開畢業(yè)班語文復習研討會,安排了一節(jié)作文復習課,師訓中心找了好幾個老師都被拒絕了。我向師訓中心推薦了你?!蔽宜齑饝耍驗楣ぷ髁耸畮啄?,還沒上過縣級公開課,正好借此檢驗一下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
作文復習課上什么呢?小學作文離不開寫人記事,我敲定了《抓特點,寫具體》的課題,開始了痛并快樂的磨課過程:構思教學設計,修改完善,做PPT。初稿出來后,我發(fā)給了一本權威教學期刊負責作文教學的編輯和省外一位教學名師指導,他們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琢磨他們的建議一個星期,還是毫無頭緒,情急之下向那位教學名師求救:“Z老師,您可以幫我修改一下教學設計嗎?”沒想到對方斷然拒絕:“你的課,怎么能讓我?guī)湍阈薷哪兀俊边@一聲當頭棒喝,驚醒我:是的,自己的課怎么能要求他人“操刀”呢?無奈之余,只得硬著頭皮修改,兩個星期的絞盡腦汁,琢磨思考,終于理出一條清晰的教學主線,形成了簡潔明了的教學板塊。
正式上課那天早上,我走進西城小學,看到操場上掛著一幅標語“讀經(jīng)典書籍 建書香校園”。一個念頭突然冒出來:這個學校最近開展了讀書活動,課前談話就從“讀了什么書”切入,再引入教材中的著名人物形象,應該能夠激發(fā)學生的交流。事實如我所料,課前談話我拋開原來的教學設計,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開啟了上課模式:從讀書談到《草房子》,談到了桑桑、杜小康,談到了本冊教材中的小嘎子、“鳳辣子”、嚴監(jiān)生;再順勢提問:為什么這些人物形象給讀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抓住了人物特點,通過細節(jié)寫得很具體。學生歸納寫人物方法后,練筆,最后點評修改。這節(jié)作文復習課上得游刃有余,學生表現(xiàn)出色,超出了預期效果,得到與會老師的肯定與稱贊。這次教學經(jīng)歷大大增強了我探究作文教學的信心。
這節(jié)課,讓我明白了教學預設并非一成不變,最好的教學一定是貼近學生生活的。后來,我根據(jù)這次執(zhí)教作文復習課的經(jīng)歷撰寫出一篇題為《你的拒絕,讓我成長》的文章發(fā)表在2017年9期《福建教育》(小學版),主要表達了教師必須靠自己的思考成就自己的課堂。
第一節(jié)作文參賽課
2012年,我到城區(qū)頂崗支教,學校安排我上一節(jié)作文課錄像課參賽,上什么內(nèi)容是一個問題。
那段時間,我迷戀上了吳勇老師的“童化作文”,他開發(fā)出了很多童化作文教學案例。“童化作文”真正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興奮點,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像“偷懶的故事”“牙齒的故事”“吃零食的故事”“童年囧事”特別好玩有趣,這樣的話題學生一定很感興趣。
我準備在高年段上《牙齒的故事》,如我所料,學生換牙、掉牙、牙痛、拔牙的故事,新穎獨特,話匣子打開就收不住。有意思的是,上課進行中,一個學生喊道:“老師,我的牙齒掉了?!庇谑?,我讓這個學生說一說,此時此刻的感受和心理?!把例X”切中了學生的“神經(jīng)”,他們有說不完的牙齒故事,稍加點撥就寫出了一篇富有真情實感、饒有趣味的作文。周子琳同學還把課堂上寫的《拔牙歷險記》修改完善,發(fā)表在2012年12期《全國優(yōu)秀作文選》上。
這節(jié)錄像課只獲得了宜賓市三等獎,但是我明白了作文只有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的話題,才能激發(fā)兒童表達的欲望,打開寫作的大門。我平時舍不得買貴的衣服,為了上這節(jié)作文錄像課,花了1300多元買了一套愛登堡的西裝。我平時喜歡穿休閑裝,“愛登堡”成了我在作文教學路上跋涉的見證。
第一次創(chuàng)造作文課
模仿的同時,我開始琢磨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作文課。這時,張祖慶老師的“創(chuàng)意作文”為我打開了一扇窗。
小學生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如何給他們一個刻骨銘心的記憶,幫助他們改掉粗心的毛病成為教育的難題。我從張祖慶老師的創(chuàng)意作文得到啟示,把改掉毛病與作文教學融合起來,開發(fā)了作文課《特殊的考試》。我根據(jù)學生本期語文書上的知識點設計了10道選擇題與判斷題,把答題要求蘊藏在題中,設置了幾個陷阱,不按要求答題為零分。
我首先在自己班級上了《特殊的考試》,學生果然上當,按照要求答題者鳳毛麟角,絕大多數(shù)上當“受騙”。很多學生認為老師套路太深,心里的怨氣甚至怒氣滔滔不絕,瞬間點燃了表達欲望,課堂綻放出思想的火花。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訴諸筆端,一篇篇情真意切,充滿生命氣息的作文誕生了,在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同時,委婉地懲戒了學生的粗心大意,很好地體現(xiàn)了作文的育人價值。
2019年冬天,我送教下鄉(xiāng)到錦屏鎮(zhèn)中心校執(zhí)教了《特殊的考試》。課堂上,學生全員參與,深度參與,思維被點燃了,個性化的語言脫口而出,師生、生生之間對話精彩迭出。稍加點撥指導,這場特殊的考試化為靈動的文字展現(xiàn)在學生筆下,演繹了一堂有質(zhì)量的作文課。
下課了,學生圍著我嘰嘰喳喳,興奮地問這問那,還要我的聯(lián)系方式。我趁機鼓勵他們修改作文交給任課教師,再轉(zhuǎn)給我。一周后,曾老師打包發(fā)來了作文,閱讀之余心里升騰起一種莫名的欣慰。
這次送教下鄉(xiāng),雖然過去幾年了,課堂上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宛在昨日。錦屏之行讓我真切明白了“情動而辭發(fā)”的真諦,學生情感如火山噴薄欲出時,技巧反而是多余的。
回首作文教學之路,我經(jīng)歷了覺醒—學習—模仿—創(chuàng)造,最終認識到作文是學生心靈的舞蹈、情感的宣言、生命的歌吟、精神的棲居地,而不是他人思想的傳聲筒;見證了學生從不想寫(被動作文)到愿意寫(主動作文)再到喜歡寫(愛上作文)的過程。
教無止境。作文教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作者單位:四川宜賓市屏山縣學苑街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