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新城第一中學幼兒園 白塔娜
在目前幼兒園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園音樂活動屬于比較重要的一種,并且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因而需要幼兒教師有效開展音樂活動。就目前幼兒音樂活動的開展而言,《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的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及應用價值,可實現(xiàn)音樂活動的更理想的開展,可確保音樂活動的開展得到更滿意的效果。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當注重《指南》的應用,且需要積極實現(xiàn)其有效應用,為更好進行幼兒培養(yǎng)提供支持。
我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大部分幼兒園中只有電子琴或鋼琴、鈴鼓等音樂器材,此外不具備別的音樂設備。一些音樂設備由于得不到更新或維修已經(jīng)無法正常使用。由于設備不足,常常會影響教師的音樂教學效果,也會影響音樂活動的組織效率。
教學參考資料能夠有效幫助教師理解和整理教學內容,使教學要求與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促進音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由于工作任務比較重,也很少有精力研究如何寫教案,一般都是直接借鑒網(wǎng)絡中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但調查反映的實際情況是,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借鑒的資料非常有限。這種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符合幼兒的身心特征,制定的教學目標也不太合理。
通常音樂教學中的活動僅僅只教學生唱歌,韻律教學、音樂欣賞和音樂活動極少組織開展。有部分教師表示,由于唱歌教學實施起來比較容易,備課和課前準備工作也比較簡單,因此主要采用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特別是農村地區(qū)的幼兒園,音樂課堂上組織活動的機會更少,完全沒有按課程標準開展音樂活動。
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幼兒音樂活動的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就目前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音樂活動的開展而言,其價值及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幼兒各個方面的能力及素質,而音樂素質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這是極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活動可使幼兒了解及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及音樂技能,還能培養(yǎng)其音樂情感,增強幼兒對音樂的體驗及感受能力。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在新形勢下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除需要對幼兒進行科學知識的傳授之外,還需要培養(yǎng)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這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有利。在實現(xiàn)音樂活動有效開展的基礎上,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音樂活動,使其了解及掌握音樂知識,形成積極、開朗的性格,這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可使幼兒培養(yǎng)目標更好實現(xiàn)。
在幼兒園開展音樂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幼兒學習一些基礎的音樂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及交際能力等都得到了鍛煉,提升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幼兒實現(xiàn)更理想的發(fā)展。
在目前的幼兒園教育教學中,音樂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價值及意義。因此,幼兒教師應積極組織音樂活動。就目前幼兒園音樂活動的開展而言,需要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理念作為基礎,而《指南》可以為音樂活動的組織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因而幼兒教師需要認真學習、合理應用這一教育理論。
對于音樂這一藝術而言,其具有兩個方面的突出特點:其一,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其二,音樂的具有表達情感、傳達情緒的作用。針對音樂藝術的特點,《指南》中指出,組織幼兒開展音樂活,應當讓幼兒接觸自然與生活,在大自然與日常生活中來感受音樂之美。所以,幼兒園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時,應當注重引入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元素,使音樂活動與幼兒生活實現(xiàn)有效整合。通過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在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可選擇來大自然的樂音音,讓學生認真聽這些聲音,然后通過繪畫形式畫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引導學生以具象的方式將情感表達出來,從而使抽象的音樂具體化。
《指南》中指出,對于幼兒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各種行為,幼兒教師都應當理解并尊重。兒童審美心理研究表明,學前兒童在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及體驗,往往會采用形象且具體的方式。因此,在目前的幼兒園音樂活動開展中,為能夠取得更加滿意的效果,幼兒教師應當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個體,每個幼兒都具有獨特性。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兒童成長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機會,使幼兒能體驗各類音樂,使每個幼兒都能好好地感受音樂,以實現(xiàn)幼兒音樂活動的目標。
幼兒園教師在組織音樂活動的時候,要多鼓勵兒童,促使其通過多種渠道體驗音樂。比如:在《大拇指》這首兒歌的歌唱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講述方式、歌唱方式及游戲方式將這一音樂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夠以多種方式感受這個音樂作品,從而達到滿意的活動效果。
此外,還要保證音樂活動的組織方式具有靈活性及多變性,教師可通過全班指導、小組指導、個別指導以及區(qū)域活動等多種方式組織音樂活動,從而使幼兒能夠通過互動中對音樂具有更理想的體驗。比如:在《楊柳青》這一樂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依據(jù)幼兒發(fā)展水平將其分成三個不同的小組,給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樂器,并且指明節(jié)奏要求,讓學生通過合作共同表演這首樂曲,使每個小組的學生能夠對這一樂曲進行有效訓練,增強音樂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小組之間及學生個體之間能夠也能夠實現(xiàn)有效合作,在完成教師要求的同時,對于音樂內容也能夠更好體會,從而使音樂活動的開展起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組織幼兒園音樂活動時,教師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幼兒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及理解,而這些想法基本都是發(fā)自于內心的,幼兒在這一過程中也能夠體會到滿足感及愉悅感,這是幼兒在音樂活動的充分投入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指南》中的比較重要的一點。幼兒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幼兒對于音樂的感受及想法,對于幼兒的表達應當保持尊重,以滿足音樂活動開展的實際需求。
幼兒園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幼兒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各種樂器及道具,讓幼兒自主發(fā)揮。幼兒利用這些樂器及道具再現(xiàn)音樂,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使學生更好地表達出對音樂的感受,實現(xiàn)學生音樂素質的有效培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作為幼兒園教師應當注意,盡量不要對幼兒進行過多的干預,以免限制幼兒個人潛力的發(fā)展,只需要在幼兒確實需要幫助的情況下給予其一定引導即可,若過于干涉學生,反而會對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及在音樂方面的感受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
《指南》指出,在幼兒的教育及發(fā)展中,需要給予學生科學合理的評價,使其能夠提升自我認知,促使學生不斷進步。因而在音樂活動的開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實施多元化評價。幼兒園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方面,應當改變以往過于簡單的評價方式,對于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xiàn),應當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評價,對于兒童的情感表現(xiàn)及情緒等多個方面的因素需要充分考慮。這樣才能夠使幼兒的評價更加全面完善,也能夠促使幼兒加強自我認知,使幼兒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改進,實現(xiàn)其音樂水平的有效提升,進而實現(xiàn)幼兒的理想發(fā)展。
在當前幼兒園教育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及良好發(fā)展,必須有效開展各類有益的教學活動,音樂活動就是比較重要的一項活動,在促使幼兒良好發(fā)展方面有著重要的價值及意義。因此,幼兒教師應當依據(jù)《3—6 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有關理論,組織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為學生音樂水平及素質的提升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從而讓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全面提升,為后續(xù)的學習和成長提供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