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的歷史性內涵

2021-11-29 23:52張朋林
關鍵詞: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革命

張朋林

(上海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34)

革命文化是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鑄就的一種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提出的黨的自我革命、科技革命等新內容是革命文化的延伸和發(fā)展。同時,革命文化也是在萃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華、吸收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發(fā)展起來的。革命文化打破了中華文化長期以來自成一體、獨立封閉的文化狀態(tài),從而實現(xiàn)中華文化的突破發(fā)展,賦予中華文化開放性與時代性,處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中間過渡,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奠定深厚的思想根基。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指出: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緊緊團結在一起[1],革命文化是凝聚人心團結人民群眾的精神力量,必須加以傳承發(fā)展。

一、科學性:革命文化蘊含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

在中華民族5 000多年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儒家正統(tǒng)文化自秦漢以后長期占據主流地位。鴉片戰(zhàn)爭以后,馬克思主義的傳入打破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自成一體、獨立封閉的狀態(tài),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注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化轉化的第一次偉大嘗試。革命文化正是在吸收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與方法的基礎上生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科學性成為其最鮮明的文化品格。

(一)馬克思主義為革命文化注入科學理論

革命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天然地根植于革命文化之中。

首先,革命文化的科學性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對社會生活本質的揭示。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凡是把理論導致神秘主義的神秘東西,都能在人的實踐中以及對這個實踐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決?!盵2]3他科學地揭示了社會運動的本質在于實踐性,認為:“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盵2]8把人類對社會規(guī)律的把握從抽象縹緲的“絕對理性”中解脫出來,從而回歸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本身。革命文化通過吸收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論和唯物論將人民群眾從宗教的“精神鴉片”中解脫出來。毛澤東曾說,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通過革命文化教育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3]33。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觀和實踐觀是深深植根到革命文化之中的,鑄就了革命文化的科學內核。

其次,革命文化的科學性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國家本質的揭示。馬克思認為資本主義國家機器不過是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工具罷了。馬克思在擔任《萊茵報》編輯時,明確指出,在人的意志和行動背后存在著社會關系的作用,也即存在一定的階級利益的作用。他認為每一個階級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fā)而進行實踐活動,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產階級總是制定維護自身利益的法律和制度。革命文化吸收馬克思主義這一觀點,指出北洋政府和國民黨反動派的統(tǒng)治歸根到底是維護軍閥和財閥利益的工具,認為軍閥和財閥代表最落后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fā)展。革命文化中關于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分析也是建立在吸收馬克思主義關于國家本質理論基礎上。

最后,革命文化的科學性體現(xiàn)在馬克思主義對革命依靠力量和革命前途的揭示上。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盵4]9-10強調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僅僅依靠理論批判是不夠的,還要依靠人民進行武裝革命和軍事斗爭,這就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找到了依靠力量和現(xiàn)實出路。中國共產黨革命文化正是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暴力革命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理論從而走出了富有中國特色的依靠農民、動員農民和武裝農民的工農聯(lián)盟革命道路。此外,馬克思主義關于“兩個必然”“兩個絕不會”的社會形態(tài)更替理論,也準確判斷了中國革命必須區(qū)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階段,使革命文化更好地服務于中國革命斗爭實際,為革命文化注入科學性品格。革命文化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是對中國革命客觀實際的正確反映,其科學性集中體現(xiàn)在對社會運動本質和社會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

(二)馬克思主義為革命文化注入科學方法

僅僅有“革命的理論”還是不夠的,更需要分析問題和靈活運用理論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方法是革命文化科學性的重要體現(xiàn)。

首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法。列寧說:“馬克思主義的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于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盵5]128列寧在認識到社會生活的實踐性本質基礎上進一步指出要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認識事物的內在本質及其運動規(guī)律。這種方法在革命文化中也得到不斷傳承發(fā)展。毛澤東曾說,我們的教條主義者是懶漢,他們拒絕對具體事物做任何艱苦的研究工作,完全否認了并且顛倒了這個人類認識真理的正常秩序[3]310。毛澤東指出,只有對事物進行艱苦的具體研究,才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把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科學方法應用于中國現(xiàn)實國情,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了不同于俄國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

其次,階級分析法。這種方法改變過去以職業(yè)、性別、宗教、種族、國籍等將人進行劃分歸類的傳統(tǒng)做法,而是深入到以生產關系為基礎的經濟利益之中,從根本上揭示出資產階級思想家和“布道者”虛偽的宣傳教育。無論資產階級思想家何等巧舌如簧“能言善辯”,無論他們的思想如何“虛無縹緲”“晦澀難懂”或“高深莫測”,都改變不了他們站在自己的階級之上,為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利益辯護的本質屬性。階級分析法不同于以往社會學家關于社會階層的理論,它從根本上揭開了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進行思想統(tǒng)治的丑陋本性,將無產階級從資本主義的思想桎梏中解脫出來,為擺脫以往一切舊哲學提供了有力支撐。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恩格斯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更正補充說:這是指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壓迫者和被壓迫者,始終處于相互對立的地位[4]400。列寧也說:“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人們能在這種迷離混沌的狀態(tài)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斗爭的理論。”[6]587革命文化中關于階級分析的方法有非常生動的體現(xiàn)。毛澤東指出:“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對于革命的態(tài)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3]3“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3]283階級分析的方法來源于馬克思主義,滲透到革命文化的血脈之中,正是這種分析事物或矛盾的科學方法鑄就了革命文化的科學性品格,成為革命文化重要的歷史性內涵。

總之,在烽火硝煙的戰(zhàn)爭年代所鑄就的革命文化是在萃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華的基礎上吸收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和方法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科學性是革命文化區(qū)別于5 000多年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內核,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轉化的重要標志。革命文化的這種科學性不僅是中國革命不斷發(fā)展并最終取得勝利的精神力量,而且是推動革命文化自身不斷發(fā)展并被人民所傳承的內在動力。因此,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內容,也是革命文化最鮮明的精神特質。

二、革命性:革命文化凝聚著內容豐富的革命精神

革命文化包含物質形態(tài)的革命文化和非物質形態(tài)的革命文化,而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非物質形態(tài)的核心表達,“它集中體現(xiàn)了革命文化的內在精神和根本品格”[7]。毫無疑問,革命精神作為革命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核之一,是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主要基于以下兩方面:

(一)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理論品格的核心表達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革命文化天然地具有革命精神。馬克思說,辯證法在對現(xiàn)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xiàn)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xiàn)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109??梢姡锩幕囈陨傻恼軐W基礎就具有革命精神,這種革命精神也是根植于革命文化的血脈之中的?!豆伯a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xiàn)存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4]136列寧也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盵8]70革命精神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理論品質,也一脈相承地蘊含于革命文化之中,也正是這種革命精神造就了革命文化的勃勃生機。毛澤東曾指出帝國主義以及國內反動派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激起了人民群眾對他們的仇恨,迫使中國人的革命精神發(fā)揚起來,“沒有這個精神條件,革命是不能勝利的”[9]1484。因此,在革命文化生成發(fā)展過程中昂揚向上的革命精神是其主旋律,更是其理論品格的核心表達。在談到黨內存在的黨八股的文風時,毛澤東認為,黨八股這個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現(xiàn)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10]840。要堅決拋棄“又臭又長”的黨八股采取生動活潑的革命文風來解放思想,營造健康向上斗志昂揚的革命氛圍。革命文化離不開革命精神,沒有革命精神,革命文化就會暗淡無光毫無生機??傊?,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中體現(xiàn)革命文化最鮮明的理論品格,同時也是革命文化最基礎最深厚的文化內核。

(二)革命精神貫穿于革命文化生成發(fā)展的始終

革命精神是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中形成發(fā)展起來的,也是縱貫革命文化生成發(fā)展始終的精神主線。在黨的創(chuàng)立時期形成了敢于擔當、甘于奉獻的先驅精神和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紅船精神;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形成了依靠群眾、敢闖新路的井岡山精神和求真務實、清正廉潔的蘇區(qū)精神以及堅定信念、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形成的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形成了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西柏坡精神;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形成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的“兩彈一星”精神和愛黨愛國、樂于助人的雷鋒精神等。革命精神是黨進行實踐活動的精神支撐和思想動力。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還體現(xiàn)在黨的政策方針方面,表現(xiàn)為破除老舊、推陳出新的堅決態(tài)度。如1949年毛澤東批閱外交文件時指出,對于國民黨反動派政府所承認的帝國主義的大使館、領事館以及所屬的外交機關與人員在人民共和國和這些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以前,我們一概不予承認,只把他們當作外國僑民待遇,但應予以切實保護[11]77。他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也指出,我們可以采取和應當采取有步驟地徹底地摧毀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控制權的方針。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xù)存在[11]80。同時,對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的報刊、媒體等,新中國也一概不予承認,改革原有不合理的海關制度,管制對外貿易。這種翻天覆地暴風驟雨式急劇轉變的對外態(tài)度也是革命精神的重要體現(xiàn),構成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革命精神是革命文化理論品格的核心表達,其貫穿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整個歷史時期,構成革命文化最鮮明的內在品格和精神標識,是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崇高性:革命文化蘊含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

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體現(xiàn)的是革命文化的視域上限,構成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在建黨之初就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政治目標與理想追求,這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農民階級對大同社會的追求,也不同于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對西方議會民主制或君主立憲制的過分“崇拜”。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最鮮明的政治品格,這種崇高追求表現(xiàn)出中國共產黨人的遠大胸襟和高瞻遠矚的開闊視野,并在理論和實踐上展現(xiàn)出一定的遞進性、層次性和邏輯性。

(一)遞進性:由“兼濟天下”到“解放全人類”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革命文化的重要思想來源,革命文化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萃取。自古以來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不僅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精神追求,也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實踐堅守,表現(xiàn)出古人家國一體的崇高情懷。但不得不說的是,受科學技術發(fā)展條件限制,古人眼中的“天下”與現(xiàn)代觀念的“世界”存在較大差異。如《孟子·公孫丑下》中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出師表》中的“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唐詩《別董大》中的“天下誰人不識君”,《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眾多文字記載中,“天下”都是對中國或中華民族的一種稱謂。因此,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古人的崇高理想主要是體現(xiàn)為對國家、社稷和人民的家國情懷,僅限于中華民族大家庭內部。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家國一體情懷進一步升華為解放全人類的革命文化理論品格,體現(xiàn)出共產主義理想追求的遞進性。如馬克思在《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中指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yè),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12]459《共產黨宣言》指出:“讓那些統(tǒng)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顫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自己頭上的鎖鏈。而他們所能獲得的卻是整個世界?!盵13]504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既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契合性,又進一步升華了家國一體的思想,構成革命文化重要特征。因此,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實現(xiàn)了從“家天下”到“解放全人類”的發(fā)展升華,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新突破和現(xiàn)代性轉化。

(二)層次性:由最低綱領到最高綱領

革命文化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崇高價值追求,這種崇高追求在理論認識和理性實踐方面都表現(xiàn)出明顯的層次性。

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在對馬克思主義認識過程中經歷了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1921年,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綱領》指出,要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最終實現(xiàn)共產主義目標。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明確提出奮斗目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這種認識與當時中國經濟基礎和政治矛盾狀況并不相符。在當時條件下,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才是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隨著中國共產黨理論認識能力的提高,中共二大認識到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并將黨的奮斗目標分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最低綱領和以實現(xiàn)共產主義為目標的最高綱領??谷諔?zhàn)爭時期,針對黨內一部分人認為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不能共存的問題,毛澤東在《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中回應說,共產主義是在革命發(fā)展的將來階段實行的,共產主義者在現(xiàn)在階段并不夢想實行共產主義,而是要實行歷史規(guī)定的民族革命主義和民主革命主義[14]367-368??梢?,黨對當時國內狀況和階段任務已經有科學理性的認識。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社會主義矛盾的變化和理論認識水平的提升,將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目標分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目標和共產主義目標,再一次實現(xiàn)對黨的奮斗目標的理性科學認識。因此,在對黨的奮斗目標的理論認識方面,先后經歷了從幼稚到成熟、從機械挪用到純熟運用的層次性過程。

另一方面,在理性實踐中同樣遵循一個由民族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進而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層層深入不斷遞進的過程。從建黨之初起,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主義已經是中國共產黨的綱領和奮斗目標。但實現(xiàn)這個目標不是一步到位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曲折遞進的過程。在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斗爭重心并不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實現(xiàn)共產主義而是圍繞反帝、反封建和反官僚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的階段性目標而進行的。第一次國共合作進行北伐戰(zhàn)爭和第二次國共合作進行抗日戰(zhàn)爭都是圍繞最低綱領而進行的目標,最終是服務于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考慮到我國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將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分為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兩個階段,并科學理性地認識到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出發(fā)。改革開放之后,圍繞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遠大目標并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生產發(fā)展實際不斷對社會主要矛盾進行調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當作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來抓。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傊?,在理性實踐中實現(xiàn)共產主義也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最低綱領到最高綱領不斷發(fā)展層層遞進的過程。以共產主義為目標的實現(xiàn),不管是思想認識還是理性實踐都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不斷深入的過程,并在實現(xiàn)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階段性和層次性。

(三)邏輯性:客觀實際決定階段目標

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目標之所以要經歷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兩個階段,不是人為設定的,而是基于已有社會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及生產力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而限定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之所以將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確定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這三座大山,主要是基于當時中國社會面臨外來帝國主義的殘酷侵略、國內封建主義殘余勢力反撲和官僚資本主義嚴重阻礙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實際而決定的。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基于當時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迫切渴望以及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從而將奮斗目標確定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工業(yè)化。同時,這也是基于三大改造完成以后,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已經基本消除和我國當時一窮二白的工業(yè)基礎的客觀實際決定的。實現(xiàn)共產主義遠大目標非一日之功,切不可好高騖遠脫離實際,而是要基于每一歷史時期的具體條件和主要矛盾,確定符合實際情況的階段性目標,這是事物發(fā)展的客觀邏輯所決定的。中共十三大召開前夕,鄧小平強調指出:“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fā)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fā),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guī)劃。”[15]252同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判斷也是基于中國生產力發(fā)展狀況的客觀實際而決定的,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要建立在社會主義社會高度發(fā)達的基礎之上。因此,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實現(xiàn)要遵循社會生產力狀況和現(xiàn)實社會客觀實際,要在尊重客觀實際和實踐邏輯性的基礎上實現(xiàn)。

四、人民性:革命文化蘊含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

有文字記錄以來,過去的一切王朝都是為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而服務的,從奴隸制、封建制到資本主義制度,從古希臘、古羅馬到古印度,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沒有一個統(tǒng)治階級是社會中的大多數(shù),也沒有一個統(tǒng)治階級是真正為勞苦大眾和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區(qū)別于以往一切舊文化的重要精神標識,革命文化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價值追求,以維護人民大眾的利益為文化使命。這種人民性既是革命文化區(qū)別其他一切舊文化的根本標志,也是革命文化的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還是革命文化被人民群眾所認可接受的底氣所在。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區(qū)別于一切舊文化的根本標志

毛澤東說:“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盵14]66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種“新”不僅體現(xiàn)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更體現(xiàn)在為廣大人民群眾和勞苦大眾謀福利的文化特性和實現(xiàn)人民當家作主的價值追求,誰不懂這種新文化就不能指導中國革命直到勝利,誰就會被人民所拋棄,變?yōu)橄蛴缍目蓱z蟲[14]665。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區(qū)別于以往一切舊文化的根本標志,因為不管是為封建統(tǒng)治者服務的儒家文化,還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文化,以及“限制王權,議會至上”的維新思想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都是為特定的階級、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而服務的,它們不過是少數(shù)人對多數(shù)人剝削和壓迫的思想文化統(tǒng)治工具罷了。革命文化在形成之初就把維護無產階級和勞苦大眾的利益作為價值追求,以實現(xiàn)無產階級專政和人民當家作主為文化使命。這種人民立場是革命文化與其他舊文化相區(qū)別的根本標志。

(二)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宗旨性質的集中體現(xiàn)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特有的價值傾向和目標追求,這是由其文化性質與宗旨決定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集中體現(xiàn)了革命文化性質宗旨。沒有人民立場,革命文化就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群眾土壤,就難以在群眾中傳播開來也難以獲得群眾的接受和認同。一種文化是資產階級文化還是無產階級文化取決于它是為哪個階級服務的,革命文化的性質同樣取決于革命文化所服務的對象,也即為誰的利益而服務的。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決定了革命文化是為勞苦大眾和無產階級所服務的,早在革命文化形成之初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其重要價值追求。這與封建統(tǒng)治者和資本家殘酷地剝削壓迫人民的本性不同,表現(xiàn)出鮮明的人民立場,是革命文化性質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革命文化這種為人民服務的性質宗旨體現(xiàn)在革命文化形成發(fā)展的全過程。建黨伊始,中國共產黨選擇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的武器,選擇走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道路,根據列寧的建黨學說組建了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提出代表中國無產階級和其他廣大勞動群眾根本利益的綱領和奮斗目標,并開始帶領人民走上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偉大征程。在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堅持“打土豪,分田地”,將土地分給無地的貧苦百姓;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帶領人民群眾攻堅克難,最終趕走壓迫奴役中國人民的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公開表明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絕無私利可圖。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10]809。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構成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內容,貫穿于革命文化形成發(fā)展的革命歷史時期,始終將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三)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的底氣所在

一種文化之所以能夠不斷傳承發(fā)展,不僅在這種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更多的是其能夠被人民群眾所接受,為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而辯護。革命文化歷經革命戰(zhàn)爭年代、社會主義建設年代和改革開放新時期而歷久彌堅蓬勃發(fā)展就在于其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這是革命文化的底氣所在。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革命文化正是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的利益為導向才贏得人民群眾對革命的支持和擁護。革命文化中關于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有諸多表述。對于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問題,群眾的生活問題,就一點也不能疏忽,一點也不能看輕[3]136,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3]139。它不僅強調將贏得人民群眾的支持作為革命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而且教育黨員干部把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現(xiàn)實需求作為進行革命動員工作的行動指南?!皨D女群眾要學習犁耙,找什么人去教他們呢?小孩子要求讀書,小學辦起了沒有呢?對面的木橋太小會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3]138要求黨員干部對于人民群眾的一切生活問題和遇到的現(xiàn)實困難都要當作大事來抓,都要提到議事日程上進行討論和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歷史性內涵的重要內容,正是革命文化這種人民性立場才使得其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接受,這是革命文化不斷傳承發(fā)展的底氣所在。

總之,革命文化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內涵豐富的革命精神、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理念是革命文化區(qū)別于以往一切文化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構成其歷史性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革命文化的歷史性內涵是傳承發(fā)展革命文化,推進黨的建設和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學理基礎。

猜你喜歡
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中國的出行革命
科學把握共產主義長期性與階段性的有機統(tǒng)一
高高舉起共產主義旗幟
——理直氣壯地回擊抹黑、詆毀、妖魔化共產主義的言行
共產主義就在你我的奮斗中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顏色革命
泗水县| 黑龙江省| 庆云县| 郁南县| 卢氏县| 四子王旗| 平凉市| 上思县| 吉林省| 嘉峪关市| 荥阳市| 昌宁县| 保亭| 连云港市| 陆川县| 遵义市| 综艺| 务川| 南郑县| 陆良县| 迁安市| 永善县| 九寨沟县| 遂平县| 桦南县| 越西县| 德化县| 武功县| 宜阳县| 马公市| 九江市| 革吉县| 太谷县| 宁阳县| 班戈县| 正蓝旗| 开阳县| 黄平县| 韩城市| 陕西省|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