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凌鋒 干琴靜 周鑫斌 邱原剛*
de Winter 綜合征是荷蘭醫(yī)生de Winter 與其同事于2008年在新英格蘭雜志上首次報道的一種新的心電圖表現(xiàn)[1],該心電圖高度提示冠狀動脈前降支近段急性閉塞。此類患者并無典型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現(xiàn),其典型表現(xiàn)為胸前導聯(lián)ST 段上斜型壓低伴T 波高尖。該征象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發(fā)生率為2%[1-2]。在過去十余年時間里,有許多de Winter綜合征病例被陸續(xù)報道,進行急診造影后發(fā)現(xiàn)大多為前降支近端嚴重急性閉塞,因此,對于此類心電圖表現(xiàn)應引起重視,應將其識別為STEMI 等同心電圖并進行緊急處理,以減少死亡率以及不良預后。目前國內《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已經(jīng)提出應將de Winter 綜合征視為STEMI 的等同心電圖改變[3],而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或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對這一特殊心電圖表現(xiàn)的管理仍未寫入相關指南,此類心電圖表現(xiàn)若被視為NSTEMI,必然將延誤診斷和治療,增加患者死亡風險。本文旨在總結歷年來與de Winter 綜合征相關的文章,對該類疾病的臨床特點及機制進行深入學習,就目前對de Winter 綜合征的認識作一總結。
1.1 心電圖特征 de Winter 綜合征實際上是由DRESSLER等[4]在1947 年首次報道的,其報道的27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初始心電圖顯示高T 波,其中1 例有de Winter ST-T 改變。2008 年DE WINTER 等[1]通過回顧分析1532 例前降支近段閉塞急性心?;颊咝碾妶D變化,發(fā)現(xiàn)有30 例(2%)患者未出現(xiàn)典型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急性期改變,并將此類心電圖做出更詳細的描述和總結:①V1-V6 的ST 段在J 點后上斜型壓低1~3 mm,并與直立高尖對稱T 波相延續(xù);②大多數(shù)aVR ST 段抬高1~2 mm;③QRS 波時限正?;蜉p度延長;④可出現(xiàn)胸前導聯(lián)R 波遞增不良。2009 年,VEROUDEN 等[2]回顧性分析1890 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PCI 的患者,發(fā)現(xiàn)符合de Winter 綜合征心電圖表現(xiàn)的患者有35 例(2%)。這種心電圖改變在血運重建后消失[2]。2011 年,de Winter 的一項前瞻性研究[5],收集了2011~2013 年阿姆斯特丹STEMI 現(xiàn)場分診系統(tǒng)傳輸?shù)乃?2 導聯(lián)心電圖,在5588 例有心電圖傳輸?shù)幕颊咧?,?1 例出現(xiàn)該心電圖表現(xiàn)(占所有患者0.2%,占前壁心?;颊?.6%),11 例血管造影均顯示前降支近段受累,第1 周內死亡率為27%。morris 的系統(tǒng)評價顯示de Winter 綜合征心電圖的ST 段上斜型壓低在V3 導聯(lián)振幅最大,中位振幅為0.3 mV(四分位間距:0.2~4 mV);t 波高度在V3 導聯(lián)達到峰值,中位振幅為0.9 mV(四分位間距:0.8~1.1 mV)[6]。
1.2 心電圖動態(tài)演變 DE WINTER 等[1]最初將該心電圖描述為一種靜態(tài)心電圖,從首次醫(yī)療接觸到術前,其記錄的心電圖一直未發(fā)生變化,血管開通后心電圖恢復。然而,一些報道表明這種心電圖可能是STEMI 演變過程中的一種瞬態(tài)和中間狀態(tài)。2014 年,GOEBEL 等[7]最先報道了1 例de Winter綜合征在發(fā)生后數(shù)小時內發(fā)展為STEMI 的病例。隨后,國內外相繼報道了de Winter 綜合征發(fā)展為STEMI 的病例[8-10],大多在發(fā)展為STEMI 后出現(xiàn)了惡性心律失常或心源性休克。XU等[11]回顧了441 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發(fā)現(xiàn)有15 例(3.4%)呈de Winter 心電圖改變,其中13 例演變?yōu)镾TEMI,從心電圖確認為de Winter 綜合征直至演變?yōu)镾TEMI 的中位時間為114 min。另外,有病例報道發(fā)現(xiàn),STEMI 也可以演變?yōu)閐e Winter 綜合征。國內外均有報道[12-14]在冠狀動脈介入前,心電圖ST 段抬高自發(fā)地回落并轉變?yōu)閐e Winter 綜合征。ZHAO 等[12]同樣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變化,并提出de Winter 綜合征可以分為2 類:(1)第一種是靜態(tài)的,ST 段持續(xù)壓低,血管再通后心電圖恢復,不演變?yōu)镾TEMI;(2)第二種是可以呈動態(tài)演變的,可能是由于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和自發(fā)血管再通之間的狀態(tài)轉換。國內外還有病例報道[15,16]發(fā)現(xiàn)de Winter綜合征患者胸痛緩解后心電圖可演變?yōu)閃ellens 綜合征。兩者均為STEMI 的等危心電圖,均提示前降支近段嚴重病變[17]。
1.3 心電圖準確性 de Winter 綜合征對診斷急性前降支閉塞所致前壁心肌梗死具有較高的準確性。Morris 的系統(tǒng)性綜述納入了3 項回顧性隊列研究,通過陽性預測值(PPV)[6]來確定de Winter 綜合征的準確性。一項關于21 例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的小型研究,其中20 例患者有≥1 處經(jīng)造影證實狹窄程度>70%的病變?;诖隧椦芯?,PPV 為95.2%(95%CI:76.2~99.9%)[18]。Verouden 對具有該心電圖表現(xiàn)的35 例患者分析顯示,所有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均顯示前降支閉塞,基于此項研究的PPV 為100%(95%CI:69.2~100.0%)[2]。MISUMIDA 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在330 例NSTEMI 患者中,有6例呈de Winter 綜合征,6 例患者均在前降支發(fā)現(xiàn)了相應的罪犯病變,基于此項研究的PPV 為100%(95%CI:51.7~100%)。因此,de Winter 綜合征對急性冠脈閉塞有較高的陽性預測值,需要緊急血運重建。
VEROUDEN 等[2]回顧分析了10 年間1890 例因前壁急性心梗而行直接PCI 的患者,發(fā)現(xiàn)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相比于STEMI 患者而言,發(fā)病年齡更?。╠e Winter 綜合征患者平均年齡52 歲,STEMI 患者平均年齡61 歲,P=0.001),且多為男性(33/35,P=0.002),并伴有高膽固醇血癥(P=0.001)。另一項回顧性研究顯示,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與冠心病家族史關系密切[11](P=0.004)。該綜合征通常在癥狀出現(xiàn)后約90~ 100 min 出現(xiàn),多數(shù)患者為竇性心律,中位心率為75 次/min[2,11]。CK-MB 峰值中位數(shù)290 μg/L。盡管直接PCI 后血流恢復,但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由于常有診斷的延誤,預后較差[2,11]。此外,XU 等[11]的回顧性分析顯示,從心電圖記錄到再灌注的時間也增加了(平均182 min),這是由于缺乏識別引起的。
該類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顯示罪犯血管多為前降支近段[2,20],存在全閉或次全閉病變(術前TIMI 血流多為0-1級[1,2,11]),大多數(shù)為前降支單支病變,且側支循環(huán)較差,僅在個別患者找到Rentrop 3 級側支循環(huán)。隨著近十年病例報道的增多,發(fā)現(xiàn)罪犯血管可以為左主干[21]、第一對角支[22]、右冠狀動脈[23]和鈍緣支[24]。最初de Winter 發(fā)現(xiàn)該心電圖表現(xiàn)在1532 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里面發(fā)生率是30 例(2%),但缺乏陰性對照組,所以無法統(tǒng)計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即該心電圖表現(xiàn)并非特異性提示前降支近端急性閉塞,陸續(xù)發(fā)現(xiàn)罪犯血管位于除前降支以外的血管也證實這一觀點。該征對前降支近端閉塞的特異性和敏感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STEMI 患者心電圖ST 段抬高提示冠狀動脈完全閉塞導致透壁心肌缺血,需要及時進行直接PCI 治療;在有資質行直接PCI 的醫(yī)療機構的door-to-balloon 時間為90 min,轉運PCI door-to-balloon 時間為120 min;若轉運PCI 預計>120 min則可行溶栓治療。對于NSTEMI 患者的心電圖診斷標準為在≥2 個相鄰導聯(lián)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5 mm,對其進行PCI 時機是基于風險分層評估,為2~72 h。
4.1 介入 關于針對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處理和管理,目前仍缺乏相關指南的建議。de Winter 綜合征心電圖表現(xiàn)以ST 段壓低為特點,但造影結果多顯示罪犯血管全閉或次全閉,多數(shù)罪犯血管為前降支近段,TIMI 血流0-1 級,與NSTEMI 的血管病變特點不符,必須按STEMI 處理,及時開通罪犯血管,挽救存活心肌。
4.2 溶栓 對于de Winter 綜合征的患者能否進行溶栓治療目前仍有爭議。關于de Winter綜合征患者溶栓的報道也較少。RAO 等[25]最先于2018 年報道2 例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溶栓的病例,2 位患者均溶栓成功。XU 等[11]對4 例由de Winter綜合征演變而來的STEMI 患者進行溶栓治療,2 例溶栓失敗,2 例溶栓成功,其中1 例發(fā)生再梗,提示對于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效果較差??傮w而言,由于de Winter 綜合征病例數(shù)少,且缺乏針對此類患者的大型臨床研究,尚無足夠證據(jù)證明溶栓是否適用于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
這種無ST 段抬高的心電圖改變電生理機制仍不清楚。de Winter 提出2 種假設:(1)浦肯野纖維的解剖變異導致心內膜傳導延遲。(2)ST 段不抬高的機制可能是心肌缺血使ATP產(chǎn)生減少,導致細胞膜上ATP 敏感性鉀通道(KATP)不能激活[1],這一可能機制已在急性心肌缺血的KATP 基因敲除動物模型上得到證實[26]。PICA 等[27]根據(jù)其報道病例的心電圖變化特點,分析后也支持這一觀點。FIOL SALA 等[28]認為,de Winter 綜合征患者心電圖會呈動態(tài)演變,是因為前降支次全閉塞所致,心內膜嚴重缺血,而心外膜部分缺血,但冠脈尚未進展為完全閉塞,ST 段未抬高,若不及時干預,則可能進展為STEMI,并提出其心電圖ST-T 改變機制:T 波高尖及ST 段上斜型壓低是心內膜下復極的延遲,使跨膜動作電位去極化減慢,動作電位時程延長,這一微小的跨膜動作電位改變疊加在心外膜上導致J 點壓低及T 波高尖。
6.1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ST-T 改變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心電圖的特征性改變?yōu)樾厍皩?lián)T 波高大,基底部寬,可以不對稱。其為冠狀動脈閉塞時的早期改變,隨著缺血時間的延長,心肌缺血程度加重,最終演變?yōu)镾TEMI。
6.2 心動過速 心動過速時常出現(xiàn)ST 段上斜型壓低,此時并不存在心肌缺血,一般認為與心房復極有關。心電圖上兩者最關鍵鑒別點為de Winter 綜合征是在心率正常時出現(xiàn)。
6.3 高鉀血癥 高鉀血癥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窄基底且對稱、高尖的T 波,但不伴有ST 段上斜型壓低,結合患者胸痛癥狀、肌鈣蛋白、心肌酶譜檢查,不難鑒別。
6.4 Wellens 綜合征 Wellens 綜合征的臨床特點為心絞痛癥狀與心電圖改變呈非同步性,常在胸痛緩解后數(shù)小時或數(shù)天后發(fā)現(xiàn)心電圖T 波改變;大部分患者的心肌酶正常,部分患者肌鈣蛋白輕微升高;冠脈造影大部分狹窄程度不高,在50%~99%之間,多數(shù)有側支血液供應;心電圖診斷標準有:既往有胸痛病史,胸痛發(fā)作時心電圖正常,心肌酶正?;蛘咻p微升高,無ST 段改變或輕度抬高(<0.1 mV),T 波呈對稱性倒置或雙相特征性改變在胸痛后出現(xiàn),以V2-V3導聯(lián)為主,無異常Q 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冠脈造影提示LAD 近段狹窄。
6.5 6+2 心電圖改變 左主干閉塞常表現(xiàn)為廣泛導聯(lián)的ST段壓低>1 mm 及T 波倒置,通常在V4~V6 導聯(lián)改變最為明顯,伴有avR 導聯(lián)、V1 導聯(lián)的ST 段抬高,且avR 導聯(lián)ST 段抬高幅度大于V1 導聯(lián),對于此類心電圖,國內稱之為“6+2心電圖”。兩者均表現(xiàn)為多導聯(lián)ST 段壓低,伴aVR 導聯(lián)ST段抬高。區(qū)別兩者的關鍵點在于de Winter ST-T 改變的ST 段呈上斜型壓低,并非水平型或下斜型壓低。
de Winter 綜合征從發(fā)布之初被認為是一種靜態(tài)心電圖,但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de Winter 綜合征的心電圖變現(xiàn)是可以演變的,其更可能是STEMI 心電圖演變過程中的一種瞬態(tài)和中間狀態(tài)。但無論其為STEMI 的早期表現(xiàn),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冠脈綜合征心電圖,其冠狀動脈的病理變化均為血管的急性閉塞,且大多位于前降支近段,需要立即行急診冠脈造影及再灌注治療,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內科醫(yī)生、急診醫(yī)生、120 隨車醫(yī)生、護理人員等必須對這一心電圖熟悉并掌握,若錯誤地視之為NSTE-ACS,會導致再灌注時間明顯延遲,增加患者死亡風險,產(chǎn)生不良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