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偉 劉 勇 郝艷芳 張曉娟 周忠宇 王堅強 白鴻雁 武 擘 賈崢嶸
(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晉中 030600)
高粱是我國重要的禾谷類作物,也是山西省主要的雜糧作物之一[1-2],具有抗旱、耐鹽堿、適應性廣等多重獨特優(yōu)勢。我國是世界上高粱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隨著以高粱為原料的釀造業(yè)的發(fā)展和高粱飼用及食用的開發(fā),高粱的需求市場會進一步擴大。加上國家對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調整以及晉中國家農高區(qū)(山西農谷)的建設,農民種植高粱的積極性進一步增強[3]。針對生產和市場上對高粱品種的需求,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利用組培育種技術對高粱種質資源進行了改良和創(chuàng)新,育成了綜合性狀優(yōu)良、高產、抗旱、適合機械化收獲的高粱新品種潞雜9 號[4-5]。
1.1 親本來源母本不育系7501A 是一個從美國引進并已成功配制過其他雜交種的A1型不育系。
父本恢復系RHMC386 是山西省農業(yè)科學研究院高粱研究所利用高粱組培育種技術自主育成的矮稈抗旱恢復系。2005 年以高粱恢復系RHMC 幼穗為外植體進行組培,當年獲得組培再生苗,次年收獲了R0種子;2007 年按穗行種植形成了不同的R1株系,當年單株收獲、脫粒;2008 年按穗行種植,形成多個R2株系,田間觀察發(fā)現了不同于原親本RHMC的變異株系RHMC R2-1,該株系為無分離變異系,收獲時選幾株混收混脫;2009 年種植形成R3,其田間表現較為穩(wěn)定,無新變異,當年繼續(xù)混收混脫,于2010 年種植形成R4,田間表現穩(wěn)定,無分離,命名為RHMC386。該恢復系幼苗苗勢強,葉鞘綠色,葉色淺綠,白脈,葉片上沖,株型緊湊,株高121cm,穗長37.2cm,穗紡錘形,中緊穗型,黑殼紅粒,千粒重25.7g,抗倒伏,抗絲黑穗病。
1.2 品種選育過程2013 年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以從美國引進的不育系7501A 為母本,以高粱組培育種技術自主育成的矮稈恢復系RHMC386 為父本,在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東白試驗基地組配雜交組合。2014-2015 年在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東白試驗基地進行鑒定和評比試驗,表現突出,2016 年進行了小面積繁種,2017 年開始在晉中平遙縣進行試驗示范種植,2018-2019 年開展適應性試驗,同時在高粱研究所東白試驗基地開展了特異性、一致性、穩(wěn)定性測試。2021 年通過農業(yè)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定名為潞雜9 號,登記編號為GPD 高粱(2021)140070。
2.1 農藝形狀潞雜9 號平均生育期125d,幼苗綠色,芽鞘綠色,植株整齊,株高130cm,葉綠色,葉脈蠟色,穗長35.8cm,穗紡錘形,中緊穗型,黑殼紅粒,穗粒重110.2g,千粒重32.1g,粒形橢圓,粒質粉質,抗倒伏。
2.2 品質經農業(yè)農村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測定,籽??偟矸酆?1.87%,粗蛋白含量12.97%,粗脂肪含量4.33%,賴氨酸含量0.27%,單寧含量0.97%。
2.3 抗性2018-2019 年連續(xù)2 年在山西農業(yè)大學高粱研究所東白試驗基地用絲黑穗病3 號生理小種接種鑒定,潞雜9 號平均發(fā)病率為4.4%,高抗高粱絲黑穗病,葉部病害抗性鑒定為1 級(沒有明顯病害)。
2018 年適應性試驗潞雜9 號每667m2平均產量654.7kg,比對照晉雜34 號(584.0kg)增 產12.1%;2019 年適應性試驗平均產量636.7kg,比對照晉雜34 號(569.4kg)增產11.8%。2 年適應性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645.7kg,比對照晉雜34 號(576.7kg)平均增產12.0%。
4.1 適宜種植區(qū)域潞雜9 號適宜無霜期125d 以上中晚熟地區(qū)種植,如山西太原、晉中、長治,新疆昌吉等地區(qū)。
4.2 播種一般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種,播深3cm 左右,行距40~50cm,每667m2播量1.0~1.5kg,留苗7000~8500 株,一般在4~5 葉期間苗定苗。
4.3 合理施肥播前保證墑情,每667m2可施農家肥3~5m3、復合肥50kg、尿素15kg 作底肥。
4.4 后期田間管理高粱播種后未出苗前,可地表噴施高粱專用除草劑防除后期雜草;定苗期及拔節(jié)期要中耕除草,可去除田間雜草、疏松土壤,更利于高粱后期生長;拔節(jié)期、抽穗期要澆中期水。在高粱生長的中期、后期注意觀察田間蚜蟲的發(fā)生情況,一旦發(fā)現可用噴霧或熏蒸的方法防治[6]。
4.5 收獲一般在10 月中下旬即高粱蠟熟末期收獲。收獲后要及時晾曬,以防霉變,保證種子發(fā)芽率。
不育系繁殖時,不育系7501A 和保持系7501B比例為4∶1。制種時,由于潞雜9 號母本不育系7501A 比父本恢復系RHMC386 的開花期早3d 左右,所以大田生產雜交種子時,父母本可同期播種。母本比父本植株高15cm 左右,花期注意人工輔助授粉。父母本行比可按1∶5 或2∶10 種植,母本種植密度1.0 萬~1.2 萬株/667m2,父本種植密度8000株/667m2。母本對水肥反應比較敏感,制種時注意選擇地塊,保證水分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