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美琴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白草村鄉(xiāng)中心學校,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卻很豐富。在平時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把語文當作純工具性的東西,對語言做靜態(tài)的分割,做技術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語言中所包含的豐富的情感去感染學生?;蛘哒Z文教師為了說明或闡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計地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用口頭語言結(jié)合身體語言進行描繪,頂多制作圖形或簡易的模型來做輔助,但有時因為種種原因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古人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許多作品傳誦不衰,常讀常新就是因為作家飽含著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著心血和生命?!坝^文者披文以入情”,讀者的學習是“在他所創(chuàng)設的世界中直觀自己”。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惫膭詈鸵龑W生發(fā)掘語文字中的情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電教手段可以讓學生貼近生活,把課文中的描寫真實地再現(xiàn),帶著他們進入自然的懷抱,接觸真實的生活,讓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們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從而進一步深入理解表現(xiàn)情感的語言文字。語文課的教學,由于教材中的課文和作者都處于一定的時代、背景和空間,而學生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限制,缺乏時間和空間的概念,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中所使用的教學手法,難以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積極情感,學生的興趣也難以調(diào)動。教師使用多媒體能打破時空限制,把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直觀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出來,能使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去領略語言文學所描繪“美”的情景,從而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桂林山水》一課,制作精美的課件向?qū)W生展現(xiàn)桂林那如詩如畫的美景,讓學生感受蕩舟漓江的愜意,為他們營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發(fā)他們內(nèi)心對美的追求?!恫菰芬徽n,當學生看內(nèi)蒙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無邊綠毯上的朵朵白花,滿目翠綠,神情氣爽,自然會產(chǎn)生對草原深深的喜愛之情,這種教學效果與教師讓學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如《長城》一課,在長城全景圖上,制作動畫,讓蜿蜒曲折的長城與龍的圖像重合,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長城宛如一條長龍,蜿蜒在崇山峻嶺之間。運用電教手段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心同其情”地學習語文。這就是在虛擬課文情境上的獨特作用。
語文學科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涉及到不少其它學科的知識。比如,《動物過冬》、《蟋蟀的住宅》等講的是動物的世界;《植物媽媽》講的是種子的傳播;《黃河象》、《琥珀》講的是化石的形成;《蝙蝠和雷達》講的是仿生學,《黃河是怎樣變成的》講的是環(huán)境的保護;《將相和》、《草船借箭》、《田忌賽馬》講的是歷史故事。但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因此往往對小語教材中課文的形象、意境感受膚淺,似懂非懂。這時,我們需要海量信息,豐富學生感知,拓寬學生生活見聞,更好地理解品味課文。如何豐富學生感知,拓寬學生生活見聞?實驗心理學家日赤拉曾做過兩個實驗: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于視覺,11%來自于聽覺,3.5%來自于嗅覺,1.5%來自于觸覺,1%來自于味覺。另一個實驗是關于知識記憶持久性實驗,實踐證明: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nèi)容的10%,自己聽到內(nèi)容的20%,自己看到內(nèi)容的30%,自己同時看到和聽到內(nèi)容的50%。運用多媒體可以無限延伸人的各種感官、無限拓展時間和空間領域。通過多媒體的圖象、聲音和色彩傳遞教學信息,學生可以生動、形象、直觀、具體認識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一切客觀存在的事物:從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風采到古希臘、古埃及的文明;從地球、太陽系等宇宙的宏觀世界到原子細胞的微觀結(jié)構;從岡底斯山的火焰噴發(fā)到雄奇的尼加拉瓜瀑布;從熱帶雨林的綺麗風光到北國飛雪的銀裝素裹;從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精湛的繪畫到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古今中外的人、事、物、景盡收眼底。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改變過去教學內(nèi)容主要來自于教科書的單一狀況。注重學生從其他資源中獲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組、創(chuàng)造教學內(nèi)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網(wǎng)絡獲取資源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實踐操作,通過自由的集體協(xié)作探究,提高合作能力。信息技術的教學,為學生開辟了無限廣闊的學習空間,因此讓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通過自主實踐和探究,既是新課學習內(nèi)容的運用和鞏固,又是新課學習內(nèi)容的補充和擴展。所以實踐操作,自由探究,是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時可根據(jù)制定的教學目標,結(jié)合新學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趣味作業(yè),動手、動腦,很有興趣地輕輕松松地完成作業(yè),鞏固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本身,他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運用科學的教育觀念,先進的教學思想去教書育人,做真正的引導者,這才是語文教育的根本。
總之,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和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這是時代的發(fā)展,也是時代的需要,只有在正確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信息技術的應用,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新的契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有緊緊圍繞教學要求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才能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