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梵志詩歌傳播探析

2021-11-25 16:22楊曉慧王雅婷李玉君
唐都學刊 2021年2期
關鍵詞:詩歌

楊曉慧,王雅婷,李玉君

(西安文理學院 文學院,西安 710065)

初唐白話詩人王梵志的詩歌對當時和后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其詩通俗易懂、言淺意深,被當時人們普遍推崇,也影響了后世很多文人詩歌的創(chuàng)作,被廣泛接受與傳播。但歷代對其詩歌的傳播接受研究卻相對較少。王梵志詩歌多被文人墨客、普通平民和僧人,以口語和文字兩種形式在寺院、文人及普通大眾之間傳播,影響著文人、普通平民和僧人。他的詩歌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反映了生活的本質和普通大眾的心聲,其作品既是對文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又為我們展現(xiàn)了當時底層社會的生活圖景,可補史之不足,因此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本文以王梵志詩歌的傳播與接受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探討。

一、王梵志詩歌的傳播媒介

媒介是人類在傳播活動中用來交流信息的工具。文學與媒介之間的關系也是不可分割的,媒介是文學生產、傳播、交流與消費的紐帶,是整個文學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和載體。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文學生產的思維、傳播和接受方式[1]。王梵志詩歌的傳播媒介主要可分為兩類:口語和文字傳抄。

(一)口語

口頭傳播一直是基本且重要的傳播方式。在遠古時期,人們已經學會通過歌聲、語言來進行文學傳播,傳播的形式是較為單一的口耳相傳。《詩經》作為最早的詩歌總集,早期也主要靠口語得以傳播。在古代傳播方式有限的情況下,口頭傳播是最便利、最直接的傳播方式。唐代詩歌的主要傳播方式也是口傳,通過吟唱和朗誦,使詩歌通過音調的變化顯得生動、立體,便于記憶和朗誦,進而達到廣泛傳播的效果。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說明了詩歌是傳達內心志向和真情實感的媒介,對統(tǒng)治階層和知識分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鬃釉稍?05首,經秦始皇的焚書之災,尚能保留下來,正是因為詩歌具有口頭傳誦的功能,證明口頭傳播對詩歌的流傳是極為重要的。

王梵志的部分詩歌在宣揚佛教時可以用來講唱或者吟誦。王梵志詩歌在講唱或吟誦中留下來的白話特征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這種白話詩歌便于百姓理解和接受,擴大了詩歌的傳播范圍和影響;而它的弊端則是口頭傳播記錄性較差,影響了詩歌留存的完整性,也顯得過于直露。王梵志的同一首詩,在宋代費袞的《梁溪漫志》卷10中記載是:“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2],而在《古今類事》中則是為“世無百年人,擬作千歲調。以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3]。兩首詩有稍許不同,就是因為口語傳播會有失真的特點。另外,王梵志的詩歌通過俗講得到廣泛傳播,《聽僧云端講經》中描寫了民眾對俗講的熱烈追捧,“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4]34,所描述的就是唐代俗講的盛況。

(二)書寫傳抄

我國雖然在6世紀末7世紀初的隋唐之際已經產生了雕版印刷,但當時將印刷術應用到文學作品的印刷還是很少。因此,書寫傳抄是唐代詩歌最基本的傳播途徑。有些經由其他途徑傳播的詩歌,主要還是依托書寫傳抄才能流行于世。因為書寫傳抄具有流動性、互遞性及準確性的特征,而且便于保存,所以也是文學作品的一種主要傳播方式。

現(xiàn)今倫敦不列顛博物院存《王梵志詩集》寫卷十二個:S.0788、S.1399、S.2710、S.3393、S.4277、S.4669、S.5441、S.5474、S.5641、S.5794、S.5796、S.6032。巴黎國家圖書館現(xiàn)存《王梵志詩集》寫卷十五個:P.2067、P.2718、P.2842、 P.2914、 P.3211、P.3266、P.3418、P.3558、P.3656、P.3716、P.3724、P.3826、P.3833、P.4094、P.5916。1963年莫斯科出版的《王梵志詩集》寫卷有五個:蘇.1456、蘇.1487、蘇.1488、蘇.2852、蘇.2871[5],均為傳抄本。而時人“家有梵志詩,生死免入獄。白紙書屏風,來客即與談”[6]196,也寫出了王梵志詩在唐朝被廣泛通過傳抄傳播的現(xiàn)象。

二、王梵志詩歌的傳播者

(一)文人墨客

王梵志詩在后世通過文人的交流活動得到了廣泛傳播。唐代范攄在《云溪友議》中就有關于王梵志的介紹:或有愚士昧學之流,欲其開悟,則吟以王梵志詩。梵志者,生于西域林木之上,因以梵志為名。其言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7]。此外書中還記錄了王梵志詩歌十八首。范攄《云溪友議》是為行卷而作,其中記錄了王梵志的詩歌創(chuàng)作,作者顯然是把俗詩當作科舉行卷內容看待的。當王梵志的俗詩在公卿大臣手中傳閱的時候,俗詩的傳播范圍就擴大了。馮翊的《桂苑叢談》也記載了王梵志的小傳:“王梵志,衛(wèi)州黎陽人也。黎陽城東十五里,有王德祖者,當隋之時,家有林檎樹,生癭,大如斗。經三年,其癭朽爛,德祖見之,乃撤其皮。遂見一孩兒,抱胎而出,因收養(yǎng)之。及七歲,能語。問曰:‘誰人育我?’及問姓名。德祖具以實告:‘因林木而生,曰梵天。后改曰梵志。我家長育,可姓王也?!髟娭S人,甚有義旨,蓋菩薩示化也?!盵8]黃庭堅也曾在《山谷集》中直引梵志詩:“‘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一切眾生顛倒類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偉,田家子爾,殺雞飯其母,而以草具飯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勸使就學,遂為四海名士。此翻著襪法也。今人以珍饌奉客,以草具奉其親,涉世之事,合義則與己,不合義則稱親,萬世同流,皆季偉之罪人也。”[9]由此可知梵志詩在當時及后世文人墨客中的廣泛影響。

(二)普通平民

王梵志是民間通俗詩人,所以王詩在民間流傳極為廣泛。普通百姓是俗詩得以順利傳播的基礎,也是俗詩最終被接受的決定因素[10]。唐王朝是一個詩的國度,詩歌受眾人數(shù)眾多,百姓對俗詩的傳播熱情高漲。作為傳播對象的百姓,那些風格通俗、語言曉暢的俗詩才能被他們所理解和接受。王梵志的詩歌淺顯易懂,詩句中運用的詞語多數(shù)都是老百姓慣用的口語,藝術風格質樸寫實,宣揚的佛理、人生觀念也符合多數(shù)老百姓的認識,能夠起到詩歌的勸誡目的。所以就其詩歌風格和內容而言,易于被百姓接受。他們不僅接受、喜歡王梵志的俗詩,還通過口耳相傳,不斷擴大傳播范圍。除此之外,王梵志的詩歌在當時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傳達的思想也深受大眾認同,再加上唐代讀者有濃厚的接受興趣和傳播熱情,因此使得王詩大受歡迎。王梵志是一個普通的平民,而且后期生活比較窘迫,他的詩歌卻能在西北邊陲的敦煌藏經洞中被保留下來,這說明他的作品在佛教禪門廣為流傳,也說明他的詩歌流傳范圍廣泛。項楚先生認為王梵志詩歌在唐初就有結集,所以《林問錄》《圓覺經略疏之鈔》等佛教典籍中也保留有他的詩歌。此外,王梵志的詩歌還在《云溪友議》《桂苑叢談》《鑒誡錄》等筆記小說中被記載流傳,在后代的《詩話總龜》《佩文韻府》等詩文集子中被轉載。而現(xiàn)存王梵志詩歌中有些作品被后人認為可能系偽作,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他的詩歌傳播廣泛并被普通平民所喜愛和接受。

(三)僧人

僧人常以王梵志詩宣傳佛理教義,平民又時常去寺廟拜佛燒香,所以王梵志詩歌中通俗易懂的道理便逐漸深入人心。王梵志詩宣揚因果報應等佛教思想,如《身如圈里羊》:“身如圈里羊,命報恰相當。”[6]157人生在世就如同羊圈中的羊,命報是相對等的,有因就有果。詩中的羊似人,“羊即日日死,人還日日亡”[6]157,羊和人一樣有著生死兩面。“有錢多造福,吃著好衣裳。愚人廣造罪,智者好思量?!盵6]158詩人以羊喻人,勸誡人們廣結善緣,以求得善果。僧人對王梵志詩歌的傳播分兩部分,講唱中的口傳和對王梵志詩歌的搜集整理。中古寺院不僅是佛教的圣地,也是各種俗文化活動中心,因而很多詩歌及其他藝術作品都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傳播,王梵志的作品也不例外。一來他的作品通俗易懂,適合在大眾中傳播;二來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宣揚佛理教義的內容,正是僧侶們所倡導的教旨,所以自然會為他們所接受并借以宣揚教旨。僧人們把王梵志詩歌搜集起來,編撰成冊,放在寺廟之內,供香客們隨手翻閱,或有所得而銘記于心,故王梵志詩歌被收藏在敦煌藏經洞中,且尚能零散的見于其他文學作品中。例如,敦煌寫本《歷代法寶記》曾記載無住禪師用王梵志的詩歌來“教戒諸學道者”[11]。敦煌寫本《佛書》:“經云:‘此身危脆,等秋露朝懸。命若浮云,須典散滅?!释蹊笾驹娫疲骸松砣琊^舍,命似寄宿客??腿ヰ^舍空,知是誰家宅?’又云:‘人是無常身?!?1)見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6,出伯三○二一卷佛書引。由此可知梵志詩在僧人們中間的流傳。

三、王梵志詩歌的傳播環(huán)境及效果

(一)傳播環(huán)境

1.寺院

唐代政府對佛寺的政策支持,使佛寺的聲望和經濟實力達到頂峰。唐代佛寺允許香客留宿,并且提供各種社會活動的場所,寺院中密集的社交人群,加上唐人對詩歌的熱愛,這為詩歌的傳播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據統(tǒng)計,《全唐詩》中游客參觀寺廟、結交友人的相關題材詩篇約二千七百余首,由此可見,寺廟對于詩歌的傳播,意義重大。

唐代佛寺為了鞏固佛教的地位,吸引更多的信眾,通常采用俗講的方式來演繹講說佛理,便于民眾對佛理教義的接受與理解,也因此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普遍歡迎,故姚合詩中云:“遠近持齋來諦聽,酒坊魚市盡無人”[4]5712。而詩歌的通俗化、口語化,在王梵志詩歌的表現(xiàn)中更為突出。如“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天公強生我,生我復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饑。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6]188這是王梵志對天命觀的大膽質問,你強生我,卻又讓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苦海無邊。佛教角度看,要恢復自身的清凈,回到輪回前的法身境界。據記載,許多佛寺都采用王梵志的詩歌來“教戒諸學道者”或者“開悟愚士昧學之流”[12]14。所以寺院也成為王梵志詩歌傳播的重鎮(zhèn)。

2.民間

王梵志一生命途多舛,身處社會底層,他用口語俚詞、方言俗語入詩,傾訴底層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揭露社會的現(xiàn)實與黑暗,如“百姓被欺屈,三官須為申。朝朝團坐入,漸漸曲精新。斷榆翻作柳,判鬼卻為人。天子抱冤屈,他揚陌上塵?!盵6]88就揭露了官府指鹿為馬、隨意妄斷、欺壓百姓的黑暗現(xiàn)實。他寫詩的目的主要是勸善懲惡,常寓生活哲理于嘲諧戲謔之間,如“得他一束絹,還他一束羅”[6]134;教導人們要知禮報恩:“結交須擇善,非識莫與心”[6]125;勸導世人公正、仁義和誠實:“家有梵志詩,生死免入獄。白紙書屏風,來客即與談”[6]196。當時百姓無人不知王梵志與他的詩歌,說明了王梵志詩歌在民間流傳之廣泛。

可以說,王梵志的詩歌,在當時是一種老少皆宜、婦孺能懂的通俗讀物。相比起晦澀難懂的詩文,民眾似乎更加樂于接受這種便于理解的通俗化詩歌,因此王梵志詩歌在民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

(二)傳播效果

王梵志的詩,曾廣泛流行于唐宋之時,《詩式》《云溪友議》《梁溪漫志》《唐詩紀事》《山谷集》《苕溪漁隱叢話》《攻媿集》等書中都有王梵志詩歌的相關記載。王梵志的生平和十多首詩歌較早見于唐末人范攄的《云溪友議》。而其后,著名詩僧皎然、寒山、拾得、豐干等寫下許多梵志體詩歌。皎然的《詩式》收錄不少梵志詩。陸永峰先生在《王梵志詩、寒山詩比較研究》中言,王梵志和寒山最大的相似處就是“俗”,“即描摹人情世態(tài),諭世宣佛。表達上,兩家皆‘不守經典,皆陳俗語’,大量采用俗語俚詞,直寫白描,通俗暢達。兩人有些詩題材、風格似一人所為?!盵13]梵志詩也在唐代遠播西北邊陲并傳到了日本,在日本平安朝(784—897)編纂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著錄了《王梵志詩集》。

四、王梵志詩歌的受眾及接受原因

(一)受眾

1.文人

唐代詩壇的王維、白居易、顧況、杜荀鶴、羅隱等,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自覺走向民間的姿態(tài),所創(chuàng)作的口語化的白話詩,不僅繼承了王梵志詩廣泛的世俗視角與批判精神,更繼承了梵志詩力求以非經典、非詩畫的表達,來體現(xiàn)通俗哲理的寫作精神。比如王維的《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詩注云:“二首,梵志體”。第一首:“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觀陰界,何方置我人。礙有固為主,趣空寧舍賓。洗心詎懸解,悟道正迷津。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戰(zhàn)勝不謀食,理齊世負薪。予若未始異,詎論疏與親?!钡诙祝骸案】胀铰?,泛有定悠悠。無乘及乘者,所謂智人舟。詎舍貧病域,不疲生死流。無煩君喻馬,任以我為牛。植福祠迦葉,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舟。念此聞思者,胡為多阻修??仗摶ň凵?,煩惱樹稀稠。滅相成無記,生心坐有求。降吳復歸蜀,不到莫相尤?!盵4]卷125-21其詩無論在內容與形式上,都與梵志的佛理詩頗為相似。范成大化用王梵志“千年調”“鐵門限”和“土饅頭”,寫下了“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14]的詩句。而梵志的《翻著襪》也成為黃庭堅《山谷集》中論理的范例。這股詩風顯然是受到了王梵志詩歌的影響。

2.普通大眾

王梵志作為一名白話詩人,是沉寂千年的平民詩人,千萬勞苦大眾的代言人,心系社會底層人民的詩人。他詩歌的大量素材來源于普通大眾的生活,詩歌淺顯易懂,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他的“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仡檽駶h,心下較些子”[6]198。這首言淺意深的小詩揭示了生活中的處世哲學,也成了不少人自我調節(jié)、自我寬解的良好教材。他的“生兒不用多,了事一個足。省得分田地,無人橫煎蹙。但行平等心,天亦念孤獨”[6]193,揭示了人世間常見的社會家庭現(xiàn)象。正如項楚先生所說,梵志詩“不僅第一次集中地、大量地表現(xiàn)了社會下層的生活圖景,而且從社會底層的內部觀察人民的生活,并作為人民的一員來唱出自己的痛苦”[12]25。這種對于蕓蕓眾生、世間百態(tài)的傾心描摹,使梵志詩在民眾當中產生了廣泛的共鳴。“白紙書屏風,來客即與談”[6]196,就記錄了王梵志詩歌在民間的流行情況。

3.僧人

王梵志詩歌不僅為廣大民眾所喜愛,也深深地影響了眾多的詩僧。寒山、拾得、豐干詩歌的創(chuàng)作內容和創(chuàng)作風格都與王梵志詩歌大體相同,都是宣傳佛教思想,勸善阻惡,反映社會現(xiàn)實,并且詩歌都通俗易懂。他們寫下了許多梵志體詩歌,例如拾得的“人生浮世中,個個愿富貴。高堂車馬多,一呼百諾至。吞并田地宅,準擬承后嗣。未逾七十秋,冰消瓦解去”[4]卷807-1。其詩歌思想與王梵志一脈相承;寒山的“國以人為本,猶如樹因地。地厚樹扶疏,地薄樹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墜。決陂以取魚,是取一期利”[4]卷806-1,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關心民間疾苦;又如寒山詩:“ 快哉混沌身,不飯復不尿。遭得誰鉆鑿,因茲立九跨。朝朝為衣食,歲歲愁租調。十個爭一錢,聚頭亡命叫”[4]卷807-1與王梵志的“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天公強生我,生我復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饑。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6]188相似,都采用通俗的語言,把出生前無所知和人間的苦難形成對比。因此,釋皎然也曾稱贊梵志詩“外示驚俗之貌,內藏達人之度”[15]。

(二)接受原因

唐朝統(tǒng)治者見證了隋朝的滅亡后,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下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政策。因此,唐朝時國家統(tǒng)一、政局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文化繁榮,這樣的社會環(huán)境,為文學的發(fā)展營造了一種較為自由、活潑而又濃厚的思想文化氛圍,無疑有助于大眾對詩歌的接受與傳播。

更為重要的是,王梵志詩不守經典,皆陳俗語,因而通俗易懂,易于為普通大眾所理解和接受。其詩文白雜糅、通俗淺近,多反映唐代底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民間氣息濃厚,帶有口語化的特點。其通俗的語言表達在同時期的詩中獨樹一幟,“不守經典,皆陳俗語”一向被認為是王梵志詩語言的最大特色,而正是因為他詩歌的這一特色,加上其詩歌清新、脫俗的思想,所以為大眾喜聞樂見,被廣泛接受。

張錫厚曾在《王梵志詩校輯》中概括總結了王梵志詩歌的藝術特點。在他看來,王梵志詩最主要的特征是民間氣息濃厚,其特點是口語俚詞、俗諺方言都能被寫進詩里。例如:“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6]199用土饅頭比喻墳墓,墳墓中的人比喻饅頭中的餡肉,全詩通俗易懂,用樸素、直白的民間口語,揭示了人生中誰也回避不了的自然歸宿——死亡。又如“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吾出經求去,送吾即上道。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繞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圖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6]2中的“邂逅”“貌哨”都是唐人口語,此一首感慨人情冷暖的詩作,筆調幽默,語言通俗。此外,“我見那漢死,肚里熱如火。不是惜那漢,恐畏還到我?!盵6]93看到別人將死,心熱如火,不是同情可惜別人,而是害怕死亡降臨到我身上,也能看出王梵志詩歌的民間氣息濃厚。

與此同時,王梵志詩歌直言時事,不浪虛談,廣泛深入而又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大眾生活的世態(tài)百相,因而能夠深入人心,引起廣泛共鳴。如《貧窮田舍漢》[6]164描述貧窮農民的悲苦生活及其遭受催租逼債的慘痛經過。《天下浮逃人》中寫道:“天下浮逃人,不啻多一半。南北擲蹤藏,誑他暫歸貫。游游自覓活,不愁應戶役。”[6]174刻畫了唐朝賦役繁重,百姓大都逃離家鄉(xiāng)的現(xiàn)實圖景。

王梵志詩中還體現(xiàn)了社會法治方面的一些問題,表達了詩人對貪官酷吏的憤恨之情。如“斷榆翻作柳,判鬼卻為人。天子抱冤屈,他揚陌上塵”[6]88;“官喜律即喜,官嗔律即嗔??傆晒贁喾ǎ雾毞〝嗳恕盵6]89等。他還寫了一些關于為官之道的詩,勸誡官員“官職莫貪財,貪財向死親……一朝囹圄里,方始憶清貧”[6]99。

此外,王梵志詩中也有涉及社會貧富差距懸殊的問題,如《富饒?zhí)锷醿骸罚骸案火執(zhí)锷醿?,論情實好事。廣種如屯田,宅舍青煙起。槽上飼肥馬,仍更買奴婢。牛羊共成群,滿圈豢豚子。窖內多埋谷,尋常愿米貴。里正追役來,坐著南廳里。廣設好飲食,多酒勸且醉。追車即與車,須馬即與使。須錢便與錢,和市亦不避。索面驢馱送,續(xù)后更有雉。官人應須物,當家皆具備??h官與恩澤,曹司一家事。縱有重差役,有錢不怕你?!盵6]163充分揭示了富人貪婪奢侈、魚肉鄉(xiāng)里、官商勾結的社會現(xiàn)狀。《貧窮田舍漢》:“貧窮田舍漢,庵子極孤凄。兩窮前身種,今世作夫妻。婦即客舂搗,夫即客扶犁。黃昏到家里,無米復無柴。男女空餓肚,猶似一食齋。里正追庸調,村頭共相催。幞頭巾子露,衫開肚皮開。體上無裈袴,足下復無鞋。丑婦來惡罵,啾唧搦頭灰。里正被腳蹴,村頭被拳搓。驅將見明府,打脊趁回來。租調無處出,還須里正陪。門前見債主,入戶見貧妻。舍漏兒啼哭,重重逢苦災。如此硬窮漢,村村一兩枚?!盵6]164寫出了田舍漢遭遇的催租逼債的悲慘生活,這兩首詩中,富人的生活與田舍漢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體現(xiàn)了唐代富人驕奢淫逸、窮人悲涼凄慘,社會貧富差距大的現(xiàn)象。

總之,王梵志詩歌言淺意深,通俗易懂,反映了普通的世態(tài)人情,在當時和后世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為我們展現(xiàn)了唐代社會的廣闊圖景,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和社會意義,非常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猜你喜歡
詩歌
AI寫的詩歌是藝術作品嗎
詩歌不除外
詩歌寫作怎樣學?
詩歌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詩歌的奇怪隊形(一)
詩歌是光
跟著詩歌暢游道里
詩歌島·八面來風
詩歌論
临颍县| 开封市| 固安县| 农安县| 延吉市| 会东县| 闵行区| 新民市| 马龙县| 象山县| 容城县| 都匀市| 阿图什市| 黄冈市| 南通市| 桦南县| 马山县| 楚雄市| 紫阳县| 安康市| 香格里拉县| 枣强县| 普兰县| 襄城县| 高淳县| 山东| 仁寿县| 宾阳县| 闵行区| 岐山县| 梁山县| 安新县| 宁都县| 信宜市| 深水埗区| 沅江市| 隆林| 招远市| 奉节县| 天水市| 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