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慧 李學芹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影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扇鄙俚牟糠?,一個好的片名能夠使影片在異國文化氛圍中發(fā)揮文化傳播的作用。
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condition, films has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people’s daily life. An excellent film title can assist the film in playing a significant part in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commercial promotion in a foreign cultural atmosphere.
引言
電影是門藝術,它可以傳播信息,反映不同國家地區(qū)人們的生活,還能使觀眾獲得視覺享受和精神愉悅。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交融,電影片名翻譯受到了廣泛關注。優(yōu)秀的片名翻譯既符合文化背景,又能滿足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各階層的精神需求,還能簡潔充分地揭示電影的內(nèi)涵。
1.異化與歸化
優(yōu)秀的片名翻譯可以深刻揭示電影主題,也能激發(fā)觀眾的觀看熱情。反之,糟糕的片名翻譯會產(chǎn)生反作用,甚至會毀掉一部好電影。那應該采用什么樣的翻譯方法呢?長期以來,翻譯界就異化與歸化策略存在激烈爭論。雖然它們屬于完全不同的翻譯策略,但對翻譯活動都有各自的作用。
2.歸化策略下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
由于片名的特殊性,目標受眾會很難接受和認可異國文化,甚至誤解。這時使用歸化策略,以譯文接受者為取向則是明智的。熊兵(2014)把歸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分為意譯和創(chuàng)譯等。
(1)意譯
由于語言和文化內(nèi)涵的巨大差異,為了使觀眾真正理解其內(nèi)涵,實現(xiàn)原片名與譯片名在信息和審美上的對等,譯者有必要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意譯,實現(xiàn)文化、審美等方面的價值。
電影Lolita講述了一個蔑視人倫的中年男人愛上了他的繼女,一個調(diào)皮早熟的蘿莉。若直譯為《洛麗塔》對中國觀眾來說,很難引起人們的觀看欲望。譯者則采用了高度本土化的翻譯——《一樹梨花壓海棠》,引用了中國著名詩人為老少戀所寫的詩句。還有一部電影Seven,這個數(shù)字在西方文化中有著特殊的含義(指七宗罪),這部電影被意譯成《七宗罪》,使得觀眾能迅速了解這個電影是關于犯罪,對主題的認識更深刻。另一部經(jīng)典電影Gone With the Wind在中國上映時,被完美地翻譯成了《亂世佳人》,深刻地反映了中國文化獨特的藝術構(gòu)思,是成功翻譯的經(jīng)典之作。這類優(yōu)秀的電影譯名很多,如The Shape of Water(《水形物語》)、Dead Poets Society(《春風化雨》),Hilary and Jackie(《她比煙花寂寞》)等。
(2) 創(chuàng)譯
在翻譯實踐中,為了避免受眾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困難,增加影片的吸引力,譯者會選擇創(chuàng)譯,它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例如,中國電影《非誠勿擾》的片名被翻譯成If You are the Other One,這與源片名并不完全一致,但觀眾可以從譯名中推斷出這是一部愛情電影。其他影片的片名也含有這樣的浪漫色彩,如《Flipped》被譯為《怦然心動》,The Parent Trap被譯為《天生一對》,Escape Plan被譯為《金蟬》。
3.異化策略下電影片名的翻譯方法
面對文化的異質(zhì)性現(xiàn)象,異化策略主張保留異國風味,讓觀眾領略別樣的異國文化。熊兵在分析異化策略下的翻譯方法時,把直譯和音譯等方法劃為這一范疇。
(1)直譯
“信、達、雅”是翻譯的普遍標準。它要求譯文要符合原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形式,以達到譯語的價值對等。例如,熱門電影Wondering Earth直譯為《流浪地球》,與電影的主題情節(jié)高度吻合。電影Charlotte's Web譯為《夏洛的網(wǎng)》,直接揭示了主要情節(jié),該片講述了一只名叫威爾伯的豬和一只名叫夏洛特的蜘蛛之間的友誼。此外,還有很多例子,如The Kite Runner(《追風箏的人》)、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贖》)、The Last Samurai(《最后的武士》),American Sweethearts(《美國甜心》)等等。這些翻譯后的片名簡潔,且保持了原片的含義和風格。
(2) 音譯
在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過程中,音譯是以英文片名的發(fā)音為基礎,將片名翻譯成中文發(fā)音相近的譯名,并保留影片內(nèi)容或情節(jié)的翻譯方法。音譯簡單、直接的特點受到了譯者的青睞。在許多英美電影中,大部分的片名都是取自電影中主角的名字或故事發(fā)生的地點。它們可以被直接音譯,而不會引起目標讀者對文化的誤解,如Boogie Nights (《不羈夜》), Avatar(《阿凡達》), Rocky(《洛基》), Tess (《苔絲》) , Titanic(《泰坦尼克號》), Chicago(《芝加哥》)等等。
但不可否認的是,純音譯的例子不多,因為指代人和地點的標題對國內(nèi)觀眾來說大多是陌生的。因此,有時應考慮采用音譯加意譯的方法來達到更好的效果,如Patton (《巴頓將軍》), Forrest Grump(《阿甘正傳》)等。
結(jié)語
總而言之,歸化或異化只是實現(xiàn)翻譯目標的一種方式。它們互補而不是相互矛盾,都有各自的效果。在實踐中,譯者應考慮到翻譯目的、語言習慣、文化背景、讀者的接受和認同,使每一種翻譯策略都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和最佳效果,兩種策略的適當結(jié)合可以產(chǎn)生更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高琰,唐麗霞.2014.跨文化視閾下電影片名翻譯的歸化與異化[J].電影文學,16:150-151.
[2]何惠.2018.從歸化角度看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35:128-132.
[3]姜珊.2007.從歸化和異化的角度看電影片名翻譯[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
[4]熊兵.翻譯研究中的概念混淆——以“翻譯策略”、“翻譯方法”和“翻譯技巧”為例[J].中國翻譯,2014,35(03):82-88.
[5]趙昱.2013.英文電影片名的翻譯策略與方法研究[J].電影文學,19:152- 153.
[6]張秀玲.2002.歸化異化孰優(yōu)孰劣[J].語言與翻譯,3:52-53.
[7]張璇,何大順.2016.從歸化與異化角度看英文電影片名的漢譯[J].外語教育與翻譯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究,5:414-417.
作者簡介
劉慧慧(1995—)女,漢,安徽阜陽,碩士在讀,翻譯,西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