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qū)第五中學 成洪發(fā)
時代的進步讓信息變得唾手可得。任何國家、任意地方關于地理的最新資訊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中的有用材料。時事材料會表達出更加真實的信息,教師在教學中適當?shù)匾脮r事材料,會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筆者在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展開論述:與時俱進,提高教學質量;選材得當,積極獲取知識。
地理課本中有許多難以記憶的名詞,這些名詞往往讓學生覺得枯燥,提不起興趣。當教師在教學中引入一些學生預先了解過的新聞時,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大大提高,能感受到學習地理的樂趣,感受到課本知識的生命力。不僅如此,如果教師對熱點材料進行深入剖析,就會讓學生了解到更加全面的知識,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分析能力。作為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了解一些時事熱點。在課前積極準備好相關材料,將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以學生能理解吸收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在課上應與學生互動交流,了解學生對時事的看法,引導學生將時事與地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如關于南海爭端問題,就可以從政治、人文等多個角度闡述這一問題。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時,學習興趣會提升,上課會更加積極。聯(lián)系時事材料會讓抽象的課本知識清晰化,學生會理解得更加輕松,而且會逐漸養(yǎng)成從實際出發(fā)來思考判斷的學習習慣。若將這樣一種學習習慣貫穿在學習之中,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必定會提高。在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中,課堂也會更加活躍。如介紹“城市化”這一知識點時,可以結合人口劇增、城市規(guī)劃區(qū)范圍加大、郊區(qū)屬性向城市靠攏這幾個方面來講。其中,逆城市化和空心化等知識點可以用材料來輔以說明。當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時,教師的講解會更具有說服力。掌握了此類分析方法的學生,其接受的知識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也不會完全依賴于教師授課,自主學習意識加強,綜合素質會大幅度提高。
教師在課前收集材料時要注重時事材料的實用性。新聞往往雜而多,選取其中得當?shù)牟糠质鞘占牧系年P鍵。教師應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選取的材料在一定時間范圍內使用才會具有最大效力。材料的選取還應注意是否符合教學要求,其是否有教育意義。如果選取的材料無任何指導意義,那么,這個材料就無法達到引領學生思考的效果,也不能讓學生理解課本知識。材料中需包含與地理相關的信息,教師在運用時需將材料和課本內容結合在一起教學。網(wǎng)絡中的時事材料往往具有不確定性。有些平臺為牟利常常發(fā)布一些傳聞來吸引大眾眼球,所以,教師在選取時事材料時應分析時事的真實性,引導學生理性分析部分尚未證實的信息。如關于一些外太空生物降落某地的猜想,此類“新聞”便不再適合作為教學材料。地理教師還應具備對地理新聞的敏感性,在大量瀏覽新聞時能夠將合適的新聞選做材料,并能夠將新聞和教學內容高水平地整合在一起。運用優(yōu)質的材料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僅教師要準備材料,學生也應積極主動地獲取信息,因為學生才是課堂上最重要的主體。如果學生對時事一無所知,那么教學效果必定大打折扣。而現(xiàn)在的很多老師往往更加注重孩子做了多少題,忽略了學習方法是否有效。在學習新知識時增加學生的儲備量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可以是電視節(jié)目中關于地理的專欄、地理雜志、國家地理網(wǎng)站等。學校可以利用多媒體統(tǒng)一播放時事,讓學生可以快速便捷地獲取時事材料。
總之,照本宣科的講解會讓知識變得乏而無味,當結合時事材料讓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時,其學習興趣會提升,上課會更加積極。聯(lián)系時事材料會讓抽象的課本知識清晰化,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