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實驗小學 張春紅
“群文閱讀”是指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某一個目標,圍繞一個特定的主題,對多個不同的文本進行閱讀學習的活動。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時期,教師為學生引入群文閱讀的學習方式,不僅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種類,也可以讓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總結出閱讀學習的規(guī)律,掌握閱讀學習的技巧。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提高對群文閱讀活動的重視,在增加學生閱讀體驗的同時,提高其學習語文知識的實效。
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并沒有太多的閱讀經(jīng)驗,也沒有廣泛的閱讀面,因此很難從閱讀出發(fā)接觸精彩紛呈的世界,而群文閱讀活動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能打破教材的局限性,為學生帶來多種多樣的閱讀文本。所以,在帶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上的閱讀內(nèi)容,為學生擬定群文閱讀的主題,并指導學生閱讀風格迥異的文章,以便學生在拓展閱讀面的同時領略到不同語言風格的特點。
例如,在《觀潮》一課中,為了避免學生局限在一篇文章上,教師就可以基于本文中闡述的內(nèi)容,為學生引入多種形式、內(nèi)容豐富的文章。具體來說,在本文中,作者利用時間順序?qū)﹀X塘江漲潮前后的景色進行了描寫,將錢塘江潮的宏偉景象直觀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而為了讓學生對錢塘江潮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師為學生引入《七絕·觀潮》《錢江潮與弄潮兒》等圖書資料,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在分析詩歌和說明文時,能體會不同語言風格文章的描寫特點。
在對學生進行閱讀品味的訓練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單純地使用教材組織學生閱讀文本是遠遠不夠的,內(nèi)容層次單一、缺乏比較性的文本,也很難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精彩之處。所以,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引入具有比較性的多個文本,讓學生在分析這些文章中看到作者對寫作技巧的熟練把握,體會到不同作者的寫作特色。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引入一些質(zhì)量稍次的文章,使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到文章的優(yōu)劣,進一步強化自身的品味。
以《少年閏土》一課的教學來說,為了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魯迅先生在人物描寫上的精練和細致,在概括閏土性格特點上的高明之處,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一些內(nèi)容較為空洞、直白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比對。在學生對其他文本進行閱讀后,教師向?qū)W生提問:“這些文章中是如何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呢?”促使學生在閱讀分析后,回答出“文章中較為直接地展示了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點”。隨后,教師繼續(xù)向?qū)W生提問:“與這些文章相比,魯迅先生是如何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呢?”以便學生在強烈的比對中,分析出文章的優(yōu)劣。
可見,教師為學生引入比對性較強的文本,并組織學生開展群文閱讀的活動,能讓學生在分析出文章優(yōu)劣的同時,增強對優(yōu)秀文章的欣賞效果,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
引導學生閱讀具有相似性的文章,是群文閱讀中的一種重要方式,能加深學生對某一主題的認識,讓學生更好地挖掘自己的閱讀潛力,掌握閱讀分析的規(guī)律。所以,在引導學生學習了一篇文章后,教師要從文章中找尋切入點,為學生設定群文閱讀的主題,并引入與主題相匹配的多篇文章,以便學生快速地把握閱讀分析的技巧。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數(shù)量眾多的文章,組織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在大大提高自由性中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例如,在《落花生》這篇課文的教學中,作者利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向人們闡述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的人”的道理,從而達到了“借物喻人”的效果。對此,教師可以從文章的寫作手法入手,為學生設定“分析借物喻人寫作手法”的群文閱讀任務,并為學生引入《白楊》《訪蘭》等多篇采用“借物喻人”寫作手法的文章,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后,對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有更深入的認識。
透過上述案例可見,教師為學生引入具有相似性的文章,能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更快地發(fā)現(xiàn)文本與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從而針對性地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逐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徹底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分析多文本中,大大提升綜合閱讀能力。所以,在之后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繼續(xù)利用群文閱讀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閱讀分析活動,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