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春蘭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中學 西藏 波密 860300)
1.1 改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在傳統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通常憑借一張口一支筆來為學生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枯燥的知識內容,單向灌輸的教學方式很容易使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給學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同時將靜態(tài)的文字描述以生動直觀的動態(tài)影像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
1.2 提供了多元化信息傳遞方式。隨著信息化發(fā)展,學生獲取知識的載體更加廣泛,學生能夠通過多樣化的信息傳遞方式來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吸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比如老師在信息化教學中采用了多媒體課件、微課、網絡在線學習平臺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信息化教學中得到了知識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2.1 借助多媒體課件,營造互動課堂。學起于思,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課堂氛圍,為師生間進行互動交流奠定環(huán)境基礎。比如學習“生命可以永恒嗎?”這課時,老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影視劇《西游記》中妖怪想要吃唐僧肉的視頻畫面,引導學生結合影視片段去思考為什么西游記里的妖怪紛紛想要吃唐僧肉?真的有長生不老嗎?使學生對生命產生了探索和交流的欲望,進而積極的跟隨老師的引導展開互動交流。老師引導學生對“最長的生命”進行互動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生命的短暫,同時也感悟到人類生命的延續(xù),使學生不僅關注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同時也樹立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1]
2.2 優(yōu)化課堂結構,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初中道德與法制信息化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微課來優(yōu)化課堂結構,通過巧妙設計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來有效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從而在微課的輔助下學生積極主動的展開知識探究。比如學習“秩序與規(guī)則”這課時,老師利用微課為學生構建教學情境,老師為學生制作了“生活中秩序與規(guī)則”的教學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人們中常見的秩序和規(guī)則,乘車先下后上的乘車秩序,影響人們生命安全的交通規(guī)則等等,引導學生結合微課內容去思考究竟什么是規(guī)則,規(guī)則與秩序之間有著怎樣的聯系?帶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做好了鋪墊,使興趣和求知欲成為了學生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活動的不竭內動力,進而在思考和探究中輕松的完成了本課學習,增強了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2]
2.3 豐富教學內容,拓展知識視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要在立足教材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信息資源的豐富性,來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多樣化的教學素材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比如學習“理解權利和義務”這課時,老師利用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查詢與本課相關的具體案例,使學生結合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到公民具有的基本權利,以及應該履行的公民義務,進而增強了學生的權利意識,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憲法與個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小飛是一個喜歡繪畫的孩子,升入初二那年她的兩幅美術作品被出版社采用了,同年品學兼優(yōu)的小飛獲得了共青團員的稱號,高中畢業(yè)了暑假小飛勤工儉學,獲得了1500元的收入,在人大代表選舉中,年滿18歲的小飛為自己認可的代表候選人投下了自己莊嚴的一票。從拓展教學資源中學生結合小飛的生活經歷了解到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姓名權、受教育權、著作權、榮譽權、勞動收入權、選舉權。在豐富的教學拓展資源中,學生結合實際案例對公民的基本權利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形成了權利意識,懂得了維護公民權利的重要性。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信息化教學過程中,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搭建起橋梁,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中增強了知識的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在生活案例、生活場景中完成知識的理解和內化,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構建出高效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