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東方紅小學 李淑霞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在小學中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書面表達的興趣,樹立寫作文的信心,樂于與同學、教師和父母分享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小學中段學生的作文指導,為他們寫作能力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小學中段,學生的寫作能力較為薄弱,對作文的認識程度不足,所以教師要對他們進行詳細耐心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觀察事物,并運用自己的語言將這些事物以文字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小學中段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如果教師僅是簡單地給出作文題目,學生往往會感到無從下筆,難以對事物進行詳細真實的描寫。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對描寫的事物進行全面深入的觀察,然后再進行寫作,這樣一來,作文內容就能更加生動真實。
例如,在教學“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選擇一種感興趣的事物,然后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這種事物進行認真的觀察。教師可針對學生提出的事物設計一些問題,指導他們的觀察過程,如有的學生選擇了一種植物,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這種植物大約有多高?葉子是什么形狀的?花朵是什么顏色?有什么氣味?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小學生在自主觀察時可能會存在不全面的問題,而通過問題的引導,學生可以對事物進行多角度的觀察,進而對事物形成科學全面的認知,使寫作內容更加翔實。
小學中段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較少,閱讀積累也比較薄弱,在寫作時經(jīng)常會覺得無話可說,作文內容比較空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積累素材。一方面,教師要利用課本中的文章。課文都是優(yōu)秀的經(jīng)典作品,在語言、結構以及寫作手法的運用上都值得學生學習。另一方面,教師也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通過廣泛的閱讀來擴充知識儲備,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
教師可以在教學完一課或者一單元后,對其中的好詞佳句進行整理,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使他們可以靈活地運用到作文中去。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主題是秋景,教師可以為學生梳理關于秋天的成語,如“秋高氣爽、一葉知秋、五谷豐登、金桂飄香”等,還可讓學生寫一篇關于秋天的短文,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同時,教師還要適當?shù)貫閷W生推薦一些課外作品,例如,在“我來編童話”的習作訓練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推薦一些童話作品,讓學生閱讀積累,然后再進行寫作,有利于幫助學生打開寫作的思路,為寫作積累相關的素材。
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離不開反復的修改,但許多學生不知道如何修改。在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在作文批改中通常只是給出簡單的評語,而沒有給出明確的修改方向,對學生的作文修改也缺乏重視,以至于雖然進行了很多作文訓練,但學生的寫作能力卻沒有獲得有效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對作文的修改,在評價內容上以鼓勵為主,適當?shù)靥岢鲂薷慕ㄗh。在批改時,教師要先看作文內容是否符合主題,然后再看語言文字和寫作手法的運用,利用鼓勵性的評改方法,促進學生寫作興趣與能力的提升。
教師的評價會對小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提出評改建議時,要采用溫和的語氣和激勵性的語言。例如,“作文內容很優(yōu)美,如果字跡能同樣優(yōu)美,那就更棒了!”“我們將這一部分這樣改一下,你覺得會不會更好?”“如果能把人物的內心活動寫出來,故事就會更精彩了!”這種鼓勵性的評語可以增強修改的積極性,為他們點明修改的方向,促使他們在修改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教師要加強小學中段的作文指導,了解這一階段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思維水平,加強對學生觀察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其在平時積累作文素材,通過激勵性的評語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利用合理多樣的教學措施,鼓勵學生通過寫作記錄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寫作成為他們成長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