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娟
摘要:對廣大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綜合實踐課程在小學教育體系中,是他們學習興趣最為濃厚的一門課程。由于這門課不像語、數(shù)、外那樣有嚴格的考查方式,并且,在這門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與同伴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展開豐富的互動,因此,學生的喜愛為這門課程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許多幫助。不過,從任課教師的角度而言,課程效果僅為吸引學生興趣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的,還應當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增強課程有效性。
關(guān)鍵詞:綜合實踐;小學教育;中年級;主動發(fā)展;策略研究
若想有效開展此門課程,讓學生在課上真正學得知識,教師首先便要明確自己的課程性質(zhì),杜絕將這種課當作自習課。綜合實踐活動來源于生活,并回饋于生活,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可以自主獨立學習的空間。學生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則在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诖耍P者結(jié)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小學中年級里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希望對廣大教師有所幫助。
一、系生活,綜合實踐之基礎(chǔ)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設(shè)計教案時的核心。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最熟悉的就是生活中的各種事物與現(xiàn)象,所以,從生活實際出發(fā)設(shè)計教學會使授課更加具有效果。生活中的一些活動能夠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讓學生產(chǎn)生知識蘊藏在生活中的感受。學生從生活現(xiàn)象中獲得了知識,久而久之,無需教師刻意引入新課,學生也能夠自主地增加對身邊現(xiàn)象的關(guān)注,學生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例如,在帶領(lǐng)三年級的學生開展“我家的開心辭典”這一活動時,這一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回憶與家人的故事的同時,增強學生個人的家庭情感。我在課前讓學生在家里找一些有趣的照片,將其帶到班里來,在課上與其他學生一同分享自己家中的趣事,講一講照片背后的故事。為了使這一活動變得更加有趣,我倡導學生可以帶一些紀念品、玩具,這些記載了幸福時光的物品,一下子就將學生的思緒帶到了兒時,在課上,我讓學生分組交流,講述自己的故事與感受。這一活動完全基于現(xiàn)實生活,每個學生都很配合,大家的活動報告也完成的比較出色。
二、勤動手,綜合實踐之途經(jīng)
所謂實踐,指的便是讓學生親手去實驗、親自去經(jīng)歷的過程。在課上讓學生展開實踐的時候,難免會有學生因為害羞、害怕出錯的心理而拒絕動手,若學生經(jīng)常拒絕參與其中,數(shù)次之后,這類學生將失去對這門課的學習熱情。而有效的教學過程恰恰是引導全體學生參與進來,因此,教師有必要鼓勵學生自己親手進行操作,只有親自感知,才能更加直觀地掌握相關(guān)知識。
例如,在開展“慧眼識“珍珠””這一實踐活動時,我在課前給學生布置了一個準備任務,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幾張卡紙、剪刀、膠棒、彩筆等工具。在課堂上,我告訴學生,我們要做一棵“贊美樹”。我先向?qū)W生進行了演示。首先,我在一張藍色卡紙上畫了一棵大樹,并將其涂上了顏色。接著,我用剪刀在一張紅色卡紙上剪了幾個蘋果形狀的紙片,并告訴學生:“每一張紙片上都可以寫上一名學生的名字,寫下名字后,要在他的名字下面標注出他的優(yōu)點?!睂懲旰螅瑢⑵湔迟N到樹上,這樣一棵“贊美樹”就做好了。之后,我便鼓勵全班學生行動起來,有的學生懶得動手去做,我便走到他的身旁,協(xié)助他,促使他積極參與其中。當學生自己親手開始做起來以后,學生就會思考哪些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吸引他,這樣以來,做完此次手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掘別人的長處。
三、懂尊重,綜合實踐之魅力
小學中年級的學生不同于低年級的學生,從學齡上看,三、四年級的學生在年齡上、知識層面上超越了低年級學生;從大腦的發(fā)育結(jié)果來看,三、四年級的學生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不再像一、二年級的學生那樣容易被動搖。因此,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筆者提倡廣大教師尊重學生的意見,給予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的權(quán)利。如果沒有尊重學生的意見,學生可能會抑制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升教學效果,展現(xiàn)綜合實踐的魅力。
例如,在開展“快樂的中秋節(jié)”這一活動時,活動內(nèi)容中要求學生準備中秋節(jié)禮物。以往在進行這一部分的教育時,教師會指定一些物品作為禮物,比如制作賀卡,制作禮物包裝盒等,指定物品開展活動難免會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新心理。因此,為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見,以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在這次活動中,我沒有為學生規(guī)定禮物的形式,而是鼓勵他們制作一份個性的禮物,并送給自己的家長或同伴。在課堂上做手工時,由于沒有了具體內(nèi)容的限制,學生的作品表現(xiàn)得十分多元化,有的學生用橡皮泥捏了玉兔,有的學生用水彩筆畫了畫。在最后的活動總結(jié)時,我都對學生的作品表示了贊揚,并鼓勵學生以后要多多創(chuàng)新。
總而言之,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的課上參與率,教師耐心地引導和積極的鼓勵是學生樂于動手操作的動力。只有在一個民主、科學、友善的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要始終以生為本,促進小學中年級學生健康、快樂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顧偉平.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J].華夏教師,2018(30):15-16.
[2]謝傳銀,易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8(1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