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露
摘要:中學物理是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是一門十分重要且有意義的基礎學科。在新課標的實施下,中學生需要對物理內(nèi)容的學習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地掌握。因此需要提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效率,更加重視學生思維能力、邏輯推理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訓練以及思維品質(zhì)形成過程和方法上的轉(zhuǎn)變,同時還應注重物理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加強教育技術手段地運用,為提高學生成績提供依據(jù)及策略指導,使教育工作者能夠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學規(guī)律以及在新課程理念下提升物理課堂效率,本文主要針對提升中學物理運動和力教學效率提出實用策略。
關鍵詞:物理運動;力學;教學效率;實用策略
引言:
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是物理學習永恒的主題,也正是由于這一特點,物理課堂的教學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顯得十分重要。然而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并不是一蹴而就。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些現(xiàn)狀進行分析研究并且找出解決辦法來提高其有效性.本文主要通過了解中學物理教學和力教學效率這兩者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以及它們相互促進關系等方面著手,提出相關建議及策略以供參考,實現(xiàn)加強中學生物理技能等方面的目標。
一、深入剖析具體知識要點,不斷突破重難點
物理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物理的應用無所不在。初中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必須先弄清楚它的原理,深入剖析具體的知識點,絕不能含糊對待,以此不斷突破物理知識的重難點,使學生把接觸到的物理知識,學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感受物理的魅力。教師教學質(zhì)量要想提高也必須突破物理教學重難點,帶領學生一起分析物理細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亞里士多德提出的運動和力,算得上是物理史上重大的發(fā)現(xiàn),使得我們知道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力以及它們和運動的關系,為我們打開了物理世界的大門。力學又經(jīng)過了很長時間的發(fā)展,牛頓和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原來的觀點,通過不斷進行力學實驗研究,研究出了新的有關運動和力學的觀點,為力學和運動的發(fā)展撥開了迷霧。教師在講授牛頓第一定律時應分析力的概念,分析其判斷方法,把復雜的力用形象的描述表達出來,積極引導學生形成對力的正確解釋,弄清力的原本面目,為后面各種力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分層次教學設計,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
分層教學是基于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水平參差不齊提出來的,因為物理內(nèi)容的學習對中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加上每個學生的能力、智力、接受知識水平不同,因此在物理學習中合理地采用分層教學就顯得很重要。分層教學的目的是使每位學生都能夠?qū)W有所成,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如何將分層教學應用的更廣泛且充分呢?
物理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物理學習素養(yǎng)、個人學習能力,合理地將學生劃分不同層次,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內(nèi)容、設計教學目標、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都要參要學生的現(xiàn)實水平,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需求。就運動和力這一章節(jié)來說,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在這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學目標及教學內(nèi)容都要有針對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牛頓第一定律的概念及內(nèi)容是每個層次水平的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在學習阻力時要讓學生知道阻力對物理運動的影響,并學會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時可以要求高層次的學生具體分析物體的受力方式,畫出力的分解示意圖,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指導高層次的學生結合實際案例,說出阻力帶來的影響,開闊他們的物理思維,提升物理素養(yǎng)水平。對于層次較低的學生,教師可以稍微放松要求,降低低層次學生的學習標準,讓他們知道慣性的產(chǎn)生即可,循序漸進地加大物理知識的難度,這也是分層教學的意義所在。最后,還可以用當小老師的方式,由高層次的學生給低層次的學生進行輔導,互幫互助,充分實現(xiàn)分層教學的意義。
三、教學手段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已不適應新型物理課堂的要求,教師教學手段必須日益豐富起來,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大多是口頭講解法配合板書,對中學生來說方法單調(diào),教學枯燥,提不起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是物理學科所提倡的教法,如何改變教學手段,這是一個值得物理教師仔細考慮的問題。因此,為了貼合物理學科的特點,改變教師單調(diào)的教學模式,使物理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有必要物理課堂的教學上多花點心思,豐富教學內(nèi)容,讓教學手段多樣化,讓物理課堂活躍起來。物理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口頭講解、實驗、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相結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活動,會提高物理課堂的效率。
例如,在講解《摩擦力》章節(jié)知識時,摩擦力是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力,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有關摩擦力的片段,如播放汽車在剎車后停下來這一畫面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種現(xiàn)象進行思考,提問他們其中的原理。在觀看視頻之后,教師通過實驗為學生演示課本上的拉木塊實驗,并為摩擦力下一個定義,讓學生對摩擦力的概念有大致地了解。然后展開小組合作,讓學生自己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物理實驗中,學生對摩擦力的認知會加強。在本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通過向?qū)W生總結摩擦力的知識進而歸納出增大或減少摩擦力的辦法,提升學生整體的物理綜合思維,充分掌握有關摩擦力的相關內(nèi)容,對摩擦力的學習有全面深入地了解。
結束語:
在學習物理運動和力時,教師為了提高物理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就需要不斷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向?qū)W生傳授科學合理的物理知識,從而提高中學物理運動和力教學效率,從而為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武燕. 提升中學物理運動和力教學效率的實用策略探析[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 2019(18):0077-0077.
[2]李明侶. 中學物理教學效率提高策略之我見[J]. 最漫畫·學校體音美, 2018, 000(032):P.1-1.
[3]彭惠琴.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策略探析[J]. 2021(2017-3):1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