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吃苦是福(外二篇)

2021-11-12 04:37李建永
娘子關(guān) 2021年3期

◇李建永

大年初一早晨,我在自家公眾號《諺云》上,曬出一篇除夕夜趕寫的小文《談理想——新年試筆》。一位朋友當即發(fā)來一個表揚帖:像牛一樣勤奮?。?/p>

用牛來褒獎我的,還有我的母親。母親常說,你就像你姥爺一樣,是個老黃牛,回的時候馱一馱子,走的時候馱一馱子,幾十年馱來馱去,你就是個老黃牛?!榜W一馱子”的前一個“馱”字是動詞,讀如駝;后一個“馱”字是名詞,讀如垛,指馱載的貨物。母親說的是我每次回老家的時候,左手拖一個行李箱,右手提一個大鐵桶,給父母的大家?guī)Щ匾恍r鮮瓜果以及衣物和日用品,返程的時候再給自己的小家?guī)ё咭恍┙憬愀绺缢偷募t豆、綠豆、白菜、苦菜、西紅柿和土雞蛋等。特別是父親去世后這些年,我?guī)缀趺吭鲁槌鲆粋€周六日回一次老家(疫情期間例外),來回往返,負重而行,的確如母親所說的像老黃牛一樣馱來馱去。母親是心疼我受苦受累。辛苦自然辛苦,但我從來不認為這是受苦,反而覺得是一種甜蜜而快樂的“苦役”,有一種甘心付出后的幸福感。即如《詩經(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所說的那樣:“誰謂荼苦?其甘如薺?!?/p>

俗話常說:“讀書種田,早起遲眠?!边€說:“書要苦讀,田要細作。”說得真好??炭嘧x書,辛苦種田,勤勉工作,同樣需要具有一種忍辱負重、吃苦耐勞的老黃牛精神。

首先要“肯吃苦”。我叫它“自找苦吃”。我跟女兒電話討論為什么“自找苦吃”?女兒說,老子講“大道甚夷,而民好徑”,吃苦就是“大道”,吃苦就是好好讀書,好好工作,不走捷徑,不去“抖機靈”。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只有付出,才有可能得到回報。但是有些人就是不肯吃這個苦、受這個累,整日泡在網(wǎng)上打游戲、下象棋,有的連上班時間都在刷屏、追劇、“葛優(yōu)躺”;更有甚者投機取巧挖空心思不擇手段攛掇是非,試圖踩倒他人顯出自己“木秀于林”,而且還期盼著在工作、學(xué)習(xí)和科研等方面收獲滿滿碩果豐盈,老想著無因結(jié)果不勞而獲,這怎么可能呢?女兒還給我講了一個她特別喜歡的英文單詞painstaking,由pains和taking構(gòu)成,pains是疼痛、痛苦的意思,taking是取得、收獲的意思,整個單詞painstaking是艱苦卓絕之意,也就是說,成功是用痛苦換來的,相當于我們常說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確,成功是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的。那些怕吃苦的人,其一生就因為一個“怕”字而吃盡了苦頭。所以吃苦之難就難在一個“肯”字上,正如《尚書·說命中》所言“非知之艱,惟行之艱;非行之難,終之斯難”。而“自找苦吃”的人,則是在自覺地尋找成功之路,至少也是在走上一條向善向上向好的攀登之路。

其次是“會吃苦”。我叫它“苦中作樂”。我曾在《北京日報》工作過短暫的一段時間,每天上午十來點鐘到照排車間做版的時候,都能看到當時的《北京晚報》總編輯坐在電腦前,一條一條為當天的晚報新聞做標題,天天如此。作為總編輯每天到車間做標題,是不是“苦中作樂”呢?我看是的。你看他身后圍著一大圈兒編輯記者,七嘴八舌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他坐在那里“擇其善者而從之”,老總和編輯記者打成一片,其風(fēng)也和煦,其樂也融融。后來我在某報社先后做過幾個部門的主任和子報的副總編輯,經(jīng)常到照排室跟編輯一起做版改標題,我也知道在個別人眼里,這是“越俎代庖”“自討苦吃”的“苦差事”,但我能親身體會到當年《北京晚報》那位老總的滿足和快樂。當然,吃苦的目的不是為吃苦而吃苦,吃苦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第一,吃苦是為了長本事。俗話說:“藝高一寸千磨難?!边€說:“要人說個好,一世苦到老?!蹦阆牒茫阆霃?,你想比別人更優(yōu)秀,你就得比別人多吃苦,多付出,多承受打擊和壓力。我跟編輯部的同事們聊天時說過,以前在國際關(guān)系用語中經(jīng)常講“軟實力”和“硬實力”,后來又有人提出“巧實力”。其實,所謂“巧實力”就是“笨功夫”。不管寫文章還是做版面,不下足“笨功夫”,是不可能做精做好的?!吨杏埂分v得很到位:“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如此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第二,吃苦是為了磨煉意志品質(zhì)。俗話說:“力是壓大的,膽是嚇大的?!边@些我都有切身之經(jīng)歷。生在農(nóng)村,十一二歲即開始挑水澆園,從擔(dān)著半桶水、多半桶水到整桶水的過渡期,用不了一兩年時間。此所謂“力是壓大的”。作為十幾歲的孩子利用假期割草打柴,一個人趕上天陰下雨歸途蹉跎走夜路,田地里的莊稼葉子沙沙作響,令人毛骨悚然;猛不丁在冷風(fēng)嗖嗖中“禿尸怪”(貓頭鷹)一聲怪叫,或者什么野獸長聲嚎叫,你真會魂飛魄散!但是慢慢你就會習(xí)慣,你就能坦然地面對。這叫作“膽是嚇大的”。孟子曰:“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彼^“動心忍性”,就是無論心靈經(jīng)受怎樣的煎熬,也要把苦吃下去,咽進肚里,銘刻心底;所謂“曾益其所不能”,則是表明連苦都能吃得下去,那還有什么受不了的!換言之,吃遍苦頭者的能量大了去了。人常說,精品工序多。吃大苦受大難,是對人生最好的教訓(xùn)和錘煉,苦難是人生最高級的導(dǎo)師。我所說的“會吃苦”,即指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在沿著自己規(guī)劃的方向和目標行進的時候,免不了要吃苦受難。不過,他們心里都明白,喜歡做的事就不覺得苦,也不覺得累。古人云:“朝斯夕斯,樂此不疲?!彼自捯舱f:“苦中得樂是真樂。”一個人吃他想吃的苦、愛吃的苦,不就是在“尋歡作樂”嗎?

最后是“苦后甜”。我叫它“苦盡甘來”。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做“人上人”的滋味究竟是怎樣的?我等不得而知。不過,至少在我看來,在追求人人平等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之所以甘愿吃得“苦中苦”,大多數(shù)人倒未必是非要做什么“人上人”吧,更多的則是想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乃至遠大的理想抱負。所以我更喜歡另一句俗諺:“吃盡苦中苦,才知甜中甜?!痹谒姓軐W(xué)范疇之“關(guān)系”中,我以為“因果關(guān)系”是最重要的一對“關(guān)系”:有果必有因,有因方有果。其實,吃苦就是在“種因”。南宋祝穆《方輿勝覽》因記述一個“磨針溪”的地名,而順筆記下一則有關(guān)唐代大詩人李白少年時期刻苦讀書的傳說:“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赘衅湟?,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這大概就是俗話所說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較早出處吧?沒有青燈古卷埋頭苦讀的小李白,哪來光芒萬丈流芳百世的李太白?我們今天讀《李白全集》,每每感嘆太白不僅才華蓋世,學(xué)問也同樣大了去了。就連近期最熱門的有關(guān)“三星堆”的考古文章,也少不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之類“大有學(xué)問”的太白詩句。李白去世六年后出生的唐代大文豪韓愈大加稱頌“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即是對“苦盡甘來”的太白之最高褒揚。也許有人會說,“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吃苦的價值和意義,正在于“苦盡甘來”。什么才叫“苦后甜”?“千淘萬漉雖辛苦”“少年辛苦終生事”“采得百花成蜜后”“富貴必從勤苦得”……便是“苦盡甘來”的“苦后甜”。我們大可不必諱言“富貴”。連大圣人孔夫子都說:“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易經(jīng)·系辭上》也說:“崇高莫大于富貴?!比松畲蟮摹翱嗪筇稹保瑹o非是求富貴而得成功。那么成功的標志是什么?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話來概括,叫作“世上功名兼將相,人間聲價是文章”??梢?,占據(jù)《左傳》所謂“人生三不朽”中“立德”“立功”“立言”之一者,即為“人生贏家”。劉禹錫本來是同好友白居易一起歡送當朝宰相令狐楚赴洛陽時作此詩的,他所說的“功名將相”“聲價文章”,原意是想承歡令狐相公。然而,如果世上沒有劉禹錫等文士們的“聲價文章”,后世又有幾人知道作為“人上人”的令狐相公呢?而且,“聲價文章”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意義,不僅“甜”及自身,還會無窮無盡地澤被后世。諸如上述“采得百花成蜜后”的李白、韓愈、劉禹錫等人的詩文,穿越千年而放射出來的不僅是輝煌燦爛的文學(xué)之光,更是彪炳人類歷史的文明之光!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給后人留下頗有影響的兩句名言——“難得糊涂”和“吃虧是福?!辈贿^,“糊涂”和“吃虧”多包含著模糊性被動性的精明與含忍。所以俗話常說,“讓人不傻,吃虧是?!保贿€說,“吃一分虧,受無量?!?。但是“吃苦是?!眳s與之不同,它是真切地認識到“吃苦”是“播種福田”的必由之路,所以有志有識者才會自覺而主動地像老黃牛那樣去艱苦奮斗。因為他們曉得,“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受一番冰霜苦,哪得梅花放清香”!這種“吃苦是?!钡木窬辰?,不僅有理想有作為的個人和家庭應(yīng)當具備,而且有夢想有前途的民族和國家亦當具有。

當我在除夕和春節(jié)寫文章的時候,女兒也在某高等研究院的實驗室里“搬磚”。她在“等樣”間隙跟我通話,說從前只在《歷史》課本上讀到“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并沒有太多具象化的認識。而這些年從讀博留學(xué)的實驗室到現(xiàn)在工作的實驗室里,在所有節(jié)假日期間,加班干活的全是中國人(和個別的某國人)。女兒對我說,做科研講究投入和產(chǎn)出,我想在其他方面也是的,我們中國人這么吃苦,這么投入,當然會有豐厚的產(chǎn)出,所以中國崛起于世界之林是必然的。我說,是啊,俗話常說“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并說“吃不了苦,享不了福”,還說“吃得一時苦,換來萬年?!?。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本身就蘊含著“苦中有?!钡臉闼卣軐W(xué)和文化基因,這是五千年中華民族“勤勞、勇敢、智慧”的文化遺產(chǎn)和文明結(jié)晶。

吹與貪——讀《羆說》與《蝜蝂傳》有感

韓退之與柳子厚,皆為唐代文壇領(lǐng)袖,亦是千古文章巨擘。南宋文人羅大經(jīng)博覽群書,對先秦、兩漢、六朝乃至唐宋文章,多有精妙見解。他在《鶴林玉露》中評價韓柳文章時說,“韓如美玉,柳如精金”,這似乎是“無差別”地稱贊,都是極品高文。又說,“韓如靜女,柳如名姝”,一個是小家碧玉,一個是高第名媛,這就有點的“傾向性”了。接著又說,“韓如德驥,柳如天馬”,德驥才高德懋,境界高遠,然而循規(guī)蹈矩;天馬颯沓行空,獨往獨來,瀟灑不受拘羈——這就明顯“選邊站”了。蘇東坡對于韓柳文章亦有所偏愛,一邊盛贊韓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一邊于晚年貶謫海外時,又遴選陶(淵明)柳(宗元)二集隨身,格外垂青。我個人私下亦以為,退之名高,子厚文好,相較之下,柳文更加清奇、灑脫、凌厲、深邃、幽默、細膩,有情致,有韻味,有針砭,有風(fēng)骨。尤其是他的雜文,千年之后讀來,皆可對應(yīng)于今日之世相眾生,猶自歷歷然如在目前。

柳公雜文多精短而有深味。譬如《羆說》,全文僅用130個字,就把平時不肯修煉內(nèi)功,只倚仗外部勢力、利用欺詐手段討生活,最終原形畢露害死自己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剖析闡說得淋漓盡致。《羆說》開頭即排出一個動物世界“食物鏈”:“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币簿褪钦f,貙能吃掉鹿,虎又能吃掉貙,而羆又能干掉虎。貙,讀作chū,《爾雅·釋獸》曰“貙似貍”,是一種形狀似貍而又大如狗的野獸。羆,讀作pí,《詩經(jīng)·大雅·韓奕》即有“赤豹黃羆”,羆俗稱人熊,憨猛有力能拔樹,老虎在它面前也只是“小菜一碟”。楚地南部有一位獵者,能用竹管吹出各種各樣野獸的聲音,而且惟妙惟肖,足以亂真。他準備獵殺鹿,就吹鹿的叫聲——鹿是一種仁獸,發(fā)現(xiàn)食物后呼朋引伴一起共享,所以《詩經(jīng)·小雅·鹿鳴》有“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鹿聽到同伴呼喚跑過來了,貙也循聲跟蹤而來;獵者害怕貙,便趕緊吹起虎的嘯聲,意欲嚇跑貙,沒想到真招來了虎;貙跑了,虎來了,獵者更加害怕了,于是急忙吹起羆的叫聲;虎聽到羆的叫聲逃跑了,而羆聽到同伴的呼叫卻趕來了,看見縮成一團的獵者,撕巴撕巴便吃掉了。所以柳公在文末感嘆道:“今夫不善內(nèi)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p>

但我讀罷此文卻有些另外的想法。首先,是這篇文章為什么要叫《羆說》呢?“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貙也講到了,虎也談到了,羆也說到了,為什么單單叫《羆說》呢?該文的主人公無疑是獵者,獵者的典型行為則是“吹”,就算是羆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標題也應(yīng)該叫《吹羆》或《吹羆說》吧,而文章圣手柳公卻將它命名為《羆說》,想必自有其深層原因,只是淺陋如我者不得其解而已。

其次,是這篇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學(xué)意蘊,遠遠超乎柳公解讀的“不善內(nèi)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比如,那位獵者的初始目標是獵物——鹿,但吹出鹿的鳴聲,不僅引來了鹿,同時也招來貙,接連又招來了虎,招來了羆,招來殺身之禍?!蹲髠鳌は骞辍分v過:“禍福無門,惟人所召。”獵者原本是為謀私利而搞出一個小問題,可是為了解決或曰掩蓋這個小問題,從而制造了一系列中問題,直至積攢成一個致命的大問題,才導(dǎo)致其走向根本性毀滅覆亡。這不僅是一個關(guān)乎道德、心術(shù)與智商的人性問題,似乎還是一個重要的哲學(xué)命題,是一個關(guān)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問題。再比如,你我都并不陌生的“某些人”,常常借助一張能吹會諞的利口,利用信息不對稱,僥幸彼此不對質(zhì),私下里游說張三倒李四,離間王五攻趙六,搖唇鼓舌搬弄是非毀人不倦地“瞎吹吹”,然而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張三、李四、王五、趙六都有可能轉(zhuǎn)變成《羆說》中的鹿、貙、虎、羆,于是乎“某些人”最終把自己徹底地“吹瞎”了!本來處心積慮擘畫著自身漁利的同時,還可以因利乘便挖坑陷人借刀殺人的“某些人”,卻未料到事態(tài)發(fā)展并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結(jié)果是三寸舌害了七尺身,到頭來被套路被戲耍被揭露被恥笑被推進坑里像羆一樣“捽搏挽裂而食之”的卻是乖覺伶俐的閣下本尊!這就是《易經(jīng)·夬卦》所謂“揚于王庭,孚號有厲”;這也是俗話常說的“害人開始,害己告終”;這更像是《紅樓夢》里“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王熙鳳之人生大結(jié)局——“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如此這般,這般如此,由《羆說》所引發(fā)出來的無盡遐思,又何止柳公所謂“不善內(nèi)而恃外者”所能完全涵蓋包蘊得了的?這就是傳世之經(jīng)典文章的“溢出效應(yīng)”所在吧。

《蝜蝂傳》是柳公的另一篇經(jīng)典雜文。蝜蝂,讀作fùbǎn,是一種善于馱東西的小蟲。這種蟲頗受“拿來主義”思想支配,它天然具有一種見東西就抓取的本領(lǐng),并把所有能“拿來”的東西全都搞到背上馱著,一邊負重前行,一邊到處抓取。由于抓取太多、馱負太重,把腿腳都壓瘸了,以至于趴在地上動彈不得。有人可憐它,幫其把背上的東西扒拉下來一些。但它一旦能動彈,便故態(tài)復(fù)萌,又開始奉行“拿來主義”四處抓??;其天性又喜歡往高處爬,終于筋疲力盡登高跌重摔死了。所以柳公總結(jié)道,“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乃至于有的被“貨”壓倒了,有的被免職摟掉了,有的被徹查處理了,但他們一旦有機會東山再起,依舊每天構(gòu)想著“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于危墜”,并未記取之前的慘痛教訓(xùn)。故柳公鄙夷哂笑這類人物:“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每一次賞讀柳公《蝜蝂傳》,我都會閉目沉思好一會兒,體會文意,低回流連,嘆惋再三,擊壺成缺也!小蟲蝜蝂的悲劇在于,一是“嗜取”,二是“不知戒”。村下有一句老話常說,“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那是一種狗性或曰動物性;蝜蝂改不了“嗜取”的本性,那是一種蟲性或曰生物性;而人作為“萬物之靈長”,則不應(yīng)當“嗜取”成性欲壑難填,更不應(yīng)該在“拿來”的道路上滑下去而“不知戒”,不收手,不收斂,不作死,不罷休。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薄笆热 闭卟弧爸恪?,“不知戒”者不“知止”,豈可“不辱”“不殆”“長久”乎?生物界之“行遇物,輒持取,卬其首負之”的小蟲蝜蝂,不正是人類社會歷史上“貪取滋甚”者最典型的生物標本嗎?有學(xué)者考據(jù)稱,《爾雅·釋蟲》里的“傅,負版”,就是柳文中的蝜蝂。但也有考據(jù)者說,生物界壓根兒就沒有蝜蝂這種小蟲,是柳宗元虛構(gòu)創(chuàng)作出來的。其實,經(jīng)典作品的思想力,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生命力,本來就包蘊在“虛有其事”的真實性中。換言之,藝術(shù)性的虛構(gòu),乃更高層次的真實。試想,“嗜取”的蝜蝂,不就是《詩經(jīng)·大雅·桑柔》中的“大風(fēng)有隧,貪人敗類”嗎?“不知戒”的蝜蝂,不正是俗話所說的“前車倒了千千萬,后車倒了亦如然”的屢教不改重蹈覆轍者嗎?就算《蝜蝂傳》是一篇虛構(gòu)的寓言吧,如果你用柳公筆下的蝜蝂之行徑,比照現(xiàn)實世界“其形魁然大者也”“而智則小蟲也”者所在多有,就完全可以理解,僅只短短167字的《蝜蝂傳》,緣何能成為一篇傳世經(jīng)典妙文!

而且,柳公的《羆說》與《蝜蝂傳》同樣宣示,“嗜取”而“不知戒”,乃人欲之萬丈深淵。英國諺語說得好,私欲填滿半個地獄。雖然不敢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如果能夠“知戒”“知止”及時止損回頭是岸,《羆說》中的獵者是不至于玩掉小命的。他原本上山時是帶著“弓矢罌火”的,完全可以對付比狗略大一點的貙,安全撤退應(yīng)當是不成問題的。然而,正如柳公在《全義縣復(fù)北門記》中所說的“愚莫大于恡且誣”。“恡”即“吝”也。最愚蠢的行為莫過于貪婪慳吝更兼捏造謊言欺詐成性??鬃釉唬骸靶∪诵须U以徼幸?!庇衷唬骸拔┥现桥c下愚不移?!碧炜v之圣與冥頑不化的愚人,是永遠不會改變自己的,前者言為士則行為世范不必改,后者混淆是非怙惡不悛不肯改。獵者僥幸以為憑借其拿手“吹技”,吹虎嘯而驅(qū)走貙,結(jié)果卻是吹虎嘯而招來羆,鋌而走險一條黑道上走到死!套用一句柳公的名言,愚莫大于三樁事——“不知戒”“不知止”“不能移”。

英國著名傳記作家、批評家李頓·斯特雷奇說:“經(jīng)典永遠是現(xiàn)代文學(xué)。”柳公的《羆說》和《蝜蝂傳》,今天讀來同樣具有閱讀魯迅先生“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經(jīng)典雜文之價值和意義。所謂經(jīng)典永流傳,指的就是杰出的經(jīng)典作品——特別是優(yōu)秀古典文學(xué)作品,不僅具備恒久的經(jīng)典性與歷史意義,同時也具有深刻的現(xiàn)代性與現(xiàn)實意義。

一驢一馬的教訓(xùn)

“唐宋八大家”這個概念,是明代文人提出來的。就朝代遠近而言,無疑是宋代更挨近明代一些,近水樓臺先得月,朝代越近其影響力越大,故八大家中,唐取二家,宋占六家。但是,越往后越淘洗均衡,八大家中常被提到的多是韓柳歐蘇,唐宋各二,平分秋色。唐代韓柳,雙峰并峙,都是“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人物。八大家中之宋代文豪蘇軾對唐代文豪韓愈的評價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拔钠鸢舜ァ钡摹鞍舜?,指東漢以來的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南朝、北朝、隋朝直至唐代。的確,韓文公乃千古文章“大手筆”,重振先秦、兩漢之雄文風(fēng)骨,寫出《原道》《師說》《進學(xué)解》《雜說》等一系列對后世文人影響深遠的儻論宏文。而柳河?xùn)|亦是巨筆如椽“多面手”,其政論有《封建論》《刑斷論》,其傳記有《段太尉逸事狀》《種樹郭橐駝傳》,其預(yù)言有《三戒》《蝜蝂傳》,更有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具有開創(chuàng)性、經(jīng)典性意義的山水游記“永州八記”,等等。

然而,如果讓我從韓柳二公之大文中,只能各自選出一篇“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兩篇短章,即韓愈的《馬說》和柳宗元的《黔之驢》。盡管它們形制短小,教益卻無比深刻。

先說柳柳州的《黔之驢》吧,全文只有160字。大意是說,黔本無驢,有人用船運來一頭驢放在山中?!吧街兄酢崩匣]見過這種龐然大物,以為是“神”,就潛藏在林間悄悄觀察。某日,驢放開喉嚨抒情地大叫一聲,驚得老虎撒腿就跑,可是嚇壞了虎虎!但是時間長了觀察下來,老虎發(fā)現(xiàn)驢也并沒有什么特高超的武藝,便漸漸地靠近它,挑逗它,終于“蕩倚沖冒”惹怒了驢!你知道驢子是有脾氣的——它憋足吃奶的勁兒向老虎奮力踢出一蹄子!一蹶子踢醒夢中虎——哈哈,就這點本事?老虎于是大喜過望,咬死那驢,啖盡其肉,就差再添一句虎語:“天上的龍肉地下的驢,真香?。 ?/p>

柳宗元對黔之驢的結(jié)論是:“噫!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向不出其技,虎雖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柳公以為驢的優(yōu)勢在于“裝”,既有形體之偉岸(形之龐也類有德),又有聲音之嘹亮(聲之宏也類有能),似這般“德能兼?zhèn)洹敝嬋淮笪?,只要沉住氣,“裝”下去,“裝”的時間越長,門面越壯,氣場越大,老虎就越不敢靠近,驢就越能夠撐下去——或曰茍且下去,或曰“繼續(xù)偉大”下去。所以柳公的潛臺詞是,驢子一定要保持定力,不動聲色,不出其技,“裝”,“裝”著,一直“裝”下去。

其實,柳公說的是反語,此乃作文之精要所在。他當然知道驢子最終是撐不下去的。老虎固然有過短暫的“疑畏”,但“疑畏”之后是行動,是“稍近”,是“益狎”,是“蕩倚沖冒”。驢子眼看著老虎已在蹭它的腿,不出其技,腿便沒了。當然,亮出其技,命就沒了。這雖然是一個悖論,但結(jié)論卻是相同的。俗話說,踮著腳尖站不長?!俄n非子·內(nèi)儲說上》有一則僅44字的短文:“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這則“濫竽充數(shù)”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群竽合奏,廩食數(shù)百;一一聽之,處士在逃??梢姡瑸E竽只能充數(shù)一時,不可以冒充一世。“裝”,是不可能持續(xù)發(fā)展下去的?;蛘哒f,瞞和騙,不可能永遠蒙混過關(guān)。對于沒有真才實學(xué)而混世的“裝家”而言,三十六計走為上,是其最好出路。齊湣王時代的南郭先生,見勢不妙,逃之夭夭,要比“裝大充能”的黔之驢結(jié)果好得多。

再說韓文公之《馬說》,全文亦僅151字。《馬說》的全部意義盡在開頭兩句話中:“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彪S后之闡釋的重心亦大致有兩點,一是“千里馬”是需要“伯樂”去發(fā)現(xiàn)的,否則“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二是“千里馬”是需要特殊待遇的,否則“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這當然是韓文公站在愛才惜才、愛重“千里馬”的立場上發(fā)表的申論。不過,《馬說》強調(diào)的都是“千里馬”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和成長的外部因素。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內(nèi)因才是變化發(fā)展的根據(jù)。所以換一個角度設(shè)問,“千里馬”自身是怎樣成長和發(fā)展的呢?或者說,“千里馬”在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里又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每一次讀韓文公《馬說》,都會使我聯(lián)想到同為八大家中的宋代文豪歐陽修之《賣油翁》。這篇名文亦只有短短148字。引述如下: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每一次讀《賣油翁》,我關(guān)注的重點并不在賣油翁,而在于陳康肅公。陳堯咨是閬中郡(今四川南充市)人。歷官右正言、知制誥、起居舍人、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永興軍、陜西緣邊安撫使、以尚書工部侍郎權(quán)知開封府、翰林學(xué)士、武信軍節(jié)度使、知天雄軍,卒謚“康肅”,故世稱康肅公。陳堯咨人生最為光輝燦爛的“亮點”,是一千二百年前考取那一個庚子年的進士第一——即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庚子科狀元。他的大哥陳堯叟為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狀元。兄弟同為狀元,自然是倍受世人稱頌。陳堯咨還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而且其射技亦超乎群倫,曾以銅錢為的,一箭穿孔而過!可見,這位陳康肅公絕對稱得上是一匹杠杠的“千里馬”!

不過,歐陽文忠公在《賣油翁》起首便開宗明義:“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薄白择妗币辉~,切中肯綮。有史料記述,陳堯咨善射箭,號稱“百發(fā)百中”,世以為神,他也常常自稱為“小由基”。因而,當賣油翁觀看他射箭時,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便輕輕地點點頭,心里暗暗稱道“還行”。而這位陳康肅公卻以為賣油翁點頭點得不夠重、欽佩欽得不夠深,居然心中老大不高興地連連質(zhì)問,“吾射不亦精乎?”“爾安敢輕吾射!”大人物的小家之氣溢于言表。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就有點格局太小,有點“作”了。

俗話說得好,行行出狀元。這位賣油翁也是賣油行當里的“油狀元”。你看他不慌不忙地展示自己的絕技,透過一枚銅錢的錢孔,把油倒進葫蘆里,而錢孔邊上并沒沾到一滴油星。然后,他氣定神閑地說:“我亦無他,惟手熟爾?!毖韵轮?,射箭射個十中八九,也沒啥值得大驚小怪的,不過手熟而已。如果把這兩位“狀元”放在天平的兩端稱一稱,孰輕孰重,不言自明??鬃釉唬骸叭缬兄芄胖溃跪溓伊?,其余不足觀也已。”周公是孔子畢生頂禮膜拜的圣人,豈是“千里馬”所能比擬的!然而,即使是“才美”如周公那樣的大圣,一旦“驕且吝”,在孔子看來,其他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而陳堯咨這匹“千里馬”卻有些過分“自矜”,犯了一個“驕”字;跟一位賣油翁又斤斤計較,格局狹小,又犯了一個“吝”字,其余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史書稱“堯咨性剛戾,數(shù)被挫,忽忽不自樂”,也是陳康肅公這匹“千里馬”內(nèi)心太強勁而又褊狹之必然結(jié)局吧。

我的好友某君不止一次跟我講過,“千里馬”多毀于“驕且吝”,毀于“自矜”且“作”,有的是“作”,有的是“狂”,更多情形是既“作”且“狂”,影響其成長為真正的“千里馬”。盡管有些“千里馬”的確能夠“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但在其他方面卻“不足以千里稱也”。他剖析并總結(jié)了一起共過事的十幾匹“千里馬”的“三個十年怪圈”——大多是前十年剛走上工作崗位,默默無聞甚而有點自卑;再過十年嶄露頭角做出點成績,又頗有些自負,就有點“狂”且“作”了;直到最后十年才明白如何踏實工作、怎樣與同事和諧相處,然而惜乎晚矣,很快便“船到碼頭車到站”了。更有甚者,不僅“驕且吝”,而且“狂”且“作”,甚至折騰來折騰去最終生生地把自己折騰“折了”,“千里馬失蹄攆不上拐騾子”,亦不足稀奇。對于這些“才美不外見”的“千里馬”來說,是多么地遺憾而悲哀??!

這也正是柳柳州的《黔之驢》和韓文公的《馬說》,乃至于歐陽文忠公的《賣油翁》以及韓非子的《濫竽充數(shù)》,留給后人最寶貴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有本事的不要“狂”,沒本事的不要“裝”。誠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是黃鶯便黃鶯般叫;是鴟梟便鴟梟般叫”。老老實實以真面目示人,既不拿腔作調(diào)虛張聲勢打腫臉充胖子,更無須搖頭晃腦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如是而已。

修水县| 克东县| 德格县| 治多县| 盐津县| 塔河县| 曲阜市| 班玛县| 武乡县| 山东省| 民县| 德江县| 黔西| 大厂| 佛坪县| 巴马| 彭阳县| 阿克陶县| 林口县| 南京市| 克山县| 西充县| 通辽市| 博白县| 陵川县| 长葛市| 拉萨市| 福建省| 琼海市| 井冈山市| 乳源| 宣城市| 龙里县| 姜堰市| 南漳县| 贵州省| 浮山县| 海兴县| 新源县| 永济市| 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