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群
(廈門實驗中學,福建廈門 361100)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國家提高了對初中教學的關注,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所謂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求學生需要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影響下,初中教師的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初中是學生的關鍵階段,不光要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面對中考帶來的壓力,再加上教師普遍使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課程講解,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更加沉悶。而“互動式”課堂教學的出現,巧妙改善了這一現象,通過該教學模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自身綜合能力,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邏輯與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創(chuàng)設互動式課堂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互動式課堂教學”是目前我國中小學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模式,自身具備著人性化的特點,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為發(fā)展目標,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端正學習態(tài)度,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同時拉近師與生之間的距離。值得一提的是,這種互動性,主要表現為雙向性的信息交流,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不斷探尋新鮮事物,學會探索思考,善于打破一般的規(guī)矩或一向實行的規(guī)章制度,使其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將互動式教學模式應用到初中數學課堂中,能夠有效改變傳統(tǒng)師生地位失衡現象,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在互動中完成思想與心靈的碰撞,明確學習方向,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更精準地掌握知識內容,為日后的數學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為了更好滿足核心素養(yǎng)教育需求,教師應從基礎抓起,做好課堂環(huán)境建設,為學生打造舒適的課堂學習氛圍。課堂是開展教學的重要場所,也是影響課堂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摒棄傳統(tǒng)以說教為主體的課堂,合理借助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豐富教學內容,為數學課堂注入生機,使數學課堂擺脫枯燥乏味,變得充滿活力、生命力,進而營造更好滿足學生實際需求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進行人教版七年級數學《幾何圖形初步》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選取一個長方體的紙盒,讓學生根據圖形依次回答問題:從整體來看,它屬于什么形狀?從側方面角度來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形狀?如果只從棱角與頂點來看局部,你又會發(fā)現什么?為了讓學生準確抓住幾何圖形的特征,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圖片與視頻,將幾何圖形的三維立體圖完成呈現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更直觀地觀察到幾何圖形的具體形態(tài),進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維邏輯能力。此外,想要進一步滿足核心素養(yǎng)教育需求,教師應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勇于突破傳統(tǒng)教學局限,將目光從以教師為中心的怪圈子中轉移出來,將課堂主體位置歸還給學生,不再做課堂中的主導人,而是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帶領學生走向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
在我們生活中,一些生活技能離不開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提供幫助,如:我們每天吃的飯菜,都是媽媽從市場里買來的,這時就要用到數學了。比如“一次買幾斤?”“一件幾塊錢?”“幾千克?”等這些都得用數學來計算的。同時,想要在院子里靠墻位置圍個籬笆種菜,怎樣圍最省籬笆呢?要用多少籬笆呢?這里也要用到數學知識。否則,準備的籬笆不是多了就是少了。由此可見,課堂教育與日常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實踐中,教師可以從簡單的書本理論入手,讓學生使用已知的知識點,學會探究與解決問題,從而在實踐中感悟學習真諦,在學習中領悟實踐收獲,實現學以致用、活學活用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進行《探索勾股定理》這一課程講解時,教師首先應簡單講解該教學內容的基本特征,勾股定理,最早起源于周商,由數學家商高提出的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我國古代先人稱直角三角形為勾股形,因為直角邊中較小者為勾,另一長直角邊為股、斜邊為弦,因此稱之該定理為勾股定理,也被稱之為商高定理。待講解完畢后,教師應帶領學生走向校園操場中,旗桿是我們每日常見且記憶猶新的物品,即每周舉行的升旗儀式,教師應借助旗桿這一生動形象的案例,為學生傳授更容易接受、貼近生活的勾股定理知識,同時提出相應的課堂問題。我們學校的旗桿實際高度為八米,而在升旗所使用的繩子處于拉直情況下時,距離旗桿最底部距離為六米,從而為學生提出問題,結合這些已知條件,能夠算出我們日常升旗中所使用的繩子長度是多少嗎?在當問題提出后,學生的求知欲望被徹底激發(fā),會有部分學生積極表達想法,當然在此過程中有對有錯。此時,教師應做好下一步驟的引導,不斷提出全新理論問題,在問題的誘導下,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總結能力會從中得到提升,不但掌握了勾股定理的知識,同時也會熟練把握其他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參與度,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為了使課堂互動更加充滿活力,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巧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促使他們在疑問的驅動下,利用所學知識更深入地展開問題探索,在探究實踐過程中獲取準確的答案。教師應積極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以滿足核心素養(yǎng)教育為出發(fā)點,最終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對于學生而言,“矛盾”與“問題”無疑是調動自身學習積極性的最佳方式。為此,教師應緊緊抓住這一特征,開展針對性的數學課堂教學。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陷阱設置”的方式,讓學生在自身的陷阱引導下,尋求“錯誤答案”。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不同看法,活躍課堂氛圍,在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專業(yè)知識。
教師應尋找合適機會,拋出需要學生重點思考的內容,在教師的引導下,許多學生會忽略其中的一點條件,因此會出現錯誤答案。當學生在陷阱誘導下得出“錯誤答案”后,教師應及時給予提示,重新梳理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擴散性思維,想象出可能影響結果的因素,最終以正確計算方式準確找出錯誤結果中的“遺漏內容”。
例如,在進行方程解答時,教師可以隨機選取一道題舉例說明:
若關于x 的方程(k-1)x-2kx+k+3=0 有實數根,那么k 的取值范圍是對少?
在進行問題解答時,教師則適當設置問題“陷阱,”故意遺漏方程中“k-1=0”這個隱藏條件,帶領學生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方式進行解答,在計算出答案后,教師隨機選取幾名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解題思路,對解題分析過程進行補充。當學生闡述完畢后,教師引導學生向“k-1=0”這個條件進行分析,并在黑板中寫出正確的解題方式,
即:當k-1=0,即k=1,并且-2k ≠0,所以原方程變?yōu)橐辉淮畏匠蹋薪?,滿足條件;當k-1 ≠0,且△≥0,即△=4k-4(k-1)(k+3)=4(3-2k)≥0,方程有實數根,解兩個不等式得k ≤3/2 且k ≠1;最終得出,k 的取值范圍為k ≤3/2。
同時對學生闡述正確的解題思維,并舉出相應的問題陷阱,讓學生在認真、專注的情況下開展習題講解,在思考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發(fā)現能力,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程度。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想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更好滿足素質教育背景的實際需求,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需要通過教師與學生長期奮斗、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為此,初中數學教師應從自身做起,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做好課堂內容與教學模式的把握,創(chuàng)建教學環(huán)境,注重學生主體位置,將課堂教學貼近生活,巧設問題陷阱,培養(yǎng)學生探究與發(fā)現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高效率的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