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州雕刻 無盡風(fēng)華

2021-11-05 06:02蔡春生
江蘇地方志 2021年5期
關(guān)鍵詞:核雕二娘雕刻

◎蔡春生

(江蘇蘇州 215000)

“蘇作”雕刻是中華藝術(shù)之林中精彩且華美的篇章。玉雕、硯雕、木雕、核雕等門類齊全,技藝精湛,各種材料、各種技術(shù)手段、各種藝術(shù)風(fēng)貌爭奇斗艷,構(gòu)成了豐富多彩、美不勝收的藝術(shù)長卷。在江南文化的浸染下,優(yōu)秀的吳地工匠創(chuàng)作的雕刻精品,往往精細之中透著雅致,工藝背后蘊藏著文人內(nèi)涵。

“蘇作”雕刻之所以享有盛譽,是一代代蘇作雕刻藝術(shù)家用手藝和智慧共同譜寫傳承的成果。尋根溯源,尋找古代優(yōu)秀作品,解讀古代優(yōu)秀手藝人的生活際遇、創(chuàng)作理念和美學(xué)思想,可了解蘇州雕刻發(fā)展軌跡和藝術(shù)特色,了解每一個工藝門類得以不斷發(fā)展的內(nèi)生動力,探究“蘇作”真正的內(nèi)涵所在。

玉雕:數(shù)千年光輝傳承

蘇州玉雕技藝,早在良渚文化時期就已非常成熟,并且有眾多精美的出土玉雕實物可以印證。20世紀70年代,蘇州草鞋山良渚文化時期的一個墓葬,出土了眾多的玉琮、玉璧、玉飾、玉斧,其中不乏造型和紋飾精美者,為中國玉器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局面。同樣是在70年代,張陵山出土玉器也非常豐富,鐲式琮、瑗式璧堪稱同類中最早。蘇州博物館一件常年展陳的玉琮十分精致,該玉琮出土于昆山千燈少卿山遺址,分十二節(jié),是良渚玉琮中的精品。據(jù)統(tǒng)計,在21世紀前,蘇州地區(qū)發(fā)現(xiàn)良渚遺址60多處,出土玉琮、玉璧數(shù)以百計。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春秋時期吳國玉雕的秘密逐漸揭開。其中,90年代真山大墓出土大大小小的玉器達1萬多件,不乏稀世之珍。在蘇州博物館的吳越文物展廳,有一組玉殮葬飾件,其雕飾精美絕倫。古人認為玉可以讓尸體不腐爛,讓靈魂長留駐,在西周時期,一種特殊的喪葬用玉——玉覆面出現(xiàn)。它用各種玉料對應(yīng)人的五官等面部特征,制成飾片,用于殮葬時覆蓋在死者面部,以及身體其他部位。蘇博的這一套玉殮葬飾件,由玉覆面、珠襦、玉甲、玉陽具飾組成。玉覆面共八件,覆蓋在墓主的面部?;⑿斡耧棇?yīng)雙眉,較小的拱形飾對應(yīng)雙眼,較大的拱形飾對應(yīng)鼻子,玉瑗對應(yīng)面頰,玉含對應(yīng)口部。珠襦是珠子串成的襦,是墓主的上衣,它由紅色的瑪瑙管、綠色的綠松石珠、乳白色的瑪瑙珠和無色透明的水晶珠相間串成。玉面飾、玉甲片、陽具飾上,都雕刻著精美而細致的紋飾,線條流暢,工藝非凡。這樣的玉飾件,被認為是漢代“金縷玉衣”的前身。盡管不像金縷玉衣那樣嚴嚴實實,但這些玉飾材質(zhì)多樣,珠光寶氣,而且雕刻精美,說其重要性高于金縷玉衣也并不為過。

此外,1986年4月,大批玉器在蘇州市通安鎮(zhèn)嚴山一個土坑里重見天日。這次出土器物非常特別,除了玉石,沒有任何其他文化遺物,是十分完整的一批吳國窖藏玉器。402件出土物中,204件是軟玉,其余為各色瑪瑙、綠松石、水晶器和玻璃器,種類涉及璧、環(huán)、璜、琮、鐲、觽、珌、瓏、玦、管、珠等,琳瑯滿目,精品佳制數(shù)不勝數(shù)。

真山和嚴山出土如此大規(guī)模的高水平玉器,足以證明吳國擁有較大規(guī)模的琢玉作坊,作坊內(nèi)已具備當(dāng)時先進的琢玉設(shè)備和高技能的琢玉匠人。而且,如此規(guī)模、如此品質(zhì)的玉器手工作坊,決非尋常人所能興辦,應(yīng)該是宮廷官作。

蘇州玉雕的又一高峰,是明清時期。明代,蘇州商品經(jīng)濟活躍,手工業(yè)空前發(fā)展,宋應(yīng)星《天工開物》云:“良玉雖集京城,工巧則推蘇郡。”當(dāng)時蘇州玉雕的代表,自然是陸子岡(又寫作陸子剛)。文震亨(1585—1645)《長物志》記錄:吳中如賀四、李文甫、陸子岡皆后來繼出高手,第所刻必以白玉、琥珀、水晶、瑪瑙等為佳器。王世貞(1526—1590)的《觚不觚錄》:“今吾吳中陸子剛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朱碧山之治銀,皆比常價再倍,而其人有與縉紳坐者?!毙煳迹?521—1593)《詠水仙》:“略有風(fēng)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鋒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剛”。由此類記載可見,陸子岡是活躍在16世紀的一位玉雕名家,具體年代與徐文長、王世貞等人相差不遠。張岱(1597—約1679)在《陶庵夢憶》“吳中絕技”條載:“陸子岡之治玉,鮑天成之治犀……俱可上下百年保無敵手。”陸子岡治玉被張岱列為吳中絕技之首,同樣也被后世玉雕從業(yè)者推崇,所以直到清代,眾多玉雕作品都仿刻陸子岡之款,借其名頭行世。

乾隆朝宮廷制玉技藝達到高峰,當(dāng)時造辦處很多玉工來自蘇州。宮廷玉器《桐蔭仕女圖》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而且頗有故事。一整塊白玉籽料,最細膩、最核心的部分已被挖走,用以制作玉碗,殘剩下一塊留著黃皮的多余玉料,讓人驚喜的是,玉匠們巧妙地制作出《桐蔭仕女圖》,中心變薄的部分雕琢成兩扇墻門,裂痕處理成稍稍打開的門縫。作品還鐫刻有乾隆御制詩,詩后還有文字:“和闐貢玉,規(guī)其中作碗,吳工就余材琢成是圖。既無棄物,且仍完璞玉。御識?!弊阋娮髌肥翘K州工匠的杰出創(chuàng)造。

乾隆本人寫過的御制詩中,多次提到蘇州玉雕的集聚區(qū)專諸巷,如“相質(zhì)制器施琢剖,專諸巷益出妙手”“專諸巷中多妙手”“專諸巷里工匠紛”“專諸多巧匠”……顯然,明代“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的局面,延續(xù)到清代,當(dāng)時中國的制玉中心在蘇州而非北京。

蘇州玉業(yè)還有自己的祖師爺廟,即著名的周王廟。晚清民國時期,周王廟的玉器廟會遠近聞名。每年陰歷九月十三至十六前后,全城大小近千家玉器作坊都要拿各自最精心之作前往陳列。廟會時期,同業(yè)相互觀摩,各路客商云集,市民蜂擁而至。

蘇州玉匠在中國玉雕史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美器,到吳越春秋時的王室精品;從“上下百年保無敵手”的大師陸子岡,到乾隆時期造辦處的蘇州巧匠;從萬人空巷的玉器廟會,到群星薈萃的當(dāng)代蘇作……數(shù)千年的如琢如磨,見證著這座城市的精致與細膩。

硯雕:工匠文人的珠聯(lián)璧合

現(xiàn)在說起硯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端硯歙硯,很少有人想到蘇州。然而幾千年浩瀚制硯史,最精彩的篇章偏偏是蘇州人鐫刻。

在古代,所有文人包括讀書寫字之人,手頭都需要一塊硯臺,因此硯雕行業(yè)頗為興盛。蘇州制硯業(yè)由來已久,靈巖山在漢代就叫“硯石山”,可見當(dāng)?shù)卦跐h代就有采石制硯的傳統(tǒng),此后一直得以延續(xù)。宋代明代,蘇州制硯在江南一帶影響深遠,如今各大博物館都有當(dāng)時的蘇州澄泥石硯精品。

在清代早期,專諸巷周圍從事各門類技藝的手工業(yè)者不計其數(shù),然而最有名的卻是一個刻硯的女子:顧二娘。顧二娘一家是三代琢硯,而且三代人都大名鼎鼎。在古代,雖也有父子技藝相授的傳統(tǒng),但三代都出名家的十分罕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嘉興竹刻三朱及蘇州顧家制硯三代。所以,顧家堪稱蘇州古代工藝家族的代表,是家庭技藝傳承的典范。

顧家的制硯,要從明末清初的顧道人算起。據(jù)載:吳郡有顧德鄰,號顧道人者,讀書未就,工琢硯。在古代,有志男兒自然紛紛以讀書入仕為理想,但顧德鄰選擇制硯為生。蘇州文人朱象賢在《偶見聞錄》中說:“凡出其手,無論端溪、龍尾之精工鐫鑿者,即?村常石,隨意鏤刻,亦必有致,自然古雅,名重于世?!绷硪晃粎强h本地文人黃中堅更是一句話道盡顧氏制硯的高明:“他人雖模而仿之,終莫能及!”

顧道人將技藝傳給兒子顧啟明,但啟明早早去世。啟明無子,繼子名顧公望,因為善于制硯被召入內(nèi)廷,為皇帝琢硯。三代之中,聲名最盛的是啟明之妻顧二娘。當(dāng)時很多文人都管顧二娘叫“顧大家”,“大家”這樣的稱號,在中國古代工匠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朱象賢稱:“其所作,古雅之中兼能華美。名稱更甚,當(dāng)時實無其匹?!?/p>

顧二娘家的故事,除了三代制硯之外,還有一條工匠與文人之間特殊的關(guān)聯(lián)。說到顧二娘,有一首詩“一寸干將切紫泥,專諸門巷日初西。如何軋軋鳴機手,割遍端州十里溪?!苯o顧二娘寫詩的人,叫黃任。

黃任(1683—1768),字莘田,永福(今福建永泰縣)人。他最有名的是兩個身份,其一為詩人,他著有《秋江集》共六卷,收入詩作九百余首,七言絕句有六百余首,在當(dāng)時詩壇很有影響力;另一個身份便是藏硯家。黃任號十硯老人,他的十硯軒,在文人圈子里十分知名,就連乾隆皇帝也以擁有黃任的硯為樂事。

黃任的朋友林正青寫《十硯軒記》,講到黃任曾游吳、粵、燕、梁,訪故家之所藏,倒篋以求之,甚至典衣而不惜。得了十硯后,“乃就吳門顧大家琢磨之”,式必入古,裝以異木,鈐以玉石……也就是說,這十方頂級硯臺,都請吳門顧二娘琢磨加工過,可見黃任對顧二娘之信任,也足見顧二娘制硯技術(shù)之高明。

雍正十一年,黃任寫下一首詩:“古款微凹積墨香,纖纖女手為干將。誰傾幾滴梨花雨,一灑泉臺顧二娘?!笨钍焦叛诺囊环匠幣_,微微凹陷的硯堂間散發(fā)著墨的馨香,令黃任想起了當(dāng)時已辭世的蘇州顧二娘。

生前贊,逝后悼,黃任關(guān)于顧二娘的詩在文人間傳播,包括袁枚等文人都曾有輯錄。黃任的福建文人朋友圈,有多人喜歡收藏硯臺,均以獲得顧二娘作品為樂事。就這樣,推而廣之,顧二娘聲名日著,成了中國硯史的一座豐碑。

可以說,正是文人的青睞,文人的參與,使得吳地硯工的作品更具文人氣質(zhì)。清早期蘇州還有一位制硯大家王岫君,以刻山水硯著稱。清代中晚期的王子若,以生命的代價,將《高鳳翰硯史》鐫刻上石,由于他本身是金石篆刻高手,才能擔(dān)此重任,比較文氣地將硯臺樣式摹刻至石頭上;硯雕巨匠陳端友是常熟人,師從蘇州名匠,技藝高超,后與“海上題襟館”諸位文人交游,提升了視野,硯雕創(chuàng)作更上層樓。

杰出的硯雕家,大多是在與文人的交流中提升了眼界和審美,從而提升了硯臺的制作水準(zhǔn)。除了硯雕,蘇州雕刻技藝之所以能廣受稱許,正是因為工藝家們深受當(dāng)?shù)匚娜撕臀幕諊挠绊憽?/p>

木雕:不可思議的寶幢和寶樓

陸涵生黃楊木雕《五龍嬉玉環(huán)》

2012年,《國家人文歷史》雜志曾邀請考古、文博方面的專家,評選國寶中的國寶,最終評出9件國寶。其中工藝品,選擇的真珠舍利寶幢。20世紀70年代,瑞光塔密室中被發(fā)現(xiàn)的寶貝很多,但真珠舍利寶幢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現(xiàn)為蘇州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這件122.6厘米高的寶幢,制作完成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寶幢精美華麗,令人震撼——其用材選用名貴的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銀,單單用于裝飾的珍珠,就用了4萬多顆。工藝運用了玉石雕刻、金銀絲編制、金銀雕刻、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鑲嵌、彩繪等十幾種工藝技法,稱之為北宋蘇州工藝的“集錦”是最合適不過的。寶幢的主體為楠木,并刻有十幾個異常精美的木雕人物,尺寸雖小,但從其工藝價值和珍稀程度,都堪稱國內(nèi)現(xiàn)存木雕的扛鼎之作。足見在北宋時期,蘇州木雕技藝就已爐火純青。

宋元明清,無論是園林構(gòu)件上的圖案,家具器用上的紋飾,書房案頭的小品,都可以見到蘇州木雕高超的技藝。

說到木雕,蘇州人都知道東山雕花樓。蘇州很多古建筑都有雕花,但坐落于東山的春在樓是特別的一座。春在樓從1922年開建,一直造到了1925年,參與的工匠250多人,大多是香山幫能工巧匠。大樓各部件選用的木料,也全都是優(yōu)質(zhì)木材。由于不惜工本,這棟樓最后花了17萬銀元,折算成黃金是3741兩。

春在樓有磚雕,有石雕,而木雕是其最大特色。在前面大廳,無論梁、柱、窗、軒,都可見繁縟的雕飾,可謂滿堂木刻,題材有“三國演義”“二十四孝”等。雕花樓的主廳叫鳳凰廳,廳內(nèi)總共雕了172只鳳凰。而在后廳,即內(nèi)廳、女廳,雕刻有《西廂記》題材,恰與前面的三國等題材形成對比,多了一些生活氣息和女性色彩。如今,雕花樓總是能夠吸引大量觀眾,驚嘆于這些繁復(fù)的雕花。

1962年,蘇州木雕驚艷了當(dāng)時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工藝美術(shù)作品展覽會——北京團城工藝美術(shù)展覽會。陸涵生領(lǐng)銜的蘇州紅木雕刻廠攜帶裝飾類13件、幾座類91件、燈類15件、盤盒類17件、柜架類24件、文房類11件、日用小商品類31件作品參展。陸涵生(1905—1994)參展的《松鼠樹根幾》《雙龍樹根幾》《梧桐葉》三件作品,均獨樹一幟,向世人呈現(xiàn)著蘇州工藝的精與美。

陸涵生的紅木小件技藝超群,收藏于蘇州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的黃楊木雕《五龍嬉玉環(huán)》是其代表作,五條螭龍精美生動,富有靈氣。

作為一個民間手藝人,陸涵生特別善于從生活中汲取營養(yǎng),以反哺自己的作品。年輕時,為了創(chuàng)作《英雄出世》木雕,他找到一只行將破殼待孵的喜蛋,在喜蛋前靜觀了足足一天,捕捉小雞沖破蛋殼剎那的動感。老年時,為了創(chuàng)作《出水五螺》筆架,他捉了五枚田螺放到水中,觀察其在水中游曳的姿態(tài),后又將水放干,細觀田螺脫水后收縮的瞬間狀態(tài)。這樣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很能代表蘇州手藝人的刻苦和用心。

核雕:技亦靈怪矣哉

大明晚期的某天,一個姓王名毅,字叔遠的蘇州常熟人,隨朋友來到了李日華的新家。大概是出于對主人身份和才華的尊重,王叔遠將自己親手雕刻的一枚核雕贈給了李日華。對于眼前這位“地位不高”的手藝人,通常情況下李日華是不會太在意的,但當(dāng)他把這枚核雕端在手中仔細打量之時,不由自主地發(fā)出驚嘆:“余何幸!見是異人,得是異物!從此印昔木鳶斫鼻,悉非寓詞,咸成實詣矣!”他覺得古人傳說中那些不可思議的絕技,無論是棘刺之端刻猴子,還是射箭貫穿虱心,抑或是做出木鳶飛上天,揮刀砍去鼻上泥,都不像是傳說。

李日華(1564—1635)是浙江嘉興人,萬歷二十年進士。他的《六研齋筆記》安插了一段,介紹王叔遠送來的這枚核雕:

杜士元核雕《漁家樂》

虞山王叔遠,有絕巧,能于桃核上雕鐫種種,細如毫發(fā),無不明了者。一日同陳良卿、屠用明,顧余春波新第,貽余核舟一,長僅八分許。中作篷櫳,兩面共窗四扇,各有樞可開闔。開之,則內(nèi)有欄搪。船首一老,皤腹匡坐。左右各一方幾、一書卷,右?guī)滓粻t,手中乃挾一冊。船尾一人側(cè)坐,一櫓置篷上。其一旁有茶爐,下仍一孔,爐上安茶壺一,仍有咮有柄……

當(dāng)然,民間更為熟知的,是魏學(xué)洢那篇收錄在初中課本里的《核舟記》,同樣講述了王叔遠。王叔遠,常熟人,明熹宗時期微雕家。他沒有李日華、魏學(xué)洢那樣的社會地位,對自己辛苦制作的作品恐怕也并未視作珍寶,在遇到社會名流時作為禮物贈給了他們。正是因為無意間的饋贈,不經(jīng)意間卻讓自己青史留名,也讓核雕這門中國技藝永載于史冊。

王叔遠的實物如今無處可見,但常熟博物館收藏有蘇州名家的一件核雕作品,這便是杜士元《漁家樂》。1980年,蘇州收藏世家過云樓第五代顧榴女士與丈夫何杲,將8件文物捐獻給常熟博物館。其中有2件是杜士元的核雕作品,一件是桃核雕《十八羅漢》,另一件就是這個橄欖核雕《漁家樂》。

《漁家樂》核雕,縱1.4厘米,橫3.5厘米,寬1.2厘米。作品根據(jù)橄欖核天然的外廓弧線,隨形雕琢成船底與船篷,核舟前方三人圍坐飲酒高談,舉頭看天;船尾有一童子蹲于爐前烹茶,一艄公持篙撐船,另一孩童伏于船篷頂上,收拾漁具。全船六人大如米粒,動作生動,顧盼有神,刀工犀利。核舟底部,刻有“乾隆乙丑年造,仙傳杜士元”行書款。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核舟記》,杜士元的這件作品是很有新意的。題材上,杜士元《漁家樂》更有創(chuàng)意,擺脫了陳陳相因的“赤壁泛舟”題材,而以現(xiàn)實生活元素作為素材。在整體包裝設(shè)計方面,杜士元這件并非是孤立的核雕,還有特殊的“配件”——核舟有個底座,是乳白色象牙雕刻成的水浪,營造出舟行水中的立體畫面;并配有紫檀雕刻的外盒,外盒活脫脫做成了一個橄欖形狀。而且,杜士元在象牙座底刻詩:“皮肉生來有益長,其中將他造船行。網(wǎng)船家家多子孫,漁翁得樂嘗端陽?!备@得個性十足。

錢泳在《履園叢話》中描述了一個迥異于其他古代工匠的杜士元形象:“乾隆初年,吳郡有杜士元,號為鬼工,能將橄欖核或桃核雕刻成舟,作東坡游赤壁……每成一舟,好事者爭相購得,值白金五十兩。然士元好酒,終年游宕,不肯輕易出手,惟貧困極時始能鏤刻,如暖衣飽食,雖以千金,不能致也?!倍攀吭巡虐廖铩⒎爬诵魏〉乃囆g(shù)家個性,躍然紙上。

《履園叢話》又說杜士元被召入宮中,但過不慣受到束縛的日子,通過裝瘋的方式回到蘇州,依然過著那種隨心所欲的自在生活。在中國古代,技能高超的工匠并不罕見,但如杜士元這般追求自由、充滿個性的雕刻師,非常少見。

誰也沒有想到,自20世紀90年代末,核雕市場突然爆發(fā),個別“奇巧人”的絕活,已經(jīng)演化成蘇州西部一個巨大的產(chǎn)業(yè)。在太湖舟山村以及光福、藏書、東渚等地,不可計數(shù)的年輕人以核雕為業(yè)。隨著雕刻工具的改良和對雕塑知識的吸收,如今雕刻一艘核舟已不再稀罕。今天的蘇州核雕人,拿出了一件件更具新意、更有情趣的核雕作品。

門類齊全 百花齊放

蘇州雕刻門類齊全,而且各門類都有極具代表性的作品,都可以看到長時期的傳承和延續(xù)。

蘇州石雕現(xiàn)存眾多優(yōu)秀作品,如雙塔羅漢院大殿遺址石柱,表面浮雕嬰戲圖,充分展示了宋代石雕文雅和寫意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在連綿不絕的、柔和的田田荷葉間,在慈姑花葉間、叢叢牡丹間,藏著許多形態(tài)生動、姿態(tài)各異的孩童,整個畫面極具美感。靈巖山腳下的韓世忠神道碑,曾有“天下第一碑”之稱,原本碑身高度達到5.46米,可惜已摔斷破碎。碑下的龜趺也已與碑分離,雖然殘缺不全,但雕刻水準(zhǔn)極高,雄壯殘軀足可讓觀者震撼。

清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這樣說蘇州人家:“大廳前必有門樓,磚上雕刻人馬戲文,玲瓏剔透?!闭\然如此,磚雕藝術(shù)是蘇州民居建筑藝術(shù)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無論是城市間的蘇州園林,還是古村落的名門老宅,都少不了精美的磚雕門樓。今天走進園林的游客,未必會在意這些門樓;但若有時間細細品味,必能被那些精湛的磚雕藝術(shù)折服。

朱碧山造銀槎杯

在金屬鑄造和鏨刻方面,蘇州工匠也是技藝高超。20世紀50年代,呂師孟夫妻墓在蘇州虎丘被發(fā)掘,這個曾被文天祥痛斥的南宋降元官吏,墓葬中出現(xiàn)了大量精美絕倫的隨葬金銀器,比如纏枝花果長方形金飾件、如意紋金盤等。而張士誠母親“娘娘墓”出土的銀奩和銀鏡架,工藝也極為考究。20世紀70年代,蘇州吳縣藏書公社社光大隊在“旱改水”(旱田改水田)之時,在乾隆年間刑部尚書、蘇州人韓崶之墓處,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一件黑乎乎的金屬器物,這就是現(xiàn)展陳于吳中博物館的朱碧山銀槎杯,它用白銀鑄成槎舟狀,枝杈錯落,形態(tài)奇崛,中空可以貯酒,槎上一老人仰坐,神態(tài)悠然,仙風(fēng)道骨。作品采用鏤刻和焊接等手法,鏨刻精細傳神,令人嘆為觀止。

……

當(dāng)我們走進博物館,走進園林,走進古村寨,走進古跡遺址,我們都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蘇州雕刻,它們反映了雕刻工匠高超的技藝,也真實呈現(xiàn)了從前人們的生活以及對美的追求。

猜你喜歡
核雕二娘雕刻
核雕文化,非遺傳承
一定要抓到他
核雕收藏有什么竅門
二娘與狗子
雨中的懷念
核雕的工藝特征探析
試析核雕藝術(shù)的當(dāng)代嬗變
二 娘
雕刻樹葉
雕刻時光
乐东| 望奎县| 安康市| 和林格尔县| 德钦县| 鄂温| 赤水市| 临桂县| 额尔古纳市| 怀仁县| 卓尼县| 达州市| 南昌县| 霸州市| 琼海市| 玉龙| 柘荣县| 大渡口区| 元江| 故城县| 怀宁县| 叙永县| 方城县| 惠安县| 昌图县| 崇明县| 永定县| 郑州市| 台州市| 兴安盟| 安平县| 台中市| 唐海县| 葵青区| 格尔木市| 南充市| 余干县| 应用必备| 奉节县| 静海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