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的現代審視*

2021-11-03 00:29:02王泳興
關鍵詞:湘西苗族儀式

王泳興

(吉首大學 歷史與文化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古今中外,人們對“生死”的思考伴隨一生?!抖Y記》載:“眾生必死,死必歸土?!盵1]479即一切活著的東西都會死去,而死后都將歸于塵土。別爾嘉耶夫在《論人的使命》中指出:“假如在我們的世界里沒有死亡,那么生命就會喪失意義。”[2]以上論述均體現了先賢、學者對于“生死”的思索,強調了死亡的必然性與生死之間的辯證關系。隨著歷史文化的演變發(fā)展,對“生死”問題的思索逐漸衍生出了殯葬文化??ㄎ鳡栐凇度苏摗分姓f:“在世界上似乎沒有什么民族不以這種或者那種形式進行某種死亡的祭禮?!盵3]138各民族獨特的殯葬習俗,是其民族文化與精神世界的生動體現,能夠充分反映一個民族的信仰、性格及特征。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也不例外,它集中全面地反映了湘西獨特的地域、民族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武陵山區(qū)中心腹地和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國土面積1.5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98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80%,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湘西層巒疊嶂、云霧繚繞、山高林密的自然魅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信巫鬼,重淫祀”[4]即崇尚巫風的傳統(tǒng)文化又造就了湘西歷史和文化的神秘之處:這里沉淀和保留了較多神秘文化的遺留,巫儺信仰是其總源頭。巫,主要包含祭祀祈神、占卜預測與驅邪消災三大類;儺,最先是指除邪惡的儀式,在后來的歷史進程中,逐漸演變?yōu)橐环N集驅邪、祭神與娛樂為一體的民間文化形式[5]。這些原始文化在崇巫信鬼的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中顯得合乎情理——神秘的湘西文化也就一直在民間存在。正是在特殊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宗教信仰和深厚的歷史民族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動下,湘西州才會有“26項國家級非遺名錄、1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樣的盛況。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作為民族傳統(tǒng)和習俗的深刻反映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在現代化發(fā)展的今天,同樣具有不可忽略的價值和意義。

一、文化表征: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概述

苗族的喪葬儀式最早見于隋唐的相關文獻中。唐代《朝野僉載·隋唐嘉話》卷二記載:“五溪蠻父母死,于村外閣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路歌,親屬飲宴舞戲一月余日。盡產為棺,于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盵6]至今而言,苗族喪葬儀式中的許多環(huán)節(jié)與形式世代相襲,經久不衰,深刻反映著苗族人民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觀和民族性格,并實際上已成為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的特殊方式和維系本民族群體的關鍵紐帶[7]405。苗族喪葬,既是苗族特色文化、民族色彩的生動體現,也是苗族神話世界觀、宗教世界觀與哲學世界觀的高度濃縮。

(一)生死觀念

苗族人民堅韌不拔的形象一直深入人心,他們身上有著勤勞勇敢和吃苦耐勞的族群特征。數千年以來,苗族多居住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的偏遠山區(qū),且與外界交戰(zhàn)頻繁。在此過程中,苗族人民為求生存頑強抗爭,逐漸形成了不懼怕死亡的生死觀念。羅康隆在《文化人類學論綱》中指出:“民族的喪葬習俗,是各民族生死觀念的綜合表現。”[8]同時,隨著湘西苗族自身的發(fā)展壯大,加之與外民族和外文化不斷交流,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文化涵化,使湘西苗族的生死觀念進一步延伸,形成生死平等無別的觀念,尤其強調生命的終結形式和結果。“生死平等無別”意味著苗族信奉“視死如生”,即為了更好地在死后享受到陽間如常的待遇,苗族便根據死的形式分類,針對不同的類別舉行不同的殯葬儀式。主要區(qū)分為死好(苗語:噠汝,das rut)和死丑(苗語:噠夾,das jad)?!八篮谩笔侵敢虿 劢K正寢等正常死亡;“死丑”為非正常死亡,包括:跌死(dlianga bil das)、死刑(槍斃)(yens hxongt das)、被殺害(yens diuk das)、上吊自殺(kheib ghongd das)、淹(溺)死(das eb)、難產死(das ghad hlat)?!八篮谩钡娜艘话氵M行土葬,并安排有招魂、道場、祭奠等一系列隆重的葬禮;“死丑”的人必須要進行火葬,一般不通知親友,沒有任何殯葬儀式,最后葬于林木繁茂的山地,意為讓其與世隔絕。

(二)儀式流程

無論是傳統(tǒng)社會還是現代社會,在出生、成年、結婚、死亡等人生節(jié)點上,出于保障平安的動機都要進行一連串的禮儀?!盾髯印酚涊d:“彼其所至者甚大動也,案屈然已,則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其于禮節(jié)者闕然不具。”[9]即當一個人有所感發(fā)的時候,卻沒有相應的祭祀儀式,就會感到空虛,這時候郁積的情感就會變成悵然不快。這是缺乏禮儀的緣故。古人已經認識到了各種儀式的重要性,特別是殯葬儀式,借助各種相關儀式既可以哀悼死者,也可以寄托生者的哀思。伍新福在《苗族文化史》中說:“苗族喪葬習俗,包括埋葬形式、規(guī)制和吊祭法事、禮儀,反映了苗族特有的一些民族意識、宗教觀念和倫常道德觀念,民族特點頗為突出。”[7]394可見,殯葬儀式的舉行不僅可以撫慰亡靈,還可以以此為載體透視出民族特色文化。

湘西苗族的殯葬儀式基本就是對本民族歷史進程的展示和現實生活的反映。這一點可從湘西苗族殯葬儀式流程中看出(表1)。

表1 湘西苗族殯葬儀式流程一覽

表1(續(xù))

(三)文化特色

1.巴代雄和巴代扎

湘西苗族殯葬文化特色還體現在巴代雄和巴代扎以及道教的融入上。

任何文化都是在其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孕育而來的,湘西苗族的殯葬文化亦是如此。湘西苗族的獨特背景造就了獨樹一幟的殯葬文化,巴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鞍汀睘楦赣H,“代”為兒子,“巴代”(bax deib)是苗語漢字記音,是指苗族祭祀儀式、習俗儀式及各種社會活動儀式的主持者,其中包含了人生儀式中的最后一個階段即殯葬儀式,其表現為儀式繁雜、種類多樣。鑒于苗族沒有本民族的文字,所以巴代在各種儀式中所進行的活動全憑記憶,可見巴代信仰是以口述為載體、巴代來傳承的宗教信仰。這種信仰苗族人俗稱為“巴代雄(bax deib xongb)”。巴代雄通常是苗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掌握著豐富的神學、天文、地理、醫(yī)藥等知識,在苗族傳統(tǒng)社會中享有極高威望。筆者在湘西苗族多個村寨進行田野調查均發(fā)現,當地若有族人亡去時,喪家會邀請巴代雄主持喪葬儀式。隨著“改土歸流”引致的漢文化滲入,苗族“巴代”原生性文化逐漸實現了與儒、佛、道文化的混融[10]。并且在遷徙過程中,苗族人民要不斷地對自身固有宗教文化作出相應調整,以適應新的文化環(huán)境。在內外因的雙重影響下,從原生性宗教巴代雄中分化出了另一支系即巴代扎(bax deib zhal)。因為巴代扎是苗族巴代雄的衍生物,所以其也被稱為“客教”。

巴代雄和巴代扎產生的時間和背景不同,從而二者在主持苗族喪葬儀式時在祭祀的神靈、儀式姿勢、語言、衣著、儀式流程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不同(表2)。

表2 巴代雄和巴代扎主持喪葬儀式區(qū)別

從巴代雄和巴代扎的相繼產生直到進入現代社會,巴代雄和巴代扎作為宗教信仰的本質特征從未發(fā)生根本性的改變,也一直在“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統(tǒng)下延續(xù)并發(fā)揮獨特作用。

2.道教的融入

苗族的傳統(tǒng)文化信仰也受儒、釋、道文化的影響,其中道教對苗族宗教信仰的影響最大。宋代以降,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清明祭亡儀式都是由佛教和道教的宗教儀式代替。由道教單獨參與的清明祭亡齋醮儀式始于明朝,并成為定制,全國都必須執(zhí)行。從根本上來說,苗族已成為一個信奉道教的民族,但苗族信奉的道教與漢族信奉的道教并不完全相同。苗族在自己原本宗教的基本理念上吸收了大量道教的思想,在原生的宗教觀里增添了很多道教的神仙。苗族自古以蚩尤、盤瓠為尊,后來也以太上老君、三清等諸神為尊。巴代扎就是道教對湘西苗族宗教信仰影響最直接的產物。筆者在湘西苗族多個村寨與村民進行訪談中,受訪村民普遍認為湘西苗族的喪葬儀式中到處都能體現道教的痕跡,例如靈堂里展示出來的諸神畫像基本為道教三清的畫像,喪葬儀式的主持人(巴代扎)當地人稱之為“道士先生”。巴代扎在主持喪葬儀式時所穿服飾為道袍,喪葬儀式上所念經文和咒語大都出自道家經書等??梢姷澜虒ο嫖髅缱鍌鹘y(tǒng)殯葬儀式的影響非常大:保留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儀式的基礎上,豐富了殯葬活動的形式內容,衍生出新的更具湘西文化特色的苗族殯葬文化。

二、文化解釋: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內涵

傳統(tǒng)文化蘊含著一個民族的本質和品格。費孝通說:“文化本來就是傳統(tǒng),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tǒng)的。”[11]51可見傳統(tǒng)是社會所累積的經驗。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湘西苗族的本質特征和意念品格,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一)自然崇拜

弗雷澤在《金葉》一書中描述了“自然崇拜”:“按照中國人的信念,草木之靈從來不具草木形態(tài),而常具人形或獸形(如牛、蛇之類)。譬如,有時伐倒一棵大樹,便見該樹的神靈以公牛的形態(tài)沖出樹身?!盵12]在遠古時代,苗族人民由于認知能力有限,很難把自身和自然分開,因而常常將自然力量與自身視為一體,混為一談。所以,從天上的日、月、星辰、雷電,到地上的樹木、花草、動物,再到地下的金、銀,水中的魚蝦等等都被賦予了人格。這些自然現象和外界物體同人一般能說會道,不僅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還有善惡之分。這在苗族的《古歌》和《古老話》中有所體現:苗族先民給金、銀、龍、魚、螃蟹、水獺等十多種動物賦予了人格,與苗族先民一起生活,擁有感情,幫助苗族人民抗爭外敵。這種認知逐漸形成了自然崇拜。

通過對湘西鳳凰苗族多個村寨的走訪以及與當地人的訪談,筆者了解到湘西苗族當地族人去世后大部分是土葬,也有根據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采用巖穴葬、懸棺葬、石板葬、磚窯葬等埋葬方式。懸棺葬是指將棺木葬在大山的懸崖上,葬得越高就表明對死者越尊重。在湘西苗族的認知中,大山是自然界中最有靈性的,把死者葬在山中是讓死者回歸自然,使其靈魂能在大山的靈性下順利啟程。在湘西苗族傳統(tǒng)喪葬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招魂詞》中有這樣的唱詞:“主人家呼喚著一家大小,召喚著孝子和(阿德)賢孫。優(yōu)秀的氣息,好魂魄的模樣,貨物的家產,金銀和(阿德)財帛。成串的稻種,成掛的(阿德)谷種。粳谷種糯谷種,高粱種稷米種,豆類和(阿德)瓜菜。白菜和辣椒。棉花和(阿德)玉米。銀孩子送到腳邊,金孫子送至(阿德)手上”[13]368這里將稻種、谷種等自然生長的作物與金銀財帛、妻室兒女視為同等重要的禮物,送給亡者帶到另一個世界,開始新的生活,足見湘西苗族當地百姓對于自然的敬重和崇拜。

(二)萬物有靈

莫里斯·古德利爾在《禮物之謎》中指出:“相信萬物有靈不但放大了,而且榮耀了人和人的社會關系,因為它使得人和人的社會關系神圣化了。如果事物有靈,那是因為通??床灰姷哪切┏匀涣α?、神或精靈在它們里面,與它們在人們之間流通,這些超自然的力量有時附著于這一個,有時附著于那一個,但總是讓人附屬于它們?!盵14]湘西苗族百姓對于任何生命都抱著敬重的態(tài)度,認為“靈性”存在于任何生命之中。古時湘西苗族人民的神靈信仰系統(tǒng)龐大駁雜,儒道釋巫雜揉為一體,既有圖騰崇拜、祖靈信仰,也有萬物精靈和各宗教派別的神靈,所以山水草木、鳥獸蟲魚,在湘西人的心中是無物不靈、無物不神。相傳湘西苗鄉(xiāng)祭鬼就有七十二堂之多?!墩谢暝~》中有言:“要來斟酌透視苗族的一十二堂,斟酌哈族的一十(阿德)二堂,三十六堂的多龍多神,多神靈(阿德)多神靈?!盵13]54這些不同的神靈有著不同的祭祀形式,從而使得其神靈信仰呈現一種詭靈精異、錯彩雜呈的局面,蔚為人文大觀。

湘西苗族文化中,有大量以動物形象存在的圖騰。牛在湘西苗族的地位十分崇高?!墩谢暝~》中有所體現:“要留下種水牛、種黃?!盵13]14。當地人們相信牛是能鎮(zhèn)壓邪惡的存在,同時牛作為湘西地區(qū)主要的勞動力也代表著收成。在湘西苗族殯葬文化中,如果出現用牛祭祀死者的話,證明死者受到了極大的尊重。筆者在田野調查中得知,即便到了現代社會,這種觀念也依然存在,而且似乎比以往有過之而無不及。

(三)靈魂不滅

原始社會時期,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們的知識極其貧乏,不懂得自己身體的構造,不能正確解釋做夢現象,錯誤地認為靈魂可以離開肉體而獨立存在,由此便產生了靈魂不死的觀念,對于雷鳴閃電、狂風暴雨、洪水猛獸等等自然現象,人們也不知怎樣解釋,對于自然力量造成的災害,無能為力,以為自然現象受某種神秘力量的支配,把自然力人格化,由此便產生了雷公、電母、風婆水怪以及動物圖騰崇拜這些原始的多神觀念。此后,就有了埋葬親人的習俗。湘西苗族認為凡體都是擁有靈魂的,靈魂不死不滅能夠脫離軀體生存。既然靈魂不滅,那么生命也就是永恒的。死亡對于湘西苗族人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生而死,死而生,如此周而復始、循環(huán)無窮。正如植物的枯榮一樣,交替循環(huán)、永無止境,而靈魂就是生命不滅的種子。他們的意識深處認為,人死后靈魂會去到陰間,走向另外一個世界,開啟新的生活,但這條通往另外一個世界的道路充滿著曲折和困難,需要尚在陽間的親人不斷祈福,祝福和引導亡人的靈魂走過這條路。因此,湘西苗族很多殯葬習俗都是為了指引和祝福亡者的靈魂,幫助他們走過這條路?!墩谢暝~》中言:“你不要在奉送的地方停留,也不能在祭祀的場所(阿德)留下。好的氣息啊,一定要送回世上,優(yōu)秀的魂魄唉,必須要放還(阿德)人間”[13]368。《鳳凰縣志》記載:“停喪期間,請來道士誦念經文,超度亡魂,富豪人家為講體面,甚至停喪一月以上,大做法事?!盵15]即使是“死丑”的人,道士也會為其“招魂”,區(qū)別在于“死丑”之人的靈魂只能被驅趕至荒郊野外和極度荒涼之地,目的讓其遠離祖先和故土,與下一輩永遠“分別”。這表明在“靈魂不死”觀念的影響下,苗族會采取種種措施來使死者的靈魂可以在另一個世界平安順利地繼續(xù)生活。

在湘西鳳凰竿子坪鎮(zhèn)洞腳村進行田野調查時,筆者訪談當地一位多年擔任喪禮道士先生的吳姓老人得知,當地老人過了一定年紀后,自己或后人必須要將墓地先選好,將棺材、壽衣等備齊,如果沒有備齊就會被視為后人不孝。細思可知,這背后不僅體現了孝道,還蘊含著靈魂不滅的觀點,因為生者相信亡人的靈魂依然存在,所以要隆重地對待。靈魂不滅還體現在當地苗族人在遭遇不幸時,會舉行一些祭奠儀式,祈求祖先能夠保佑其平安渡過難關。由此可見,靈魂不滅的觀念深深地印在當地苗族人民的頭腦中。

(四)祖先崇敬

《禮記》認為:“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1]260卡西爾在《人論》中指出:“中國是標準的祖先崇拜的國家,在那里我們可以研究祖先崇拜的一切基本特征和一切特殊含義?!盵3]138萬物的本源來自上天,而人的本源來源于祖先。苗族也深諳此道,所以祖先崇拜在湘西苗族文化中占很重比例。從苗族風俗的祖先崇拜中,我們可以看到苗族發(fā)展的歷史。祖先信仰是湘西苗族鬼神崇拜的發(fā)展,祖先信仰和鬼神崇拜的對象都是亡人的“鬼魂”,但是祖先的“鬼魂”與崇拜者有親族血緣關系。湘西苗族將“儺公、儺母”視為始祖神,十分崇拜和敬重[16]。湘西苗族凡是遇到家中人口不安、六畜不旺、五谷不豐和災病流行時都會許愿酬儺神。祭祀時,主持者要做各種法事,還要唱儺歌、跳儺舞,演儺戲,充分表達自己對于祖先的崇敬。這也是湘西苗族地區(qū)最隆重的祭祀活動。在各類形式的祭祀活動中,湘西苗族人們會準備道場以及精美的紙屋燒給祖先以供居住,同時也會準備祭祀品如雞、鴨等來祈求祖先保佑子子孫孫的平安成長?!墩谢暝~》中有這樣的唱詞:“我從來也沒有在前面不停地叫喊過您(阿德)三回,卻是由于上天的文書到達了,玉皇的牒文(阿德)來到了,稱炭的木秤人們已經握在手上,稱柴的大秤也拿在(阿德)手中,在院頭人們不去稱大水牛和大黃牛,在曬坪也不去稱大狗和(阿德)大豬,卻來稱上了您的氣息,稱上了您的(阿德)魂魄,這樣,您的氣息才不在身,您的魂魄才不附在您的(阿德)體中,您世上尚有好的孝子哦,人間您還有好的(阿德)賢孫。”[13]385這體現了湘西苗族文化中的祖先崇敬。

筆者2021年春節(jié)期間到湘西鳳凰臘爾山鎮(zhèn)高都村進行田野調查時發(fā)現,在大年三十的中午,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好大年飯,然后帶上香、紙錢、食物、鞭炮等物品去祖先墳上祭拜祖先。在此期間會讓子孫后輩向祖先磕頭作揖,在嘴里還會念叨著:“希望老祖宗保佑我們后人健康平安、工作順利”之類的話語。等到吃大年飯時,當地人把準備好的飯菜端上桌后,會再擺上酒,點燃一炷香并焚燒一些紙錢,在嘴里念叨著“老輩子回來吃飯,吃好喝好!”之類的話語,以此來緬懷逝去的先輩。筆者還了解到,不僅在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會舉行類似儀式,而且在祖先祭日的那天也會舉行類似的儀式——足見在“靈魂不滅”觀念影響下,湘西苗族人民認為自己的祖先靈魂是在另外一個世界中繼續(xù)活著,只要經常去祭拜就會獲得先祖的庇佑,以保家庭幸福、子孫安康。

三、文化價值: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的現代審視

“風俗習慣是指一個民族在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的風尚和習俗,它直接反映一個時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17]450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就是這樣一把“鑰匙”:它既能為學者提供一個深入了解苗族民俗文化歷史演變的重要視角,也能充分反映湘西苗族的精神世界、思想觀念及經濟社會發(fā)展概貌。同時,隨著社會變遷與時代進步,苗族殯葬文化也在傳承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擴展其內涵及功能。目前,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已不僅僅是辦理喪事的參照指引,更具有豐富的生態(tài)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與歷史價值,是探索建設生態(tài)文明共同體、中華民族共同體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切入點。

(一)生態(tài)價值

1.樹立尊重自然的理念。如前所述,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折射出了自然崇拜觀和萬物有靈觀。在這兩個觀念的影響下,苗族賦予了天地、日月星辰、風雨雷電、植物等自然物至高無上的生命力和權力?!奥淙~歸根、入土為安”的殯葬文化就是其側面體現。這也使得苗族先人教育后人要時刻銘記尊重自然的理念。在《湖南省故事集成卷》的記載中,湘西苗族把樹木作為人的化身,在婚喪嫁娶等重要活動中,都要祭祀樹神,到了一定年紀的樹木被視為“神物”,不管長在誰家地上,都不能毀壞,而且在樹下會修建一個土地堂,供當地人們進行祭拜。從自然崇拜觀和萬物有靈觀所衍生出的“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殯葬文化延伸出了尊重自然的理念——殯葬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苗族人民更好地樹立尊重自然的理念。

筆者在湘西鳳凰縣臘爾山鎮(zhèn)高都村進行田野調查時發(fā)現,大年三十在祭祖的同時還會給當地奇形怪狀的樹木或者石頭(當地人稱為“神樹”“神石”)也插香燒紙錢。筆者觀察到這些神樹、神石跟前的香火還十分的旺盛,幾乎鄰近的村子都會來此祭拜。在訪談中,還了解到,為了讓小孩子能夠順利地長大成人,一般在小孩子出生之后,會把小孩子“把給”(寄養(yǎng))這些神樹、神石,它們便名正言順成了這些小孩子的干媽或者干爹,然后這些小孩子便可以堂堂正正地尋求保佑。隨后筆者隨機調查了20戶人家得知,有15戶人家都有過將小孩子把給神樹、神石的經歷,有2戶是因為目前家中沒有小孩出生,有3戶是因為孩子是在城里出生長大的。數據上顯而易見,湘西鳳凰臘爾山鎮(zhèn)高都村對神樹、神石有著深厚的感情。正是在這種特別的感情作用下,當地人對于樹木等自然物存在深厚的情懷,不敢隨意毀壞一絲一毫。

2.維護當地生態(tài)安全和穩(wěn)定?!拔幕鹪从谧匀?,是自然生態(tài)的體現。湘西苗族長期生活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越的地區(qū),因而民族文化自然也是體現自然生態(tài)屬性?!盵18]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huán)為宗旨。湘西苗族對于自然界的水尤其尊重。在當地的殯葬活動中,水作為洗滌污穢和塵土的圣潔之物貫穿全過程,如亡人剛去世,孝子孝孫要到河邊或水井取水回家洗尸。“至野外摘取莒蒲草若干,回來用之燒水一鍋,請一異姓人來為死者洗身,換穿衣服?!盵19]63在超度亡人中也要用到水:“祭時用矮方桌一張,置于大門外空地上,桌上擺酒肉各三碗,每肉碗放筷一雙。又水一碗,中放食鹽與辣子。再用一碗中放米少許,謂之馬糧。”[19]115在請苗師做法的時候水是必不可少的。凌純聲先生在《湘西苗族調查報告》中描述到:“苗巫法事做完,再請客巫來念經買水?!盵19]63可見當地人對于水的保護相當重視。另外,流傳于當地民間口口相傳的一部百科全書《古老話》里也記載了湘西苗族對于楓樹(木)、蝴蝶、鳥、犬(盤瓠)等動植物的圖騰崇拜。特別在其傳統(tǒng)殯葬文化中,這些動植物的圖騰崇拜也成為和自己祖先同等地位的祭祀對象。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huán)的傳統(tǒng)苗族殯葬文化作用下,湘西苗族對于生態(tài)安全的構建十分重視,從而助力湘西州成為國家重要的生態(tài)功能區(qū)與生態(tài)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地區(qū)。在此氛圍影響下,湘西有18個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并在2015年成功入選由國家發(fā)改委、國土資源部等11部委聯合公布的首批“國家級生態(tài)保護與建設示范區(qū)”。

(二)文化價值

1.推動湘西區(qū)域文化的傳播??ㄎ鳡栐凇度苏摗分兄赋觯骸霸谑澜缟纤坪鯖]有什么民族不以這種或那種形式進行某種死亡的祭禮?!盵3]138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歷史悠久,其內容基本源于苗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內容,經歷了數代人的傳承得以保存至今。同時,現今的苗族殯葬文化也是典型的多元文化交流融通的產物,在文化習俗中融入了大量道教文化的因素,如鬧火把(苗語:已爛達,jid lanb das)儀式時會吟誦《苗族喪葬禮詞》;打繞棺儀式,會同時念唱道教風格的度亡曲。這些已成為湘西苗族極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湘西苗族祭祀的對象是德高望重的活人,而不是佛(神)像、牌位和物品,屬于自我崇拜的表現形式。這些獨特的殯葬儀式和形式,使得湘西苗族殯葬文化尤顯神秘,引起了更多人走進湘西、認識湘西、了解湘西。湘西苗族地區(qū)應充分把握利用這種“神秘感”對游客、公眾的吸引力,以文化建設引領區(qū)域發(fā)展。這一方面能夠促進湘西地區(qū)旅游產業(yè)蓬勃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可促進湘西區(qū)域文化的傳播,提升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公眾知曉度,為進一步實現其創(chuàng)造性轉換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奠定基礎,實現區(qū)域民族文化自我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

筆者在湘西部分景區(qū)的游客中心了解到,大部分游客都會買門票去觀看祭祀表演。為了更好地深入調查,筆者觀看了祭祀表演,并且進行了攝像和拍照,在走訪期間,將影像放給資深老人觀看,就祭祀內容與其進行交流。筆者了解到,雖然這種景區(qū)的祭祀活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表演痕跡,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增加了一些玄幻因素,但其核心內容依然是苗族的祭祀儀式,諸如在椎牛儀式中,幾位身著苗服的少女匯聚一堂載歌載舞;為了保證儀式的順利進行,牛便由人披著牛皮假扮,在祭祀主持念咒后,殺手便向牛刺去,期間牛和殺手會進行幾輪斗爭,以模仿殺牛時牛的反抗,可謂活靈活現。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湘西的區(qū)域文化得以保存和傳播。

2.推動樹立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本國本民族要珍惜和維護自己的思想文化”[20]。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又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21]。湘西苗族傳統(tǒng)民族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文化根基,由此衍生出來的殯葬文化,充分繼承和發(fā)揚了母體文化的純正基因。在湘西苗族殯葬活動的特有儀式中,深刻蘊含著湘西苗族堅韌不拔、不懼死亡的生死觀,尊重生靈、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觀,尊老重道、與人為善的生活觀。這既代表著湘西苗族的民族信仰和人生態(tài)度,同時也發(fā)揮著以死教生的作用和功能。

筆者進行田野調查時重點調查了外出務工人員,了解到他們迫于生計常年在外務工,只有在特別的日子里才會請假回家,一是法定節(jié)假日春節(jié),二是家中或者鄰里有人亡故的時候。問及原因,大部分人表示家中長輩去世,出于孝道自然應該回家,而鄰居家有人亡故,正是需要人手體現鄰里互助的時候也必須要回來,不然別人會覺得你無情無義,若下次你家出事了也沒有人來幫助你。在問及工作單位是否會準假時,幾乎所有人均表示工作單位的領導會準假。可見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中蘊含的情感撫慰、尊老愛幼以及鄰里互助等優(yōu)秀因子深深鐫刻在每一位湘西人心中。這種傳統(tǒng)文化被世代傳承,也昭示著湘西苗族對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自信。同時,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既對祖先感恩,又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民族價值觀,也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這也給本地其他民族對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三)社會價值

1.增強生死觀念的認識。人們一方面十分尊重死者,但是對于死亡這個事實又非??謶?,這種看似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其實是人們對于永生的希冀。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只有訴諸宗教,在宗教的撫慰下以求永生。這種基于情感而非訴諸理智的行為表明:死亡的儀式與信仰有著重要的心理及情感撫慰功能。馬林諾夫斯基在對死亡儀式與信仰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曾指出:“喪葬禮亦是一種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的文化設定?!盵22]43-44人們對于死亡都會感到恐懼,對于親人的逝世都會感到悲傷,則通過殯葬的一系列儀式來緩解這種情緒。諸如石啟貴先生在《湘西苗族實地調查報告》記載的湘西苗族殯葬活動中的“上柳床”“斗鬼農”“唱孝歌”“打繞棺”“鬧火把”“抬喪酒”“吐昂喜響”等儀式,民族學家凌純聲先生在《湘西苗族調查報告》中記載的“陽席”“陰席”“宵夜”等儀式,《鳳凰縣志》中記載的“起水”“撞三”“復三(山)”“應七”等特定儀式,這些都是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活動中特有的儀式,通過舉行這些儀式可以分散失去親人的痛苦,慰藉其情感。

筆者在進行田野調查時參加了一位龍姓老人的喪禮(老人正常病亡,享年84歲)。在“大葬夜”當晚,為了度過漫長的“守夜”時間,人們會聚集在一起嗑瓜子、打牌、聊天,場面十分熱鬧。這雖然與莊嚴肅穆的喪事氛圍格格不入,但是人們通過這種集體的歡愉和聚會來撫慰死者親屬,喪葬儀式與其說是為逝者而舉行,不如說是為撫慰在世者的心靈創(chuàng)傷而舉行。這不能被簡單地詮釋為迷信與落后,而是一種重要的文化機制。通過這種文化機制可以促進人們對于生死進行正確的認知,減輕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心理,使之能夠坦然接受和面對死亡。

2.推動社會關系的整合。馬林諾夫斯基曾說:“死亡禮俗把活著的人和尸體聯系在一起,使他們關注死亡之地,堅信靈魂的存在,堅信靈魂有善行也有惡意,堅信有義務舉行一系列紀念和祭祀儀式——借助所有這些,宗教對抗來自恐懼、沮喪、道德失落的離心力,針對群體動搖的凝聚力提供再整合的最強有力手段,和重建群體精神風貌的最強有力手段?!盵22]35在湘西苗族村寨中,街坊鄰居是社會關系中重要組成部分。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中這樣定義“街坊”:“在傳統(tǒng)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就是‘街坊’,有喪事要出來助殮,抬棺材等等,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盵11]24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中,家中如有人過世,喪家會通過特定方式(原有習俗是拿鳥槍在門外朝天放3槍,或放地銃3響,現有習俗是燃放鞭炮),鄰居們聽到哭聲和鞭炮聲(槍聲),會紛紛趕來探視并協(xié)助辦理喪事。這種由文化習俗內生形成的社會網絡是牢固且穩(wěn)定的,街坊鄰居間的相互幫扶、交流溝通有利于維持融洽的鄰里關系,也為當前民族地區(qū)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筆者在參加龍姓老人的喪禮時發(fā)現,當地村寨每家每戶都有人參與幫忙,如某家鄰居家人全部在外地,也必有一人趕回為老人家送行。鄰居吳大叔(55歲,本地人)告訴筆者:“在我們這里,哪怕就是平常有矛盾的兩家,不管誰家老(死)人了,死者為大,都會去幫忙。”由此可見,喪主家庭成員在村寨中原有的社會關系、社會結構、固定人際交往將發(fā)生重要甚至可能是顛覆性的變化。另一方面,湘西傳統(tǒng)殯葬文化中,由于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該由孝子(男)完成的儀式(法事)是不能由孝女完成的,如果家中沒有孝子(男),必須由侄兒代為完成,這也重新厘定了一種社會關系和家庭關系。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因其特殊的文化內涵,對于現代鄉(xiāng)村社會關系的整合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歷史價值

1.弘揚孝道文化。傳統(tǒng)殯葬文化是奉行“孝文化”最重要的載體,湘西苗族傳統(tǒng)的喪禮、葬禮和祭禮中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緊緊圍繞著孝道文化進行。《鳳凰縣志》記載:“(亡者)入棺后,置幾枚金屬硬幣于死者口中,并把死者生前喜愛之物數件放置尸旁,意在給亡靈繼續(xù)使用?!盵15]317這體現了湘西苗族對親人的不舍。一般祭祀的時候苗族都會在正屋里擺放東西:“第一天晚上做第一節(jié),謂之起場。用大桌一張,擺在正屋中間?!闭葜诿缱迨莻€神圣的場合,而苗族超度亡人時也要在正屋:“祭的時間在白天,無論何時都行;地點在正屋內的右角?!盵19]110湘西苗族正屋一般是祭祀或者舉辦重大活動的地方,而且一般供有祖先牌位,亡人死后也停尸正屋,體現了對祖先的尊重,可見殯葬儀式背后包含著孝道文化。

筆者在參加龍姓老人的喪禮時發(fā)現,喪家在遇到有人來祭祀時,在場的親屬特別是女眷都要歇斯底里地放聲哭泣,以示對于長輩的孝敬。在龍姓老人出殯的時候,喪主家親屬還要邊哭邊唱,唱著龍姓老人一輩子的辛苦勞作與養(yǎng)育之恩。這些儀式雖然有程式化的成分,但是也是孝的另一種表現方式,以莊嚴肅穆的葬禮為載體,將湘西苗族傳統(tǒng)文化中教化育人的精髓凝煉和展現出來,孝道文化因而得以更好弘揚。

2.促進湘西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胡適認為文化“是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17]383。一種文化若要長久地傳承下去就免不了要與時俱進,即秉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原則而實現傳承發(fā)展。在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中有鬧喪的習俗,有火把、唱吊亡歌和打繞棺等儀式活動。在最原始的喪葬歌詞“說火把”中,充分顯示了古代苗族對靈魂的崇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苗族鬧喪的思想觀念轉向了祖先崇拜,唱詞中涵蓋了孝順長輩的思想。而在道教影響下誕生的打繞棺則在苗族地區(qū)的傳承中加入了苗巫的元素,使得打繞棺在苗族地區(qū)更為普遍。鬧喪蘊含了大量珍貴的苗族喪葬口碑資料,也有力地反映了苗族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但是鬧喪中也有迷信鬼神、鋪張浪費的缺點,這明顯與現代社會崇尚科學、勤儉節(jié)約的時代精神不相契合?,F如今在時代的感召下,湘西苗族逐漸摒棄了鬧喪中的一些陋習,只保留了精華部分。

筆者在湘西鳳凰苗族多個村寨田野調查發(fā)現,以前在大辦喪事的心理作用下和交通不便的現實因素影響下,喪主家會購買超出實際所需的食材和器具等,由于氣候炎熱和人員調配不齊等原因不可避免會導致浪費;現今主家們在購買上更為精打細算,不會與實際所用出現太大的差距,和以前在鬧喪的花費上相比,已經大大減少了??梢娕c時俱進為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的傳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要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盵23]我國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要重視各民族文化精華的挖掘提煉和傳承利用。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作為苗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能夠反映出該文化形成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民風民俗。它不但能滲透到每個家庭,影響到每個人,還能夠對某些人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從當今社會的殯葬活動和習俗中,我們往往能發(fā)現它的歷史投影和文化源頭。湘西苗族傳統(tǒng)殯葬文化是苗族社會保持得比較完整的文化形態(tài)之一,對研究苗族的歷史、文化、社會發(fā)展等有著難以替代的作用。它至今仍存在的原始古樸、充滿神秘色彩的儀式,既展現了苗族文化獨具一格的特色和內涵,又體現出了苗族人的價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蘊含其中的生態(tài)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歷史價值對湘西地區(qū)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更是影響深遠。因此,關注和探討湘西苗族地區(qū)的殯葬文化,并將相關研究持續(xù)引向深入,對于全面認識苗族民族文化,正確把握其與中華文化“枝葉與主干”的關系,更加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猜你喜歡
湘西苗族儀式
苗族蠟染
十歲成長儀式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8:12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歡樂湘西
民族音樂(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5
盛大節(jié)慶——苗族牯藏節(jié)
走進湘西鳳凰城
散文詩(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1
湘西 國畫
文藝論壇(2017年4期)2017-05-08 10:48:18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
焦點(2015年12期)2016-01-26 08:22:45
Talking strategies
中牟县| 昆明市| 景德镇市| 乌苏市| 嫩江县| 石景山区| 镇原县| 英山县| 庆元县| 泽库县| 永春县| 若羌县| 永福县| 友谊县| 千阳县| 苏州市| 盐城市| 五台县| 当涂县| 昭觉县| 韩城市| 阿克| 同仁县| 隆子县| 双峰县| 吴江市| 察哈| 安化县| 柘荣县| 临漳县| 天峨县| 佳木斯市| 靖边县| 通许县| 平山县| 沁阳市| 三穗县| 天气| 安丘市| 郑州市| 上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