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肄雅、元亭、棻芭
網(wǎng)友云濤問:清人吳安祖《修葺嘉山書院落成延師課士》詩曰:“典學熙朝景運開,藝林從此辟蒿萊。文衡正待宗工掌,士氣原蒙圣澤培。綿水嘉山鐘偉器,明經肄雅藉英才。城東仿佛元亭路,合有棻芭問字來?!闭埥獭耙扪拧薄霸ぁ薄皸卑拧痹撊绾稳ソ庾x?謝謝。
鐘振振答:云濤網(wǎng)友,“肄雅”之“肄”,指學習。
“雅”,本義為《詩經》中的《雅》,分《大雅》《小雅》。《詩經》是入樂可歌誦的,故無論學習其文辭或學習其音樂,皆可謂“肄雅”。引申之,則學習儒家經典、學習禮樂、學習詩文等,凡學習有關風雅之事,亦皆可謂之“肄雅”。
這是一個動賓搭配。在此詩中,“明經”與“肄雅”構成本句自對?!懊鹘洝奔疵髁巳寮医浀洌酁閯淤e搭配。這個搭配,明人已用之,清人用之尤多。
“元亭”,“元”即“玄”。清人避康熙皇帝御名玄燁之諱,“玄”字每以“元”字替代?!靶ぁ保础安菪ぁ?。“草”是草擬的意思?!靶敝笣h代揚雄所著《太玄》。
《漢書》卷三《藝文志》記載:“揚雄所序三十八篇?!短肥?,《法言》十三,《樂》四,《箴》二?!?/p>
宋人李昉等《太平御覽》卷一八《居處部》八《宅》:“《成都記》曰:成都縣南百步有……揚雄宅,今草玄亭余跡尚存。”
清人張英《文端集》卷一四《上宋其武先生》詩二首其二曰:“停車酒向元亭載,立雪人依絳帳眠。”
湯右曾《懷清堂集》卷一一《沽酒行次胡抑齋侍講見貽原韻奉答》詩曰:“歸來好事載,時就元亭揚?!保ㄧ姲矗骸皳P”即指揚雄。)
汪由敦《松泉集》卷九《丁茜園集序》曰:“橫搴絳帳,經傳戴圣齋中;高寄元亭,句贈汪倫潭上?!?/p>
以上諸例中,“元亭”皆指揚雄草玄亭,并可參看。
“棻芭”,是漢人劉棻與侯芭的合稱。
《漢書》卷八七《揚雄傳》記載:“劉棻嘗從(揚)雄學作奇字?!?/p>
又記載:“侯芭常從(揚)雄居,受其《太玄》《法言》(鐘按:《法言》亦揚雄所著)焉?!薄靶邸?,侯芭為起墳,喪之(鐘按:為揚雄服喪)三年。”
此合稱,似始于清人。
德?!稑焚t堂詩鈔》卷中《至廣平清暉書院贈掌教汪經耘編修并示院中諸生》詩曰:“問字列棻芭,琢雕成瑜瑾?!?/p>
商盤《課士》詩曰:“棻芭如問字,載酒元亭游?!保ㄒ郧迦送蹶啤逗T妭鳌肪硭模?/p>
何紹基《東洲草堂詩鈔》卷二九《梅根居士初度日即事作》詩曰:“二客從我儕棻芭?!?/p>
易順鼎《丁戊之間行卷》卷四《岳峰同年主講龍岡書院春日與次香夢巖諸君走訪有作即呈》詩曰:“賤子齊年有詹愈,高徒問字如棻芭?!?/p>
皆是其例,并可參看。
“城東仿佛元亭路,合有棻芭問字來”二句,是說書院既已落成,名師亦已聘至,則城東儼然如揚雄草玄亭前之路,自當有劉棻、侯芭之類好學之士前來求學。
(2) 凍閣、沒渦、素紽、經儲
詩友知畏齋問:清代張穆的五言排律詩(失題):“凍閣云陰迥,天橫練影拖。庭空飛雪舞,窗靜曉寒多??裣裁﹂_戶,頻窺漸沒渦。池坳微欲凸,橋腹已如皤。仄徑才通掃,遙山竟失峨。鏗聲東郭履,險韻北臺歌。粟貴開金穴,民貧愧素紽。經儲籌積貯,至計久媕婀。念切秋霖蹇,難將夏屋羅。一時迷射的,萬畝頌宜禾。天意須中酒,吾生嘆逝波。杯深浮滟瀲,壺缺雜吟哦。奏記才猶短,登堂禮不苛。新書商賈誼,古義訂祁它。斟酌情初洽,荒寒日易矬。亂花紛澼,峻嶺疊蓬婆。僵臥袁安宅,從游枚叔科??樟稚?,暮鼓咽鳴鼉。屋小宜烹茗,宵深感荷戈。欣馳疆吏奏,三白兆時和?!弊x后有多處感到困惑,特此請教。
(1) 凍閣云陰迥,天橫練影拖:張穆《春圃五兄惠盆梅賦謝》一詩有“老屋黯無色,江梅入座春”句,“凍閣”,即“老屋”,閣樓因天寒而冷極。“天橫”,古星名,即天潢。《漢書·天文志》:“王梁策馬,車騎滿野。旁有八星,絕漢,曰天橫。”即天河。漢張衡《思玄賦》:“乘天潢之泛泛兮,浮云漢之湯湯?!薄熬氂啊?,指日、月、水波等的白色光影。唐無可《中秋臺看月》詩:“水光籠草樹,練影掛樓臺。”這兩句似是說,于嚴寒凍閣一望,陰云寥遠,天河拖練。我這樣解讀對嗎?
鐘振振答:我的理解與您不同。
這兩句是寫下雪前凍云橫空的景象:寒冷的天氣把陰云從近到遠都凍住了,仿佛橫拖在天空中的長練。
這里的“閣”,不是樓閣,而是動詞“擱”,寫陰云被凍住,像是被擱置在空中,不能飄移。
“天橫”,既不是天橫星,也不是天河。下雪前,夜空中的星星,以及星星組成的銀河,是看不見的。
“練”是素色的絹,“練影”喻指云影,不是指日、月、水波等的白色光影。唐僧無可詩中,“練影”也是喻指云影。
知畏齋問:(2) 狂喜忙開戶,頻窺漸沒渦:渦,小圓坑。這兩句似是說,見雪狂喜,趕忙開門出眺,回頭頻頻看自己的腳印被雪花淹沒。這樣理解可不可以?
鐘振振答:我覺得“渦”是指水中的漩渦。
“沒渦”是說,雪花飄落在河里,消失在漩渦中。
知畏齋問:(3) 粟貴開金穴,民貧愧素紽:《后漢書·郭皇后紀上》:“況(郭況)遷大鴻臚,帝數(shù)幸其第,會公卿諸侯親家飲燕,賞賜金錢縑帛,豐盛莫比。京師號況家為金穴。”《詩·召南·羔羊》:“素絲五紽?!钡@兩句是什么意思呢?
鐘振振答:“粟”的本義是谷子,除去皮殼即是小米。這里泛指糧食。
“粟貴”,指糧價高。國家如實行“貴粟”政策,可以大大增加財政收入。商人抬高糧價,則可賺取暴利。這等于開了金窟,故云“粟貴開金穴”。但糧價高了,貧民買不起,就成為社會問題。
“素紽”,《詩經》該篇的全文如下:“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羔羊之革,素絲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羔羊之縫,素絲五總。委蛇委蛇,退食自公?!?/p>
對于該篇的意蘊,歷代學者的觀點分歧很大,這里不枝蔓開去,我們只要知道“素紽”指高級官員就可以了。
總之,張穆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糧價高了,對國家、商家來說,像是開了金窟;但其后果是百姓貧困,生計艱難。當朝的高官重臣,對此應有愧疚。
知畏齋問:(4) 經儲籌積貯,至計久媕婀:經儲,宋何夢桂《贈邊縣尹》詩:“君家久富五經儲,更有兒孫讀祖書?!薄盎I”,策劃,籌措?!胺e貯”,積聚儲存。漢賈誼《論積貯疏》:“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
“至計”,根本大計。“媕婀”,依違阿曲,無主見。唐韓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詎肯感激徒媕婀。”但這兩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鐘振振答:此詩“經儲”之“經”,不是儒家經典“五經”之“經”,可理解為“經營”之“經”?!敖泝Α保础敖洜I儲備”之意。
明人管律《嘉靖寧夏新志》卷三引陜西參議丘璐詩曰:“皇家建閫屯千騎,軍國經儲積萬楹?!倍鋵φ?,“建閫”即設立軍區(qū),任命統(tǒng)帥,為動賓結構;則“經儲”亦當為動賓結構,謂經營糧草儲備。
清代曾燠《江西詩征》卷五八錄明人鄧元錫《別江子》詩曰:“良農程歲功,豐兇非所諳。良賈經儲積,利鈍皆所甘。”“良賈”句,亦謂會做生意的商家經營商品的囤積。
又,明人章潢《萬歷新修南昌府志》卷八《原定四差凡例》:“糧運明耗,查得原議:兌淮正米壹石,加銀肆厘、米□□。南京正米壹石,除原順船□腳銀外,加銀叁分。俱給經儲,以為扛解盤囊之用?!彼^“給經儲”,似謂由國庫供給。
畢自嚴《石隱園藏稿》卷三《文》二《易僉商為官買說》:“嘗聞治國之要,先經費;經費之要,先恤民?!屉`土著,代倩者多,每有逾年而逋額尚煩征比(鐘按:謂欠額還須征收),徒令人詠《碩鼠》(鐘按:《詩經》篇名,‘碩鼠喻指剝削人民的統(tǒng)治者)之歌,國起蜚鴻(鐘按:即‘飛鴻,喻指流離失所的百姓)之慨,竟無補于經儲?!彼^“無補于經儲”,似指無補于國庫。
以上二例,“經儲”似又有國家儲備之義。
由于這兩種用法出現(xiàn)較晚,用例也很少,故人多不知。
要之,張穆這兩句詩的大意是說,國家如何儲備糧食,集聚財富,是最重要的方針大計,亟待決策;然而當朝的高官重臣,對此卻并無主見,猶豫不定。二句乃緊承上文,闡明當朝的高官重臣為何應該對糧價過高、百姓貧困、人民生計艱難的狀況承擔責任,引以為愧疚。
(3) 金徽泛處應能雪
詩友牧雨問:北宋李之儀《千秋歲》詞:“休嗟磨折??慈×_巾血。殷勤且話經年別。庭花番悵望,檐雨同嗚咽。明半滅。燈光夜夜多如月。無復傷離缺。共保冰霜潔。不斷夢,從今歇。收回書上絮,解盡眉頭結。猶未絕。金徽泛處應能雪?!闭垎栫娊淌?,“金徽泛處應能雪”怎么理解?
鐘振振答:牧雨詩友您好!您提的問題,涉及古代音樂的一些專門知識,先一一簡述如下,最后再說我對李之儀此詞句的個人理解。
(1) “徽”,是古琴面板上的音位標識,一共有十三處?!敖鸹铡?,是用黃金鑲嵌在古琴木質面板上的徽。
唐人李肇《國史補》卷下:“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闭f的是四川有制琴高手雷某,曾為自己所制之琴分等級,第一等以玉為徽,次一等則以瑟瑟(碧色寶石,出自古波斯國,即古伊朗)為徽,又次一等則以金為徽。古詩詞中以“金徽”稱琴的用例甚多,不必呆看,以為其徽真用黃金。
(2) “泛”,這里指“泛聲”或曰“泛音”的演奏。
古琴有三聲:散聲、按聲、泛聲;亦稱散音、按音、泛音。
“散”的奏法是左手不按弦,而只以右手彈撥。
“按”的奏法是左手按弦,并將弦壓至面板,右手彈撥。
“泛”則是左手輕按琴弦,不觸及面板,右手彈撥。
古琴由一弦、五弦、六弦而最后定型為七弦。每根弦只能奏出一個散音,故一張古琴只能奏出七個散音。由于演奏者左手不按弦,故演奏時整條弦都在振動,故散音的音色松沉而曠遠。
按音,由于演奏者左手將弦壓到了面板,故只有右半段的琴弦在振動。左手壓弦的部位不同,決定了右半段琴弦的長度也不同。右半段琴弦越短,奏出的音階越高;越長,奏出的音階越低。一張古琴能夠奏出一百四十七個散音,故其音色非常豐富。
泛音,只有演奏者左手按在琴徽標識的部位,才能奏出。七弦乘以十三徽,故一張古琴能夠奏出九十一個泛音。由于演奏者左手按弦而不觸及面板,故按點左右的兩段琴弦都在振動,形成和聲。其音色清泠自然、空靈縹緲,被稱為“天籟”。
與此相應,則散音被稱為“地籟”,按音被稱為“人籟”。
(3) “雪”,古琴有名曲曰《白雪》,配合此琴曲的歌曲曰《白雪歌》。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七《琴曲歌辭·白雪歌》解題:“謝希逸《琴論》曰:劉涓子善鼓琴,制《陽春》《白雪》曲?!肚偌吩唬骸栋籽?,師曠所作商調曲也?!短茣分尽吩唬骸栋籽?,周曲也?!咦陲@慶二年,太常言《白雪》琴曲,本宜合歌。今依琴中舊曲,以御制雪詩為《白雪》歌辭。又《古今樂府》:奏正曲之后,皆別有送聲。乃取侍臣許敬宗等和詩,以為送聲,各十六節(jié)。六年二月,呂才造琴歌《白雪》等曲。帝亦制歌辭十六章。皆著于樂府。”
所錄《白雪歌》三首,首篇為南朝齊徐孝嗣詩:“風閨晚翻靄,月殿夜凝明。愿君早留眄,無令春草生?!?/p>
此“雪”字在李之儀詞里用為動詞,是奏《白雪曲》、唱《白雪歌》之義。
仔細玩味全篇,當是抒情男主人公與妻子久別重逢之詞。“金徽泛處應能雪”,是說:我用琴奏《白雪》之曲,你應能唱《白雪》之歌!
徐孝嗣《白雪歌》是女性口吻,末句“無令春草生”,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可理解為不希望夫君再離家遠行。李之儀詞用意,或即有取于此。
由于詞句高度濃縮,省去了主語,又省去了“歌”“曲”等字面,只用一“雪”字為動詞,它還能誘導讀者產生“古琴奏時天能降雪”的奇妙聯(lián)想。
這雖不是詞人的本意,卻也可以使讀者因錯覺而憑空獲致別一番審美奇趣。詩詞語言之神妙,有如此者!
【附錄】
關于古琴的泛聲或泛音
[宋]陳旸《琴聲經緯》:左微按弦,右手擊弦,泠泠然輕清,是泛聲也。(見元陶宗儀《說郛》卷一)
[明]唐順之《稗編》卷四二《樂》七《絲竹有自然之聲》:琴律有長短,故徽有疏密。當徽則鳴,差徽則否?!练郝暎瑒t當徽處清越而有余韻,不當徽處輒咽不成聲。
[明]高濂《遵生八箋》卷一五《燕閑清賞箋》中《論琴》:彈琴惟三聲:散聲、按聲、泛聲是也。泛聲應徽取音,不假按抑,得自然之聲,法天之音,音之清者也。散聲以律呂應于地,弦以律調次第,是法地之音,音之濁者也。按聲抑揚于人,人聲清濁兼有,故按聲為人之音,清濁兼?zhèn)湔咭病?/p>
[明]朱載堉《樂律全書》卷二一《律學新說》一:七徽分中,而左右各六。雖有遠近,而左右相對。當徽之處,泛音則鳴,否則不鳴。此所以為美也。
[清]江永《律呂新論》卷下《論琴徽泛聲應先天八卦橫圖》:琴有十三徽,說者但以為象閏而已。然以泛聲彈之(左手微按弦,右手擊弦),當徽則泠泠有清音,不當徽則啞然無聲,則其位置不可分毫移動。
又同書同卷《總論泛聲》:琴必當徽乃有泛聲。一弦十三聲,七弦九十一聲。
又《律呂闡微》卷七:琴有十三徽,以泛聲彈之(按弦不至木),當徽有聲,不當徽無聲。其位出于自然,非人之所能為。
[清]王坦《琴旨》卷上《泛音四準》:大抵泛音之取音,以七徽居中為界劃。七徽上至岳山,下至焦尾,分而為二。實音附木取音,不論徽之遠近,俱自岳山一邊而出。泛音以指浮弦上,徽之上下皆為震動,則徽之上下皆有聲出。去岳山遠則聲低而濁,近則聲高而清。高而清之聲既出,低而濁之聲自不能出矣。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
年華改歲陰,游客喜登臨。據(jù)鞍垂玉帖,橫腰帶錦心。
冰弱浮橋沒,沙虛馬跡深。倚弓依石岸,回床向柳陰。
智瓊來勸酒,文君過聽琴。明朝云雨散,何處更相尋?(庾信《歲晚出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