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曉芳 馬文靜
烏魯木齊市中醫(yī)醫(y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消化道腫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通過查閱相關(guān)的臨床資料顯示,消化道腫瘤的發(fā)病率約占臨床總發(fā)病率的50%,會對機體健康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1]。臨床觀察與研究顯示,消化道腫瘤在早期多無顯著的臨床癥狀,當被確診時已發(fā)展至晚期階段。對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而言,由于其較易出現(xiàn)疲乏的不良情況,因而會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3]。以往臨床醫(yī)生多使用常規(guī)的化療等治療方式,然而未獲得良好的效果[4-5]。目前中醫(yī)辨證的治療方式能夠針對不同患者出現(xiàn)的不同病癥進行針對性治療,因而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緩解患者的病癥[6]。本文將探討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應用中醫(yī)辨證治療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烏魯木齊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n=35)和對照組(n=35)。對照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52~76歲,平均(64.5±1.9)歲,病程1~3年,平均(2.1±0.3)年,其中12例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癥狀,10例患者存在腹痛癥狀,6例患者存在腹水癥狀,7例患者存在腹膜刺激征;試驗組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52~77歲,平均(64.9±2.1)歲,病程2~3年,平均(2.2±0.2)年,其中11例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癥狀,9例患者存在腹痛癥狀,5例患者存在腹水癥狀,10例患者存在腹膜刺激征。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被確診為晚期消化道腫瘤[7];②預估生存期超過6個月;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且家屬對本研究所使用的治療方式知情同意;④所有患者均存在癌因性疲乏癥狀。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異常情況,無法順利溝通;②無完整的病理資料;③預估生存期短于3個月;④患病前存在精神不振的情況。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即使用復方苦參注射液(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4021231,5 ml/支)輔助治療,采用靜脈滴注方式,氯化鈉注射液250 ml+復方苦參注射液20 ml,1次/d,連續(xù)滴注2周。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接受中醫(yī)辨證治療,按照患者的實際臨床病癥與體征對患者實施分型,通過對分型結(jié)果進行分析可知,主要分型包括脾胃氣虛證、氣血虧虛證、脾胃虛寒證、胃熱陰虛證、脾腎陽虛證、痰瘀互結(jié)證等,依據(jù)患者的臨床證型對其采取補氣養(yǎng)血、養(yǎng)陰益胃、健脾溫中、益氣健脾、溫陽補肝腎、化痰祛瘀等治療方式,具體的分型治療方式如下:①脾胃氣虛證型。對患者予以四君子湯加味進行治療,具體方示如下:炒黨參15 g、炙黃芪15 g、白茯苓 15 g、炒白術(shù) 12 g、紅棗 15 g、淮山藥 20 g、雞內(nèi)金9 g、灸甘草6 g、山楂12 g、神曲12 g。②氣血虧虛證型。對患者予以八珍湯加味進行治療,具體方示如下:人參10 g、白茯苓15 g、白術(shù)10 g、紅棗 15 g、白芍 15 g、川芎 9 g、當歸 10 g、灸甘草 6 g。③脾胃虛寒證。對患者予以小建中湯進行治療,具體方示如下:桂枝9 g、芍藥10 g、生姜10 g、大棗12枚,炙甘草、五味子各6 g,百合30 g、當歸15 g,夜交藤、女貞子、炒棗仁各20 g。④胃熱陰虛證。對患者予以麥門冬湯加減進行治療,具體方示如下:麥門冬12 g、法半夏 10 g、人參 10 g、甘草 6 g、薏苡仁 15 g、大棗10 g。⑤脾腎陽虛證,對患者予以附子理中湯和四神丸加減,具體方示如下:附子6 g、人參10 g、干姜 6 g、甘草 6 g、白術(shù) 10 g、補骨脂 10 g、吳茱萸10 g、肉蔻 6 g、五味子 10 g、大棗10 g。⑥痰瘀互結(jié)證,具體方示如下:法半夏10 g、陳皮10 g、茯苓10 g、甘草6 g、五靈脂10 g、當歸10 g、川芎 10 g、桃仁 10 g、牡丹皮12 g、烏藥6 g、元胡6 g、紅花9 g。上述方劑均采用水煎服方式,每日1劑,取汁400 ml,分早晚兩次服用完畢,連續(xù)服用2周。藥物均來自于烏魯木齊市中醫(yī)醫(yī)院藥劑科。
①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變化情況,依據(jù)EORTC QLQ-C30(version3.0)中文版[8]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予以評價,主要包括如下內(nèi)容:5個功能子量表,分別為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3個癥狀子量表,分別為疲乏、惡心嘔吐、疼痛;6個單一條目量表,分別為氣促、失眠、納差、便秘、腹瀉、經(jīng)濟困難;1個總體健康狀況子量表。其中5個功能子量表、1個總體健康狀況子量表的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3個癥狀子量表、6個單一條目量表的分數(shù)越低,表示生活質(zhì)量越高;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情況,包括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嘔吐等;③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 CD3、CD4、CD8、CD4/CD8、NK 的變化情況。
數(shù)據(jù)資料收集后錄入Epidata,選擇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采用雙側(c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試驗組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40.01±16.8152.01±20.0235.01±16.8346.08±23.0256.19±16.1957.09±15.0266.73±20.4167.56±18.6231.47±16.2736.24±12.32試驗組 3540.26±14.2565.21±15.0335.34±19.3263.12±20.0356.45±15.2371.21±10.0867.09±18.3178.29±17.5431.16±18.1349.51±16.35 t值 0.067 3.119 0.076 3.304 0.069 4.618 0.078 2.482 0.075 3.835 P值 0.947 0.003 0.940 0.002 0.945 0.000 0.938 0.002 0.940 0.000組別 n 疲乏 惡心嘔吐 疼痛 氣促 失眠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50.62±11.5444.23±15.04 29.13±8.12 21.08±6.47 52.04±19.21 34.76±17.8548.04±26.21 35.98±16.1252.78±20.79 36.17±10.32試驗組 3550.67±14.5132.03±10.65 29.24±8.65 11.02±4.91 47.32±20.96 20.13±9.45 48.87±23.01 16.27±9.64 52.71±20.98 30.26±9.85 t值 0.016 3.916 0.055 7.328 0.130 4.285 0.141 6.208 0.014 2.451 P值 0.987 0.000 0.956 0.000 0.897 0.000 0.889 0.000 0.989 0.017組別 n 納差 便秘 腹瀉 經(jīng)濟困難 總體健康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560.17±14.2452.92±20.1349.14±23.16 37.03±11.4512.35±5.69 12.35±6.84 18.14±9.63 16.02±7.48 58.11±18.2460.24±17.31試驗組 3560.26±13.3542.29±14.0949.26±21.04 28.56±7.48 12.48±5.74 4.16±1.52 18.25±9.73 11.39±2.41 58.24±20.6379.65±12.31 t值 0.027 2.559 0.023 3.664 0.095 6.915 0.048 3.486 0.028 5.406 P值 0.978 0.013 0.982 0.001 0.925 0.000 0.962 0.001 0.978 0.000
試驗組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 CD3、CD4、CD8、CD4/CD8、NK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2周后,試驗組的CD3、CD4、CD4/CD8、NK高于對照組,CD8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CD3、CD4、CD8、CD4/CD8、NK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周后的CD3、CD4、CD8、CD4/CD8、NK比較()
組別 n CD3 CD4 CD8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 35 56.36±5.96 57.81±4.45 1.153 0.253 32.12±5.63 34.91±3.89 2.412 0.019 24.11±1.32 25.97±1.91 4.739 0.000試驗組 35 56.62±6.21 67.74±4.31 8.703 0.000 32.51±4.59 39.24±3.08 7.203 0.000 24.01±1.23 22.04±1.31 6.486 0.000 t值 0.179 9.483 0.318 5.163 0.328 10.039 P值 0.859 0.000 0.752 0.000 0.744 0.000組別 n CD4/CD8 NK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 治療前 治療后 t值 P值對照組 35 1.36±0.15 1.43±0.06 2.563 0.013 13.87±1.09 14.54±5.01 0.773 0.442試驗組 35 1.35±0.11 1.78±0.19 11.587 0.000 13.47±1.32 20.01±4.21 8.769 0.000 t值 0.318 10.392 1.382 4.945 P值 0.751 0.000 0.171 0.000
相關(guān)臨床資料顯示,對于諸多消化道腫瘤患者而言,由于患病早期多無明顯的癥狀表現(xiàn),因而在被確診時已處于晚期階段,因錯過最佳的手術(shù)治療時機,臨床醫(yī)生多使用藥物對患者實施治療,以便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提升其生存質(zhì)量[9-10]。但通過對患者的臨床隨訪觀察顯示,單用復方苦參注射液的臨床療效欠佳[11],因此需要采取一種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對患者實施臨床治療。
目前臨床中醫(yī)生多使用中醫(yī)辨證的治療方式,通過臨床觀察與研究顯示,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情況,其是一種具有較長的持續(xù)時間,且存在較大主觀性的乏力感,在中醫(yī)學中,癌因性疲乏屬于“虛勞”范圍,即正氣虛耗較為嚴重[12-13]。經(jīng)中醫(yī)辨證診斷,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主要包括脾胃氣虛證、氣血虧虛證、脾胃虛寒證、脾腎陽虛等,針對不同的證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療藥物[14-15]。在本研究中,針對脾胃氣虛證,主要采用四君子湯加味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對患者的脾胃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針對胃熱陰虛證,主要采用麥門冬湯方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理氣補陰,調(diào)節(jié)陰陽平衡;針對氣血虧虛證型,主要采用八珍湯加味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調(diào)節(jié)患者的氣血,起到益氣養(yǎng)血的功效;針對脾胃虛寒證型,主要采用小建中湯加味進行治療,能夠有效地調(diào)節(jié)脾胃功能,針對脾腎陽虛證,主要采用附子理中湯和四神丸以溫陽補肝腎、去除虛寒癥狀;針對痰瘀互結(jié)證,主要采用二陳湯和膈下逐瘀湯以化痰祛瘀,去菀陳莝;采取上述措施后,能夠使所有證型的患者均獲得良好的治療。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CD3、CD4、CD4/CD8、NK顯著提升,CD8顯著降低,并且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明顯較低,提示此種治療方式具有良好效果。依據(jù)徐志勇等[16]的研究可知,使用中醫(yī)辨證療法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明顯提升,本研究與其研究結(jié)果相近。
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應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具有良好的效果,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各項生活質(zhì)量評分、CD3、CD4、CD4/CD8、NK,同時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CD8,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但由于本研究的樣本容量較少,因而需要擴大樣本容量,以便能夠獲得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