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婉敏
(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廣東 佛山 528231)
腦卒中是致死率較高的疾病之一,其中急性缺血性卒中占80%,是急診科常見的急癥病[1]。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療關鍵是盡早恢復患者的閉塞血管,促進血流循環(huán),以挽救缺陷半暗帶腦組織。臨床對確認患者治療時間窗一般為3~4.5 h,國際卒中指南顯示,急診到治療用藥時間宜控制在60 min內,但我國入院到治療的平均等待時間為116 min,急性缺血性卒中發(fā)病至治療率僅為11.3%,易增加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不利于患者的預后[2]。所以,改進患者入院到治療的時間非常重要,本文就對急診科設立卒中中心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1.1 一般資料。選取佛山市南海區(qū)第五人民醫(yī)院急診科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45~73歲,平均(59.2±4.6)歲,其中男21例,女19例;研究組年齡46~73歲,平均(59.5±5.2)歲,其中男20例,女20例。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經CT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活動障礙、語言障礙;發(fā)病時間<4.5 h;經患者或家屬同意均自愿參加此次研究。排除標準:有活動出血;發(fā)病時間>4.5 h;近3月有顱內手術史;血糖低于2.8 mmol/L。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的急診流程,即入院先進行掛號,等待候診,再對患者病史進行收集,繳費、做各項體檢,實驗室檢測和輔助檢查,對病癥嚴重者通知??漆t(yī)生進行會診,最終確診,收住神經內科病房。研究組設立急診科卒中中心,規(guī)范流程,即入門立即對患者進行FAST的快速評估,包括F面容、A手臂、S語言、T時間。通過F評估患者面癱、口角歪斜情況;通過A評估患者肢體無力情況;通過C評估患者語言障礙情況;如患者出現前面任一情況,應加速T時間求助,啟動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綠色通道,迅速留取患者血樣,同時通知神經內科的治療組,卒中中心人員陪同患者進行CT并現場閱片,確診后收住??七M行對應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的急診流程中5個環(huán)節(jié)的持續(xù)時間。包括:就診到識別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就診到完成采血、就診到醫(yī)師會診、就診到CT確診、就診到治療時間。②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NISS評分。采用國美的卒中量表表NIHSS,包括:意識水平、意識提問、意識指令、視野、凝視、面癱、語言、感覺、肢體運動等,總分0~42分,分數越低越好。③對比兩組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研究數據運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y以(±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急診流程中5個環(huán)節(jié)的持續(xù)時間。研究組的就診到識別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就診到完成采血、就診到醫(yī)師會診、就診到CT確診、就診到治療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急診流程中5個環(huán)節(jié)的持續(xù)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的急診流程中5個環(huán)節(jié)的持續(xù)時間比較(±s)
?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NISS評分。兩組治療前的NISS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后,研究組NI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NISS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NISS評分比較(±s)
?
2.3 兩組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對照組的致殘率、致死率為15.0%、10.0%,研究組為2.5%、0.0%,研究組的致殘率、致死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比較[n(%)]
腦是人體代謝旺盛的主要器官,心臟輸出血液的16-17%是通過腦血管循環(huán)進入腦部,以供應大腦正常功能所需的氧及葡萄糖[3]。一旦出現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腦血流情況和腦細胞代謝會發(fā)生異常變化。腦血流出現阻滯、中斷,持續(xù)10 s,海馬回錐體細胞會出現壞死,導致意識喪失[4]。所以,及早的開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閉塞的血管是救治的關鍵。病理學上對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顯示,其疾病病灶組成為中心壞死區(qū)及周圍缺血半暗帶,中心壞死區(qū)的腦細胞凋亡,周圍缺血半暗帶可能有側肢循環(huán),存活著神經元,所以,搶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缺血半暗帶、恢復其血管再灌注是治療基礎。但急性缺血性卒中發(fā)病急,且發(fā)病前無明顯征兆,導致患者就診時間過長,失去了治療的4.5 h時間窗。一旦超過最佳時機再行血管灌注,會過度形成自由基,引起瀑布式自由基,導致神經細胞內的鈣離子出現超載現象,進而產生灌注損傷,促進腦細胞凋亡[5]。所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評估和及時處理非常重要,需在患者神經功能不可逆損傷前做出診斷,盡量縮短就診到治療時間窗,進行有效地治療。
急診科是收治危重疾病的科室,科室醫(yī)師護士需隨時備戰(zhàn)應急情況,以最短的時間內準確的進行救治。不僅要求醫(yī)護人員有專業(yè)的急救技巧,還應具備科學合理的急救流程,以實現危重患者的高效救治。傳統(tǒng)的急診流程要經過掛號、等待、繳費等多個流程,極易耽誤患者搶救時間。有相關研究指出,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再通延緩1 min,其大腦會以190萬神經細胞加速損傷,每延遲1 h,患者致殘率風險提高6.7%。所以,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搶救需爭分奪秒,時間就是生命的度量。
急診室建立卒中中心,整合了神經內科、外科、急診、康復、護理等醫(yī)療資源,規(guī)范了卒中急性的搶救流程,針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可通過規(guī)范、高效的獨立診療,實現高質量的卒中救治。卒中中心接收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后,立即快速面診,對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立即開啟綠色通道,陪同CT確診并通知治療組,避免掛號、等待、繳費等時間,最大限度的縮短入院到治療時間。
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不同的急診救治治療,結果顯示,經急診室的卒中中心組患者的就診到識別疑似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就診到完成采血、就診到醫(yī)師會診、就診到CT確診、就診到治療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guī)急診組;從兩組的NISS評分比較看,兩組治療前的前的NISS評分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卒中中心組的NISS評分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且卒中中心組的致殘率和致死率僅為2.5%、0.0%,顯著低于常規(guī)組的15.0%、10.0%。結果說明,急診室設立卒中中心,可明顯縮短患者入院接診、確診、治療時間,使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最佳時間窗的治療,極大限度的降低致殘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急診科設立卒中中心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效果良好,能縮短患者入院到治療時間,及早識別盡早治療,進而有效降低致殘率、致死率,提高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