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劍蓉
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要理清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結構設計。現在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每課內容都以活動欄目作為引領內容知識的線索,包含“運用你的經驗”“探究與分享”“閱讀感悟”“相關鏈接”“方法與技能”和“拓展空間”等互動欄目。作為教師要能充分挖掘教材各欄目的功能,發(fā)揮教材引領教學的功能。
新修訂的2011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優(yōu)化教學過程”,“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性資源,教師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體布局,把握教材具體內容在單元和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任務,根據本標準,設定鮮明而集中的教學目標。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教學內容,設計合理的教學結構,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道德與法治教材呢?
教材每課正文前都以“運用你的經驗”來開啟,例如九年級上冊第二課第一框《創(chuàng)新改變生活》中“運用你的經驗”設計的問題是:“創(chuàng)新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你有哪些利用廢舊物品的創(chuàng)意?” 貼近學生生活,充分利用問題設計聚焦,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有創(chuàng)新,人人可參與。這樣既可以調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又承認、接受學生個體化生活經驗,鼓勵他們的經常性表達與共同分享。所以在教學時如找不到合適的導入,那么“運用你的經驗”便是最好的選擇。既可以很自然地導入到新內容,又不脫離現實,將大家學習的經驗與課本知識聯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合理利用教材每課中的“探究與分享”。仔細研究發(fā)現教材中的“探究與分享”可以分為幾類。第一是思維拓展類型,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八課《探問生命》中“你認為花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尋找失聯的MH730客機值得嗎?為什么?”;九年級下冊教材第一課中:“有人說,文化差異會引發(fā)矛盾,文化背景相同才能相互理解;也有人說不打不相識,有碰撞才有理解。請結合你的生活經驗談談你的認識”。這種類型內容設計比較注重制造一些矛盾沖突,問題大都具有思辨性,所以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力爭各抒己見。第二是體驗感悟反思類型,如八年級下冊《維護憲法權威》中“請你列舉自己感受到的國家改善公民生存與發(fā)展狀況的實例”;九年級上冊第一課中“了解父母的工作,說一說他們如何為家庭、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的”。這類問題提出既具有一定開放性,又能調動學生自己的生活感受,這就要求我們要引導學生與自身生活體會進行深層次的對話。第三類是情境討論、案例分析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中“結合一個典型案例,分析說明一個如何處理誠實與保護隱私的關系?”這種類型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正確的解讀問題的指向性,并對情境問題和案例進行自由地探討,并且發(fā)表意見。第四是行為導向類型,這種類型側重行為和能力鍛煉,需要教師引領學生通過思考、內化、實踐才能順利完成。作為一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我們要能讀懂各類活動的指向性,才能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策略。
選取性利用教材中的“相關鏈接”豐富課堂,這類欄目都是只呈現材料、時政事實或法律規(guī)定等,不設計任何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主要通過閱讀獲得主體性、個體化的感悟,當然也可以轉化成其他各種類型的活動來揭示一些相關知識,幫助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加深認識。
指導性運用“方法與技能”,“方法與技能”不是每課必有欄目,如運用得體會讓教師既可在教材中所提供的方法策略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又可以在實踐中開展更多有效地行動策略探究,最終推動學生 “道德知識”的形成。
“拓展空間”欄目在每框內容的結尾,這類活動設計既具有綜合性、延伸性、復雜性、創(chuàng)造性,能提供給老師作為參考之用,又可組織成一個活動,或者預先留給對此感興趣的學生們自行去完成,總之這類欄目課堂課下皆可使用。
王磊教授說新教材是“思維腳手架,便利教學”,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授課不能一成不變地按照每課每框每個知識點的順序組織教學,有時候要學會調整教材內容與結構。雖然說我們教材的結構都是經過專家精心推敲設計的,也給教學提供了非常多的素材,但現在教材內容涉及的到知識領域特別廣泛。而我們每節(jié)課時間卻只有40分鐘或45分鐘,如果我們教學時不學會有所取舍,涉及素材通通使用,沒有側重點,造成的結果就是沒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因此作為教師必須認真學習研讀教材,充分利用《教師教學用書》讀出教材的核心本意和重點新意,把握知識內容的基本精髓與關鍵難點,盡量做到讓教材知識內化,明確教材整體的思想價值觀和取向。
讓學生更輕松、快樂地學,用學生更易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課堂活動,都是我們在“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確實存在一些教學內容比較晦澀難懂、枯燥地理論灌輸,所以有時候學生學習積極性欠佳。特別是八年級下冊法治和九年級教材中一部分內容,為此我們在課堂中應盡量避免簡單的教材理論宣講,多用有價值的案例、事實和經典故事內容來說話,用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論證,課堂上的教學語言盡量活潑、生動、幽默。既重視理論學習又聯系學生實際,激發(fā)廣大學生獨立自主開發(fā)思維和實踐學習的強烈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同時要注意篩選各種信息。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進行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應該一直貫穿于我們整個課堂教學實踐活動過程中,它的形式多樣,如聯系時事熱點、整合教材內容、實踐落實等。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內涵還非常豐富,這有待于我們更多地去研究、挖掘和實施,這對于教師授課、學生學習、落實目標非常必要且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