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珣
貴州地處中國西南,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漢族與眾多少數(shù)民族大雜居、小聚居,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35%。全省有3個民族自治州,11個民族自治縣,民族文化極其豐富。因其特殊地貌的緣故,各個民族村落就像散落在高原山地中的珍珠,仍呈現(xiàn)出比較天然淳樸的樣貌;但是,它們又與現(xiàn)代化的城市生活相交織,呈現(xiàn)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面貌。貴州當代城市生活當中的民族元素與文化融合的例子比比皆是。在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當代版畫人,受貴州特殊風土人情的滋養(yǎng),成為中國當代版畫群體中具有獨特面貌的一群人。
在中國當代藝術飛速發(fā)展的時代,貴州當代藝術因其獨特的藝術面貌,刷新著全國觀眾的藝術認知。1979年8月,“貴陽五青年畫展”在北京西單開展,標志著貴州當代藝術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國性亮相。及至20世紀80年代,貴州藝術家歷時近十年,以高質量、高頻率,具有貴州特色,表現(xiàn)貴州獨特地理文化面貌的大批作品及大量展覽,不斷走進全國觀眾視野,創(chuàng)造出了中國美術史上獨具特色的“貴州藝術現(xiàn)象”。這個時期的貴州藝術家,植根于貴州的民族文脈,將創(chuàng)造性、實驗性的當代藝術形式和藝術語言與貴州本土的民族性格融為一體,形成了當代語境下具有個性和生命張力的貴州當代藝術。
乘著“貴州藝術現(xiàn)象”的東風,以董克俊、曹瓊德、王建山等為代表的貴州當代版畫藝術以全新的藝術視覺、藝術建構和藝術表現(xiàn)語言,掀起了貴州當代版畫藝術的第一次高潮。貴州的當代版畫在國家級美術展覽和版畫展覽中屢獲殊榮??梢哉f貴州當代版畫,是貴州民族性與中國當下時代性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這也是貴州當代版畫能在全國美術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
民族性是構成藝術的靈魂
徐復觀在《中國藝術精神》中提出的“中國藝術精神”的概念,正是莊子所說的“虛靜之心”?!疤撿o之心”的“心”正是藝術精神的主體,也是美的觀照得以成立的根據(jù)。這種對藝術的理解方式是獨立的,是中國藝術獨有的思考方式。因而,這是徹底純粹的藝術的性格,也是中國人在藝術上的民族性格傳統(tǒng),是我們最根本的藝術民族性。中國各地區(qū)藝術的民族性均從屬于中國藝術共有的民族性,在這個前提下,不同的民族文化體系中,貴州各少數(shù)民族又具有各自的獨立性和精神性特征。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生活、民族傳說,以及由這些基本層次所體現(xiàn)的對于生命的理解、情感的表達等集體共識的行為舉止,成為貴州民族社會文化心理的表現(xiàn),而這種民族的集體潛意識,最終以源文化的形式沉淀在了貴州各民族的文化藝術中。
藝術家往往會基于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進行創(chuàng)作。這種背景既緊密聯(lián)通著本民族的先進文化與當代時代潮流,又吸取了其它文化的長處。如此既有利于完善該民族的藝術基底與構架,也便于充分展示該民族的藝術特質與亮點。正因如此,藝術越具有民族性,反而越能走向世界。綜觀人類歷史上共同的藝術財富,縱使源于不同民族,卻依然能顯現(xiàn)出許多融會貫通之處。歌德認為,人類寬廣而又深邃的內(nèi)心世界,理應傾注其所處時代的文化與精神內(nèi)涵,藝術家及其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真正具有當代民族性的貴州版畫作品,是那些立足于貴州當代生活方式、關注社會現(xiàn)狀和理解文化處境而創(chuàng)作的版畫作品。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貴州藝術現(xiàn)象”,是藝術家們深入民族地區(qū),將民族生活與現(xiàn)代繪畫結合而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這種新的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是一種適合民族題材的版畫創(chuàng)作方法,也成為貴州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向。當時,形成“貴州藝術現(xiàn)象”的畫家,正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在以后的創(chuàng)作中繼續(xù)沿用了民族題材與現(xiàn)代繪畫相結合的方法。這幾位藝術家的成功,對廣大的貴州青年畫家、少年藝術愛好者,包括以貴州美術家協(xié)會為代表的貴州美術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個影響導致的后果不容小覷,其后長達二十年的時間里,民族題材的繪畫創(chuàng)作幾乎成為了貴州美術圈的主流繪畫。
然而,這種方法雖然在頭幾年的全國美術展覽活動中頗有成效,但回望2000年前后的貴州美術,民族題材類作品縱使不乏佳作,更多的卻是民族風情畫、民族概念畫,民族裝飾畫一類。這種泛民族題材的創(chuàng)作并沒有在根性文化上做深入的研究。到2003年左右,貴陽“城市零件”當代藝術區(qū)的建立,另一種視角的新藝術出現(xiàn),對當時的貴州美術界產(chǎn)生了不小的刺激,貴州當代版畫這才逐步轉變思路,在題材的選擇上重新出發(fā),雖然沿用民族題材的版畫家居多,但已不再浮光掠影,滿足于簡單的套路化模式化,而是將傳統(tǒng)民族選材與城市生活景象相結合,將傳統(tǒng)的民族服飾風情畫轉變?yōu)樘N含民族歷史、生命景觀的根性文化的繪畫作品,將全新的繪畫視角和藝術方法注入到民族題材的繪畫呈現(xiàn)。
貴州的當代版畫家們
貴州當代版畫的代表畫家,貴州版畫學會會長曹瓊德先生正是“貴州藝術現(xiàn)象”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的版畫作品大多取材于貴州各民族地區(qū),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他最具代表的《岜沙·禾架》《岜沙·藍色樹林》《岜沙·?!返茸髌繁憩F(xiàn)的均是貴州岜沙苗族生活。其中《岜沙·藍色樹林》表現(xiàn)的是村中的一片樹林,樹是岜沙人對生命理解。新生命誕生,其父母就會種一棵樹,種下的這棵樹會成為這個生命隕落時的棺木,棺木下葬后,其后人又會在墳頭再種一棵樹,如此循環(huán)往復。這不僅維持著今天岜沙的生態(tài),更體現(xiàn)了岜沙苗族世世代代的生命哲學。曹瓊德先生敏銳地感受到了岜沙苗族對于生命理解的獨特智慧,也感動于該民族對于生命生長和消逝的浪漫表達。另一件作品《岜沙·?!分?,牛的形象就像一位寨佬,審視著與他對視的觀眾,盡顯主人威嚴?!芭!痹诿缱宓奈幕惺且粋€重要的文化符號,它不僅與岜沙苗族農(nóng)民的生產(chǎn)生活息息相關,在岜沙人的眼中,人與牛之間甚至存在某種平等的關系。因此在《岜沙·牛》中,經(jīng)過藝術的提煉,給觀眾呈現(xiàn)的不再是勞苦耕種的牛的形象,而是可以成為“牛王”的牛的形象。曹瓊德的作品是對貴州岜沙苗族民族民風完整的詮釋,而2000年后他創(chuàng)作的《城市鏡像》系列,又進入到全新的視覺,飽含著震撼人心的力量。此時他作品中的牛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只誤入現(xiàn)代都市CBD的牲口,它身上呈現(xiàn)出農(nóng)耕文化與城市文化的遭遇。
再以貴州民族大學美術學院前院長王建山教授的代表作《璀璨的陽光》《皓月當空》《霧蒙蒙》為例。這三件作品描繪的均是身著民族盛裝的苗族少女,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特征非常明顯和直觀,但對于畫家而言,創(chuàng)作的目的不在于表現(xiàn)人物的身份特征,而是透過身份特征表現(xiàn)掩蓋在民族服裝下的真切的民族情感。作品所呈現(xiàn)的貴州苗族盛裝,以銀飾為主。一套苗族盛裝銀飾不僅需要花費將近20公斤的銀子來打造,在制作過程中還費時費工;最重要的是苗族服飾中隱含的文化傳承——一套衣服不僅聚集著一代代母親的心血和對后代的關愛,更是將世代口傳身授的歷史文化沿革繡進衣冠服飾,并世代傳承,被譽為穿在身上的“史書”??梢妼τ谫F州苗族而言,服飾不僅僅只有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御寒蔽體之功能,更是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象征。王建山教授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因其民族性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觀看角度,給觀眾呈現(xiàn)出少數(shù)民族特有的生命景觀。而這些生命景觀,同時又讓藝術作品有了更深層的架構、觀感、解讀的可能性。某種意義上講,王建山的民族觀也成就了他的藝術結構。
作為貴州最具代表性的青年版畫家之一,貴陽學院的吳建棠老師,是在具有六百年歷史的明代屯堡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版畫家,該地區(qū)保留著較為完整的明代漢族遺風。其代表作《荒野中的折枝》《此時此刻》《烏托邦-冷漠》《造景》等均取材于他從小生活的記憶、體驗,以及身邊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環(huán)境。一方面,他將春耕秋收、割草喂豬、上山放牛、抓蛇嘗鮮,甚至春天的燕子、新發(fā)的柳葉等各色生活化場景,鮮活地復制到作品中去,這使得他的作品有著更日?;谋磉_;另一方面,雖然他人為地刻意使其作品中的地域特征模糊化,但那些源自他基因中的特征,反而因其藝術提煉,變得更加的純粹和動人。
隨著高等美術教育的普及,近十年來版畫專業(yè)畢業(yè)的研究生作為一股新生力量加入到貴州當代版畫的隊伍中,其中不乏全國高水平的人才。這些專業(yè)人才來自全國各地,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不僅在藝術視野和版畫技術上有全新的認識和觀念,在版種上也擴充了貴州版畫。2010年以前貴州在全國亮相的版畫作品幾乎只有木版,其他如絲網(wǎng)版、金屬版、平版等,均無緣全國展覽,一方面是因為木版作為貴州傳統(tǒng)強項,版畫家的人數(shù)及其創(chuàng)作熱情都遠遠大過其他版種,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不具備相應的硬件、人才和學習渠道,作品的質量和數(shù)量相較全國其他地區(qū)懸殊較大。近十年來,由于各方面條件的改善,高校版畫專業(yè)的建立以及高層次人才的引進,讓貴州當代版畫由過去的相對單一逐漸轉變?yōu)槎嘣r活。
如貴州民族大學引進的以銅版見長的夏玉清老師,其作品《物質到精神的跨越》系列、《民族的風景》等,在銅版畫的技法上大大提升了貴州銅版的創(chuàng)作水平?!段镔|到精神的跨越》系列是夏老師早期的作品,畫面中呈現(xiàn)的是水的狀態(tài),又如人在思考時的一種精神狀況,畫面是對物質與精神的臨界點的一種思考,正契合了“中國藝術精神”中提到的“虛靜之心”的狀態(tài)。夏玉清老師在近幾年的創(chuàng)作中主動挖掘與貴州相關聯(lián)的藝術主題,創(chuàng)作了《民族的風景》等作品,這個系列將他當下的生活與過往的創(chuàng)作方法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了與貴州民族生活息息相關的當代版畫。
另外一部分創(chuàng)作者因其民族身份,不僅具備本民族的先天性遺傳基因,更有后天版畫教育的素養(yǎng),這些都有利于他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土壤中開出屬于自身本土色彩的鮮花。具有少數(shù)民族身份的版畫家,對本民族文化理解更透徹,對其民族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仡佬族的版畫藝術家,貴州師范大學的朱世偉教授,他在貴州遵義的正安縣長大,當?shù)亓餍幸环N風俗活動——地戲。所謂地戲,即為民間祭祀戲劇,儺戲的一種。演出時以頭戴文武人物面具,身穿軍陣戰(zhàn)裙,手持刀槍劍戟為主要特征,所演的主要是歷史故事武打戲。這些生活印象,對朱世偉教授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F(xiàn)今,朱世偉教授的作品作為貴州鄉(xiāng)土題材的代表,大多取材于貴州安順屯堡地區(qū)流傳了六百多年地戲,他將少年時對正安“沖儺唱戲”耳濡目染的經(jīng)驗和感受代入到《屯山蝶韻》《迷離花盛》《游園驚夢》等作品中。朱世偉教授的版畫作品,從語言上和形式上看是當代的,從內(nèi)容和文化背景上看則是民族的,兩者是共生一體的關系。朱教授對地戲文化的深入了解,對安順地戲戲種文化內(nèi)涵的透徹認識,是民族文化對他經(jīng)年吸收消化下來的生命傳承。
又如在貴州黔東南土生土長的侗族人,凱里學院的楊學文教授。侗族熱愛音樂,歌唱是侗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寨子里有專門的歌師,歌唱就像呼吸吃飯一樣平常,人人都是歌者。其中,侗族大歌更是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里的侗族大歌已經(jīng)不僅僅是侗族民歌的含義,更多的是侗族生活的行為準則和人文境界。楊學文教授自然更理解這些音樂和歌聲在侗族生活中的意義,因此,他將流淌在他身體中的侗族音樂的悠揚、輕快、悲傷等種種旋律與當代版畫語言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和民族個性的作品。其代表作《一塊紅布·一》刻畫的是少女撲向蘆葦蕩放飛手中小鳥的瞬間;《一塊紅布·二》描繪的是少年尋找少女的場景。這兩件作品畫面色彩沉靜、神秘,迷蒙的灰藍色閃耀著圣潔的光輝,表現(xiàn)的是沉浸在愛情憧憬中的侗族青年男女,異于日常生活的精神狀態(tài)。畫面中少女懸于半空,充滿了音樂的韻律感。這個現(xiàn)代敘事性繪畫的表達方式,是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形式,而作品選材以及選材中呈現(xiàn)的精神內(nèi)涵,則必然是因楊教授對本民族音樂及風俗的深刻認識和強烈熱愛而形成的。
貴州地處北溫帶,屬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受東南季風和準靜止峰影響,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陰冷潮濕。原始而靜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殊的喀斯特山地地形,使貴州成為了自然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的一塊寶地。貴州各民族在此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民族文化。很多少數(shù)民族村落都倚山依水而建,山地地形崎嶇,與外界聯(lián)系甚少,天長日久便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智慧和民族哲學。這些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為藝術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創(chuàng)作素材。貴州各地區(qū)的大專院校中均有開設了版畫專業(yè),如凱里師范學院、都勻師范學院、興義師范學院,都有大量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的師生,這些地區(qū)的人文地理環(huán)境對該地區(qū)的創(chuàng)作者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生活在黔東南的呂昌清老師是黔東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校的一名版畫教師,他的代表作《春色物語》《村寨暖陽》《山澗田疇》均圍繞著黔東南苗族侗族的家園進行描繪。該地區(qū)苗嶺雷公山植被茂密,江河溪水長期侵蝕切割形成了許多的深澗峽谷。苗族人和侗族人修建了大量適宜此地形、氣候特點的建筑,如風雨橋、吊腳樓、鼓樓等。這個地區(qū)的地形、氣候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苗、侗特點的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他們的民族性格和世界觀。呂昌清老師在對黔東南的人文風景進行描繪時,將民族建筑與風景融為一體,試圖創(chuàng)造出一種典雅的中國田園式的貴州風景樣式,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融,營造出了中國文人畫的寧靜致遠。這種追求是中國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呂昌清老師的田園風景畫亦是貴州當代版畫的典范佳作。
貴州獨特的喀斯特地貌,使安順地區(qū)具有大量裸露的沉積巖,石板、石塊隨處可見,當?shù)鼐用窬偷厝〔膭?chuàng)造性地建造了石板建筑。這種蘊含著濃厚裝飾意味的建筑樣式也是分布在該地區(qū)的各民族所特有的。貴陽學院的梁練方教授是貴州版畫的青年杰出代表。他創(chuàng)作的版畫題材多以貴州安順地區(qū)的石頭、石板建筑為主,代表作《寂》《晚秋》《屯堡·歸》中均有所體現(xiàn)。這種具有古樸的秩序美感的建筑樣式不僅受地區(qū)地貌特點的直接影響,也蘊藏著當?shù)卦∶竦闹腔酆蛯徝馈w[次櫛比的石片房頂,錯落有致的石板墻面,為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極具民族特點的版畫素材。所以說,貴州特有的地貌特點是影響貴州當代版畫創(chuàng)作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自上世紀80年代之后,現(xiàn)代藝術思潮涌入中國,很多藝術家在這股巨浪之下迷失了自我,在學習借鑒西方藝術方法的同時,流失了我們繪畫創(chuàng)作中固有的民族性,這種學習是失敗的,丟失了民族性的作品也是沒有生命力的。貴州當代版畫對民族性的繼承和發(fā)展,是貴州版畫人在創(chuàng)作時必須要認識和考慮到的根本性問題。沒有民族性的繪畫是不存在的,但只有民族性的繪畫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表達什么樣的民族性,怎么表達,也成為了今天貴州當代版畫需要探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