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方,張捍衛(wèi)
(1. 河南理工大學 測繪與國土信息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2. 河南理工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3)
近年來,隨著我國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的逐步建立,BDS越來越多地應用到測繪、導航制導、氣象等領域[1]。而各項應用對定位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對衛(wèi)星定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衛(wèi)星在圍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受到的主要攝動包括地球非球形引力攝動、第三體引力攝動、輻射壓力攝動、潮汐攝動、大氣阻力攝動等[2]。各種攝動因素對不同軌道的影響是不同的。
除去地球和空間探測器外,第三個天體引力對空間探測器產生的攝動,稱為第三體引力攝動。而對于圍繞地球的衛(wèi)星而言,第三體引力攝動主要是由日月引力產生的,稱為日月引力攝動。繞地運行衛(wèi)星軌道高度越高,第三體引力攝動的影響就越大。對于高軌繞地運行的衛(wèi)星,第三體引力攝動的影響十分可觀。第三體引力攝動對高軌衛(wèi)星的影響將僅次于地球中心引力和地球非球形引力攝動[3]。
文獻[4]指出對于圍繞地球運行的衛(wèi)星而言,第三體引力攝動影響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衛(wèi)星軌道的高度、形狀、軌道面位置和拱線相對于月地、日地連線的位置。文獻[5]指出,第三體引力攝動對偏心率和傾角有影響,而地球扁率項J2對其沒有影響。
因此,對第三體引力攝動的研究,可以探究第三體引力攝動對繞地運行衛(wèi)星軌道的影響規(guī)律和大小,對于衛(wèi)星軌道保持、自主定軌等都有積極的意義。
由于第三體引力攝動對于高軌衛(wèi)星的影響更為顯著,而BDS 中有多顆地球靜止軌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衛(wèi)星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inclined geosynchronous orbits, IGSO)衛(wèi)星的高度都在35 000 km 左右[6],屬于高軌衛(wèi)星,受到第三體引力的影響較大。因此,對第三體引力攝動的研究,也對BDS 也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不同衛(wèi)星軌道面與地月連線向量夾角下,月球引力攝動對高軌衛(wèi)星的影響。
衛(wèi)星運動的微分方程都很復雜,除最簡單的二體等少數問題外,到目前為止都不能給出嚴格解。而衛(wèi)星的實際運動受到各種攝動因素的影響,其實際微分方程十分復雜,很難給出準確的解析解。而運用數值解法,可以給出滿足一定精度的離散解,可以定性與定量地分析衛(wèi)星運動的各種規(guī)律[7]。
文獻[8]指出,利用龍格-庫特塔-費爾布爾格(Runge-Kutta-Fehlbrg, RKF)單步法,先求出12 步解,然后采用12 階亞當斯(Adams)預估-校正公式往后積分,步長采用75 s,每隔15 min輸出一組結果。結果表明,二體意義下對地球靜止軌道衛(wèi)星和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wèi)星的數值積分結果與真值相差甚小,均在亞毫米級或以內。文獻[9]采用2005-06-07(年積日第158 天)的全球定位系統(tǒ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PRN1 衛(wèi)星星歷,利用Adams 數值積分對PRN1衛(wèi)星的運動方程進行求解。PRN1 衛(wèi)星星歷由國際全球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服務組織(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提供。積分初值采用IGS 網站下載的G 文件中,年積日第158 天12 時的數據作為初值,積分步長采用75 s,每隔15 min 輸出一組結果,積分時間為20 h,將結果與IGS 精密星歷比較。結果顯示,該數值積分結果與精密星歷差值在2 cm 左右。說明Adams 數值積分方法對于確定衛(wèi)星軌道是可靠的。
RKF 方法是一種嵌套技術的龍格-庫特塔(Runge-Kutta, RK)方法,利用差分格式中右函數系數可有不同選擇的特點,即同時給出n階和n+1階兩組RK 計算公式,用兩組公式計算結果之差來估計截斷誤差,根據截斷誤差的大小來控制步長。本文采用的是RKF7、RKF8 來進行起步,RKF 的7 階(RKF7)和8 階(RKF8)公式[10]為
式中:T為截斷誤差;f10、f11、f12分別為式(2)中k=10、k=11、k=12 時fk的值。
在衛(wèi)星運動方程的數值解法中,單步法的優(yōu)點是起步和變步長比較容易,但是計算量較大。所以單步法通常用作多步法計算的起算數據。當采用單步法計算出足夠的起算數據后,就可采用效率更高的多步法進行積分[11]。本文使用的是12 階Admas 預估-校正法,預估用顯式的亞當斯-巴什福斯(Admas-Bashforth)公式為
校正用隱式的亞當斯-莫爾頓(Adams-Moulton)公式為
利用式(7)在X、Y、Z方向上分別進行插值處理,即可得到任意時刻的衛(wèi)星坐標。為了提高插值精度,常利用高階拉格朗日插值多項式,但是這又會出現插值區(qū)間兩端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震蕩或跳躍現象,這種情況被稱為“龍格”現象。
為了解決“龍格”現象,可以采用滑動拉格朗日插值法解決插值區(qū)間兩端不穩(wěn)定的問題。該方法使待內插點始終處于插值區(qū)間的中央,將插值區(qū)間作為一個固定“窗口”,該“窗口”長度固定?!按翱凇泵肯蚝笠苿右粋€單位,內插點也隨之向后移動一個單位[13]。本文采用8 階滑動拉格朗日插值。文獻[14]指出利用8 階滑動式拉格朗日插方法對衛(wèi)星插值可以達到毫米級。
衛(wèi)星初始狀態(tài)經過RKF7、RKF8 單步法積分,求得足夠的多步法積分的起步數據;再由Adams預估-校正法求得衛(wèi)星在一定時間內,一定時間間隔的衛(wèi)星位置矢量和衛(wèi)星速度矢量,轉化為衛(wèi)星軌道根數;最后用8 階滑動拉格朗日插值法求得衛(wèi)星加速度。
在利用數值積分進行衛(wèi)星軌道積分過程中,除了考慮月球引力外,還需考慮的力學模型包括表1中所示的力學模型。表2 是一組衛(wèi)星初始時刻的軌道參數,其中a為衛(wèi)星軌道的長半軸,e為衛(wèi)星軌道的偏心率,M為衛(wèi)星軌道的平近點角,ω為衛(wèi)星軌道的近地點幅角,Ω為衛(wèi)星軌道的升交點赤經,i為衛(wèi)星軌道的傾角,α為地月連線向量與衛(wèi)星軌道面的夾角,夾角α范圍為 0 ≤α≤ 180° 。
使用表1 中的力學模型,分別對表2 中各個衛(wèi)星進行軌道數值積分,衛(wèi)星質量都為1 500 kg,積分時間長度為48 h,歷元間隔為75 s,輸出數據的間隔為15 min。
表1 力學模型
表2 衛(wèi)星初始時刻軌道根數
通過計算,得到了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和兩個周期軌道根數隨夾角α和時間的變化情況,如圖1至圖12 所示。兩個周期時間可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計算。
開普勒第三定律為
式中:T為衛(wèi)星運行周期;a為衛(wèi)星軌道的長半軸,G為引力常數,M0為地球質量。
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可以計算出,在不同夾角α下,衛(wèi)星的2 個周期時間大約為2 874 min。
圖1 為衛(wèi)星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隨夾角α變化的情況,圖2 為衛(wèi)星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從圖2 中可以看出,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的大小為3.0×10-6~8.4×10-6m/s2;當α從0 和180°趨向90°時,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逐漸減小。在夾角α一定的情況下,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隨時間呈一定的周期性變化,震動幅度隨著夾角α趨向90°而減小。
圖1 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隨夾角α 變化情況
圖2 月球引力攝動加速度隨時間變化情況
圖 3 為兩個周期長半軸增量隨夾角α變化的情況,圖4 為長半軸改變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從圖3、圖4 可以看出,月球引力使得長半軸長度減小;兩個周期長半軸長度增量絕對值最大位于α=180°處,為0.59 km;長半軸長度增量絕對值最小位于α=90°處,為0.23 km;長半軸增量絕對值隨著夾角α趨向90°而減小。長半軸改變量隨時間呈現周期性變化,震動幅度隨著夾角α趨向90°而減小。
圖3 軌道長半軸兩個周期增量隨夾角α 變化情況
圖4 月球引力引起長半軸改變量隨時間變化情況
圖5 為兩個周期衛(wèi)星軌道偏心率增量隨夾角α變化的情況,圖6 為偏心率改變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從圖5、圖6 可以看出,當0≤α<90°時,兩個周期偏心率增量逐漸變大;當90°<α≤180°時,兩個周期偏心率增量逐漸變小。偏心率改變量隨時間震蕩變化,震蕩幅度在α=0 和α=180°附近最大,隨著α趨向90°震蕩幅度逐漸減小。
圖5 軌道偏心率兩個周期增量隨夾角α 變化情況
圖6 月球引力引起偏心率改變量隨時間變化情況
圖7 為兩個周期平近點角增量隨夾角α變化的情況,圖8 為平近點角改變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從圖7、圖8 可以看出,兩個周期平近點角增量先增加后減小,再增加;增量絕對值在α=0處取得最大值為0.046°。平近點角改變量隨時間呈一定的周期性波動,震蕩幅度在α=0 和α=180°附近最大,隨著夾角α趨向90°震蕩幅度逐漸減小。
圖8 月球引力引起平近點角改變量隨時間變化情況
圖9 為兩個周期升交點赤經增量隨夾角α變化的情況,圖10 為升交點赤經改變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從圖9、圖10 可以看出,當α=120°時,升交點赤經增量絕對值最大為 0.000 25°。當0≤α<90°時,升交點赤經改變量隨時間減?。划?90°<α≤180°時,升交點赤經改變量隨時間增加。
圖9 軌道升交點赤經兩個周期增量隨夾角α 變化情況
圖10 月球引力引起升交點赤經改變量隨時間變化情況
圖11 為兩個周期軌道傾角增量隨夾角α變化的情況,圖12 為軌道傾角改變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從圖11、圖12 可以看出,當α趨向90°時,兩個周期軌道傾角增量逐漸變大;在夾角α=90°時,兩個周期軌道傾角增量絕對值最大為0.000 09°;當夾角α=0 或α=180°時,兩個周期軌道傾角增量絕對值最小為0.000 014°。軌道傾角改變量隨時間都逐漸增加。
圖11 軌道傾角兩個周期增量隨夾角α 變化情況
圖12 月球引力引起傾角改變量隨時間變化情況
本文以軌道長半軸為42 167.26 km 的一組衛(wèi)星為研究對象,通過數值方法對其進行積分。計算結果表明,經過兩個周期,當衛(wèi)星軌道面與地月連線共面時,月球引力對加速度、軌道長半軸、軌道偏心率和軌道平近點角的影響最大;當衛(wèi)星軌道面與地月連線垂直時,月球引力對軌道傾角的影響最大。其中,月球引力對衛(wèi)星軌道的長半軸和平近點角影響較大,分別可達0.59 km 和0.046°。這將有助于認識和了解短時期月球引力對高軌航天器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