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萍
【摘 要】研學旅行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通過建立機制、科學指導、課程建設等,把區(qū)域研學做足、做實,服務于整個區(qū)域的研學活動,從而提升研學的質量。
【關鍵詞】研學旅行 課程建設 區(qū)域開發(fā)
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任務。而研學旅行作為社會實踐教育的一種新模式,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重游輕學、主題模糊、規(guī)劃隨意、評價片面、反思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于研學旅行中。作為區(qū)綜合實踐兼職教研員,學校綜合實踐學科領銜人,筆者要從“心”出發(fā),有更高的站位、更遠的眼光、更寬的視野,全面推進區(qū)域研學創(chuàng)新,把立德樹人的重任擔在肩上、落在行上。
一、建立機制,保障區(qū)域研學的運行
1.創(chuàng)建科學運行機制
我們首先把每個學校的德育骨干集合起來,成立區(qū)域研學共同體。通過這個共同體定期的線上、線下學習研討(一般一個月為一次),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可以進行問題互助,可以進行同題研討,以此提升各校研學的能力與質量。
我們嘗試把研學旅行納入學校的計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統(tǒng)籌考慮,從而促進研學旅行和學校課程有機融合。學校根據(jù)研學內容靈活安排研學時間,一般每學期安排一次,每次安排一至兩天。
每次研學活動之前,德育處會制訂詳細的研學方案并編制學生活動手冊,通過班主任專題例會明確研學的意義及具體要求,然后班主任利用班會或晨會轉達給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明白本次研學的目標及活動要求,并且在身體和心理上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后勤處則會制定好學校研學旅行安全保障預案,明確學校研學旅行安全保障舉措及應急辦法,并且為學生的出行及活動做好物資準備和安全保障?!把袑W旅行學生安全規(guī)范”是研學旅行安全保障、有效實施的基本規(guī)則和制度保障,學校會將其下發(fā)給學生,使學生知曉并嚴格遵守。同時,要求每個教師必須嚴格執(zhí)行。
2.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評價機制,把組織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每年綜合考評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充分尊重個性差異、鼓勵多元發(fā)展的前提下,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進行科學評價,并將評價結果納入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為每個學生建立研學旅行評價檔案,可以分為研學實錄與研學報告兩部分。研學實錄詳細真實地記錄每一個學生的研學旅行情況,比如什么時間參加了哪項研學項目,有哪些體驗收獲,以及活動中的一些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研學報告主要是研學活動后,學生針對本次活動的綜合性的心得體會。
學校在評選優(yōu)秀學生時,都要把他的研學旅行評價檔案作為一項重要的依據(jù),因為這個檔案能全面地反映出他的實踐能力,甚至可以看出他的品行。
二、科學指導,提升區(qū)域研學的質量
研學旅行雖然也是學習,但與傳統(tǒng)的教室內的學習還是有很大差異的。研學旅行中的學習情境更為開放,內容更為綜合,學習方式以體驗和實踐為主,在開放多元的場景中展開,通過任務驅動、科學指導,激發(fā)學生的研學動機與激情。研學旅行是一個“做中學”“玩中學”的過程,基于該年齡階段學生的原有的經驗,有效地聯(lián)結學生的學科學習,讓知識連接真實的世界,聯(lián)結體驗與思維。所以,教師的有效指導可以讓研學的過程更有挑戰(zhàn)性及趣味性,帶著學生們從“好玩”走向“玩好”。所以,我們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培訓,要讓教師們明確以下幾點:
1.做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熆梢栽谘袑W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用以驅動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啟動他們的學習欲望。如何激發(fā)學生研學的欲望,在情境中捕捉并點燃他們研學的激情,是指導教師的重頭戲。比如,在“科技小城行”研學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玲瓏湖時,引導他們感受其清澈見底,并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玲瓏湖美嗎?接下來的研學活動中,看看誰能解開玲瓏湖凈水之謎?!本瓦@樣,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中,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內在的潛能被激活,從而興趣盎然地投入研究與探索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2.做學生項目任務的合作者
在研學旅行中,教師與學生不再是平日里簡單的師生關系,更多的是教師是學生學習中的伙伴,是助推他們積極向前的合作者。對于未知的世界,學生是充滿求知欲與探索欲的,所以每次研學時,要多創(chuàng)設一些開放式的項目任務,這些任務往往沒有標準答案,需要他們自己通過實踐與探索而獲得。比如,在“張謇故里行”的活動中,我們讓學生通過研究數(shù)字墻上的數(shù)字與張謇先生的關系,從而讓他們在參觀時有了明確的任務,通過弄明白這些數(shù)字的含義,了解張謇的生平,感受他為社會作出的貢獻。
3.做學生研學方法的指導者
在研學旅行中,面對開放的任務,師生共同進入未知的場景中探索,用動手的方式解決問題。但由于涉及多學科的整合,挑戰(zhàn)了學生的高級思維,學生有時難免被“卡”住。
在學生“卡”住的時候,教師要學會智慧引領,學會耐心期待,如:老師向大家推薦一種觀察方法,你們有興趣試一試嗎?換一種方法去體驗,看看感受如何?換一種方式收集整理,看看進展會不會不一樣?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看看能不能得出結論?換種方式來組織,看看我們的表述是不是更完美?教師不必表現(xiàn)得比學生更聰明、懂得更多,必須保持足夠的耐心,讓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這樣得到的結果才會更真實,收獲才會更大。
4.做學生研學進程的促進者
每次研學旅行都是在開放的、獨有的情境中展開,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學生通過多樣化的實踐與探索,在完成研學任務的過程中,學會動手動腦,學會做人做事,提升各方面的素養(yǎng)。
研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完成“學生指導手冊”來實現(xiàn)自己的研學任務。在這本手冊中,研學主題讓學生明確研學的主要任務;研學導航給予學生多種路線的選擇;研學行程確定了每個研學項目活動的時間;研學須知則是在安全、行李等方面給予學生一些友情提醒;研學閱讀是活動前讓學生做好相關的知識儲備;研學項目包含明確的目標、研學的清單以及學生研學分享的空間;研學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是對活動的總結與反思。
除了這本精心設計的手冊,更需要教師在研學過程中注意觀察與分析學情,不斷評估并調整指導方略,這是指導教師在研學中的“必修課”。
三、課程建設,實施區(qū)域研學的關鍵
基于時代的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需求、依托區(qū)域的資源,我們逐步建立起了以研學精品線路、研學課程基地為支撐的研學旅行課程體系。研學旅行共同體通過努力,完成了“研學旅行在海門”系列課程的研發(fā),培育了一批富有海門地域文化特色、安全適宜的研學旅行課程基地(如下表)。
每一個子課程,都設計開發(fā)了相當翔實的“學生指導手冊”。有了這樣的課程資源,我們一線的綜合實踐教師便如魚得水,只要根據(jù)校情、班情進行適當?shù)恼{整就可以輕輕松松地開展區(qū)域研學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