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亞
以學生為本,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永恒主題,是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指在教育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精神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動腦、動口、動手,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應如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呢?結合多年的思想政治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師生關系是指師生間心理相容,心靈相同,形成師生互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具體表現(xiàn)在師生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融洽的。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師生相處融洽親密,學生對教師的教導,在感情上具有相容性,才愿意跟著老師的安排走,才樂意去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才敢于把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講出來。這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就自然得到了提升。而在不和諧甚至對立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容易形成對教師的“逆反心理”,不與老師配合。一方面老師板著面孔,威嚴有加地講課;另一方面學生埋頭做事,懶得回答老師的問題,整個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自然也就被抹殺了。可見在教學中,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直接影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產生。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應時時以民主的平等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討論,拉近師生距離,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 給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要明白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是主角。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僅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搞 “滿堂灌”,“一言堂”占盡課堂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把知識嚼爛了喂給學生,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這樣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的嬰兒,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然就失去了。由此可見,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就必須給學生一個自由思考的空間。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統(tǒng)籌安排好教學活動,積極采用討論、辯論等多種教學方式,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善于引導和啟發(fā)啟發(fā),不搞標準化答案,允許學生多角度回答問題,允許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見解,允許學生爭論,更允許學生與教師爭論。通過學生自由思考,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自然就彰顯出來了。
三、知識盡量問題化
“知識問題化”是指將課堂教學內容轉化為問題,通過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的情景創(chuàng)設來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知識問題化”既避免了知識以枯燥、呆板的形式傳授給學生,又可以使教學內容在聯(lián)系現(xiàn)實世界的情景中加以呈現(xiàn),引發(fā)學生的認知需求,激發(fā)學習動機,讓學生在獨立與合作的探索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例如,在學習高一經濟生活第六課時,我們可以先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假如你家里有10萬元錢需要用于投資,以實現(xiàn)“錢生錢”的目的,你將如何利用這些錢來進行投資?該問題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符合學生想在商場一展拳腳的心理,能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要進行投資,就必須知道現(xiàn)在我國市場上提供了哪些投資產品。于是引導學生思考地二個問題:我國市場上目前提供了哪些投資產品呢?引導學生去閱讀教材,找出我國市場提供的投資產品。要在眾多的投資產品中選出自己中意的產品,就必須對這些產品各自的優(yōu)缺點有比較詳細的了解,于是引導學生思考第三個問題:這些產品各有哪些優(yōu)缺點呢?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銀行存款、股票、債券、商業(yè)保險等幾種投資方式的各自優(yōu)缺點。在掌握各種投資方式的優(yōu)缺點之后,請學生定出他的投資計劃,并說明理由。通過計劃的制定,讓學生在應用中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體會到學習知識對現(xiàn)實生活的重要性。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層層推進的幾個問題,讓學生在尋找答案中不自覺地實現(xiàn)了對本課主要知識的掌握,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中心,成為學習的主體。
四、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它包括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寫教案和試教等。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由學生自已確立教學目標,并把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使教師和學生兩個積極性統(tǒng)一起來,使教學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活動的“大腦”和“心臟”。讓學生參與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過程,是提高學生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是學生把握學習主動權的過程。由學生自己確定重點和難點,既符合學生的認知實際,又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使他們在參與中增強了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性。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催化劑”和“潤滑油”。根據(jù)選定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探求科學的教法和學法,將直接決定學生學習的效果。寫教案是教學活動的“劇本創(chuàng)作”。讓學生參與寫教案的過程是根據(jù)教學內容,在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選擇好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讓學生把全部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信息進行匯聚和編織成知識網(wǎng)的過程。而試講則是教學活動的“排練”,是讓學生擔任“小先生”,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注意力、興奮點、參與度,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學得充實,知識和能力掌握的程度更廣、更深、更活、更全面。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導演,而學生才是真正的主演。
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的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其方法可能會有不同。但不論怎樣,學生必須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僅僅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教師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手段,教學方式都必須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為了更有效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