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點宇
【摘要】在中國城市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當代山水畫家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與創(chuàng)作。他們在秉承傳統筆墨精神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出了大量以城市為題材的山水畫作品。由此,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應運而生。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作為當代中國畫領域中的一個全新而又重要的課題,具有多樣性、跨學科性、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趨勢。同時,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體現了人類對城市風貌和人文生活變化的敏銳反映和鮮活捕捉,以及對自身存在的認識和思考。進而發(fā)展到對當下人和現實的關懷,使得當代中國山水畫變得更有溫度,與人的距離更近了。這也是當代中國山水畫家對當今時代背景下山水畫的全新理解以及對中國山水畫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
【關鍵詞】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
隨著中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fā)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日益進步,中國城市化、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也越發(fā)大步向前。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內容與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與發(fā)展,從而激發(fā)了當代中國畫家對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思考與藝術靈感。時代的發(fā)展也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及生存場景,當代中國的山水畫家也開始意識到研究創(chuàng)作有關城市生活和城市景觀題材的必然性。當代中國城市文化的發(fā)展也對人們的價值觀念、審美方式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當代中國城市題材的山水畫更具鮮活感與生命力,從而有關城市題材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隨之衍生并日益興起。這也是當代中國山水畫家對當今時代背景下山水畫的全新理解以及對中國山水畫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
早在1990年,錢學森就已率先提出并使用了“城市山水”這一概念,意在把中國傳統山水畫、有關山水的詩歌詞賦以及我國古代的園林建筑等藝術元素相融合,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想圖景。由此城市題材山水畫的概念可以說是初見雛形。錢學森還曾在《美術》中呼吁,倡導當代中國藝術家嘗試把“城市山水”作為新的研究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①這也是現代建設與時代審美的必然趨勢,并借此來推動“城市山水”的構建。20世紀中葉起,以中國城市為題材進行的山水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活動逐步興起,如李可染、傅抱石、關山月,都以當時國內外的城市山水為題材寫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具有革新性質與探索意義的山水畫作品。這一時期的中國山水畫家深入生活,通過山水畫寫生創(chuàng)作的方式,表現和記錄了新國中成立初期城市發(fā)展的狀況,畫面具有一定的工業(yè)色彩。隨后掀起的留學熱潮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山水畫家遠赴國外學習、考察。鑒于對國外城市生活、景觀的感悟,他們開始嘗試用中國山水畫的繪畫方式與筆墨語言來表現帶有異國風情的城市風貌。這不僅為推動城市題材山水畫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更是影響和帶動了一批山水畫家投身到以國內外城市為題材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洪流中去。他們憑借所獲得的文化信息與藝術資訊大膽地嘗試與探索,為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的發(fā)展累積了豐富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到了改革開放時期,大量西方藝術觀念在這一時期涌入中國并進入到大眾視野,對當時的中國山水畫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由于經濟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城市化的成果也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與觀念上的全新認識與理解,中國山水畫家們開始將藝術創(chuàng)作的注意力聚焦到一些沿海經濟特區(qū)城市。他們以當時的中國城市為題材,表現城市生活,訴說內心情感。不僅不拘泥于紀實與再現,更發(fā)掘與關照了城市生活與城市人文的部分。直至20世紀90年代,深圳畫院率先把目光聚焦到城市題材的山水畫這一新的領域,并提出了新的學術課題,舉辦了一系列如“都市水墨”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城市山水”主題畫展等相關活動。于是,一大批山水畫家開始以城市元素及內容為創(chuàng)作題材,嘗試通過材料的使用、圖式的變化、筆墨的轉變來表現當代中國的城市形象與內涵。結合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中的繪畫語言與西方的藝術觀念,通過大量對國內外城市風光的寫生或創(chuàng)作作品,讓當代中國城市題材的山水畫如雨后春筍一般進入大眾的視野。與之伴隨的繪畫作品展覽、學術研討會、藝術交流活動等也接踵而至。到了21世紀,以城市山水為主題的畫展及學術活動愈發(fā)增多,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支持與認可。2006年的中國畫、畫中國——走進香港作品展(由中國文化藝術發(fā)展促進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社共同主辦)、2010年的我們與時代同行——08北京》(中國國家畫院、深圳畫院主辦)以及水墨雙城——深港都市水墨雙年展等展覽活動的舉辦,都說明了有關“城市題材”的當代中國山水畫逐漸備受矚目,并躍入主流得到廣泛傳播。
(一)地域性強、內容新穎
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作為中國山水畫的新興形式,在繼承傳統筆墨與汲取外來文明的差異性文化互補中,積極地對其現代性質與現實意義進行表達,飽含了山水畫家們對山水畫探索創(chuàng)新的思考,為當代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開拓了新的道路和表達空間。②就城市生活這一現實題材,我們從內容上不難發(fā)現,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開始對高樓建筑、城市街道、公共設施、交通工具、綠化植被、人造景觀等現代城市元素進行捕捉,輔以傳統山水畫中樹、石、山川、河流、煙云等自然元素。這是從傳統山水到城市山水的跨越,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當代性的體現與發(fā)展。同時由于中國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速度以及城市化進程不均衡,所導致的城市風貌及文化差異性是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不可忽視的特征。③這其中既包括了當代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成果,也涵蓋了歷史文化累積的遺韻。不同地區(qū)城市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氣象、水土人文、經濟發(fā)展等要素都使得城市間的形象氣質各不相同。這不僅為城市題材山水畫創(chuàng)作提供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素材,也促使了城市題材山水畫畫面多樣性的產生。由于創(chuàng)作對象的特殊性,一批生長于城市中的畫家,深入挖掘其所在城市獨有的氣息和個性,多把自身親切的城市生活體驗、情感與思考注入創(chuàng)作中,讓其筆下得城市題材山水畫畫面更為親切,也更有溫度。值得注意的還有另一批以特定地域或城市為創(chuàng)作題材的畫家,多取材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等城市。二者都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創(chuàng)作群體,為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創(chuàng)作與理論研究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
(二)觀念相融、畫面創(chuàng)新
同經濟交流和文化交流一樣,中西方繪畫藝術觀念也在不斷融合碰撞。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在繼承傳統中國山水畫理念的基礎上,吸收了一定的西方藝術觀念。把平面構成融入畫面之中,通過極具現代感的筆墨線條,對畫面進行分割,采用幾何造型的概括方式來組合具體物象。秉承了傳統中國山水畫中營造畫面意境、氣韻的內在要求,將具體與抽象、寫實與意象有機地結合到一起。繪畫手法以傳統的中國山水畫筆墨技法勾、皴、點、染為主,或用自由的意筆表現,或以精細的工筆勾勒,又或是兼工帶寫,相輔相成。在新中國成立后,由于中國山水畫受到西方寫生觀與西方風景畫等外部信息的影響,也吸收了水彩畫、油畫、版畫等畫種的表現方法及藝術理念,大量的色彩表現運用到了當代中國城市題材的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更有甚者加入了空間感和光影感,突顯了當代中國城市場景中的形式美和構成感。如吳冠中的作品《香港道》,運用了有別于傳統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以黑白灰為基調,運用大量的點、線、面組織畫面,配合墨點,色塊豐富畫面。簡潔的橫直線相互交錯,表現城市建筑的錯落與秩序美。大小各異的點與色塊在黑、白、灰塊面形成對比,相互襯托。既表現了城市場景的繁華與繽紛,又表現了當今時代下城市生活的快節(jié)奏與喧鬧感。林容生大量以國內外城市為題材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從他的《鼓浪嶼寫生》系列作品和《烏茲別克斯坦寫生》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十分重視傳統筆墨精神,作品多用不同質感的線條表現城市建筑結構之美,通過著色建筑與留白建筑對比,突出畫面的構成感,十分具有視覺沖擊力;再如中國美術學院張捷教授的作品《圣托里尼》,則是對城市建筑的整體進行了捕捉,通過運用西方平面構成的形式,將大小各異的樓房進行平面化的歸納。再通過紅藍設色的對比,以及傳統筆墨的手法來表現城市建筑的聚散關系,最后呈現出白色樓房高低錯落,層層相接的當地特有的海島城市景觀。即便是對外國城市取材,仍貫徹了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營造的內在要求,營造了一種安逸靜謐的畫面意境。綜上所述,中西方繪畫藝術觀念、手法、元素等融合是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的一個重要藝術特征。
(三)筆墨追求、時代意義
“筆墨當隨時代”④這一藝術觀點,自古以來都對中國繪畫藝術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筆墨表現應當具備時代特性,不同時代的山水畫作品應該有不同的筆墨表現和不同的意境表達。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就是用中國山水畫的筆墨語言來訴說在當今時代下,中國城市的發(fā)展面貌和精神追求。如李可染的《夕照中的重慶山城》《萬縣山水城》、傅抱石的《中山陵》《雨花臺》《文化古城克羅什》以及關山月的《自貢鹽田》等作品,都是以當時國內外的城市與山水為題材創(chuàng)作而成的。筆墨既可以表現對象的形神,又可以跳脫出造型本身的限制。有品格的筆墨表現是畫家內心自由的釋放與表達,也是畫家內在修養(yǎng)和審美意趣的流露。隨著時間的推移,全新的課題必須要開拓全新的視野。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對社會主義建設場景的描繪,到改革開放后轉為城市景觀、城市生活的情感表達與價值思考。當代中國山水畫家們將傳統筆墨的審美意趣融入現代化的城市元素,呈現出一幅城市與山水有機結合的全新畫面。對于70、80后的山水畫家而言,中國城市的發(fā)展伴隨著他們的成長時光,使得他們對把握城市山水這一題材的創(chuàng)作更為親切也更有體驗。方向的城市題材山水畫作品,用全新的視角經營畫面,把城市建筑與城市生活在畫面中有機結合。畫面中的人物、山水、城市三者和諧共存,更具浪漫色彩和人情意味。由此不難看出,時代變化對山水畫家藝術生活的積累與理解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自然而然地促成了畫面的創(chuàng)新。在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傳統山水畫的筆墨、造型、符號必須適應城市山水題材現實性與時代性的表達。在依托城市景觀及相關元素的現實造型基礎上,做到主觀和客觀的平衡。既要表現城市題材山水畫的個性化特征,也要保留中國傳統山水畫中對筆墨氣韻的追求。其中意境是中國山水畫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的意境,既遵循了中國傳統山水畫意境表達的內在要求——通過畫面?zhèn)鬟_畫家的心境與感悟,又在此基礎上,把畫家自身在城市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情緒、感觸給予人文關懷,進而產生出符合當今時代的新的意境體驗。這是人們面對生活態(tài)度的直觀抒發(fā),體現了當代人們的思想境界,強調人文精神、突出時代特征。
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是在以國內外城市景觀為對象的基礎上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一種承襲、延展。既重視傳統,又力求突破,具有探索精神,更有實驗意義。當代中國城市題材的山水畫拓展了當代中國畫的藝術形式,豐富了當代山水畫的意境。由于不同地域經濟文化的差異,決定了藝術家們的生活環(huán)境及審美取向,產生出的新的藝術風格,進而影響和豐富了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的多樣性。它滲透了西方藝術觀念,融入了空間感、光影感和構成感。與其說是對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開拓,不如說是探尋城市生活本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憧憬。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有別于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在于筆墨的表達方式以及內容的表現形式不同,它更多的在于描繪城市建筑、城市生活與城市文化,是畫家們立足在傳統山水畫之上,對當代城市發(fā)展現狀進行捕捉從而創(chuàng)作出的山水畫。這類題材畫面中所描繪出的現代城市元素,與當下的時代精神、審美趨勢和發(fā)展方向相契合。
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既是對現實生活的捕捉和發(fā)現,又是對中國山水畫藝術內容的補充與發(fā)展——親近生活、立足時代,才能更加突出當代中國山水畫藝術發(fā)展的時代性。題材內容新穎多元,構圖力求創(chuàng)新突破,表現手法豐富多變。當代中國城市題材的山水畫是集現代感、設計感、鮮活感于一體且極具視覺沖擊力的綜合體,也是當代中國山水畫的全新領域、全新方向。它有著巨大的發(fā)展前景和空間,也是當今時代下中國山水畫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同時我們要看到,它的發(fā)展時間較短,發(fā)展空間還很大的特性,所以說當代中國城市題材山水畫是一個機會與挑戰(zhàn)并存的全新課題。
注釋:
①錢學森:《關于美術的一封信》,《美術》1992年第2期。
②宛俊勇:《筆墨當隨時代——城市山水畫審美特征研究》,《書畫世界》2012年第9期。
③陳端:《新中國70年山水畫對“城市”的表現》,《美術史學》2019年第12期,第106—109頁。
④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第287—317頁。
參考文獻:
[1]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朱良志.中國美學名著導讀[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李小可,王魯湘.世紀可染:紀念李可染誕辰一百周年(文獻集、作品集)[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7.
[4]吳冠中.我讀《石濤畫語錄》[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0.
[5]林容生.跟名家去寫生林容生寫生作品賞析[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6.
[6]錢學森.關于美術的一封信[J].美術,1992(2).
[7]索繼明.城市山水畫的文化意味與表現形式的思考[J].美術觀察,2016(8).
[8]宛俊勇.筆墨當隨時代——城市山水畫審美特征研究[J].書畫世界,2012(9).
[9]陳端.新中國70年山水畫對“城市”的表現[J].美術,2018(1).
[10]王亞杰.都市山水畫初探[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
[11]秦宛瑩.論城市山水的藝術魅力[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12]戴光瑩.中國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研究[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0.
[13]吳里銀.中國當代城市題材山水畫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5.
[14]徐晨.借古開今——城市山水畫初探[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3.
[15]謝瑤.城市題材山水畫再當代山水畫中的意義[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