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芳
摘 要:化學是高中一門重要學科,它引導學生對物質的變化以及本質進行認知,對豐富學生的科學認知體系有著重要作用。同時也是高考的重要科目,在學生的總體學習水平評價中占據(jù)重要位置。本文將立足于高中化學課堂現(xiàn)狀,分析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根據(jù)現(xiàn)存問題分析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構建高效的高中化學課堂。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核心素養(yǎng)
落實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切實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也滿足我國當前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并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目的。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我國高中化學教學也應該牢牢把控住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培養(yǎng)目標,構建一個更高效、更創(chuàng)新的化學課堂,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個人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以使學生更好的發(fā)展。
一、高中化學課堂現(xiàn)狀
化學是一門探究世界本質、物質本質的學科,其涵蓋了大量的分子、物質性質以及反映現(xiàn)象。很多時候需要通過微觀的物質結構對該物質產(chǎn)生的宏觀現(xiàn)象進行分析研究,或者根據(jù)宏觀的現(xiàn)象逆推物質的結構及組成,是一門知識關聯(lián)性較強,體系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學生在看到化學研究的對象過于復雜、過于微小、過于繁多后,很快會認為這使一門既難且無趣的學科,進而喪失了解與學習的興趣。因此,當前高中化學學習中存在較多問題。
(一)學生學習方法不得當
學生在進行高中化學學習之前,普遍在初中就已經(jīng)接觸過化學這一門學科。初中化學知識主要探討物質的性質以及一些實驗現(xiàn)象,同時會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逆推,對反映物質進行分析。這些簡單的學習內容使得學生能通過簡單的背誦記憶就能夠較好的完成化學科目的學習并對其有較好的掌握。當學生升入高中后,很多學生會下意識采用曾經(jīng)在初中使用的那一套應對化學的學習。但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差距較大,高中化學更注重分析物質微觀的結構、組成。而不僅僅是對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同時高中化學還涵蓋了大量的實驗內容,這些實驗內容都需要學生在掌握物質性質以及微觀組成的前提下進行理解,單純的對實驗進行背誦記憶難以完成學習。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xiàn)較多的問題,使學生對化學知識難以進行深度的掌握,也就無法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另外,一些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僅重視對學生進行課堂的知識講解,不注重幫學生對該科目的整體性質進行分析,也不引導學生使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學習,這導致很多學生對該科目的本質認知不夠清晰,同時也無處尋得合適的學習方法。
(二)學生學習時間較少
高中需要學習的科目較多,其中包括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九個學科。這九個學科每個都有自己的不同特點、側重點以及難點,同時每一門科目的學習內容都較為深入。學生在初中雖然已經(jīng)接觸過這些科目,但初中的學習內容與高中的學習內容相比更為粗淺,學生掌握起來相對也更容易。在高中的學習內容中,其學習的深度、難度、廣度使學生在面對每一門科目時都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才能滿足學習要求。每一門科目累加起來的學習時間使學生幾乎每天都處于忙碌的學習狀態(tài),那么學生分到每一科目的學習時間將極為有限。另外,一些學生受初中學習化學經(jīng)歷的影響,產(chǎn)生認為化學是一門僅需要背誦記憶就能夠獲得高分的錯誤認知,這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時間分配時分給化學的學習時間變得更少。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大
高中化學探討的主要是物質的組成、結構以及性質、反應現(xiàn)象。這些東西的背后由一個個的分子結構式、化學反應方程以及化學實驗現(xiàn)象支撐著。學生在對化學進行深入了解之前,首先要面對大量的結構式、物質性質、反應方程式的記憶問題。這些結構式、反應方程式雖然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對于還沒有形成較為完好的化學知識體系的學生來說,這些巨量的記憶任務讓很多學生在接觸的第一時間就產(chǎn)生對該科目的畏懼感,慢慢的一些學生會失去把該科目學好的自信心,進而喪失學習興趣。同時,一些教師在課堂上不注重展現(xiàn)化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課堂上看到的僅僅只有滿黑板枯燥的化學方程式、物質性質、結構,并且一些微觀結構還非常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覺得化學既抽象又沒有學習意義,生活中幾乎也用不到這些知識,會覺得學習化學無趣。另外,一些學生在初中進行化學學習時,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而高中教師為了趕學習進度完成教學任務,通常講解都比較快,對一些初中學過的知識點通常會略講或是不講,這對化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會更難聽懂化學所講內容,跟不上上課節(jié)奏。長久下來學生會喪失對化學的學習信心,失去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要求及內涵
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在進行身心發(fā)展時應具備的符合社會需要并滿足自身發(fā)展需求的能力。這是我國為適應當下世界發(fā)展趨勢而對學校提出的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當前世界高度融合,全球化正在席卷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我國在吸取外部環(huán)境的優(yōu)秀教學理念及育人方針后,提出這種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育人方針,這也是我國的教育發(fā)展趨勢以及世界的教育發(fā)展趨勢。
三、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策略
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結合自身化學學科特點,采用多元化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掌握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以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增加學生學習興趣,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同時,教師也應該關注學生的知識理解情況,掌握學生的學習方法,分析其學習方法是否得當,并引導學生優(yōu)化自身化學學習方法,從自我角度出發(fā)提升自身化學學習效率。
(一)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生的日常安排中,學習是大部分學生的主旋律,學習構成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可考慮采用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將化學科目與生活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讓學生在化學中看見生活,在生活中感受到化學。很多學生對化學提不起學習興趣是因為學生認為化學與日常生活關聯(lián)不大。這類學生認為語文、英語可以用于溝通以及書面閱讀、書寫,數(shù)學可以用于日常計算等,但化學在日常生活中幾乎看不到實際的應用。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知識因為一些學生對化學了解得還不夠深入,所以他們意識不到化學的存在。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興趣所在,把化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對接,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化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鋁。關于鋁,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非常多,鋁具有酸堿兩性的反應性質,還具有鋁三角這一特殊反應體系,其內涵蓋的知識點較多,較雜,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對其失去耐性。教師可在進行教學時引導學生對接生活日常,如我們平常吃的油條,很多商家為了增加油條的蓬松性,會在里面加一種含鋁的添加劑,明礬,而這種物質的攝入易導致人體鋁元素過量而大腦反應遲鈍。借著學生對明礬這一物質的好奇,教師可順勢展開十二水硫酸鋁鉀的知識點講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引領下進行學習,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學習氯時,氯也具有較多較復雜的反應式,教師可充分聯(lián)系生活,告訴學生我們日常使用的自來水中,幾乎都會使用次氯酸及其相關產(chǎn)物對自來水進行消毒,其運用的就是次氯酸的刺激性以及其見光分解的性質,進而再引導出次氯酸的其他知識點并對其進行講解。再或者,我們看見的古董青銅器中,其表面經(jīng)常會存在一種青綠色的物質,這種物質是堿式碳酸銅,也叫銅綠,是銅與空氣中的氧氣、水、二氧化碳等物質自然反應生成的產(chǎn)物。這種理論充分對接生活的教學形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化學的趣味性。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使用化學的視角觀察世界并能夠發(fā)現(xiàn)以前不知道的東西時,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會陡然激增。
(二)運用實驗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
化學作為一門理論與實際并重的學科,學習過程應該將兩者高度結合。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情況,就是教師非常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對于實驗教學較為忽視。學生在進行高中化學的學習過程中,需要理解、記憶大量零散、繁雜的知識點,一個遺漏的知識點就很可能導致一道分值極重的答題得分寥寥。同時背誦記憶的過程又及其枯燥乏味且占據(jù)時間較多,因此學生很容易對化學學科打退堂鼓。而學生在上學時期普遍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于傳統(tǒng)課堂之外出現(xiàn)的一切事物都有著強烈的好奇,比如說,教師講鈉的性質,列了一黑板學生也不一定感興趣,但教師一旦拿出鈉單獨進行現(xiàn)場試驗與講解,或是讓學生協(xié)助進行實驗,那些學生的熱情與好奇心將會被充分的調動起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多增加實驗演練環(huán)節(jié),或者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一些危險性較低的實驗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理論知識,并將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反饋回理論學習中。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也能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yǎng),對于學生的綜合發(fā)展也有幫助。例如在講解一些簡單的酸堿反應、離子置換反應時,有實驗條件的教師可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些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并在實驗中驗證自己的構思是否正確。這種讓學生自己通過實驗去探究化學反應本質以及現(xiàn)象的過程,能夠充分調動起正處于好奇心旺盛時期的高中生的積極性。他們在實驗中的體驗不僅能一定程度減少其學習化學理論知識時的沉悶、枯燥感,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也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
(三)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優(yōu)化化學學習方式
很多學生學習化學效率不高,是因為還沒找到適合學習化學的方法。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這一情況進行充分的認知,結合學生情況并引導學生改變原有的以為死記硬背就能學好化學的思維,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在記憶后進行梳理,進而掌握較為全面的化學知識體系。思維導圖是一種良好的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體系構建、總結的方法。它不僅直觀、清晰,同時也能夠方便學生對同類知識點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同異比較,并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之余,應注意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使用思維導圖,對已學的及新學的知識進行梳理,讓學生采用更高效的學習方式以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建立適合自己使用的思維導圖后,也應該定期對學生自行構建的思維導圖進行檢查。畢竟思維導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使知識相互串聯(lián)起來,它同時也是學生進行復習時的重要參考樣本。因此若思維導圖出現(xiàn)問題,對學生的化學學習影響較大。教師應該定期對其進行檢查并糾錯,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建立一個優(yōu)質的思維導圖。
結束語
化學是高中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它同時也是學生認知世界本質,探索科學世界的一個入門學科。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充分結合學生學習情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進行高效的化學學習。
參考文獻
[1]葉欣如.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淺談[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3).44.
[2]李丙仕.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體系的構成和特點[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