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顏濤
摘要:初中化學課程相較于其他科目而言,是一門實踐和理論融合度極高的科目,學生不僅需要較夯實的理論知識基礎,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實驗能力。對于初中的化學任課老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研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言是更為有效的[1]。教師所從事的教學無非就是教其所學,而在老師的教學目的中無非就是以下幾種,第一是如何教會學生,第二種是如何更好地教好學生。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研究能力;教學模式
一、初中化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重要性
對于初中化學這一學科而言,化學老師的教學研究能力至關重要?;瘜W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是構成教師專業(yè)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教師解決化學學科問題的重要保障[2]。其實,對于任何一門學科而言,不僅僅應當關注任課老師的教學能力,更應當關注任課老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如若一個教師擁有教強的教學能力,但是卻不具備優(yōu)秀的教學研究能力,那么他遲早隨著時間的推移隱沒在時代的潮流之中。提高化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的構成
(1)提出化學學科教學問題的能力
作為一名具備較強的化學教學研究能力的老師,其應當具備提出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能力。對于初中的化學教師而言,必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教學課程的設計、目標以及過程的不合理性,并及時地加以改正,以達到教學研究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目標,從而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2)制定解決策略的能力
教學研究能力不僅包括認識到教學課程的問題,更包含了制定解決策略的能力。對于很大一部分的教師而言,其均能發(fā)現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但是能夠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的教學老師的數量并未達到一個理想的數量,這就意味著許多的問題僅停步于被發(fā)現的階段,而不能被進一步地解決,這就導致了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停滯不前,因而我們必須要著重地提高教師的制定解決策略的能力。
(3)擬定計劃展開教學實驗的能力
除了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還包含了擬定計劃并展開教學實驗的能力。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任何一個老師而言,其在上課之前必須要擬定詳細的教學計劃,否則教學過程將無法繼續(xù),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4)系統(tǒng)反思與交流的能力
系統(tǒng)反思和交流的能力也是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所必備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師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成果的好壞來對自己的教學能力進行系統(tǒng)的反思,搞清楚自己的教學能力在某方面是否可以有所改進,并積極地與同學科的老師進行及時地交流與討論。
三、初中化學教學新模式研究
(1)引導激發(fā)興趣模式
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對于那些對枯燥的知識缺乏興趣的學生而言,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之中無疑是痛苦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往下學習的欲望。初中化學科目本身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一門科目,很容易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因此根據引導興趣這一目標,可以對原本的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利用有趣的實踐活動或者特定的課堂的情景設計來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例如在平時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一部分的老師會打破常規(guī)的方法,在開始上課前利用一些有趣的“小魔術”來吸引學生的興趣,還有一部分的老師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激起學生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2)分組討論模式
分組討論是初中化學教學模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合作學習的過程,是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通過分組討論、歸納總結,先在組內進行探討,再在組與組之間進行探討研究,最后再由化學老師針對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解釋,達到釋疑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的:第一,可以通過討論的方式把課堂的主動權教到學生的手中,讓學生自主去學習,每個學生在組內都能體現各自的價值,并且能夠實現以優(yōu)帶差、共同進步的目的;第二在各個小組內由于合作學習,可以逐漸形成成員之間相互信任、相互欣賞的良好合作學習氛圍。
(3)先學后教模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換,先學后教模式逐漸興起且在教學過程中已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一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先教后學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自學當作課堂教學的開始而不是結束,更為關注學生的自主意識,將老師從推動者轉換到了監(jiān)督者的角色。顧名思義,先學后教模式就是讓學生先自主地去學習相關的基礎知識理論,對基本的只是理論有一定的掌握,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互聯網的迅速興起,當代的學生可以更快更便捷地接觸到相應的知識,也讓先學后教模式的實現成為了可能。在初中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先學后教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咏邮苤R,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的接受程度。比如說在開啟新的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具備的自愿進行自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對學生直接進行知識的灌溉而是針對學生在自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加以詮釋,這樣子學生在自學研究的過程中就能對所學習的知識有更為深刻的印象。在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化學老師應當將教學研究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探索如何教會學生以及如何教好學生。
(4)實踐教學模式
新課程中明確地提出了教師應當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初中的化學教師應當在化學課程的設計中融入實踐的部分。有很大一部分的初中生對枯燥無趣的知識都存在著厭煩的心理,因而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應當研究如何將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如果想提升中國初中的教育水平,除了采取合理的措施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以外,還需要提升老師的專業(yè)水平[3]。對于初中化學這門學科而言,其是一門實踐和理論融合度極高的科目,因而初中的化學教師應當把實踐教育恰到好處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這樣子才能使得教育效果達到最大化。比如說在某一化學方程式原理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通過實驗來驗明相應的化學步驟,促使學生在積累化學知識的同時切實提高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張蒙.初中化學教研模式的思考[J].山海經,2019(10):105.
[2]程子晏. 初中化學教師教學研究能力構成及評價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
[3]王金霞.初中化學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J].考試周刊,2021(4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