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姝紅 萬素花
內容摘要:《傾城之戀》和《金鎖記》是張愛玲的著名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白流蘇和曹七巧是值得探討的女性形象,二者皆具有一定的悲劇色彩和反抗意識,這也是張愛玲筆下女性形象的共性所在,但是深究作品文本,不難發(fā)現(xiàn)二者在本質上呈現(xiàn)出來的差異。白流蘇和曹七巧是對立的兩種女性,前者是舊時代男權社會下女性勝利者的代表,后者是女性失敗者的代表,兩位女性形象的塑造帶給大眾一定程度上的社會性反思,揭示人們對于女性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以及女性意識的覺醒。
關鍵詞:白流蘇 曹七巧 共性 差異性 女性意識
白流蘇和曹七巧是張愛玲塑造的較為成功的女性形象。曹七巧雖外表強悍、性格潑辣,但實際則是可悲可憐之人,面對舊社會對女性的戕害,她以殘忍狠毒的方式進行反擊,心理逐漸走向病態(tài),變成令人憎恨又同情的女性。而白流蘇比較獨特,張愛玲賦予了白流蘇完滿的命運結局。正如《傾城之戀》結尾處“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么圓滿的收場?!雹侔琢魈K雖然同樣處在舊社會,但她是不向命運低頭的強者,智慧與美貌并存的她大膽追求愛情,最終走進幸福的婚姻殿堂。時代造就人,舊社會使得二者皆有蒼涼色彩,這是在所難免的,但其程度大不相同,其命運的遭遇,人物的結局都有巨大的差異。
一.女性之蒼涼:白流蘇與曹七巧的共性
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有著一定的相似性,她們受到封建倫理觀念的禁錮,被壓迫束縛,沒有平等的話語權,透露著悲傷的蒼涼意味,但她們也曾以自己的方式掙扎反抗著,盡管各自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
白流蘇和曹七巧的人生不失有種悲涼之感,二人生活在沒落的貴族家庭,所處身份地位不高,在封建禮教下生活著,卑微而又痛苦無奈。
白流蘇的第一段婚姻結束后回到娘家住著,但是娘家人不待見她,時常對她明嘲暗諷,“你別動不動就拿法律來嚇人,法律呀,今天改,明天改,我這天理人情,三綱五常,可是改不了!你生是他家的人,死是他家的鬼,樹高千丈,落葉歸根。”②他們借用封建倫理綱常來訓斥白流蘇,親情似乎變得極其廉價,所以白流蘇的境遇也略顯辛酸,值得人同情。
曹七巧被迫嫁給了殘疾丈夫,感受不到男女之間的性福,在姜家大院,同樣被其他人輕蔑。她的種種惡劣行為更像是報復社會,她把自己的不幸與憤怒發(fā)泄到別人身上,就連自己的兒女也不放過,親手毀掉了兒女的幸福。曹七巧變成了一個完全失去理智的惡婆娘,遭遇可悲人生的她不禁讓人感覺厭惡。
白流蘇與曹七巧在受排擠和輕視的困境下,并沒有忍氣吞聲,而是在痛苦與掙扎中進行了反擊。
白流蘇充滿智慧且擁有獨立的思想,表現(xiàn)在對婚姻和愛情的追求。首先,面對第一場婚姻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狀態(tài),所以,她勇敢地結束了與第一任丈夫的婚姻生活。眾所周知,舊時代的女性如果離異必然會遭受責怪和譴責,但是她依舊堅持逃脫失敗婚姻的束縛。其次,在離異之后,她還能夠積極重拾追求幸?;橐龅膽B(tài)度,這同樣也是對封建社會的反抗,值得令人贊嘆。
曹七巧相對來說比較特殊,原本是天真善良的女子,但最后變成病態(tài)的婦女。在惡劣壓抑充滿封建主義色彩的姜家,曹七巧不甘心被輕視,活在別人的貶低之下,她變得暴躁瘋狂,說話狠毒,以病態(tài)扭曲的方式報復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得不承認,她也是以自己的方式反抗著,當然,這種方式是有欠妥當?shù)摹?/p>
二.不同人生,圓滿與殘缺:白流蘇與曹七巧的不同結局
白流蘇與曹七巧同屬于舊時代的女性,在男權社會的體制觀念下生存,身心遭受著壓迫與摧殘,而實際上,二者的人生經歷和命運結局是大不相同的。
《傾城之戀》主要講述的是男女主人公范柳原與白流蘇的愛情故事,是張愛玲筆下相對來看具有完滿結局的男女戀情。一位是久經情場的花花公子,一位是沒落世家的離婚女性。起初兩人都心存芥蒂,只是把對方當作是滿足自己某種需求的工具,各取所需,但是經過長時間的相處,逐漸愛上了對方,即便是在戰(zhàn)爭面前,也沒有舍棄對方,于患難中見真情,最終結為夫妻,成就了一場傳奇般的傾城之戀。所以說,白流蘇的人生歷程雖充滿坎坷,但結局完滿,也算是大團圓結局。
曹七巧本是一個正值花樣年華的青春少女,她對生活充滿激情,然而平淡的生活卻突然被打破,她被迫嫁給了姜家殘疾二爺,進到姜家深宅,從此便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對美好愛情和生活的幻想,過上了噩夢般的生活。她作為姜家的二奶奶,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作為妻子,卻得不到心理與生理的滿足。她的生活極其壓抑,落寞難耐。經歷了十年,婆婆和丈夫去世,七巧分到了家產,從此帶著金錢的枷鎖,病態(tài)化地生活著,她痛恨社會,甚至為了發(fā)泄和報復,摧毀了子女的婚姻和正常生活。曹七巧變成了舊社會的犧牲品,變成了喪失人性的瘋子,結局注定悲慘,她與白流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白流蘇與曹七巧不同命運探源
通過對白流蘇與曹七巧這兩位女性人生經歷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造成她們不同的命運的原因,可以劃分為以下兩類:
(一)社會客觀環(huán)境:周圍的人與事物的迥異
與曹七巧相比,白流蘇是略顯幸運的。白流蘇與第一任丈夫離婚后,她回到了自己的娘家。雖然娘家人沒有對白流蘇表現(xiàn)出特別的關心與同情,甚至時常嫌棄嘲諷她,但是,的確也收留了她幾年。眾所周知,在舊社會,女性如果離異,就會被眾人譴責和貶低,好在家人還是接納了她。徐太太是一個媒人,由于機緣巧合,她為白流蘇與范柳原牽橋搭線,給白流蘇進一步接觸范柳原的機會,算是流蘇人生中的“貴人”。而范柳原雖是久經情場的浪蕩公子,但在很多條件上剛好滿足白流蘇的需求。范柳原英俊溫柔,家世顯赫,起初范柳原只是著迷于白流蘇的美貌,把白流蘇當作“情婦”來看,但是經過時間的考驗,以及突發(fā)的戰(zhàn)爭,范柳原并沒有拋棄白流蘇,而是患難見真情,真正愛上了白流蘇,最終和白流蘇結婚,給了她家和依靠。因此,這些因素為白流蘇擁有完滿結局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的條件。
反觀曹七巧,她處境更加悲慘一些。娘家的哥哥為了金錢,為了攀附名門望族,把妹妹曹七巧嫁給姜家的殘疾二爺,七巧便從此開始了畸形化的人生,親人的冷漠無情摧毀了她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不僅如此,七巧進入姜家大院之后如同進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姜家人蔑視嘲諷她,就連丫鬟下人也不尊重她,認為她只是“麻油店的活招牌”,七巧感受不到平等的對待,心理逐漸扭曲變態(tài)。曹七巧和丈夫之間沒有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注定是失敗的。在缺愛與性壓抑的情況下,曹七巧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她孤單痛苦,最終心理發(fā)生病變。金錢對于曹七巧來說十分重要,她時刻帶著金錢枷鎖,生怕被別人搶去。曹七巧在錢欲和情欲的壓制下痛苦掙扎,逐漸變成一個陰狠自私的惡女人。所處在惡劣的封建家庭和社會,造就了曹七巧悲劇化的人生。
(二)個人主觀因素:自身外貌、生存策略的不同
具體的社會環(huán)境是造成白流蘇和曹七巧人生結局差異的客觀因素,同時主觀因素也不能忽視。兩人的自身條件和生存策略的不同,導致二者的命運結局完全不同。
白流蘇雖然年齡較大,但是她天生麗質,美貌過人。“她的臉,從前白的像磁,現(xiàn)在由磁變?yōu)橛瘛胪该鞯妮p青的玉。上頷起初是圓的,近年來漸漸的尖了,越顯得那小小的臉,小的可愛。臉龐原是相當?shù)恼?,可是眉心很寬。一雙嬌滴滴,滴滴嬌的清水眼?!雹鬯米约旱拿烂矁?yōu)勢,牽動范柳原的心。流蘇不同于同時代其他的女性,她勇敢智慧,不被世俗打敗,最終成為婚姻愛情的勝利者。在男人和女人的角逐中,女性也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打破被動的局面,為自己而活,為自我發(fā)聲。
曹七巧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是麻油店老板的女兒,相較于白流蘇,算不上大家閨秀。白流蘇性格溫柔,而曹七巧性格豪放,狂放不羈,甚至有些潑辣。這也為以后的生活做了鋪墊。
白流蘇走向了自立自強,而曹七巧卻走向了崩潰毀滅。其生存策略的選擇也是導致七巧失敗的重要原因。在壓抑的生活中,曹七巧產生了變異心理,“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知道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雹懿芷咔蔁o疑是可憐可悲之人,她是封建舊社會男權壓制下的犧牲品。她把人性之惡的一面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自私又陰暗,狠毒又刻薄,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想別人得到幸福,這種心理無疑是變態(tài)扭曲的。與白流蘇相比,曹七巧的生存策略是偏激的,以變態(tài)的方式反抗不公平的生活,注定是不會成功的,曹七巧的悲劇結局是不可避免的。
白流蘇與曹七巧形象的塑造,展現(xiàn)了張愛玲對于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精神寄托,揭示了她爭取女性話語權,爭取男女平等的觀念,表現(xiàn)了她對女性所處在舊社會中生存狀態(tài)的深切關懷。另外,白流蘇與曹七巧同處在被壓迫的社會,但是結局截然不同,值得進一步去探究深思。張愛玲的小說給予我們啟迪,不僅在舊社會,而且在當代社會,女性都應該自立自強,不做男性的附屬品。只有全社會摒棄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才可以讓社會維持更加和諧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作品集·金鎖記[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05.
[2]馬慧珍.絕望蒼涼的女性意識——解讀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和白流蘇[J].青海社會科學,2007(5).
[3]楊小蘭.柔弱背后的強悍——《傾城之戀》中女主人公白流蘇形象分析[J].社科縱橫,2004(4).
[4]段緒懿.論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形象[J].名作欣賞,2009(17).
注 釋
①張愛玲.傾城之戀[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2:201.
②張愛玲.傾城之戀[M].161.
③張愛玲.傾城之戀[M].167.
④張愛玲.傾城之戀[M].260.
本文為省級一流專業(yè)·漢語言(YLZYSJ202001)、塔里木大學特色品牌專業(yè)·漢語言(220101504)項目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人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