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篷船,曾是詮釋太湖風情的經(jīng)典符號。某一日,有兩位老船匠忽然決計親手打造一艘扯篷船,讓后人感知前輩的航行生活。
消息很快在村子里傳開了。有人說:兩個老頭發(fā)癡了,弄這事不劃算,難賺到錢。老戴眼睛一瞪道:天底下就只有賺錢一件事嗎?難道我們就不能有愛好,有夢想?
憑空打艘船,有人覺得不可思議。扯篷船在太湖絕跡幾十年了,沒有現(xiàn)成的船樣可參照。老裴笑道,圖紙裝在我們的腦子里吶。
得知他們不用機械,而是全手工操作,又有人笑他們太原始,兩個奔八十歲的人,不知要打到猴年馬月。
倆老漢哈哈大笑,說,又不是愚公移山,我們只是恢復老本行,打艘船,一年內保證完工。
不管別人怎樣猜測,他們打定了主意,余生要做件有意義的事。
1
兩個犟老頭,一個叫戴仲華,一個叫裴永林,兩人都屬雞,今年76歲。戴仲華說話中氣足,做事爽脆。裴永林見人就笑,脾氣溫和。因為同是木匠,彼此說得來,走得近。這兩人性格雖不同,但骨子里有個共同點:不輕易服輸。
沙塘港緊靠太湖,從前,村里的男兒個個會駕船,船是他們的生活伴侶。村里有個老木匠,名叫鄭順華,前幾年,他打造了一艘4米長的三桅扯篷船。船造得非常逼真,篷、檣、篙、舵、橇、鐵錨、鐵索,樣樣齊全,整艘船制作精巧,無不顯示他高超的技藝。村上駕過船的老人都來看,親手摸摸,仿佛回到了從前。有人嘖嘖稱贊:多好的手藝??!宜興人打船恐怕難有人超過他的了。
這話老戴不愛聽。他17歲學木匠,這輩子打過船,造過大雄寶殿、亭臺樓閣。他心想:老鄭打的船好雖好,但不能下水航行,是模型船,不過癮!若是我打船,就要打一艘真正的太湖扯篷船,扯起篷帆航太湖!
這個念頭在心里盤久了,有一天,他找到老伙計裴永林:咱們打艘真正的湖船怎么樣?
老裴的木工手藝也是呱呱叫。他問:打多大的船?
老戴說:承載八十擔的船。
要打就打裝載一百二十擔的船。
說話算話?
絕對算數(shù)!
打船要一大筆資金,粗算一下,材料起碼要六七萬元。錢從哪里來?兩人商議,費用分攤。
老戴做了一世木匠,兒子早就勸他歇手享福。而今,他非但不歇手,還要自掏腰包打船,這事可行得通?在一旁的老裴悠悠道:我老伴去世了,家里我說了算。
老戴一聽,犟頭脾氣上來了:這算什么話?我自己做木匠積攢下來的錢,自然我說了算。
兩人說著這話,都笑了。這輩子還沒有做過這種不計成本的事,但這是正經(jīng)的事,又不是打牌賭錢,家里人會支持的。細想想,鄉(xiāng)下老頭辛苦忙碌,終其一生,砌房造屋為兒女成家。現(xiàn)在,該盡的責任盡了。到老,自己還有追風逐夢的勇氣,這人生沒白活。
2020年7月,他們請村里的老楊幫忙,寫了《告村民朋友書》:
我們?yōu)槔^承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職業(yè)愛好,籌備在此新建一條湖船,讓子孫后代直觀了解家鄉(xiāng)的過去,這是我們的初衷。施工期間,或將給鄉(xiāng)親帶來諸多不便,敬請諒解。造船作業(yè),安全第一,我們不但自身注意安全,并請鄉(xiāng)親們切勿走近觸摸和任意抓弄,以防事故發(fā)生。
告示寫在一張紅紙上,鄭重其事地表明了心跡。
2
打船先要買樹來“開料”。并非什么木材都可以打船,通常用杉木。
兩人豪氣上來了,決定買20棵江西杉木來打船。
造一艘船,腦海中得對這艘船有一個模型、框架、尺寸,然后根據(jù)尺寸開料。倆老漢坐河岸邊,抽著煙,蹲地上畫著尺寸,船型樣式仿佛就在眼前。
扯篷船消逝四十多年了,可永遠活在他們心中。沙塘港從前人多地少,耕地向西延伸出去18里,種田全靠船,沒有它,田里種的東西換不來錢,就連娶妻接新娘子也是用船。人們駕著船,風里浪里討生活,茫茫太湖里航行,危險隨時會發(fā)生,風急浪高中更需要相助相幫。老戴和老裴至今對航船高手蔣保生佩服不已。與其說他們懷念扯篷船,不如說是懷念搏擊風流的勇氣,懷念互助救濟的風尚。
倆老漢商議好船型尺寸,將各自的“兵器”——大鋸、小鋸、牽鉆、舞鉆、墨斗、斧頭、斜鑿、方鑿等工具搬來?,F(xiàn)代人都用電鋸、電刨等機器,他們用傳統(tǒng)的鋸子開料,用牽鉆打眼,用推刨平整木板。兩人鉚足了勁,一顆不服輸?shù)慕承?,到老還鮮活著。
現(xiàn)在他們打船,不是不服氣鄭木匠,是覺得不過癮。這地方上打船的好手,鄭木匠是一個,但最讓人佩服的還是王坤榮老師傅,他打過二百艘扯篷船,近千艘鐵船。王師傅今年83歲,得知老載和老裴在打船,他三天兩頭來看,給些建議。這讓老戴和老裴心里更多了幾成把握。
3
船和人一樣,也有俊丑之分。修長優(yōu)美、造型挺拔的船招人喜愛。船漂亮,下湖穩(wěn)當,掉頭輕巧,開起來快速,這些全憑船匠的一雙巧手。打船先從船底做起,木板一層層拼上去,船底、船頭、船艄都有弧度,尺寸比例要掌握得當。
打船的過程充滿了樂趣。開料時,老戴站在木頭架子上,老裴坐在板凳上,兩人配合默契。陽光照著他們黝黑的臉,兩人像老男孩一般說著夢想。
老裴說:船打好,先開到周鐵鎮(zhèn)上,上岸吃了客飯打回。然后,走太湖,到馬山去玩玩。再過東氿到宜興城里去一趟。
老戴說:年輕人開著汽車到處跑,咱們扯篷船是“嘸腳螄螺游天下”。
人有夢想就有勁頭。只要天氣晴好,沙塘港河岸邊總傳來各種節(jié)奏聲,拉大鋸、牽舞鉆、打花榔,倆老漢忙得不亦樂乎。
木船全手工建造,考驗的是師傅技術。用多長多厚的木頭,怎樣處理,要刨掉多少,都靠師傅判斷,0.5厘米的誤差,都足以令木板無法接合以至漏水。他們拿出了看家本領,鋸、刨、鑿,一絲不茍。比如鐵釘打下去時,如果一下子猛敲下去,船板會開裂,必須慢慢滲入,這樣敲出來的節(jié)奏叫花榔,嗒,嗒嗒嗒,嗒嗒嗒嗒……
船成型后,縫隙里要嵌進苧麻絲,行話叫捻縫。苧麻絲和油、石灰攪拌之后,用榔頭、鑿子敲打,捻塞在縫隙里,船縫就不會滲水。過去打船修船,捻縫最有場面,通常十幾個人一起上,作頭的師傅敲送釘,咚嗒咚嗒,先給個節(jié)奏,仿佛是一支樂隊,眾人聽節(jié)奏作業(yè)。大家手里的鑿子得輕重一致,快慢一致。不然,人家敲十記,你只敲六記,那隙縫抿不攏,船下水難免會滲水。捻縫是重復累人的活,容易疲乏,師傅們敲出花樣來,非常提振精神。太湖邊打新船、修舊船,都集聚在湖灘上作業(yè),有時候幾個船匠班子在場,相互“別苗頭”,比試誰敲得好聽。
多好聽的聲音啊,就跟車水號子一樣,這是船匠的號子。
老戴和老裴趴在新船上捻縫,閑話從前,微風中混雜著新木頭味和桐油味,那是他們熟悉的味道。
4
日子過得好快,轉眼到了今年初夏。當桅桿上的篷帆做好,新船終于打成。他們把船命名為太湖“風情號”,擇日試水啟航。
我們沒吹牛吧,一年內保證完工,說話算話。老戴和老裴扯起棕色的帆,那高興勁不亞于當年砌房造屋,娶妻生子。
得知新船試水啟航,村里人都來看熱鬧,興奮地說:這是江南吳地的船式,我們沙塘港人從前駕駛的扯篷船,是真正的湖船。
這一天,是江南黃梅雨季中難得的晴天,湖上風力三到四級。船入太湖,拉起兩道篷帆,不用搖櫓,借助這不大不小的風力,如脫韁之馬平穩(wěn)快速向前行駛。
碧波藍天,鷗鷺翱翔。
倆老漢仿佛回到往昔搏擊風浪的年代,大有“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的快意,那神情令人感動。快八十歲的人了,鐵了心要做一件值得的事,打一艘扯篷船,讓船在太湖里揚帆航行。這使人驀然看到了生命的榮光。
樂心:本名馮樂心,資深媒體人,著有長篇小說、散文集多部。
編輯 ? ?沈不言 ?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