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平
曾有統(tǒng)計顯示,以色列年人均讀書64本,中國年人均讀書不到5本。且不論該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單說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讀書最多的國家,卻絕非虛言。
2019年5月,我有幸踏上以色列國際訪學之旅。在地中海邊的雅法古鎮(zhèn),我們路過一個山地公園時,看見一位年輕小伙子坐在路旁專注地讀書。一小時后返回,他仍坐在那兒安靜地閱讀,已完全沉浸在書中,連來來往往的路人也不抬頭看一眼。此后十余天里,在以色列的街頭、車站、商場、酒店等場所隨處可見這樣的讀書風景,更不用說學校、書店、圖書館等場所了。讀書,已成為以色列人最重要的一種生活方式。
據(jù)說猶太人有個習俗,當孩子出生時,母親就會打開《圣經(jīng)》,滴上蜂蜜,讓孩子去舔吻,給襁褓中的孩子留下對書籍的美好印象:書是甜的。當孩子漸漸懂事時,母親都會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家里突然失火,你首先應搶救什么東西?”最終的答案肯定是這樣的:“其他東西都不重要,你首先應該搶救的是書籍!”多么富有哲理意味??!這其中傳達出一種可貴的文化理念:對知識的崇敬,對書籍的敬重!在猶太人看來,“人不能只為面包而活”,還應該追求更重要的東西——精神的富足。而書籍中蘊藏的智慧和真理,要比金錢或鉆石貴重得多,智慧和文明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足可讓人終身受用、世代相傳。
朱永新先生說:“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睙o論是一個人的精神成長還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明傳承,閱讀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的確,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智者進行心靈對話。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速膨脹的時代,人們生活節(jié)奏快,學習壓力大,工作任務重,很容易變得疲憊和虛浮,而能夠引領我們回歸精神家園的重要路徑就是讀書——以書香洗滌思想的污垢,以知識填充空虛的精神外殼。當我們心浮氣躁時或疲憊不堪時,手捧一本散發(fā)著墨香的好書,任思想在字里行間游走,心靈就會漸漸寧靜下來。我們可以透過書籍構筑的燈塔,從中汲取文化的力量,享受知識賦能,愈加清晰地找到明亮的精神出口。
“腹有詩書氣自華”,書籍是在時代浪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閱讀的力量是無形的、恒久的,對經(jīng)典、對文化的堅守亦是一種美德。當多數(shù)人把讀書當成一種消遣,你卻將其變?yōu)橐环N習慣,日復一日,持之以恒,一本又一本地堅持讀下去,終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經(jīng)歷過的事,都會內(nèi)化為你獨特的氣質(zhì),外顯為你行事的風格,你的魅力和光芒自然閃現(xiàn),無可遮蔽。
捧起書來,到經(jīng)典中去行走,你就會遇到不一樣的風景,成就不一樣的自我!
(作者單位:陜西省寧強縣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