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 劉忠岐
脊柱骨折為骨科常見疾病,多由暴力性外傷所引發(fā),臨床多表現(xiàn)為脊柱強烈疼痛,患者無法正常站立和生活。由于受到自身脊柱生理結構特殊性影響,使得脊柱骨折手術方式較為復雜,若并未采取有效治療方式不僅可威脅患者生活質量,也會危及生命健康。為提升疾病治療效果,盡早選取有效診斷方式,分析疾病類型,為手術治療提供指導,有效提升疾病診斷有效性、安全性便十分重要。常規(guī)性診斷時以X線、MRI以及CT診斷為主,各種診斷方式均有自身優(yōu)勢,可有效顯示患者骨折位置和損傷程度,但采用何種診斷方式提升總體診斷效果卻并無深入論述[1]。本次研究選取醫(yī)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CT診斷、X線平片、MRI診斷三種不同診斷方式下疾病診斷準確度,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醫(yī)院收治的66例脊柱骨折患者,男46例,女20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41.35±5.30)歲,致傷原因:摔傷12例、交通事故傷19例、高處墜落23例、砸傷12例。各種損傷類型:脊髓損傷22例、神經根損傷11例、椎間盤損傷16例、椎體壓縮損傷17例。納入標準:(1)患者均進行DR平片、CT與MRI等診斷;(2)患者診斷前并未接受其他方式治療;(3)患者病歷數據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臟器疾病患者;(2)存在先天骨骼畸形患者;(3)嚴重精神系統(tǒng)疾病患者。
DR平片檢查:主要使用GE公司生產的Definium 6000數字化醫(yī)用X射線攝影系統(tǒng),本次研究主要方式為對患者脊柱骨折位置予以正位、側位攝片,同時也可采用復雜骨折加照雙側斜位攝片[2]。
CT診斷時主要采用螺旋CT進行診斷[3]。本次研究主要采用GE64排螺旋CT機、西門子128層螺旋CT進行診斷,叮囑患者取仰臥位,主要對脊柱骨折位置進行平掃,掃描平面需確保和患者椎體之間保持垂直狀態(tài),電流也需控制為200 mAs,電壓則為120 kV,掃描層距和層厚均為5 mm,螺距為1.0 mm進行橫斷面掃描,矩陣則為520×520?;颊呔唧w性掃描時間間隔為0.5 s。
MRI檢測時:采用GE TWinspeed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進行檢查,患者自身取仰臥位,脊柱骨折位置主要進行T2WI、T2WI壓脂、T2WI橫斷面和T1WI矢狀面掃描[4]。
本次研究過程中對于所有螺旋CT、MRI以及DR平片檢查時主要由我院資深影像學工作人員3名進行診斷,由3名研究人員進行深度協(xié)商之后給出具體結論。(1)對比三種不同檢測方式下患者疾病診斷準確度。(2)手術結果作為疾病診斷“金標準”,對比三種檢測方式下脊柱骨折患者椎體壓縮損傷、椎間盤損傷、脊髓損傷、神經根損傷檢出率。
用SPSS 23.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表示為(n,%),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表示為(±s),采用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CT檢查結果為椎體、椎體后柱受累,椎體中骨折片突入而導致椎管狹窄,硬膜囊受壓,而出現(xiàn)移位,周圍脂肪層消失,神經根受損而導致水腫,放射DR平片檢查結果顯示為椎體前后壁受壓變扁,左右椎體膨隆,椎弓根間距加寬;見圖1。
圖1 椎體骨折和骨碎片清晰可見
MRI檢查結果:脊髓內異常,神經根受壓,韌帶損傷,棘突韌帶與后縱韌帶損傷。見圖2。
圖2 椎前軟組織、脊髓水腫
針對脊柱壓縮骨折,CT檢查顯示為:骨小梁密度與椎體密度不變化,無明顯骨折線,于矢狀位重組圖像中檢查顯示椎體變扁且為楔形,椎體附件骨折與椎體小關節(jié)處明顯脫位;放射DR平片檢查顯示椎體壓縮為楔形,前緣短,無清晰骨折線,而且顯示為不規(guī)則的致密帶。
MRI檢查結果顯示:椎體內顯影均勻明顯,椎體與椎體后部信號強化,但呈現(xiàn)不均勻強化。且椎前軟組織水腫清晰可辨。
手術診斷結果:脊髓損傷22例、神經根損傷11例、椎間盤損傷16例、椎體壓縮損傷17例,66例患者均出現(xiàn)脊柱骨折。
DR平片:準確度47例71.21%、誤診率11例16.67%、漏診率8例12.12%;螺旋CT:準確度59例89.39%、誤診率4例6.06%、漏診率3例4.55%;MRI診斷:準確度65例98.48%、誤診率1例1.52%、漏診率0例0%。
三種不同檢測方式準確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1.614,P<0.05);MRI診斷和CT診斷準確度高于DR平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903、6.897,P<0.05);MRI準確度高于螺旋CT診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790,P<0.05)。
各種檢查方式脊髓損傷和椎體壓縮損傷以及椎間盤損傷等檢出率有較大差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325、5.245、5.687、5.124,P<0.05)。如表1。
表1 對比各診斷方式效果 [例(%)]
脊柱為腰、頸椎、胸椎組成的人體中軸骨。脊柱骨折患者主要原因為受到垂直方向壓力或不同程度屈曲、旋轉力作用下所引發(fā)的脊柱損傷,臨床患者常會出現(xiàn)肌肉乏力、麻痹失去知覺,傷情較輕,可通過手術治療得到恢復,但嚴重脊柱骨折則會引發(fā)神經壓迫,進而使得患者出現(xiàn)功能障礙,出現(xiàn)致殘問題[5-6]。為有效治療疾病,便需指導患者采用合適診斷方式。
DR平片診斷為所有脊柱骨折疾病診斷基礎,DR平片照射野范圍廣,也具有多角度的特點,醫(yī)師可有效觀察脊柱正側斜位,同時在跳躍骨折、多椎體連線連續(xù)上觀察也有顯著優(yōu)勢,可宏觀性觀察脊柱畸形和滑脫。但對于矢狀方面和垂直方向則會出現(xiàn)漏診,同時也會受到不同方向壓縮骨折影響。CT診斷時對于細微骨折顯著優(yōu)于X線診斷[7-9]。多數脊柱外傷患者均需接受CT檢查,通過此種方式觀察損傷范圍和骨折對椎管脊髓影響。且CT診斷時也可嚴格區(qū)分壓縮骨折和爆裂骨折不同類型。但對于脊柱成角畸形時診斷符合率低于X線片,因此會出現(xiàn)漏診。MRI診斷時可有效進行矢狀位、軸位成像,因此可有效提升椎體整體性,進而可辨認輕微骨質變化所引發(fā)的隱匿性骨折及骨挫傷。MRI診斷相比于其他診斷方式可更為準確觀察椎間盤損傷及突出壓迫脊髓情況,也可通過異常信號分析判定受傷狀況。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時發(fā)現(xiàn),MRI 診斷進行診斷時準確度更高,其次為螺旋 CT ,此種結果和MRI 診斷在進行診斷時可全方位拍攝患者骨折位置有關。同時對不同類型疾病診斷符合率進行分析時發(fā)現(xiàn),各種類型疾病均得到有效診斷。對比其他學者研究結果,多數分析認為三種診斷方式均有良好效果[10-12]。
綜上所述,三種不同影像學方式可有效實現(xiàn)互補,可有效了解患者神經受損檢查,進而判定疾病嚴重狀況。因此可知進行疾病診斷時可采用三種不同方式進行全方位評估、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