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摩尼教“樹”信仰及其哲學化二元論思想

2021-09-12 10:33彭曉靜楊富學
敦煌研究 2021年3期
關鍵詞:摩尼教二元論

彭曉靜 楊富學

內(nèi)容摘要:敦煌文獻《摩尼教殘經(jīng)》《摩尼光佛教法儀略》和《下部贊》中時常出現(xiàn)對“樹”的描述,在摩尼教中,樹充任重要象征和哲學符號。尤其是其中的“活樹”和“死樹”,乃摩尼教用來表達貫穿其教義核心的光明與黑暗的二元論思想最貼切的象征,從而通過闡明光明與黑暗二元之間的斗爭,來彰顯中際時期世界明暗二宗之戰(zhàn)的深化和繼續(xù),借由“扶明克暗”來體現(xiàn)人類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心靈的善惡和修行的優(yōu)劣。這不僅直接影響到人類自身明暗二性的強弱變化,亦將最終決定靈魂能否及早得救、復歸光明天國。

關鍵詞:敦煌文獻;摩尼教;瑣羅亞斯德教、生命樹;二元論

中圖分類號:K87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1)03-0095-10

Abstract:Trees are an important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ymbol in the Manichaean documents of Dunhuang such as Fragmental Manuscripts of Manichaeism(宇56, BD00256), Compendium of the Doctrines and Styles of the Teaching of Mani, the Buddha of Light(S.3969+P.3884) and Chinese Manichaean Hymn Scroll(S.2659, Or.8210). The “l(fā)iving tree” and “dead tree” are symbols used by Manichaeism to express the dualism of light and darkness, which is the core doctrine that runs through Manichaeism. Clarifying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light and the dark reveals an important strain in the thought of the Middle Ages that saw the world as experiencing a deepening and continuation in the war between the two forces of light and darkness. The moral doctrine of Manichaeism also operated according to this dualism by claiming that the good and evil of the soul and the merits and demerits of spiritual practice are realized by“helping the bright and suppressing the dark”. The struggle between light and darkness not only directly effects changes in the corresponding essences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determines whether an individual's soul can be saved and allowed to return to heaven.

Keywords:Dunhuang manuscripts; Manichaeism; Zoroastrianism; Tree of Life; dualism

摩尼教文獻中有大量記載與人們對于“樹”的信仰有關,而敦煌本摩尼教文獻中,這一信仰更多地表現(xiàn)為“活樹”與“死樹”的對立概念。惜學術界未予以足夠的關注,僅有芮傳明先生撰文探討了“樹”符號的象征意義[1]。其實,在象征意義之外,“樹”作為哲學命題所蘊含的意義要比作為符號而具有的象征意義更為重要。遺憾的是,學界對此尚少關注,更談不上系統(tǒng)的研究。有鑒于此,筆者擬以敦煌漢文文獻為基本依據(jù),結(jié)合西亞、北非等地發(fā)現(xiàn)的科普特文與敦煌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回鶻文摩尼教典籍,對“樹”以及作為對立統(tǒng)一概念的“活樹”“死樹”命題所體現(xiàn)的摩尼教哲學問題略作探討,冀以拋磚引玉。

一 摩尼教“樹”信仰及其根源

“樹”是摩尼教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符號,這里所說的“樹”,并非單純指代“樹”的本身,而是與之相聯(lián)系的特征。在摩尼教中,“樹”符號的象征意義極多,如明暗、善惡、真知、神靈、品性、精神或教會,等等,甚至摩尼自身也被認為是“生命之樹”的象征。如此諸多象征的表述和內(nèi)涵都是為了表達隱藏在這些特征背后的思想,亦即摩尼教的根本教義。在敦煌漢文摩尼教文獻中,多有關于“樹”的記載,如國圖藏宇字56(BD00256)《摩尼教殘經(jīng)》第149—185行云:“于其園中,栽蒔種種香花寶樹……是時惠明使于其清凈五重寶地,栽蒔五種光明勝譽無上寶樹……時惠明使,當用智惠快利斧,次第誅伐,以己五種無上清凈光明寶樹,于本性地而栽種;于其寶樹溉甘露水,生成仙果。先栽相樹。其相樹者……次栽清凈妙寶心樹……次栽念樹……次栽思樹……次栽意樹……如是樹者,名為活樹。時惠明使以此甘樹,于彼新城微妙宮殿寶座四面,及諸園觀自性五地,于其地上而栽種之?!钡?09—315行又云:“如是等者,名為十二明王寶樹……汝等今者,若欲成就無上大明清凈果者,皆當莊嚴如寶樹,令得具足?!眥1}

S.2659(Or.8210)《下部贊》有多篇贊夷數(shù)文,其一寫道:“敬禮稱贊常榮樹,眾寶莊嚴妙無比?!保ǖ?行)其二又曰:“常榮寶樹性命海,基址堅固金剛體。”(第73行)其三云:“開甘露泉,栽活命樹,救同鄉(xiāng)眾,收光明子,于柔軟群,作當牧者?!保ǖ?75行){2}

以上兩部文獻中的寶樹、常榮樹、常榮寶樹和活命樹,體現(xiàn)的均是摩尼教對于“樹”的禮贊。與之相反的記載則是對另一種“樹”的討伐。如《摩尼教殘經(jīng)》中“五毒死樹”和以此生出的“暗相樹、暗心樹者、暗念樹、暗思樹、暗意樹”和《下部贊》中的“五毒樹”、“稠林”等,都是摩尼教中用來表現(xiàn)黑暗、邪惡的代名詞。

除敦煌文獻的記載之外,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38窟壁畫中的一幅三干樹[2],可能就是“生命之樹”(圖1)。與之相對應的是黑暗王國,則以“死亡之樹”為代表,占據(jù)著南方。蔡鴻生在論及呼祿法師之所以選擇在福建沿海傳播摩尼教的緣由時所依據(jù)的即是“摩尼教空間世界劃分主次分明,光明勢力比黑暗勢力大三倍,并且分布于明確的方位。以樹為喻,光明寶樹繁殖于東、西、北,黑暗死樹則生于南方”[3]。此論在于說明會昌年間,摩尼教在面臨西北絕境的情況下,呼祿法師只剩下南方和東方流亡路線時,而最終選擇舍南取東的原因,正是基于摩尼教的教義而使然。

然以樹木來寓意美好,其實并非摩尼本人的獨創(chuàng),而是古代波斯固有文化傳統(tǒng)之觀念,如興建于大流士一世(前522—前486年在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第二個首都波斯波利斯之接見廳遺址中就有成排的“生命之樹”整齊排列(圖2)。然而在伊朗科爾曼沙赫省的塔克·伊·布斯坦(Taq-e Bostan)遺址中,生命之樹又作為單體雕刻于龕門左右側(cè)(圖3)。塔克·伊·布斯坦乃伊朗現(xiàn)存最好的薩珊浮雕,距今已有1700年歷史,主要內(nèi)容是阿德希爾二世、沙普爾三世和胡斯洛二世三位薩珊皇帝的加冕儀式。

由此觀之,摩尼教中的“生命之樹”當來源有自。以樹象征生命的生長和延續(xù),由此產(chǎn)生對某種植物的崇拜,進而演變?yōu)槔硐牖摹吧畼洹?。這一崇拜現(xiàn)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兩河流域?!肮虐<稗r(nóng)業(yè)社會的水與生命之樹合一的死而復活的永生觀念,就是古埃及人對棕櫚、無花果等多水多乳汁的生命之樹的崇拜”[4]。尼姆魯?shù)挛鞅蓖鯇m出土的亞述公元前9世紀的石刻浮雕中就有守護神守護圣樹的情景。

英國詹·喬·弗雷澤所著《金枝》中亦記載了古今世界各地的樹神崇拜。他認為樹木是被看作有生命的精靈,它能夠行云降雨,能使陽光普照,六畜興旺,婦女多子{1}。生命之樹常常被描述為高大、枝繁葉茂、根系發(fā)達深入大地的形象。在北歐神話中,宇宙樹Yggdrasil是一棵連接9個虛空的白蠟樹。它的枝干是神去往天堂、人間和地獄的路。在古伊朗拜火教中,生命之樹被稱為Gaokerena(又名白胡姆,化作人形的神樹),它的種子保護著世界,亦有復活死者和永生的屬性。祆教中也曾宣揚“生命之樹常青”。人身雖死,但還有五種不死之物:生命、信德、知識、靈魂和先知的諸魂?;蚴鞘艿届旖痰挠绊懀糯鷿h人在墳頭有栽植常青樹之習俗,取生命之樹常青之義。

生命之樹在基督教中被認為是人類墮落前亞當和夏娃純潔的象征。它是從完美的人和靈知中生出來的,所以這棵樹也可稱為靈知?!栋⒒鶃硇袀鳌酚醒裕骸澳强迷谔焯美锏臉洌ㄉ凭褪菗?jù)此而被認出來的),就是耶穌及其在世界上的知識?!盵5]在這里,亞當與生命樹的關系就像佛陀與菩提樹的關系一樣,而“樹”又與“善”緊密相連。而為了使神話中的故事、人物與所闡明的思想更加一致,大量的有關“樹”的隱喻在基督教和猶太教中被使用。根據(jù)迪奧多·巴·科奈(Theodore bar Konai)著《學人生活(Liber scholiorum)》在摩尼教創(chuàng)世紀論中關于亞當蘇醒之后的描述是這樣的:“于是,亞當檢視自己,發(fā)現(xiàn)了自己原本是誰。耶穌指給他看在上的父和他拋棄在萬物中的自我……他讓他起來,讓他[亞當]吃了生命樹?!眥1}《約翰密傳(Apocryphon of John)》對《創(chuàng)世紀》故事進行了修正:“第一位掌權(quán)者亞大巴多帶來了亞當,把它安置在天堂里,他說這是一個令他快樂的地方:也就說,他想哄騙他。因為他們(眾掌權(quán)者)的快樂是苦,他們的美麗是亂糟糟。他們的快樂是欺騙,他們的樹是敵意。他們的果實是不可救藥的毒害,他們的應許是他的死亡。然而,他們的樹是作為‘生命樹種起來的:我將向你透露他們的‘生命是奧秘——它是他們的偽靈,發(fā)源于他們,是要他離開(光明),以使他不知道他自己的完美?!盵6]這里“蛇”以及它引誘夏娃去吃“生命樹”的看法屬于一種反用的文風。蛇引誘亞當和夏娃吃了神禁止他們吃的樹,他們吃了之后就知道了彼岸的能量,并背離創(chuàng)造他們的主。由此可見,摩尼教為了更生動地體現(xiàn)其教義思想而使用“樹”的符號,其中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教義因素影響甚大。

對摩尼教思想有著巨大影響的諾斯替派在其產(chǎn)生之初,也使用了“樹”這一象征性的意象和語言表述,比如Ioan P.Couliano在《諾斯替之樹(The Tree of Gnosis)》中說:“從一粒種子,諾斯替成長為一棵樹,然后開始開枝散葉,一些枝條保持著原狀,一些樹枝繼續(xù)生長。諾斯替系統(tǒng)的延續(xù)方式就是一棵樹,諾斯替之樹?!盵7]意思是說,在諾斯替的系統(tǒng)中,“樹”所代表的就是它的整個思想體系的構(gòu)建。奧古斯?。ˋugustine)曾說:“摩尼教轉(zhuǎn)世的體系原則是人人都要回歸到植物或動物的狀態(tài),正如摩尼教選民和聽者都期望的那樣?!盵7]178這或可較為直接地解釋出摩尼教對于生命的敬畏的原因。摩尼教禁殺生物(甚至包括植物),主因在于擔心此舉會傷害被肉體(植物)囚禁在內(nèi)的“光明分子”。以上論證或可說明,生命體看似獨立的各種本性中實則包含了部分與整體的聯(lián)系與因果的關系,在生命體的“合理性種子”產(chǎn)生時,它們就潛伏下來了。它們都是隱含的建構(gòu)原則,從自然事物產(chǎn)生的時候,它們就寄居在其中了,例如樹木潛藏在它的種子里,從而決定了這些事物在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所采取的樣態(tài)[8]。

除上述基督教、猶太教和諾斯替思想的影響之外,佛教對摩尼教的影響亦不容忽視。在印度佛教中,生命之樹(又稱圣樹)是重要的護法神,這是因為,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生平中的重要事跡幾乎都發(fā)生于樹木之下:佛陀誕生于無憂樹下、思維冥想于菩提樹下、說法于芒果林中、涅槃于娑羅林內(nèi)。印度佛教美術中因此采用大量的不同樣式的“圣樹”圖像來暗喻佛陀的存在。而在公元前2世紀的巴爾胡特、公元前1世紀的桑奇以及公元1—2世紀的秣菟羅,又出現(xiàn)有許多站于樹下的藥叉女的雕像。這是因為“藥叉女是印度的樹神、生殖的精靈,不僅主宰植物的豐饒多產(chǎn),而且司掌人類的生殖繁衍”[9]。但隨著佛教美術東方化的歷程,圣樹所附屬的載體也越來越豐富多樣,如石窟、壁畫、佛塔、佛造像、造像碑等等。圣樹的種類也不再局限于菩提樹,希臘、羅馬、中國又出現(xiàn)了棕櫚樹、桑樹、棗樹、椰子樹等等,波斯主要是云杉類樹木。

《山海經(jīng)》中有很多關于樹的描寫,能稱之為“神樹”的就不少于十種,江蘇、山東、河南、安徽等地發(fā)現(xiàn)的漢代石槨墓中,多數(shù)都有呈三角形的抽象樹形圖像,此并非純粹的裝飾符號,而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宇宙樹。中國古代神話中,這類樹具有通天梯子之功能,乃亡靈升天的通道[10,11]。四川廣漢市三星堆遺址出土8棵體現(xiàn)人神交往觀念的青銅通天神樹,最大的一號銅樹殘高396cm(圖4),估計完整高度約5m左右。樹有三足與圓形底座相連;分作三層,每層有三根枝,共九枝;樹側(cè)有一條沿樹干逶迤向下的銅龍,造型奇特怪異;每條枝干上呈彎垂狀,呈倒U型,倒U頂端和末梢各有一仰一垂兩果枝,果枝上各有一神鳥佇立;鳥立于花蕾之上,神樹枝上還有桃形果實。整棵樹造型奇美,布局嚴謹,渾然一體[12]。

生命之樹的形象有時也會以各種枝、葉演變而來的花紋象征符號形式出現(xiàn)。這在中國多個朝代的佛教美術遺跡中均有出現(xiàn),但不同時期樹神圖像出現(xiàn)的原因及所屬系統(tǒng)并不相同[13]。在霞浦摩尼教文書《摩尼光佛》“下生贊”(第292—298行)中有關于摩尼在樹下誕生的記載:

摩尼佛下生時,托蔭于蘇鄰。石榴樹枝呈瑞,園官詣丹墀,表奏希奇。阿師健氏,命宮官摘捧盤,殷勤奉獻。末艷氏喜食,花顏喜歡,神人誡責別宮安。十月滿將花誕出,詣嬌培涌化胸間。地涌金蓮,捧天撒甘露。[14]

這一記載與敦煌摩尼教文獻記載比對發(fā)現(xiàn),摩尼附會佛陀和老子出生時其母攀果樹樹枝,顯然這是人們根據(jù)佛教和道教的傳說進行的中國式改造[15]。摩尼教在東傳的過程中,不乏與佛教及其他宗教的深入互動,至于對佛教中流行的藝術形式的融攝,自不待言。

總而言之,“生命之樹”這一主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世界文化之中。它是連接生命和宇宙的象征,同時也象征人性和大地,蘊含著人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暗示自然和人類之間不可斷絕的聯(lián)系。摩尼教“生命之樹”,一方面是受到基督教、猶太教、瑣羅亞斯德教教義的影響,但又與佛教藝術、祆教藝術相混合,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環(huán)境中,逐漸演變成形。

二 敦煌摩尼教文獻中的“活樹”與“死樹”

敦煌所見漢文摩尼教文獻計有三件,分別為《摩尼教殘經(jīng)》《摩尼光佛教法儀略》和《下部贊》。三件文獻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摩尼教“樹”的概念。如所周知,摩尼教的基本教義在于二宗三際。根據(jù)安條克的塞佛留(Severus of Antioch)的《布道書(Homily)》第123章的記載,摩尼教徒認為,二宗即光明與黑暗,并非由誰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是自始至終就存在著的。光明即是善,黑暗就是惡。善,又被稱作光明和生命之樹。生命之樹上綴滿了帶著各種愉悅和美好,向北方、東方和西方三個方向無限延伸。

與其他文獻相比,敦煌摩尼教文獻《摩尼教殘經(jīng)》和《下部贊》運用“樹”的符號來解釋摩尼教教義中的光明與黑暗的對立與斗爭,則更為生動和詳盡。首先來看《殘經(jīng)》的描繪:

于是惠明善巧田人,以惡無明崎嶇五地而平填之。先除荊棘及諸毒草,以火焚燒;次當誅伐五種毒樹。其五暗地既平殄已,即為新人置立殿堂及諸宮室;于其園中,栽蒔種種香花寶樹……是時惠明使于其清凈五重寶地,栽蒔五種光明勝譽無上寶樹……時惠明使施五施已,先以驅(qū)逐無明暗相,伐卻五種毒惡死樹……如是樹者,名為死樹。貪魔于此無明暗窟,勤加種蒔。時惠明使,當用智惠快利斧,次第誅伐,以己五種無上清凈光明寶樹,于本性地而栽種之;于其寶樹溉甘露水,生成仙果……如是樹者,名為活樹。時惠明使以此甘樹,于彼新城微妙宮殿寶座四面,及諸園觀自性五地,于其地上而栽種之。(第147—150、154—156、169—172、183—185行)

從上引文字看,惠明使伐了“五種毒惡死樹”,繼而栽種出“五種無上清凈光明寶樹”。其意非常明確,所謂的死樹、活樹概念,意在表示善念與惡念,是一種具有哲學意義的物化概念,不能等同于現(xiàn)實中的樹木[16]。

敦煌《摩尼教殘經(jīng)》中,“樹”的符號不僅僅是明、暗兩種勢力的對立,又成為善惡思想品性的代名詞:

貪魔以此五毒死樹,栽于五種破壞地中,每令惑亂光明本性,抽彼客性,變成毒果。是暗相樹者,生于骨城,其果是怨;是暗心樹者,生于筋城,其果是嗔;其暗念樹者,生于脈城,其果是淫;其暗思樹者,生于肉城,其果是忿;其暗意樹者,生于皮城,其果是癡……先栽相樹。其相樹者,根是憐愍,莖是快樂,枝是歡喜,葉是美眾,果是安泰,味是敬慎,色是堅固。次栽清凈妙寶心樹。其樹根者自是誠信,莖是見信,枝是怕懼,葉是警覺,果是勤學,味是讀誦,色是安樂。次栽念樹。其樹根者自是具足,莖是好意,枝是威儀,葉是真實莊嚴諸行,果是實言無虛妄語,味是說清凈正法,色是愛樂相見。次栽思樹。其樹根者自是忍辱,莖是安泰,枝是忍受,葉是戒律,果是齋贊,味是勤修,色是精進。次栽意樹。其樹根者自是智惠,莖是了二宗義,枝是明法辯才,葉是權(quán)變知機,能摧異學,崇建正法;果是能巧問答,隨機善說;味是善能譬喻,令人曉悟;色是柔濡美辭,所陳悅眾。(第35—39、172—183行)

以上“怨、嗔、淫、忿、癡”是“五毒死樹”結(jié)出的毒果,象征“惡”的品質(zhì);相對應的“五明活樹”的“根、莖、枝、葉、果、味、色”皆被說成是人類優(yōu)良的道德品行。摩尼教將此視之為人類自身“扶明克暗”的積極因素,倍加稱贊?!稓埥?jīng)》在此描繪的“活樹”和“死樹”,除了仍作為明、暗二宗的象征符號之外,更著重于體現(xiàn)出“樹”的具體內(nèi)涵。實際上,它們所代表的是兩類相反且對立的思想品性,體現(xiàn)了摩尼教通過“真知(gnosis)”——正確的思想品性——而修行得道的根本教義[1]203。

敦煌另一摩尼教文獻《下部贊》中對于“死樹”“活樹”的二元教義卻采用的是另外一種表達方式,確切地說,是使用了更為委婉的描述方法,如上引《贊夷數(shù)文》第7—8行:

敬禮稱贊常榮樹,眾寶莊嚴妙無比。擢質(zhì)彌綸充世界,枝葉花果□□□。一切諸佛花間出,一切智慧果中生。能養(yǎng)五種光明子,能降五種貪□□。

這里的“常榮樹”象征的是具有強大光明力量的“活樹”。又如上引《贊夷數(shù)文第二疊》第72—75行:

常榮寶樹性命海,基址堅固金剛體。莖干真實無妄言,枝條修巨常歡喜。眾寶具足慈悲葉,甘露常鮮不凋果。食者永絕生死流,香氣芬芳周世界。已具大圣冀長生,能蘇法性常榮樹。智慧清虛恒警覺,果是心王功分別。

這里的“性命樹”和“常榮寶樹”亦相當于“活樹”。再如《贊忙你佛結(jié)愿用偈》第373—376行:

稱贊褒譽,珍重廣大,彼真實主,最上光王,常明世界,及其圣眾,忙你法王,明尊許智,諸圣許惠,從三界外,來生死中,蘇我等性,為大醫(yī)王,作平斷者;開甘露泉,栽活命樹,救同鄉(xiāng)眾,收光明子,于柔軟群,作當牧者;塘塹福田,滋盛苗實,于清凈法,作守護者。

這里的“活命樹”即活樹。但較之前所引各經(jīng)典中,上述三段文字僅僅描繪“活樹”之情形,均未出現(xiàn)與“死樹”的直接對抗。而《下部贊》中對于“死樹”的象征符號,所采用的方式只是以其他名稱如“稠林”、“葛勒藤”、“荊棘”、“惡草”等來表述,缺少與“活樹”直接對立。

以上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顯然是明暗之爭在形式上已經(jīng)趨于淡化。而且《下部贊》中所描述的各種各樣的“樹”和見諸于佛教典籍者更為接近。這一現(xiàn)象凸現(xiàn)了《下部贊》更大程度的“佛教化”。這一現(xiàn)象也表明,摩尼教教義在東傳的過程中,更多

地融入了東方文化的因素。

在福建霞浦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文獻《摩尼光佛》中,也有以樹喻善的例子,如第78—80行文曰:“彼我等入佛見智,悮(悟)佛智見,獨步圓覺成僧。長善樂道樹,得菩提心?!盵14]83這里“長善樂道樹”,顯然就是對摩尼教“活樹”觀念的化用。

在為數(shù)眾多的摩尼教文獻中,科普特語文獻亦能體現(xiàn)出摩尼教的原始教義,如科普特文《贊美詩》中云:“我已經(jīng)知道,并且理解了下列含義:什么是必然死亡的,什么是永垂不朽的;什么是活樹明王,什么是死樹暗魔?!盵17]很顯然,活樹和死樹分別被用以作為“二宗”的象征符號,而且“明王(King of Light)”被喻為活樹,“暗魔(Darkness)”被喻為死樹,此即光明和黑暗兩種本原。同為科普特文的《克弗來亞》中也有關于兩種樹的對比,如:“我們懇求你,主啊,就像耶穌對其門徒那樣,給我們講述和解釋一下這兩種樹吧。就如《福音》所寫,他說道:善樹結(jié)善果,惡樹結(jié)惡果……善樹決不會結(jié)惡果,惡樹也決不會結(jié)善果。人們可以通過其果實而了解其樹?!盵18]這里的“二元”被比作是“善樹”和“惡樹”。

綜上所述,摩尼教文獻中大量運用的“樹”的符號,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更詳盡和生動地來闡述摩尼教的根本教義,進而明確努力的方向和修行的目標,以堅定其“扶明克暗”的信念。

三 “活樹”與“死樹”之二元論的哲學意蘊

根據(jù)敦煌摩尼教文獻中的記載,摩尼教為了更生動地闡明其“二宗三際論”的教義和世界觀,常常以“光明活樹”、“黑暗死樹”來比喻明暗二宗。根據(jù)東西方所傳相關文獻資料的記載,教主摩尼早在創(chuàng)教之初就已經(jīng)使用“二宗”的對立活動來解釋世界的本原(光明與黑暗)、形成、發(fā)展和結(jié)局,從而創(chuàng)立了整套宗教的神話體系。易言之,“二宗三際說”是摩尼教神話體系的基礎,“人類自身明暗二性論”是“二宗三際說”的重要補充,亦是對明暗二性在中際時期相互較量的高度概括。

《摩尼教殘經(jīng)》經(jīng)文中也提出了關于人類自身明暗二性的問題,經(jīng)文曰:“肉身本性,是一為是二耶?一切諸圣,出現(xiàn)于世,施作方便,解救明性,得離眾苦,究竟安樂?”(第2—3行)當摩尼教獲得大部分人的信奉后,殘留于世界的光明分子也逐漸得到解放,而整個大地只剩下惡魔和物質(zhì)時,戰(zhàn)爭便在所難免。這番景象由光明耶穌二次降臨時所預言。選民將化為天使,穿上白衣,戴上白王冠,冉冉上升。天使會把義人及其幫助者和邪惡者都帶到智中王面前,智中王把義人和邪惡者分開,義人在右,邪惡者在左,對他們進行最后的審判。審判之后,支撐世界的神,將卸任而去,天地隨之崩塌,一場大火爆發(fā),焚燒了1468年[19,20]。

《群書類述(Kitab al-Fihrist)》中也記載了摩尼關于世界末日的預言:

在所有太陽和月亮所能提煉的光明分子都從地上吸收走后,地球本身將被置于火里,它將燃燒到所有天上的物質(zhì)都從其身上提煉出來為止。這場最后的大火將持續(xù)1468年。[21]

吐魯番發(fā)現(xiàn)的摩尼教粟特文殘片M470中也明確印證了1468這個數(shù)字。這場大火將摧毀現(xiàn)實的宇宙,甚至焚燒掉混雜在某些黑暗物質(zhì)中的若干光明分子,生命之母將帶著最后一批光明的碎屑,一同升到新樂園,從而使明界取得完全的勝利。在那時,時間進入了后際。光明與黑暗再次分隔,永遠“交歸”。后際實際上是初際的重現(xiàn),光明與黑暗永遠分離。S.3969+P.3884《摩尼光佛教法儀略》第108—109行云:“后際者,教化事畢,真妄歸根,明既歸于大明,暗亦歸于積暗。二宗各復,兩者交歸?!惫饷髋c黑暗在中際的多次反復斗爭,結(jié)果只是恢復到初際兩者并存的狀態(tài),“如果用現(xiàn)代哲學語言來說,似可以把中際作為對初際的否定,把后際當作對初際的否定之否定”[20]56。

從以上摩尼教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不難看出,宇宙萬物皆為明暗二宗相互爭斗的產(chǎn)物。按照摩尼教的說法,明暗二宗在“初際”和“后際”是絕對分立對峙的,而在“中際”則是二宗相混,明暗雜糅。從宏觀的角度看,明暗二宗“分立對峙——相互交織——分立對峙”是一個長期發(fā)展的完整過程。摩尼教的造人神話獨特之處在于,造立人身者并非明神,而是暗魔,然而其中卻包含著較多的光明分子。所以,人類自身是明暗的混合物,兼有明暗二性也就順理成章了。一言以蔽之,塵世的格局和人類自身的結(jié)構(gòu),皆是明暗二宗使然。摩尼教主張消滅塵界的黑暗物質(zhì),而拯救其中的光明成分,故《波斯教殘經(jīng)》第12—13行宣稱:“如是世界,既是明身醫(yī)療藥堂,亦是暗魔禁系牢獄。”

對于人之本性是善還是惡,摩尼教給出的答案是:既非性本善,亦非性本惡,而是善惡兼?zhèn)?,明暗俱全。以五類魔為象征的暗性和以五明子為代表的明性交織存在,兩者相互制約,構(gòu)成明暗二性的對立統(tǒng)一,從而使摩尼教的教義顯示出徹底的二元特征。為體現(xiàn)這種明暗二性的分立對峙以及說明怎樣才能使人的靈魂擺脫暗魔、復歸光明的天國,《摩尼教殘經(jīng)》中運用了多種譬喻加以闡述。如“明暗二力”說、“五體化五施”說、“故人與新人交戰(zhàn)”說、“五毒死樹與五明活樹”說以及“光明惠日與無明暗夜”說等。這些神話闡述看似繁復,實際上卻緊扣摩尼教二宗之要義,說法雖然多樣,實則萬變不離其宗。

摩尼教文獻中所采用的“死樹”與“活樹”和其他的譬喻,都是圍繞摩尼教二宗要義這一主題展開的,意在闡明明暗二性之間的斗爭,乃中際時期大千世界明暗二宗之戰(zhàn)的深化和繼續(xù)。這場以“扶明克暗”為主旨的斗爭,集中體現(xiàn)在人類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上,其心靈的善惡和修行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到人體內(nèi)明暗二性的強弱變化,并將最終決定靈魂能否及早得救,復歸光明天國[22]。

呂大吉先生在分析二元神觀念產(chǎn)生的宗教原因時指出:“神靈觀念既然是社會存在的折光,善惡二元神的對立和斗爭便應從社會對立勢力的沖突中去尋找它的依據(jù)?!盵23]的確,摩尼教創(chuàng)立之時,教主摩尼生活在一個文化劇烈動蕩的時代,東西各種來源思想混雜,宗教環(huán)境相對寬容,這種歷史環(huán)境和家庭背景有利于摩尼接觸更多的宗教思想,為他最終創(chuàng)立摩尼教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摩尼在他的自傳中說,為了使人類靈魂能夠得到救度,摩尼化為明使耶穌的第三使,反復派出先知,諸如來自印度的佛陀(Buddha)、來自波斯的瑣羅亞斯德(Zarathustra),以及來自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穌(Jesus of Narareth),來使它回憶起自己真正的家[24]。由是以觀,摩尼教的思想來源主要有瑣羅亞斯德教、諾斯替教派、基督教和佛教。

新疆吐魯番的摩尼教原始資料表明,諾斯替宗教的繁榮甚至遠及于亞洲的中部。摩尼教的創(chuàng)世神話中,已不可避免地印上了諾斯替思想的印記?!堵_派的秘藏》這樣描述光明之王(King of Light)的世界:“一個光輝燦爛的、沒有黑暗的光明的世界……一個只有順服沒有反抗、只有正義沒有動亂的世界,是沒有腐朽與死亡的永恒生命的世界,是沒有罪惡的善的世界……一個沒有夾雜著疾病的純潔世界?!盵25]與此相對立的世界,是一個“黑暗的世界,完全充滿著罪惡……充滿著吞噬的火……充滿了錯謬與死亡沒有永恒生命,在這個世界里美好的事物消亡,一切謀算歸于虛無。”[25]S.14關于光明與黑暗,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對立,在諾斯替文獻中隨處可見到這種象征。

摩尼對這個伊朗版本的二元論幾乎是照搬式的采納,阿拉伯作家奈?。╝l-Nadim)《群書類述(Kitab al-Fihrist)》所言摩尼教關于世界起源的學說是這樣的:“在世界的開端有兩種存在,一個是光明,一個是黑暗。”[21]S.98質(zhì)言之,世界是光明和黑暗的混合物。與之有著統(tǒng)一性表述的是《曼達派的約翰福音》的開頭:“有兩個王,創(chuàng)造了兩個自然,一個王造了這個世界,另一個王造了外面的世界?!盵26]在此,光明與黑暗之間的二重性與“這個世界”與“那個世界”之間的二重性相重合,只是曼達派的象征意義更具抽象意義而已。

易言之,摩尼教的思想體系在理論本質(zhì)上是諾斯替思想中更為原始的一個層面,在教義的表達與神話學體系的構(gòu)建上都有意識地運用了古老宗教中的各種元素。摩尼的體系也成為唯一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諾斯替體系,而建立這一基礎之上的宗教,盡管都衰落了,但諾斯替仍不失為人類主要宗教之一。

最能體現(xiàn)瑣羅亞斯德教世界觀和宗教本原的經(jīng)典著作——《阿維斯塔》中認為,在天與地以及天地之中的萬物存在之前,有兩個本原,一個是善的,一個是惡的。摩尼教的一切描述都是從這兩個最初的本原之間的對立開始的。《阿維斯塔·伽薩》第三十章稱:“最初兩大本原孿生并存、思想言論和行動皆有善惡之分。善思者選擇真誠本原,邪念者歸從虛偽本原。當這兩大本原交會之際,巍峨壯觀的生命寶殿起于善端,陰暗的死亡之窟立在惡端。世界末日到來之時,真誠、善良者將在天國享受阿胡拉恩典和光輝,虛偽邪惡之徒將跌落阿赫里曼黑暗的地獄。”[27]可見這里所講的兩大本原,思想言行有別、靈魂信仰相悖,實難相容。也正是善惡之間始終存在的矛盾與斗爭的發(fā)展演變,構(gòu)成世界萬物變化和運動規(guī)律。

摩尼教“分—合—分”的動態(tài)宇宙論也與瑣羅亞斯德教的形成模式如出一轍。S.3969+P.3884《摩尼光佛教法儀略》中云:“初際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癡;諸所動靜,無不相背。中際者,暗既侵明,恣情馳逐;明來入暗,委質(zhì)推移。后際者,教化事畢,真妄歸根;明既歸于大明,暗亦歸于積暗。二宗各復兩者交歸?!蹦δ峤淌澜缬^的開端和結(jié)局,都是光明和黑暗在各自領域內(nèi)自在自存的狀態(tài),“鳥歸虛空,獸歸林藪;義歸分別,道歸涅槃”。人的光明因子,最終回歸光明王國,遠離混亂和罪惡的現(xiàn)存世界,回歸美和平靜之中?,嵙_亞斯德教中的善惡二元對立斗爭,也是起于“二”(二元對峙),最終復歸于“二”(恢復原狀)的[27]417。

綜上,摩尼教把大千世界明暗二宗之戰(zhàn)引申到人類的內(nèi)心,將其轉(zhuǎn)化為人類自身明暗二性的爭斗,并以修身養(yǎng)性,勸善懲惡為落腳點,從而使其二元性顯得更為徹底和典型[28]。這正說明摩尼教在瑣羅亞斯德教“善惡二元”論的基礎上,并非照搬,而是有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波斯兩大二元神教因為它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各自的歷史演變軌跡有別,也自然呈現(xiàn)出獨具特色的個性。

四 結(jié) 論

摩尼教的二宗三際論是一個完整的宗教神話體系,對世界的本原、形成和世界的未來都做了詳細的解釋。摩尼教奉行的二元論幾乎是借用了波斯流傳已久的瑣羅亞斯德教教義中的善惡二元對立斗爭的宇宙觀。在敦煌摩尼教經(jīng)典中,“活樹”與“死樹”所代表的即是摩尼教的善惡命題。此外,摩尼的體系還吸取了其他宗教的一些思想,如基督教、猶太教、諾斯替教派的思想。這一二元論涵蓋物質(zhì)、倫理和肉體等方面。精神是善的,起源于永恒的光明王國,以善樹為象征符號;物質(zhì)及其作用則是惡的,以惡樹為象征符號。

摩尼教在吸收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的成分后形成了自己的信仰,但在傳播到東方以后,又增加了不少佛教的色彩。生命之樹是一種宗教信仰的產(chǎn)物,體現(xiàn)了一定時期人類認識水平與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共性。生命之樹又作為一個抽象的概念,在如何表達這一復雜的問題方面,古代從希臘、埃及到印度再到中國,各種表達方式雖不盡相同,但統(tǒng)一的精神卻是殊途同歸。

總而言之,敦煌摩尼教文獻中的“活樹”與“死樹”概念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意義。摩尼教使用這一象征符號,其目的在于突出摩尼拯救人類的使命,用“活樹”與“死樹”對比的方式,生動形象地揭橥世間善惡的區(qū)別與本質(zhì),通過砍伐惡樹,栽植善樹,從而更加完美地彰顯出摩尼作為救世主的光輝形象,為摩尼教發(fā)展成為世界性宗教奠定了思想基礎。

參考文獻:

[1]芮傳明.東方摩尼教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92-208.

[2]A.Grünwedel.Alt-Kutscha[M].Berlin,1920:fig.66.

[3]蔡鴻生.唐宋時代摩尼教在濱海地域的變異[J].中山大學學報,2004(6):115.

[4]諸葛鎧.忍冬紋與生命之樹[J].民族藝術,2007(2):36.

[5]Vermes(trans.) & Lieu(comm.).Hegemonius,Acta Archelai(The Acts of Archelaus)[M].Manichaean Studies IV,Lovanii,2001:55.

[6]W.Till.Die gnostischen Schriften des koptischen Papyrus Berlinensis 8502:Texte und Untersuchungen 60[M].Berlin,1955,S.55.

[7]Ioan P.Couliano.The Tree of Gnosis[M].San Francisco:Harper,1992:242.

[8]S.E.湯普森,著,張敦敏,譯.什么是善——奧古斯丁論模仿統(tǒng)一的秩序是善[J].世界哲學,2013(1):56-57.

[9]王鏞.印度美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68.

[10]鄭同修.漢畫像中“長青樹”類刻畫與漢代社祭[J].東南文化,1997(4):56-62.

[11]王倩.漢代石槨墓神樹圖像方位結(jié)構(gòu)研究[J].民族藝術研究,2020(3):24-32.

[12]張弘,王小紅.先秦時期古蜀與近東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交流[J].阿壩師范學院學報,2020(2):72-73.

[13]張聰,耿劍.中國佛教美術中的樹神形象[J].美術觀察,2017(7):118.

[14]楊富學,包朗.霞浦摩尼教新文獻《摩尼光佛》校注[M].寒山寺佛學:第10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5:96-97,118.

[15]包朗,楊富學.摩尼教對佛道降誕傳説的比附與改造[J].文史,2016,第4輯:262.

[16]楊富學.回鶻摩尼教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285-286.

[17]C.R.C.Allberry(ed.).A Manichaean Psalm-Book,Part Ⅱ,[M].Stuttgart,1938:66,25-28.

[18]Iain Gardner.The Kephalaia of the Teacher——The Edited Coptic Manichaean Texts in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Ch.Ⅱ,201-10[M].E.J.Brill,Leiden,1995:26.

[19]Samuel N.C.Lieu.Manichaeism in the Later Roman Empire and Medieval China:a historical survey[M].Tübingen,1992:21-22.

[20]林悟殊.摩尼的二宗三際論及其起源初探[J].世界宗教研究,1982(3):48.

[21]G.Flügel.Mani,seine Lehre und Schriften[M].Leipzig,1969,S.90.

[22]元文琪.二元神論——古波斯宗教神話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353.

[23]呂大吉.宗教學通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151.

[24]Hans-Joachim Klimkeit.Manichaean Art and Calligraphy,Iconography of Religions,Section XX,Manichaeism[M].Leiden:Brill,1982:12.

[25]Ginza.Der Schatz oder Das grosse Buch der Mander[M].Leizpig:Vandenhoeck & Ruprecht,1925,S.10.

[26]Das Johannesbuch der Mander,Vol.2[M].Berlin:de Gruyter,1965,S.55.

[27]賈利爾·杜斯特哈赫,選編.阿維斯塔——瑣羅亞斯德教圣書[M].元文琪,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1-12.

[28]元文琪.瑣羅亞斯德與摩尼教之比較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1997(3):67.

猜你喜歡
摩尼教二元論
研究述評:波斯摩尼教在中土的道化
詮釋信仰:回鶻與摩尼教關系的多維透視
兩宋《五來子》曲與西域摩尼教淵源探——紀念選堂先生名作《穆護歌考》發(fā)表四十周年
兩宋《五來子》曲與西域摩尼教淵源探——紀念選堂先生名作《穆護歌考》發(fā)表四十周年
關于唐寫本《摩尼教經(jīng)》的解讀
基于二元論視角分析互聯(lián)網(wǎng)金融與商業(yè)銀行共同發(fā)展問題
古希臘神話與歐洲文化的二元論思想
現(xiàn)代性“二元論”話語下他者化的中國如何走出“正當性”言說困境
法律人思維的二元論?——兼與孫笑俠教授商榷
摩尼教經(jīng)典TⅡD和《占卜書》第十九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