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珊
【摘 要】音樂治療是一門集音樂學、醫(yī)學、心理學于一體的新興交叉學科。它是在傳統(tǒng)的藝術理解和審美領域之外對音樂功能的運用和發(fā)展。本文以音樂在中小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運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希望可以為“探究音樂治療在中小學音樂課教學中的運用”這一課題的教學研究貢獻綿薄之力。
【關鍵詞】音樂治療;中小學;音樂;運用
上期繼續(xù)教育文章重點講述了音樂治療的基本概念,音樂治療既不是欣賞音樂,也不是音樂教育,而是由經過多年系統(tǒng)學習和長期臨床督導并有資質的音樂治療師操作,通過建立良好的治療關系,使用音樂干預手段完成個性化治療目標的過程。音樂治療怎樣開展呢?本期文章中,筆者將幫助大家初步了解音樂治療的形式和方法技術。
一、音樂治療在中學生心理調適中的作用
音樂是一種聲音的藝術,它是人們心理活動的產物,通過音樂的方式可以滿足學生精神方面的需求,促進中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積極的情緒下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首先,中學生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壓力,但他們通過哼唱熟悉的旋律,可以借助音樂把自己內心的喜悅或悲傷表達出來,釋放壓力。其次,音樂治療的方式可以改善學生的人際關系,消除溝通障礙。以音樂為媒介組織各種活動,能使學生找到交流話題,通過討論和溝通的方式表達想法,促進感情的增進,也促進學生之間學會合作和配合,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最后,音樂治療對于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也具有積極的作用。音樂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其中包含了很多健康的語言和優(yōu)美的歌詞,對于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這些會給學生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和感動,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音樂治療在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過程中的音樂選擇學生的性格、愛好、情感和生活處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對音樂的喜好也是不同的。在用音樂治療方法培養(yǎng)中學生心理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符合自己性格的音樂,促進學生在愉快的環(huán)境和氛圍中提升心理素質。如低音表現(xiàn)出來的感覺是厚實、深沉的,給人一種內容豐富的感覺,而中高音則給人帶來很強的感染力。教師也要關注樂曲的響度、音頻、音色等,使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氛圍中舒緩心情。
教師在選擇音樂的時候 , 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例如,當學生急躁時,會表現(xiàn)出一種偏執(zhí)的情緒,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激情亢奮而又舒服暢快的歌曲,如亨德爾的《皇家焰火》、鮑羅丁的《韃靼人的舞蹈》。這些音樂能緩解情緒,放松身心。
當學生表現(xiàn)出消極的態(tài)度時,他們對未來生活以及學習缺少積極向上的精神,因此,教師在選擇音樂的時候,應該使學生在音樂中找到力量,產生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激情和斗志,能夠在音樂中找到希望,明確前進的方向。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亨德爾的《彌賽亞》、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等都是很好的選擇。當學生憂郁,表現(xiàn)出消極低沉時,教師也可通過音樂幫助學生疏導心中的困惑。為此,教師要選擇能夠帶給學生興奮激昂情緒和熱烈活躍氛圍的音樂,如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西貝柳斯的《悲痛圓舞曲》等樂曲都是很好的。這些樂曲可以營造出一種興奮激昂的情緒和熱烈的氣氛,使學生憂郁的心情慢慢消除,從情緒的低谷中走出來,在音樂聲中傾訴心中的困惑和悲傷,發(fā)泄出郁悶和不快,使情感在音樂中得到疏導。
當學生表現(xiàn)出缺乏自信,害怕前進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找回自我,鼓勵學生帶著信心和勇氣主動學習。教師可以選擇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xié)奏曲》、瓦格納的《湯豪舍》等。當學生出現(xiàn)壓力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聽一聽莫扎特的《搖籃曲》、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德彪西的《夢》等音樂,這些音樂旋律會帶給學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安慰,產生催眠效果,促進學生進入安詳?shù)膲羿l(xiāng)。這些音樂會調整學生的生理狀態(tài),使學生的情感能夠融入音樂的氛圍中,感情受音樂影響,心理由紊亂節(jié)奏慢慢變得有條理,進入輕松狀態(tài),緩解心情,進入睡眠狀態(tài)。
當學生表現(xiàn)出緊張不安時,教師要為學生選擇一些能夠平穩(wěn)學生心情的音樂,使學生能夠在悠揚的旋律中得到緩解。旋律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或者是優(yōu)雅的音樂,或者是音色柔美的音樂,會使學生慢慢放松心情。節(jié)奏平穩(wěn)緩慢的音樂,如《燭影搖曲》《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漁舟唱晚》等歌曲,這些歌曲徐緩寬舒,旋律動人,會使學生慢慢放松身心,鎮(zhèn)靜安定。
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使學生獲得心靈的放松,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旋律簡單的音樂,使學生能夠排除侵擾,如德彪西的《月光》就是很好的選擇。為了給學生帶來希望,使學生感受到明朗和輕松,教師可以為學生選擇《愛的羅曼史》、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高耀太的《花火》等。這些音樂會使學生豁然開朗,看到希望和未來,感受到力量和美好。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音樂,使學生能夠伴隨著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投入學習中。教師可以播放貝多芬的《D 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柴可夫斯基的《降 B 小調鋼琴協(xié)奏曲》、莫扎特的《D 大調第七號小提琴協(xié)奏曲》等音樂,用音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產生學習動力,主動學習。
三、音樂治療需要注意的事項
音樂治療是通過音樂的形式影響和感染學生的心理。在進行這種治療之前需要教師為學生選擇合適的環(huán)境,并指導學生做好心理準備,促進學生能夠快速地融入音樂環(huán)境中,帶著積極的情緒感受音樂。教師要注意室內的光線要明亮柔和,不要選擇幽暗的房間,室內的空氣要清新,最好有植物,使環(huán)境富有朝氣和生命力。而且在傾聽音樂的時候最好讓學生閉目養(yǎng)神,靜坐片刻,通過深呼吸的方式緩解心情和壓力。如在音樂療法時學生最好洗一把臉,保持清醒的頭腦,或者是搓熱雙手,用掌心按摩面部,這樣效果會更好。在體驗音樂過程中要注意閉目養(yǎng)神,靜坐片刻,或者是做幾次深呼吸。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性格和特點,選擇不同的音樂形式,引導學生積極鑒賞,主動感悟,通過體驗的方式融入音樂的情境中,形成情緒化體驗。
參考文獻:
[1] 周婧婧 , 楊暢 . 音樂治療應用于社區(qū)成人智障的實踐與思考——以南京市成人智障社區(qū)機構研究為例 [J].學法教法研究 ,2016,(6):249-250.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音樂學院 4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