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崇進
摘要:船舶碰撞危險度與人的心理和經驗密切相關,影響因素也是眾多的,航行于內河的船舶所面臨的碰撞危險需考慮內河航道特點及其對船舶航行安全的影響。碰撞危險度是描述航行船舶所面臨的碰撞危險程度的重要參數,在船舶自動避碰系統(tǒng)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船舶采取避碰決策的重要依據。因此對船舶碰撞危險的研究歷來為學者們所關注。
關鍵字:船舶、碰撞、航道
1內河航道限制影響
海上船舶所面臨的碰撞危險一般只需考慮本船與來船所產生碰撞危險的可能性,不需要考慮受航行水域空間限制的影響。
對于內河航行船舶而言,航道尺度受限制,河槽經常變遷,水位隨季節(jié)漲落,水流形態(tài)復雜多變,航道狹窄彎曲、船舶航行密度大、橋梁林立以及跨河建筑物日益增多,這些都成為內河船舶航行的限制和障礙,給航行船舶帶來潛在的碰撞危險。因此對內河船舶碰撞危險進行分析的首要因素就是內河航道的限制。
此外,內河船舶在進行避碰時,除了要與障礙物或來船駛過讓清外,還需考慮到所采取的任何避碰決策都不應與航道邊界或岸壁距離過于接近,充分認識可航水域空間的限制影響是制定安全有效避碰決策的前提條件。內河船舶由于受航道寬度的限制,經常會沿岸航行,有時離岸的距離只有百米之距,駕駛員會因船舶離岸距離的變小而感到危險在增大,即使船舶平行于岸航行,也會因為水流及岸吸的影響導致沿岸航行操縱困難,從而導致碰撞和擱淺的危險性增大。夜航時,船舶航行需依靠雷達導航,由于雷達存在盲區(qū),有些區(qū)域會探測不到,如果船舶離岸距離太近,則極易造成船岸碰撞和船舶擱淺,一般夜航時離岸距離要比白天遠一些,目的也是為了減小因操縱失誤帶來不可避免的危險。
因此,對內河船舶碰撞危險進行評判時,要充分考慮到內河航道限制對碰撞危險的影響。
2船舶操縱性能的影響
船舶的操縱性能主要指船舶按照駕駛者的意圖保持或改變其運動狀態(tài)的性能,即船舶能保持或改變其航速、航向和位置的性能。船舶操縱性能主要包括船舶的航向穩(wěn)定性、回轉性和轉首性。
當發(fā)現障礙物或來船時,本船應及時地改變航向或航速以避免發(fā)生碰撞,如果單用轉向避碰則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回轉性和轉首性。所以對于操縱性能較好的船舶,與障礙物或來船會遇時所面臨的碰撞危險相比操縱性能不佳的船舶要小一些,這是因為操縱性能不佳的船舶難以迅速按照駕駛者的意圖控制船舶的航向或航速,當與障礙物或來船會遇時所面臨的碰撞危險也就會大很多。船舶應當根據其操縱性能的好壞來合理地采取避碰措施。因此船舶的操縱性能對于船舶碰撞危險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內河由于航道尺度的限制,船舶操縱性能所受的影響非常明顯,對船舶碰撞危險有直接影響。
3來船相對位置的影響
在船舶碰撞危險的研究中,DCPA和TCPA被公認為是影響船舶碰撞危險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般而言,DCPA越小,碰撞危險越大;TCPA值越小,碰撞危險越大。
此外,來船的相對舷角也是影響船舶碰撞危險的重要因素,其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內河避碰規(guī)則》規(guī)定對于不同舷角來船,本船的責任與權利是不同的,所以船舶駕駛人員面臨不同舷角來船時感覺到的碰撞危險也是不同的
第二,在實際航行過程中,不同的會遇局面,隨著本船與來船會遇時的舷角增大,則要求本船轉向避讓的幅度也增大,轉向時間也越長,船舶駕駛人員感覺到的碰撞危險也在增大。
在船舶碰撞危險評判建模時,需綜合考慮上述影響船舶碰撞危險的因素,以使評判結果盡量與實際情況相一致。此外,由于內河航道的能見度情況對船舶碰撞危險的影響較大,因此需將此因素綜合融入到內河船舶碰撞危險綜合評判模型中去。
4自然環(huán)境因素
自然環(huán)境因素中,對船舶交通、船舶行為產生影響的有:氣象、水文、地形三方面的因素。氣象因素主要有視程、能見度、風和照度;水文因素主要有流速、流向、流態(tài)、潮汐、波浪、冰等;地形因素是指那些對船舶航行或避碰操縱給予空間上限制的地理因素,如狹窄水道、彎曲航道、淺灘航道、礙航物分布等。
①氣象因素
視程即在某種大氣壓下,正常視力測者的最大可視距離,它與能見度直接相關。視程對導致碰撞、擱淺事故的發(fā)生有非常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幾乎所有港口都有關于能見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禁止船舶航行的規(guī)定。
照度是指外部光線的強度。照度對船舶避碰操縱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在低照度,駕駛員的視覺了望手段受到限制。在低照度條件下,因船舶駕駛員失去識別物標形狀及顏色等外部特征和觀察水上狀態(tài)的能力,從而降低了視覺了望的功能,限制了獲得避碰操縱的所需信息量的手段和方法。
風是公認影響碰撞事故的因素之一。對運動著的船舶而言,風的主要影響有:
(1)船舶的運動;
(2)影響視覺判斷碰撞危險。根據駕駛員的習慣及避碰規(guī)則,在判斷碰撞危險時,主要根據本船與他船間航向的關系進行的,在風的影響下,船舶的航跡與其航向是不同的,因此會對危險的判斷帶來困難;
(3)在避碰中受風的影響,船舶的操縱性能及旋回要素都要發(fā)生變化,若對這種變化考慮不充分就可能發(fā)生危險;
(4)限制雷達及視覺了望。
除了上述影響外,還對操縱聲號的傳播產生影響。
②水文因素
(1)對船舶運動的影響;
(2)船舶在淺水區(qū)會加大下坐幅度、增加船間作用力及增強岸壁效應;
(3)容易導致駕駛員對避碰產生誤判等。
③地理因素
地形因素限制了船舶航行的空間,從而影響了駕駛員避碰操縱的方式,如在較寬水域上避碰操縱的方式主要是轉向避讓,而狹窄水道中,除轉向避讓外,增加了變速避讓的概率,在特殊地形因素的影響下,船舶的航行速度也受到了限制。這種速度的限制除了防止可能出現的岸壁效應、淺水效應和船體下坐外,主要是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船舶碰撞事故。
結?論
在各種影響碰撞危險的因素中,航道尺度是首要考慮的因素,再就是本船與障礙物位置信息及速度,因此我們考慮建立包括本船距航道邊界距離、最接近點距離、到達最接近點時間及與障礙物距離四個指標的碰撞危險綜合評判指標。這四個指標都直接或間接地與船舶的操縱性能及能見度有關,因此需將船舶操縱性能、航行水域能見度等因素融合到這四個指標中。
[參考文獻]
[1]吳兆麟.交通安全研究與海上避碰.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1.7
[2]齊傳新.內河船舶運輸安全學.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1.4
重慶市萬州高級技工學校?40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