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信息化的不斷普及。在新的時代中“活動識字”已經(jīng)是最為熱議的詞,教學是一門具有藝術性的科學,而小學語文作為最具有代表性的學科,更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將活動識字的教學手段良好的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充分的去探索情境背后的意義,感悟到語文的魅力,使教學讓課堂活動更加精彩,使語文教學虛實結合,精彩絕妙。那么具體如何將活動識字的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情境中呢?希望本文能給讀者一些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活動識字的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15-380
隨著國家教育的改革,語文教育受到了社會的重視,隨之語文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師要注意自身改變,認識到語文課堂本身的包含性與開放性,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特點,將情境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打破枯燥無味的學習,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樂趣,從而主動參與到語文教學課堂活動中來,不再禁錮學生的思想,擴散學生的思維模式,加強核心素質教育。
一、目前小學語文的教學現(xiàn)狀
目前的語文教學缺少了與語文有著必要聯(lián)系的生活基礎,就如浮萍脫離了根,書本上的內容便變得空泛起來。同時也缺少了心理學基礎,學生認識不清我為什么要學語文,導致了學生缺少了心靈支持依據(jù),在心理上認為學不學語文最后都會那樣,更重要的是缺少了民族意識,雖說漢字是我國的基礎,然而它卻是建立在我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上的,而不是純文字的教學,目前的教學更是缺少了統(tǒng)一的標準和操作規(guī)范。
二、小學語文情境活動識字教學的作用
對于小學生來說識字是語文教學的開始,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想要讓他們坐在教室里認真的識字學習語文幾乎做不到的,因此采用情境活動中的識字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教學辦法,運用情境活動教學可以降低小學生在課堂上因為識字而造成的枯燥 ,同時也可以降低教師的備課壓力,易于小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同時它可以帶動語文課堂的活躍氛圍,另一方面利用情境教學也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拉進文字與小學生的距離,宣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其以后的語文發(fā)展做鋪墊。
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具體做法
3.1營造良好文字氛圍
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甚至包括社會各方都離不開良好的學習氛圍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在語文課堂上,應該努力營造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歡快、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進行學習,讓學生漸漸地喜歡上語文,走在探索語文的路上,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為了營造這種理想的學習氛圍,教師應該時刻注意自己的說話內容,在教學語言中是否包含著讓學生不能理解的字詞,有哪些話語使學生印象深刻,可以給學生未來的識字帶來深遠影響;而學校也可以在樓道的空閑位置布置文字專欄,用圖形和拆字法來為學生演示一個文字的發(fā)展過程;在學生休閑時,也可以利用廣播為學生播放文字知識,這樣的做法在不知不覺中就會促進語文情景活動識字教學的實施,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姓氏歌》時,教師要在課前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知道每個姓氏背后的故事,然后教師就可以在上課時先讓學生數(shù)一下自己的班級中有多少個同學與自己的姓氏不同,然后讓相同姓氏的同學彼此之間結成小組相互探討自己姓氏的由來,不同姓氏之間又存在著怎樣的關聯(lián),不知道的小組和學生也可以通過詢問教師來理解。而在學校方面就可以在樓道的空閑位置將不同的姓氏劃分出不同的區(qū)域,然后將各個姓氏的代表人物分別列舉在空欄里,也可以說些人物背后的故事,最后表明這個姓氏的由來,宣揚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樣的教學方法會對小學生的語文識字教學活動有著很深遠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對姓氏的敏感程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課堂和諧,促進同學關系。
3.2開展游戲教學,提升文字趣味性
現(xiàn)在很多小學語文課堂的教育模式可能都是遵循著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來對小學生進行著教育,教師采用“一言堂”的方式,在講臺上進行講解,而小學生只是作為一個聽眾,在講臺下跟隨著教師的步伐,簡簡單單地做筆記、識文字,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太過于枯燥,而且也降低了課堂的有效性,小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走神打盹,不能夠集中精神進行學習,限制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導致學生缺乏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所謂“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因此教師要打造出一套新穎的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學習氛圍當中去,教師可以開展游戲教學,在課堂活動中將不同的文字做成小卡片,然后讓學生來領取,每個人都扮演一個文字。教師在上面打著拍子,讓學生拿著文字去尋找可以組成詞語的同學,然后告訴教師我們組成的詞語是什么,最好是再用這個詞語造出一個句子。
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春夏秋冬》,教師就可以先做出四個大字,春夏秋冬的卡片,然后分別找出幾個季節(jié)不同的景物,像春雨、夏蟬、落葉、雪花等,然后讓學生進行文字扮演,找到組成詞語的同組同學時,可以為大家造一個優(yōu)美的例句或者描述一段自己在這個季節(jié)時發(fā)生有趣的事情,教師在這時候可以適當?shù)倪M行物質獎勵,可以給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學生發(fā)一根鉛筆、一塊橡皮或者貼一個小紅花,而對于有條件的學校,語文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去郊游,在野外帶領他們認識文字,用具體的實物取代抽象的文字,加深學生的理解,以此來激勵學生識字,同時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也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課堂集中力,提升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開闊他們的眼界。
結束語
綜上所述,活動識字體現(xiàn)了當代對小學語文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小學生應該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新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的未來發(fā)展為起點,加強對學生語文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理解學習的真正內涵,讓他們自主學習,更加健康的生活,建立良好的三觀,而不是成為為了考試而學習的機器,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為適應時代洪流打下基礎,另外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他的思想和能力正處于飛速發(fā)展的時期,教師也要做好引導工作。
參考文獻
[1]楊茜.班主任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德育教育的滲透[J].小學生(中旬刊),2021(05):26.
[2]蘇蔓.試析如何借助小組合作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有效性[J].小學生(中旬刊),2021(05):32-33.
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規(guī)劃課題《小學字理教學法的研究和運用》(GH-18355)的階段研究成果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第十四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