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煜
【摘要】現階段中職美術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美術技能,而改革之下的教育目的則是培養(yǎng)學生高超的美術素養(yǎng)。教育目的不同,會導致接下來的操作程序、實現條件、教育評價都隨之不同。下邊筆者就中職美術教育現狀存在的教育目的、操作程序、實現條件和教育評價予以分析,尋找影響美術素養(yǎng)形成的因素,確保中職美術教學改革的順利實施。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美術;教學策略
目前,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職美術教育也面對著一個史無前例的互聯網環(huán)境。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美術教師怎樣運用互聯網實施授課,提升授課品質,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影響中職美術教育的因素
(一)傳統(tǒng)觀念
傳統(tǒng)美術技能培養(yǎng)觀念在學校、教師和學生三者間存在。正因此,以往的技能培養(yǎng)教育模式能夠一直流傳至今。而且有很多藝術界名人也對此表示贊同。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美術技能”這一教育目標影響之大。在課堂上因為是技能培養(yǎng),教師擁有不可挑戰(zhàn)的威信,教師告訴學生該怎么畫就怎么畫,學生都是“盲從”,不能有自己的觀點。當然,不乏一些人文情懷較重的教師,其愿意和學生交流心得,除了繪畫技術之外,還會探討一些作品的內涵。然而這畢竟是少數,相對于堅固的傳統(tǒng)教育“圍城”來說,其還顯得薄弱。
(二)信息化設備不足
“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教育目標是中職最為科學的美術教育教學目標,但是一直以來都難以實現。在信息化大數據時代該目標實現難度本該降低,但事實上并非如此,信息技術只是作為一種教學工具,使得傳統(tǒng)傳授式課堂變得更加靈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了教師和學生的溝通,增加了學生學習素材,之外更多的功能并沒得到深層發(fā)揮,況且課堂上信息化設備相對不足,距離實現“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還有很大的距離。
二、信息化條件下中職美術教育教學策略
(一)樹立學科素養(yǎng)培養(yǎng)觀念和理論
第一,明確學科素養(yǎng)概念。所謂學科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在興趣基礎上積極地學習吸收知識,并能夠利用所學來解決實際問題,而且通過知識學習構建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以及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其成為品學兼優(yōu)的新世紀人才。擁有學科素養(yǎng)的人才,在工作崗位上會做出卓越貢獻,也會通過自己表現影響他人,帶動他人形成快樂、互助的工作環(huán)境。美術學科素養(yǎng)也因此明確起來,即通過美術學習擁有美術鑒賞能力,通過美術來不斷陶冶情操,在今后的生活中會建立積極的美術審美,發(fā)現生活的美好。第二,要明確美術學科素養(yǎng)理論的嚴謹性,其涉及到了教師和學生二者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兩者地位平等,教師將傳統(tǒng)灌輸傳送的主導地位變?yōu)閷W習資源整合以及學習引導者,和學生平等對話,充分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激發(fā)其美術學習興趣,使其喜歡美術并愛好美術,使其用美術審美視角觀察生活,建立其崇高的思想道德水準。學生則要在教師引導下,發(fā)揮個人專長,激發(fā)主觀能動性,學好美術理論、技能,更要通過美術學習來提升審美,熏陶個人思想情操,成為發(fā)現美實踐美的新時代學生。第三,在美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下,有系列的課堂教學方法,需要教師認真鉆研,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美術有關的知識能夠系統(tǒng)植入學生大腦中。比如通過互聯網來讓學生和資深美術家溝通,學習他們多年累積的經驗以及人生感悟,或者通過微信號來關注一些美術平臺,和更多人交流經驗,這樣可以給未來職業(yè)素養(yǎng)提升打下基礎。
(二)應用互聯網技術,增強學生的想象力
每一幅美術作品都和生活分不開,而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更是對生活一絲不茍的觀察和理解,并將其擴大,讓世人得以觀賞并研究。在傳統(tǒng)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因為互聯網沒有普及,所以人們對外界事物的了解程度比較低,再加上交通不便利,學生去外地參觀的機會少之又少。封閉的生活狀態(tài)使學生對很多事情的認識形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學生欠缺一定的想象力,進而對他們的美術創(chuàng)作產生了影響。伴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學生不用出門就可以充分了解外界事物。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運用互聯網技術,把世界上美妙的事物和生活方法介紹給學生,鼓勵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無限的向往。學生一旦對生活和事物產生好奇,就會觀察得非常仔細,進而對美術創(chuàng)作產生大膽的遐想。
(三)豐富評價體系凸顯時代特色
教學評價不僅要站在教師角度對課堂環(huán)節(jié)、教學方式、學生成績進行評價,也要站在學生角度對教師教學、教師表現、教學手段、教學設備、教學活動等進行評價。這樣避免了教師對教學評價的偏頗性,使得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得到客觀反饋。另外,中職學校有必要對美術課堂進行“聽課”,不過需要避免聽課過程中存在的走形式,要切實地按照流程操作,確保教師教學問題得到充分暴露,這樣才能形成針對性討論,共同學習共同突破。
結束語
中職的美術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需要結合信息化社會背景,從教學理論、教學目標、教學手段、教學設備、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評價幾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整,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實現學生美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不僅提升學生美術技能,更要保證其擁有健康的審美觀和快樂情操,讓美術滋養(yǎng)其精神。
參考文獻:
[1]康梁.“互聯網+微課”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2019(11).
[2]翟杰明.互聯網視域下中職美術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4).
甘肅省通渭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