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媛
體育運動對大學生身心健康以及全面的發(fā)展具有較大的幫助,但是,大學生的運動心理障礙嚴重阻礙了他們健康的運動心理的形成,這對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以及總體發(fā)展等都是具有較大的作用。大學生的運動心理障礙源于自身的內(nèi)在因素,如心理學和生理學,也源于外部因素,如教育者和社會。針對這些根源,本文提出心理干預措施,基于以人為本的模式,搭建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等相關對策。
1 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形成根源
1.1 內(nèi)在根源
(1)運動損傷造成的心理創(chuàng)傷
對于部分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xiàn),是因為大學生在運動過程之中出現(xiàn)傷病所造成的。通常過多的體育鍛煉會引起學生的反叛心理,并制約了體育鍛煉的開展,不適當?shù)捏w育鍛煉也會造成一些傷害。運動會產(chǎn)生某種恐懼,最重要的因素是運動損傷。因此,運動傷害與生理因素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并且在許多人看來是次要的"意外"傷害,總是在內(nèi)部深處隱藏著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素。
(2)自尊與自卑的矛盾心理
自尊與自卑存在的矛盾心理也是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來源之一,部分的學生希望基于運動獲得好的成績,但是由于他們內(nèi)向的性格和自卑的性情,害怕出錯等情況,則是會導致自身焦慮與恐懼情況的產(chǎn)生。
(3)上進心強與意志薄弱的矛盾
能夠入讀大學并接受高等教育意味著學生本身具有很高的動力,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很高,他們的動機四處傳播。不過因為部分的孩子雖然具有較強的上進心,但是性格較為薄弱,為此在遇到事物時傾向于退縮,進而產(chǎn)生恐懼的心理。
1.2 外在根源
(1)教育者的影響
體育教師是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訓練的重要來源。體育教師的言行對大學生有很大的影響。首先,體育老師對運動過于嚴格甚至挑剔,這會引起學生的抵制。為了達到課程設置的教學目標,一些體育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是相同的,不要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對待,甚至要求的運動量超過某些大學生的運動量,這使這些學生難以忍受并產(chǎn)生一定的阻力。如果教師批評,嘲笑和不尊重學生,那么學生的運動熱情就會減弱,并使他們感到反抗。
(2)體育環(huán)境影響
大學生的心理障礙可能出現(xiàn)在大學期間,不過形成可能在初中或者是高中等,這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初中高中的學生缺乏體育鍛煉,將直接影響到大學體育的良好發(fā)展。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學校長和老師取消了許多危險的運動,例如雙杠、跳高等,以避免運動事故。運動知識的缺乏和學生的鍛煉。身體能力和健康狀況較差,并擔心在體育運動中遇到困難。
2 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超越路徑
2.1 心理干預與積極引導
積極的體育意識的實質(zhì)是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主觀能動性,并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巧和技能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以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并改善您的身體狀況。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的運動心理障礙形成了消極的運動意識,特別是耐力,焦慮,恐懼甚至對運動的敵意??梢酝ㄟ^以下步驟進行:一是提供運動心理咨詢。大學生心理障礙是一種精神疾病,需要積極的心理干預。二是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女孩可能會根據(jù)她們的生理特征(例如舞蹈和健身)參加一些使她們感興趣的運動;有運動障礙的學生可以參加輕度運動傷害的運動,例如乒乓球和羽毛球。
2.2 以人為本體育教學機制
創(chuàng)新高校體育教育的"以人為本"理念是學生克服體育心理障礙的重要途徑之一。"以人為本"是科學發(fā)展觀的核心,有著深刻的哲學色彩。從哲學的解釋來看,"以人為本"意味著,與神靈和事物相比,人類更為重要和根本。將以人為本的思想滲透到大學體育中實際上是在重視教育者和教育者的中心地位,并重視兩者的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消除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的心理障礙,并迅速實現(xiàn)健康運動和變身運動。
2.3 體育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的改善
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讓他們鍛煉身體,形成對學生的愛和運動的健康心理,而不是沉迷于任何運動。提高對運動的認識和認識,培養(yǎng)健康的運動心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學指導者和老師應該改變他們對運動的知識和理解。他們必須學習體育的愉悅效果原則,以便他們經(jīng)常參加輕松愉快的體育活動,減少競爭,并具有更好的節(jié)奏感。讓學生心中積累的強烈情感在不斷消耗體能中得到緩解,減少自卑,回避,焦慮,變得更加自信和快樂。如果學生的人格開放并且具有一定的力量,那么選擇開放的體育活動并能夠在這些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將為他帶來身心上的愉悅,并逐漸增加幸福感。
家庭和社會積極參與學生體育活動,通過家庭和社會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終身體育"和"健康體育"概念的形成。家庭,學校,社會和其他學科應促進積極運動,鍛煉健康的運動心理,提高中學生的運動適應性,提高團隊合作精神,樹立良好品格,使運動成為一種終生的形式。
(作者單位:陜西省體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