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艷
摘要:目的:觀察腦卒中患者在??瓶祻腿朐簳r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橫斷面信息。方法:收集昆山市康復醫(yī)院神經(jīng)康復科收住入院(首次因腦卒中康復入院)的腦卒中患者入院基本資料,共計79例,并使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結果:79例腦卒中患者入院康復時,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平均為(40.00±11.76)分或[38(33,49)]分。入院康復時腦卒中患者不同屬性間(性別、側別、腦卒中類型)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康復時腦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與患者病程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r為-0.267(P=0.017),與MMSE評分相關性不顯著(r=0.212,P=0.060),與年齡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r為-0.236(P=0.036)。結論:腦卒中患者入院康復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較差,尤其是病程較長和年齡較長的患者,在康復護理時應予以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腦卒中;康復;日常生活活動;改良Barthel指數(shù)
腦卒中患者入院時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分析對于病區(qū)護理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其不僅是患者腦卒中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表現(xiàn),也與患者的康復護理和狼蝠訓練具有重要的練習[1]。為了更好的、更有針對性的護理腦卒中康復患者,尤其是首次入院的腦卒中患者,我們對79例腦卒中患者入院時的基本資料和改良Barthel指數(shù)進行了橫斷面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山市康復醫(yī)院神經(jīng)康復科收住入院的腦卒中患者。入選標準:①符合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腦卒中診斷標準[2];②患者首次因腦卒中收住入院進行康復;③患者年齡18至80歲之間;④患者病情穩(wěn)定,積極配合康復功能評估。排除標準:存在明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其他疾患。
共招募符合入選標準的患者79例,其中男63例,女16例,性別比例(男:女)約為4:1;平均年齡(58.04±14.00)歲;腦出血51例,腦缺血28例,腦卒中類型比例(腦出血:腦梗死)約為2:1;左側單偏癱34例,右側單偏癱41例,雙側偏癱4例;入院時腦卒中病程平均為(11.42±6.97)天;MMSE平均得分為(21.51±8.16)分。
1.2 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估方法 在患者入院24小時內,使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穿衣、進食、個人衛(wèi)生、洗澡、如廁、床椅轉移、行走、上下樓梯、膀胱控制和直腸控制控制這10項評估內容,評分過程可以要求患者進行演示、回答,或由家屬/護工代為回答。每項評估條目的最低得分為0分,最高得分為5或10分或15分。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中文版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或四分位數(shù)[Q2(Q1,Q3)]表示,采用t檢驗和Pearson相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情況
79例腦卒中患者入院康復時,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平均為(40.00±11.76)分。使用四分位數(shù)[Q2(Q1,Q3)]進一步表示改良Barthel指數(shù)各項得分:個人衛(wèi)生[3(1,3)]分、進食[5(5,8)]分、穿衣[2(0,2)]分、如廁[2(0,2)]分、洗澡[0(0,0)]分、轉移[8(3,8)]分、步行[0(0,3)]分、上下樓梯[0(0,0)]分、膀胱控制[10(10,10)]分、直腸控制[10(10,10)]分、改良Barthel指數(shù)總分[38(33,49)]分。
2.2不同屬性間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的比較
入院康復時腦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63例男性為(40.60±11.80)分,16例女性為(37.63±11.66)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4例左側偏癱為(40.12±10.65)分,41例右側偏癱為(50.98±12.70)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8例腦梗死患者為(40.54±10.19)分,51例腦出血患者為(39.71±12.62)分,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與一般資料的相關性分析
入院康復時腦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與患者病程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r為-0.267(P=0.017),與MMSE評分相關性不顯著(r=0.212,P=0.060),與年齡呈負相關,相關系數(shù)r為-0.236(P=0.036)。
3.討論
為了更好的開展病區(qū)腦卒中患者的護理工作,有針對性的對入院康復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進行干預。我們試圖通過分析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分特征,以此改進腦卒中患者的護理策略。
本次研究顯示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出院后轉至康復??漆t(yī)院時,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較弱,多數(shù)處于中下水平;尤其是患者在穿衣、如廁、洗澡、步行、上下樓梯等日常生活中存在嚴重功能障礙,其自理水平嚴重不足,而患者的膀胱控制、直腸控制相對較好;提示我們在日常護理中需要特別關注患者以上存在嚴重障礙的活動,可以結合康復治療訓練的基礎上,適時開展一些病區(qū)康復活動,幫助患者更好的、更多的進行功能康復[3]。同時,研究也發(fā)現(xiàn)入院康復時腦卒中患者在不同性別間、不同患側類別間、不同腦卒中類型間,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差異并不是明顯,提示我們的病區(qū)卒中護理和訓練時,不需要過度考慮因患者性別、患側側別和腦卒中類型間差別性對待[4]。研究亦發(fā)現(xiàn)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與患者的年齡增長,或腦卒中急性期病程的延長呈下降表現(xiàn),而與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相關性尚不明顯,我們進一步分析可能是樣本量不足導致統(tǒng)計學差異不明顯有關。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入院康復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較差,尤其是病程較長和年齡較長的患者,在康復護理和康復訓練時應予以更多的關注,適時改進相關的病區(qū)護理策略。
參考文獻:
[1]王賽華,施加加,孫瑩,等.簡體版改良Barthel指數(shù)在腦卒中恢復期中的信度與效度研究[J].中國康復,2020,35(4):179-182.
[2]中華神經(jīng)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79-380.
[3]顧琦,沈光宇,孫瑩,等.腦卒中患者專科康復后離院時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依賴程度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8,33(11):1311-1313.
[4]王賽華,莫賀龍,孫瑩,等.加拿大作業(yè)表現(xiàn)量表在偏癱患者作業(yè)活動康復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康復,2020,35(7):348-351.
(昆山市康復醫(yī)院 江蘇蘇州 2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