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丕榮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中階段的數(shù)學中,在教材的選擇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新課程的教材以及大綱課程的教材,下文中主要從編制的內容上、教材的實用上、對教材課程后的評價上展開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新課改;教學大綱
引言:
新課程的教材和大綱課程的教材在編制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新課程的教材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展開的教學,大綱課程的編制主要是針對以往的教學進行的編制,這兩者的不同,給了教育者更多的選擇。
一、從課程內容上展開的比較
1.在課程內容組織上的對比
依據(jù)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可以把教學內容分為標準版和大綱版這兩種形式,也就是直線式的形式和螺旋式的形式,因為大綱版的教材主要是依據(jù)相關邏輯展開的,所以最后的形式是直線式的。這一形式的教學是把數(shù)學課程的相關內容形成一條直線,在邏輯上是相通的,并且在內容上基本上沒有重復的現(xiàn)象的。換一句話說也就是在大綱版的教材中,出現(xiàn)的章節(jié),都是進行排列的狀態(tài),比如幾何的章節(jié)和不等式的章節(jié)等,在對章節(jié)的處理上,都是對這一節(jié)內容進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學生們學習的更加透徹,然后再展開下一個章節(jié)的學習。在章節(jié)與章節(jié)之間相互交叉的內容很少。標準版的教材主要強調的是螺旋式的形式,這一形式的具體表現(xiàn)是,在各個階段中,課程的內容都會出現(xiàn)大量的重復,但是在重復的基礎上對知識加深范圍和深度[1]。這一形式是美國的學者提出來的,他的理念就是認為課程的內容是整個學科的基本結構,這一基礎的知識應該是各個學科中最基本的原理,在以后的學習中,會隨著年紀的增長,知識會出現(xiàn)重復,并且難度會逐漸的提高。
2.在邏輯和心理組織方面的對比
課程的內容是依據(jù)邏輯進行劃分,還是依據(jù)心理組織進行的劃分,這是教育界爭論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這兩個教材的重要分歧點所在。邏輯順序的劃分,指的就是依照這一學科的內在聯(lián)系來對課程進行劃分,比如大綱版教材中的三角函數(shù)這一知識點,在心理順序的劃分下是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劃分的,而大綱版把重點放在了數(shù)學邏輯性的順序上,也就是更加關注這一學科中固有的邏輯關系;標準版的教材,側重點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上,依據(jù)學生的愛好、實際需求以及背景來對課程進行安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是主要的存在。大綱版的教材是依據(jù)知識的邏輯關系來開展的,所以,大綱版的教學是從計數(shù)的原理展開的,最大程度的完成了排列組合的相關內容,而且為概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在這些工作之后,引入概率,然后展開了概率和實際生活的結合,來對此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材的編輯是按照學科的特點來展開的,數(shù)學知識的邏輯性以及系統(tǒng)性都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但是在學生們看來,先進行排列組合的學習,學生們會有點懵,如果老師在教學中,把排列組合的習題出的有難度,學生們就會對數(shù)學知識產生逆反心理,這樣對以后的學習會產生負面影響。
二、在課程實際教學中的對比
標準版的教材在實際教學中,有了改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吸取一線教師的意見,在進行課程編制的時候,讓老師參加到課程中。專門寫教材的專家和老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闡述新課改下的教學理念,講解在內容變化上的主要原因和目的,而且還會去到學校里進行調查。在學校里,老師們之間的溝通也變的多了起來,有的學校還會讓老師去執(zhí)行新課程的學校去聽課,吸取更多的經驗。此外,還可以邀請這些先進的老師來學校里傳授經驗。相比之下,大綱教材的實施更加注重知識的講解。對于學生的興趣以及學生在教學中的態(tài)度是不太關注的,對于學生的模仿練習過分的看重,這就降低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阻礙了學生在創(chuàng)新方面的發(fā)揮。所以,在大綱教材中,教學模式是比較單一的,主要就是老師在講,學生在聽。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掌握的基本知識是比較扎實的,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是比較缺乏經驗的。學生在做數(shù)學解題的時候是非常熟練的,但是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是比較笨拙的,學生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在老師的角度來看,在這一教學中,老師的身份很重要,課程的進展都離不開老師的講解,所以,老師在對教材以及教學模式的選擇上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對課程評價的比較
在教學中,課程的評價是依照方法和標準來進行劃分的,主要是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這兩種。相對性的評價主要是使用測試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價,這一評價主要是依據(jù)學生的成績來進行的評判,對于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這一點老師是忽略了的。絕對性的評價主要指的是采用目標測試來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判,從教學目標以及編制的試題中來評判學生的成績,觀察學生是否完成了學習目標。一般大綱教材多是相對性的評價,在以往的評價中會給學生進行排名,在新課程的評價中,主要是采用的絕對性的評價,在課程結束的時候,會進行考試[2],學生的成績達到了教學的標準,就會得到相應的模板的得分,學生們之間不存在排名的情況,這樣的評價模式讓學生們的壓力降低了,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了。新課程的評價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達到相關要求。這一評價模式也會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構建信心,而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清楚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情況,對此展開查漏補缺的計劃。這樣的評價模式促進了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提升了學生的素養(yǎng)。
總結語:
以上就是在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中,新課改的編制和大綱課程的編制的對比,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的比較:在課程的內容上,從組織內容上以及從邏輯和心理的方面展開的比較,這樣就更加清楚這兩者的區(qū)別和各自的優(yōu)勢;其次,在實際教學中展開了比較,以及對課程的評價上進行了比較,在比較中,可以讓教學者更加清楚這兩者的優(yōu)缺點,依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教材,以此來為高中數(shù)學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書君.普通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標準中“幾何與代數(shù)”主題解讀[J].考試周刊,2020(77):70-71.
[2]呂世虎,曹春艷,金曉青,王尚志.普通高中數(shù)學新課程實施現(xiàn)狀研究[J].數(shù)學教育學報,2015,24(03):6-12.
云南省楚雄師院附中 6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