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欣
當北雁南飛,風捎寒意,老界嶺上的樺樹盤從久長的喧囂中沉寂下來。那些度假的候鳥們紛紛歸去之后,一年一度山莊的人間繁華沿著秋天悄然落幕。樺樹盤四季里最動人的秋色卻自此來臨。山風如笛,高天淡云,蒼山黛碧,楓葉鍍金。一秋風情,撒滿層林。群山一笑紅與黃,一抹寒雁撫白云。
站在老界嶺埡口,眺望東南,奇峰層疊,群山逶迤。谷底層云,跌宕樹梢。溪流淙淙處,疊印著的白墻黛瓦錯落有致,與峰巒上的朵朵白云呼應。清泉汩汩,鳥語和鳴,落入秋風之中。
恰似一幅畫,潑墨于崇山峻嶺之間。又似一首詩,飄搖于中原大地屋脊之上。
這就是中原高峰、避暑度假勝地:老界嶺樺樹盤。
白樺
樺樹盤的原始森林里,闊葉林與針葉林交織,灌木與高大的樹木相襯,密密匝匝,樹蔭蔽日。所有的樹木就像是不同種族的大家庭,群居于同一塊棲息地,患難與共,和睦相處。
秋日陽光總是眷顧色彩斑斕的物種,那紅的楓葉與瑪瑙般晶瑩剔透的茱萸果和掛在樹梢枝頭猶如燈籠的柿子,那黃如綢緞的銀杏葉和蟄伏地上的山菊花,那青蔥如春的松柏和亭亭玉立綠如碧玉的翠竹,在秋日陽光的照射下,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閃耀著五彩的光芒。
在這片無涯無邊的原始森林中,亭亭白樺,獨領風騷,玉立于萬千樹種之中。銀白的樹干上,斑斑駁駁地綻開薄如蟬翼的霜片,透過秋日陽光的射線,耀著白,耀著銀,耀著五彩的絢麗。
抬頭仰望,透過密密匝匝的葉片,透過斑斕絢麗的光線,樹頭枝杈,樺樹的葉,黃透碧藍的天空,黃透秋天的色彩。
霜葉落盡,樺樹上布滿眼睛一樣的圖案,遠遠望去,那些眼睛是鮮活的?;铎`活現(xiàn)地看著來來回回從它身邊走過的人,似乎要和你對話,要和你訴說曾經幾個世紀的等待,“你不來,我不走,你走了,我依然在這里守望”。
在老界嶺,在樺樹盤這片茫茫林海,樺樹不會獨立成秋,總是和著與它朝夕相處萬千秋色,鋪展開這片無涯無邊蒼莽林海的畫布,繁繁點點,沐浴秋色成黃,潑灑黃墨成金。星星落落的黃,點綴成絢麗多姿的秋。
我記不起是哪位詩人對白樺樹這樣贊美:“隱隱樓臺白樺林/擎云十字鍍黃金……”寫這兩句詩的時候,作者仿佛就在老界嶺之上,應著樺樹盤的景色而寫。蒼山聳立,層層疊疊,白樺參天,掩映樓臺,白云映襯,樺葉如金。
秋日來臨,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在中國東北的大小興安嶺,成片成片的白樺林,簇簇相擁,銀色的樹干,耀著銀輝,昂昂冉冉的矗向藍天。秋葉把大地、把那一片片遼闊的空域染成金色。那大片大片的黃,亮在秋日的藍天白云下;亮在莽莽蒼蒼的荒原;亮在無邊無涯的原始森林。壯觀而又炫美的秋色傾倒多少文人墨客、多少癡情詩人。難怪俄羅斯詩人葉賽寧以擬人的手筆,用白樺與流云對話的形式,寫出一首多情而又浪漫的詩。
距離樺樹盤大約十公里的回龍寺,一個叫白石尖的山峰之上,也有一片白樺林。海拔將近兩千米的峰巒,整片的白樺樹縈縈繞繞在山巒之上。也是在深秋時節(jié),也是在樺樹葉葉黃如金的時候,我去看它。我曾經被它們不離不棄、默默守望而感動,被它們在一年輪回之后把最美的色彩留給大地,留給天空,留給人類而感動!
蘆葦
順著樺樹盤埡口向東南望去,逶逶迤迤兩座山嶺之間夾著一條寬闊的山谷,右側的山嶺之下,依著山的走勢,不規(guī)則地立著一棟棟白墻黛瓦的民宿,沿著民宿的前面一條柏油馬路,曲曲折折地伸向溝壑深處。路的外側是一片濕地,濕地之上密密匝匝地生長著蘆葦和混攪著的紅柳。
在這山間溝壑,一眼望不到頭的蘆葦,鵝黃的葦葉像是張開雙臂,簇擁著芊芊挺立、窈窕身姿,微風拂過枝頭上搖曳的蘆花,在秋日的陽光下,亮著耀眼的白。
在這片中原海拔最高的山巒之間,這片氤氤氳氳的濕地,給了這一片蘆葦茁壯生長的搖籃。
從春天第一縷陽光開始,從它第一株蘆筍出土,它們在濕潤的泥土里,一株株拔地而起,節(jié)節(jié)拔高,競相吐綠。順著山間小路而行,仿佛你不是走在中原最高峰巒的山間,而是行走在江南水鄉(xiāng)的鄉(xiāng)間小路之上,山巒疊翠,山花爛漫,流水潺潺,蘆葦搖曳,炊煙裊裊。山巒與白墻黛瓦的民宿相依,綠水與蘆葦、紅柳相映,人與山水相襯。一副濃墨重彩的山水畫透著江南水鄉(xiāng)的風韻,透著南國風情的詩意。
深秋時節(jié),走近濕地邊沿,整片蘆葦搖曳眼簾,葦絮如花,淡淡雅雅,恬恬靜靜,透著細膩的亮白,透著陽光下繽紛的色彩,飄飄灑灑就如潔白羽毛的仙鶴,灑落在山谷之中;又如紛紛揚揚的雪花,悠悠雅雅在空中飛舞。
季節(jié)的輪回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走向時空深處。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那些置身于河岸、濕地的蘆葦隨著季節(jié)的變換,也在慢慢地改變著自己,由亮白慢慢變成鵝黃,變成灰青色。那亭亭玉立的身軀在無情的風霜雪雨的摧殘下,慢慢東倒西斜,轟然坍塌,最后貼著水面長眠于生養(yǎng)它們的那片泥土。
蘆葦,從春天的筍芽到冬天落幕,來時,蓬蓬勃勃,昂揚青春;走時,悄無聲息,默默無聞。生命的終結,未免有些凄涼、傷感。
詩人們對著蘆葦?shù)脑亣@不僅僅是傷感,更多了一份懷戀與憂傷。古老的詩經里就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蒼蒼”中作者的伊人又為何人呢?歲月千年,時光沉浮,又有誰能夠記得“白露為霜”中的伊人呢?
蘆葦在一年之后,面對最后的結局,總是那么坦然與從容。就像是風,就像是雨,就像是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該來的總會來,該去的總會走。
那些亭亭玉立的蘆葦怦然倒地,和著那片綠水,和著那片泥土融為一體,經年以后腐朽為泥,成為滋養(yǎng)和繁衍后代的養(yǎng)料。而它們的根和它們的種子,又一代代的、在泥土中孕育出新的生命。
紅柳
樺樹盤的那片峽谷里,除了潔白如雪的蘆葦就是紅柳了,它依著溝壑,浩浩蕩蕩地從山坳的頂端一直延伸到目擊不到的地方。轉過一個山頭,依然是鋪壑蓋水,無休無止地在水草豐茂的溪流中恣意生長。
一個地方人們的生活習性,對于物種的稱謂總有別于其他地方,就像烏桕,烏桕是它的學名,是被官方認可的官名。在伏牛山這方土地上的人們,你說烏桕它就不知道是什么了,伏牛山的人們管烏桕叫構樹。就像是合歡樹,合歡樹在豫西南不叫合歡樹,而叫夜合拐。紅柳也是一樣,紅柳在豫西南叫河柳。
紅柳在伏牛山不算是稀有物種,山巒溝壑中,總有它們的身影。它們總是傍著河流,稀稀落落、繁繁點點,有時獨樹一幟,有時三五成群。很少有像樺樹盤這樣一望無邊的紅柳林。那些散落在河邊的紅柳,也有長成粗壯的大樹,但它們沒有一棵像白楊,像松柏,像樺樹那樣,亭亭玉立,偉岸挺拔。它們的樹干很多都是曲曲折折、佝僂著各種畸形的軀體,像是一位世紀老人,一直在守望著,等待著什么?斑斑駁駁的皮膚,翹首一方的瞭望,顯得蒼老與孤獨。我不知道它是本來就有著根深蒂固不愿群居的習性,還是被族群遺落?總與其他種群顯得格格不入,獨居一處,相伴它的除了孤獨、就是寂寥。
樺樹盤這片溝壑中的紅柳林,一改以往單居的習性,成片成林,群居于這片群山環(huán)繞的山坳之中,成片生長在這一清水沃土之上。
茂密的紅柳,生長在水肥土沃的濕地,應該和那些蔥郁的森林一樣,競相參天,玉樹臨風。但它們似乎辜負了這一片地肥水豐的土地,扭曲佝僂著身姿,毫無章法地伸展著枝丫。在這片高山濕地,幾十年或者幾百年,那些紅柳就像是永遠長不大也不愿意長大的孩子,又不失溫文爾雅悠哉于山坳之中。
說不明白這片紅柳是灌木還是喬木,蒼老而又彎曲的樹干,斑斑駁駁,透著世紀的滄桑,蟄伏于濕地之上。當春日來臨的時候,那些自由伸展的枝條上長出細嫩的、猩紅的芽片,嬌嬌柔柔,纖纖弱弱,慢慢伸展著身姿,靚出讓人愛憐的嫵媚。
隨著季節(jié)的延伸,陽光把紅柳的葉慢慢染綠,那一片片寬厚、近乎橢圓的葉片,在陽光的照射下,耀著墨綠的光澤。季節(jié)輪回,春華秋紅,巍立于中原高地的樺樹盤的秋來的比其他地方要早很多,秋日多彩的光線把那些挺立與蟄伏在山巒溝壑中的綠染成黃、染成紅、染成白,染成繽紛的色彩。
紅柳的葉也被秋日和秋風還原成紅色,那片紅,燦燦如火,與和它為伍的潔白蘆花相映,與溪流邊沿錯落有致的白墻黛瓦的民宿相襯,紅白相間,交相輝映。在這層林盡染的萬山叢中,站在峰巒之上俯瞰,溝壑之中的那片紅、那片白、那片炊煙裊裊的村舍,與層層疊疊的、姹紫萬千的群山相襯,構出一幅伏牛山最絢麗的秋日畫卷。
秋風遠去,雪花飄落,紅柳的葉隨著身邊蘆葦?shù)奶?、隨著紛紛揚揚的落雪,那紅色葉片帶著留戀、帶著不舍、帶著無奈落幕落入溪流、落入泥土。伴隨每一片葉的灑落,枝丫上已經孕育出,或者正在孕育新的枝丫。而它們的軀體和著凜冽的寒風、和著風霜雪雨一起去迎接新的春天。
高原的紅柳,在樺樹盤,一唱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