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然, 王 映, 李志萍, 莊乾偉, 孟 箭,, 葛良玉,
(1.蚌埠醫(yī)學院口腔醫(yī)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2.徐州市中心醫(yī)院口腔科,江蘇 徐州 221000)
口腔頜面部腫瘤術后修復如何更好地恢復患者外觀及功能,減少術后并發(fā)癥一直是口腔頜面外科醫(yī)生研究的熱點。根據(jù)缺損的范圍及程度不同,修復的方式也不同,如局部鄰近瓣修復,皮瓣修復,自體、異體骨移植,近來新興的3D打印修復等。皮瓣修復又分多種,如前臂皮瓣、股前外側皮瓣、胸大肌皮瓣、額瓣、背闊肌皮瓣等。胸大肌皮瓣適用于組織缺損比較大的手術。額瓣在制取后會遺留瘢痕,影響美觀。背闊肌皮瓣在制取時需翻轉患者體位,給手術及麻醉帶來不便。股前外側皮瓣血管解剖較復雜[1-4]。前臂皮瓣由我國楊果凡[5]首創(chuàng),有血管解剖較為固定,便于制取等優(yōu)點,是一種較成熟的皮瓣應用法。目前應用較多,除口腔科外還可見于燒傷后修復[6],陰莖成形[7]及尿道重建[8],甚至將制取前臂皮瓣的術式應用于制取小腿皮瓣[9]。關于前臂皮瓣術后供區(qū)修復的方法也較多,如使用細胞真皮基質成分的材料直接縫合前臂供區(qū)[10],我國首創(chuàng)的前臂kiss皮瓣[11],以及窄形前臂橈側皮瓣[12]。本文主要對比傳統(tǒng)的需從腹部取皮的前臂皮瓣(以下簡稱為傳統(tǒng)皮瓣,圖1)與Liang等[13]改良的用自身同側前臂游離皮片修復部分前臂術區(qū),剩余部分直接拉攏縫合的前臂皮瓣(以下簡稱改良皮瓣,圖2)在前臂供區(qū)恢復的情況。
圖1 傳統(tǒng)前臂皮瓣照片F(xiàn)igure 1 Photographs of traditional forearm flap
圖2 改良皮瓣示意圖Figure 2 Schematic diagram of modified forearm flap
回顧2016年8月—2019年6月收治的44例口腔頜面部腫瘤患者,在切除病灶的同時,制取皮瓣。皮瓣由同一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制取。A組為傳統(tǒng)的皮瓣,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平均年齡(61.10±2.33)歲。A組手術方法:設計一以靠近腕部為底的橢圓形或長方形的皮瓣,皮瓣長度根據(jù)腫瘤術后缺損范圍來確定。然后再在腹部切取相應大小全厚皮片縫合于前臂供區(qū),腹部創(chuàng)口直接對位縫合。術后前臂供區(qū)繃帶加壓包扎,術后手及前臂制動1周。B組為改良的皮瓣,其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平均年齡(59.87±2.00)歲。B組手術方法:預估腫瘤術后組織缺損的大小,以靠近腕部一側作為三角形(圖3)的底,三角形的高度根據(jù)組織缺損的大小而定,切取前臂皮瓣后,將皮瓣上的全厚皮片用刀切取下,放入鹽水中保存。縫合創(chuàng)口時,將制取的全厚皮片放置在遠心端縫合,對于創(chuàng)口剩余部分,直接對位拉攏縫合。然后用繃帶加壓包扎,術后手及前臂制動1周。
圖3 改良皮瓣照,修復后切口輪廓Figure 3 Photographs showing the modified forearm flap,outline of incision and after restoration
納入標準:①雙側前臂無外傷、骨折史,無輸液等情況。②術前雙臂彩超示雙臂血管無血栓及經(jīng)過ALLEN試驗[14]。③患者無瘢痕體質。④皮瓣制取的范圍在7 cm×10 cm內[15]。⑤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并同意。
從4個方面對兩種術式進行評估。①手術時間即制取前臂皮瓣的時間;皮片面積。②術后1月并發(fā)癥即術后1月內前臂術區(qū)有無積液、感染、壞死、傷口裂開等情況。③術后半年、1年對隨訪病人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即溫哥華瘢痕評定表[16];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17]即上肢功能評分表評定患者前臂、手功能。其中VSS分值范圍為0~13分,分值越低瘢痕恢復得越好,分值越高瘢痕恢復得越差。由3位醫(yī)生從色素沉著、血管分布、柔韌、高度4個方面評估患者前臂術區(qū)瘢痕恢復情況,為便于計算,評分表最后得分
結果為3位醫(yī)生打分的總和,得分范圍為0~39分。DASH評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功能即量表的1~23項,第二部分為癥狀即表格的24~30項。每項評價得分為1~5分,分數(shù)越高功能越差,反之越好。最終得分的計算方法為第一部分a與第二部分b相加然后再減去30,最終結果除以1.2,即[(a+b)-30]/1.2。
文中計量資料行兩獨立樣本t檢驗,數(shù)據(jù)由SPSS 16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與隨訪的傳統(tǒng)皮瓣患者(圖4A,圖5A,圖6A)共計21例。復查隨訪時間為術后半年、術后1年。改良皮瓣[18](圖4B,圖5B,圖6B)患者共計23例,其中有1例男性患者術后放療后出現(xiàn)前臂供區(qū)感染,后經(jīng)術區(qū)換藥及更換抗生素,感染癥狀消失,皮瓣成活良好。
圖4 前臂皮瓣術后1月照Figure 4 Photographs showing forearm flap 1 month after grafting
圖5 前臂皮瓣術后半年照Figure 5 Photographs showing forearm flap 6 months after grafting
圖6 前臂皮瓣術后1年照Figure 6 Photographs showing forearm flap 1 year after grafting
傳統(tǒng)皮瓣手術時長為(43.29±3.41)min,改良皮瓣為(43.39±3.30)min。傳統(tǒng)組與改良組手術時長相近,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傳統(tǒng)組皮瓣面積(42.64±1.39)cm2,改良組為(42.09±1.30)cm2,2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B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別為(61.10±2.33)歲、(59.87±2.00)歲,兩組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1)。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患者年齡及皮瓣面積(±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patient age and skin flap surface area between two groups(±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患者年齡及皮瓣面積(±s)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patient age and skin flap surface area between two groups(±s)
組別 手術時間/min 患者年齡/歲 皮瓣面積/cm2 A組 43.29±3.41 61.10±2.33 42.64±1.39 B組 43.39±3.30 59.87±2.00 42.09±1.30 P值 0.917 0.69 0.771
傳統(tǒng)皮瓣術后1月內未出現(xiàn)術區(qū)有積液、感染、壞死、傷口裂開等癥狀。改良型的有1例出現(xiàn)前臂供區(qū)感染,后經(jīng)換藥及更換抗生素治療,前臂供區(qū)感染癥狀消失。兩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半年A、B兩組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naire(DASH)的功能及癥狀、總得分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1年A、B兩組在上述方面也無差異,詳見表2、表3。
表2 兩組術后半年DASH得分情況(±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ASH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half a year(±s,score)
表2 兩組術后半年DASH得分情況(±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DASH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half a year(±s,score)
組別 功能 癥狀 總分A組 61.33±0.93 17.86±0.42 40.99±0.78 B組 62.39±1.28 19.00±0.56 42.83±1.09 P值 0.514 0.112 0.187
表3 兩組術后1年DASH得分情況(±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ASH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1 year(±s,score)
表3 兩組術后1年DASH得分情況(±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ASH results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1 year(±s,score)
組別 功能 癥狀 總分A組 33.86±0.70 11.76±0.45 13.02±0.81 B組 34.87±0.86 13.48±0.72 15.29±1.19 P值 0.372 0.54 0.127
術后半年A、B兩組在vancouver scar scale(VSS):瘢痕在色素沉著,血管分布,柔韌性及高度總得分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術后一年A、B兩組在上述方面兩組也無差異,詳見表4、表5。
表4 兩組術后半年VSS得分(分,±s)Table 4 Comparison of VS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
表4 兩組術后半年VSS得分(分,±s)Table 4 Comparison of VS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
組別 色素沉著 血管分布A組 6.57±0.24 7.29±0.37 B組 7.13±0.44 7.70±0.32 P值 0.268 0.40柔韌7.33±0.35 7.83±0.42 0.373高度7.05±0.31 7.91±0.44 0.117總分28.24±0.74 30.57±1.27 0.122
表5 兩組術后1年VSS得分(分,±s)Table 5 Comparison of VS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after 1 year
表5 兩組術后1年VSS得分(分,±s)Table 5 Comparison of VS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score,±s)after 1 year
組別 色素沉著 血管分布A組 2.57±0.24 3.43±0.24 B組 2.91±0.29 3.04±0.21 P值 0.375 0.230柔韌3.33±0.17 3.70±0.18 0.160高度3.38±0.24 3.83±0.18 0.149總分12.71±0.56 13.48±0.52 0.324
前臂皮瓣是一種較成熟的皮瓣,筆者結合李偉雄等[19-22]的研究認為,前臂皮瓣具有以下優(yōu)缺點。優(yōu)點:①因其血管解剖較穩(wěn)定,較少變異,故便于制??;②皮瓣內血管蒂長、徑大,便于與口腔頜面部血管吻合且吻合度高;③制取的皮瓣軟薄韌,易于折疊;④前臂供區(qū)不會產(chǎn)生較大的功能障礙;⑤抗感染能力強[23]。缺點為供區(qū)功能障礙及瘢痕、感覺異常[24]、色素沉著。
從皮瓣制取的手術時間來看,皮瓣手術由同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醫(yī)師操作,改良的皮瓣與傳統(tǒng)的皮瓣手術時間相差不大,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影響手術時間的皮瓣面積在A、B兩組間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改良組的皮瓣面積最大為7 cm×8 cm,未大于袁冶等[15]建議的范圍。兩組患者平均年齡60歲左右,老年患者免疫力及機體恢復能力較弱。改良組避免了開辟第三術區(qū),減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較快康復。
本文就兩種不同術式前臂皮瓣進行了比較。術后1個月內僅改良皮瓣出現(xiàn)了皮瓣感染情況,隨后經(jīng)換藥及更換抗生素等處理,感染癥狀消失。其余43例均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跟手術醫(yī)生及術后護理也有很大關系。本文隨訪患者的時間較短,僅觀察患者短期內并發(fā)癥,未能進一步明確術區(qū)是否存在長期并發(fā)癥的可能。在進行了術后2年的隨訪后,Jani等[25]發(fā)現(xiàn)并無長期術后并發(fā)癥。而有研究表明在進行2年隨訪后,前臂供區(qū)主要的問題就是供區(qū)麻木、舉重物困難,患者能較好地接受術后供區(qū)瘢痕[26]。
患者術后瘢痕恢復的程度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雖然VSS量表僅從醫(yī)師角度評價患者瘢痕而未進行患者對于術區(qū)瘢痕主觀的調查,但是DASH量表的后半部分為對患者癥狀方面的評價,這也彌補了部分VSS量表的缺陷。
DASH量表最終的結果顯示A、B兩組在功能、癥狀及得分方面與傳統(tǒng)皮瓣相比均無差異。
本研究考慮改良皮瓣患者的供區(qū)可能因皮瓣張力較傳統(tǒng)皮瓣大,在柔韌性方面會與傳統(tǒng)皮瓣有差異,可能會影響上肢功能,但實驗結果否定了這種猜測。
綜上所述,改良與傳統(tǒng)皮瓣在供區(qū)恢復方面無差異。但改良的皮瓣避免了傳統(tǒng)皮瓣需開辟第三術區(qū)的問題,減少了手術創(chuàng)傷、患者的痛苦與額外的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