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佳
摘要:宋訥,明初教育家,官位至國子監(jiān)祭酒,其治監(jiān)思想取得了顯著成就,為明朝培養(yǎng)了大量人才,得到了朱元璋的嘉獎與重視;除此之外,在軍事方面,宋訥繼承了屯田之法,解決了明初邊防之患;教育方面,他認為學校教育是治國首務,主張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的人才,認為學識與實踐相用,這些教育理念直到今天來看依然適用,在當時來講,具有極大的先進性。
關鍵詞:宋訥 治監(jiān)之道 軍事思想 教育思想
一、宋訥其人
宋訥,字仲敏,河南省滑縣人。是明初著名教育家,其主要功績便是治理國子監(jiān)?!案赋绲?,字壽卿,元行臺侍御史,追封魏郡公,贈恭知政事,謚忠肅?!笔芗彝ビ绊?,宋訥幼年時學習認真刻苦,經(jīng)史子集無不披閱,元至正中進士,為鹽山尹。后來辭官歸家。明朝建立以后,統(tǒng)治者為了加強對文人的統(tǒng)治以及思想控制,朱元璋下令征召全國名儒18人,共同編寫禮樂等書籍,宋訥即為其中之一,“事竣,不仕而歸。”可是后來,在四輔官杜斅的推薦之下,宋訥被朝廷任命為國子助教。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破格提拔宋訥為翰林學士,不久,又升為國子祭酒。
宋訥以嚴格教學為準,當時太學中多公侯官宦子弟,且生徒眾多,頗難管理教授?!皶r功臣子弟皆就學,及歲貢士嘗數(shù)千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訥為嚴立學規(guī),終日端坐講解無虛晷,夜恒止學舍?!弊罱K,取得了顯著成績?!睹魇贰肪硪话偃咻d:“十八年復開進士科,取士四百七十有奇,由太學者三之二。再策士,亦如之。帝大悅,制詞褒美?!敝煸斑€曾賜宋訥“開國明師”的牌匾。宋訥極其敬業(yè),“二十三年春,訥病甚,乃止學舍。麟請歸私第,叱曰:‘時當丁祭,敢不敬耶!祭畢,舁歸舍而卒,年八十?!焙槲涠辏卧G病逝,享年八十歲?;实塾H自為宋訥寫祭文悼念,并派官員到宋訥家祭奠,為他安排葬地。宋訥是第一個得到祭葬的四品文官。
二、宋訥的教育思想
明朝是中國古代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高峰期,其高度的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子監(jiān)等一整套教育系統(tǒng)的成功構建。宋訥是將國子監(jiān)推向發(fā)展高潮的主要人物,其教育理念是他諸多治監(jiān)措施的主要支撐,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首先,宋訥認為:“蓋學,所以扶天理,淑人心也。”在他看來,學校教育是維護天理,正人心的根本;“風化本源,國家政務,未有舍此而先者。或有未備,則無以維三綱五常之具,示作人重道之心。”認為教育是社會風化,國家政治的必要前提,對于教育的重要性,宋訥有非常清晰的認識:“皇極由之而建,大化由之而運,世道由之而清?!逼鋵逃闹匾暢潭瓤梢娨话?。
其次,宋訥主張培養(yǎng)經(jīng)世致用的實用性人才,注重對知識的實踐運用。在洪武十二年修撰的《滑縣重修廟學記》中,宋訥說到:“使學問見之于踐履,文章施之于政事?!彼麑W習到實踐分為四步:首先要“即書以窮其理”,充分理解書中的要領;其次做到“格物以致其知”,將書本知識融會貫通,將其與現(xiàn)實相結合,形成自己的見解;最后“反躬以踐其實”,將自己形成的見解放諸實踐,在實踐中驗證其正確性;在充分實踐以后,“又當再考諸書,推之日用”。這充分符合現(xiàn)在的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識來源于實踐”以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再次,宋訥堅持嚴格的辦學規(guī)則,對教員嚴格,對學生嚴格?!皩W校立矣,教非其教不可也,教養(yǎng)備矣,學非其學不可也?!痹谒卧G看來秩序很重要,因此,他立下學規(guī):“正官嚴立學規(guī),六堂講誦課業(yè),定生員三等高下,定六堂師范高下?!钡燃墖烂?,井然有序,使之運行起來有條不紊。
最后,對于自身,宋訥也從不松懈。《明史?宋訥傳》載:“訥為嚴立學規(guī),終日端坐講解無虛暑,夜恒止學舍。”為了更好的治理國子監(jiān),宋訥將學舍作為自己的家,日日宿于學舍之中,《皇明開國臣傳》卷六載:“上簡用公,特賜救,以往嚴繩準,推恩義,身言并教,寢食學廂,不復家宿。”他其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精神著實令人欽佩。
宋訥的成功絕不是偶然,除了其自身的努力以外,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政治環(huán)境都息息相關。洪武六年,朱元璋說到:“朕觀前代學者,出為世用,雖由其質美,實亦得師以造就之。后來師不知所以教,弟子不知所以學,一以記誦為能,故卒無用。”由此可見,統(tǒng)治者朱元璋主張培養(yǎng)知其所學、學以致用的經(jīng)世致用型人才,這一點,宋訥與朱元璋是高度一致的;再者,朱元璋認為:“聯(lián)惟治國以教化為先,教化以學校為本?!彼瑯訉W校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這一點,宋訥也與其不謀而合。有了統(tǒng)治者的支持與信任,宋訥便能無后顧之憂大展拳腳,宋訥造就了國子監(jiān)鼎盛的時勢,同時,也是時勢造就了宋訥這一教育大家。
三、宋訥的治監(jiān)之道
朱元璋是一位及其重視教育的皇帝,早在明朝建立以前,朱元璋就設立了國子學(后改為國子監(jiān)),足以看出朱元璋對國子監(jiān)的重視。于是,在明朝建立后,國子監(jiān)更是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無論是辦學規(guī)模、生員數(shù)量還是官制?!昂槲湓?,‘命增修國學齋舍;洪武二年,‘令工部增益學舍,‘功臣子弟亦令人學;洪武三年,‘民間子弟俊秀十五以上愿人國學者聽,復其身;京官子弟一品至九品年十二以上者皆令人學”;洪武五年,命令年少驕佚的將官子弟進入國子學讀書;洪武六年,命令禮部經(jīng)理增筑百余間學舍;經(jīng)過不斷地努力,“胄子及民之俊秀登堂受業(yè),學之禮制備矣。”“吳元年,定國子學官制,添設祭酒正四品,司業(yè)正五品,博士正七品,典簿正八品,助教從八品,學正正九品,學錄從九品,典膳省注?!笔辏O置中都國子學。十四年,改設祭酒一人,司業(yè)二人,監(jiān)垂二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典簿一人,學正十人,學錄七人,典膳一人,掌撰二人。
隨著國子監(jiān)的不斷發(fā)展,其問題也逐漸凸顯。當時國子監(jiān)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生員數(shù)量劇增,導致國子監(jiān)師資力量短缺,由此不能使學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多官宦子弟驕橫難以管教,對老師缺乏敬畏之心;國子監(jiān)祭酒自身素質不高,難以帶領國子監(jiān)良好發(fā)展。
這個時候,宋訥及其治監(jiān)之法的出現(xiàn)對國子監(jiān)后來的發(fā)展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笆辏G轉朝列大夫國子監(jiān)祭酒,請于上嚴立學規(guī)?!?/p>
首先,宋訥制定了嚴格的升學制度和考試規(guī)范:“凡生員通四書未通經(jīng)者,居正義、崇志、廣業(yè)堂”,只通四經(jīng)的學生分為一個教室;“一年半之上,文理條暢者許升修道誠心堂”,文理條暢者分為一個教室;“坐堂一年半之上,經(jīng)史兼通、文理俱優(yōu)者升率性堂”,實行嚴格的升學制度把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類,避免了學生良莠不齊,混亂難以管制的局面。
其次,還實行積分制度:在每個月都設置了不同的考試,三個月為一輪,也就是孟月、仲月、季月考試?!懊吭?,文理俱優(yōu)與一分,理優(yōu)文劣者半分,文理紙謬者無分?!蓖ㄟ^每次考試,用積分制度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歲內(nèi)積至八分者為及格,與出身;不及分者仍坐堂肄業(yè)。”一年內(nèi)積分滿八分便可畢業(yè),未滿者便繼續(xù)學習,“試法一如科舉之制。果有材學超越異常者,取自上裁?!笨荚嚪椒ㄅc科舉相似,異常優(yōu)秀的學生則由皇帝決定,此法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機會,使學生不再是封閉的埋頭苦讀,為國子監(jiān)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再次,還實行考勤記錄,每個學生來學舍學習一日便在其名字后面記紅圈一個;如果有事需請假,同樣登記在簿,并且需要祭酒批準同意,規(guī)定請假期限。
最后,考生每日需記下自己“所講、所誦、所習,以憑稽考?!痹仓赋觯卧G“師道尊嚴,諸生畏且愛之?!苯K于,宋訥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宋訥擔任國子監(jiān)祭酒以來,學規(guī)嚴肅,學生循規(guī)蹈矩,“向學中用,朝廷以故得人。”
四、宋訥的軍事思想
宋訥雖是文臣,但他卻有優(yōu)秀的軍事思想。在《明史》第二十五列傳中記載:‘訥嘗應詔陳邊事,言:“海內(nèi)乂安,惟沙漠尚煩圣慮。若窮追遠擊,未免勞費。陛下為圣子神孫計,不過謹邊備而已。備邊在乎實兵,實兵在乎屯田。漢趙充國將四萬騎,分屯緣邊九郡,而單于引卻。陛下宜于諸將中選謀勇數(shù)人,以東西五百里為制,立法分屯,布列要害,遠近相應。遇敵則戰(zhàn),寇去則耕。此長策也?!?/p>
朱元璋雖然推翻了元朝的統(tǒng)治,但是蒙古勢力北撤后依然具有不小的軍事實力,占領了北方大面積土地,時刻威脅著明朝的統(tǒng)治,但如果出兵攻打,未免路途遙遠,糧草不濟;如果無動于衷則對北方邊境安全不利。而面對這種情況,宋訥認為可以效仿漢朝制度:屯田制。屯田制就是用軍隊駐扎在邊疆地區(qū)開荒墾地,西漢時就有采用。這個辦法,既可以使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處的軍民自力更生,又可以有效利用戍邊兵力發(fā)展生產(chǎn),一舉兩得。
盡管后來出現(xiàn)了屯丁逃亡、屯田拋荒、占奪屯田、糧食缺額等情況,導致明朝官員、軍隊俸糧的嚴重缺額。但明朝實行屯田初期,確實起到安定邊境,鞏固統(tǒng)治的作用。后期還衍生了商屯、民屯、罪屯等屯田方式。
五、小結
宋訥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行之有效的辦學方法開啟了明朝教育的發(fā)展高峰,為明朝培養(yǎng)了許多經(jīng)世致用的務實型人才,為明朝的鼎盛打下了重要基礎。其教育理念對于今天仍有借鑒意義,其教育思想十分契合今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同時,軍事方面,從實際出發(fā),用于借鑒前代之法解決當代之事。我們也可以學習其精神,嘗試用宋訥的教育方法去解決當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病。因此宋訥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繼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孫承澤.畿輔人物志[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2]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3]宋訥.大明敕建太學碑[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3.
[4]宋訥.西隱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5]黃佐.南雍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朱國禎.皇明開國臣傳:祭酒宋文格公[M]//皇明史概.臺北:文海出版社.1984.
[7]胡廣.明太祖實錄[M].上海:上海書店.1982.
[8]陳子龍.皇明經(jīng)世文編:宋文恪集[M].北京:中華書局.1962.